第1版(要闻)
专栏:
连日来,重庆市万盛区广大党员群众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决心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富民兴渝作出新的贡献。图为东林矿铁路一村居委会举办学习十六大文件讲座。曹永龙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在治本
本报评论员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自去年四月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开展了大范围、宽领域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已经达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边整边改,着力治本。”前一阶段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之所以顺利开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指导思想,边整治,边建章立制,着重从根本上、体制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条成功经验,要继续坚持下去。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长期性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在于把整顿秩序与规范秩序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开展的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认真总结治本方面的成功经验,边整顿治理、边发现问题、边建章立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着力治本,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脱钩,政事分开,确保执法的公正性。要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部门绝不能靠罚没收入或收取费用来维持其执行公务所需的费用,财政要保障执法部门的必要经费。要推进综合执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有权无责、权钱挂钩等问题。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高技术手段,提高执法的有效性。
着力治本,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有关部门要配合全国人大及时制定和修改法律或出台细则;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加以解决;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问题。对大案要案特别是一些与地方保护主义、权钱交易相结合的案件,要一查到底。
着力治本,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法律上、制度上、舆论上采取各种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的氛围,进一步加强规范经营行为。着力治本,还必须促进体制创新,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培育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各项具体部署,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推向深入。
第1版(要闻)
专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统一领导层层负责各方联合标本兼治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达到预期阶段性目标
一年多来开展了17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经济秩序全面好转
本报北京12月8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从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行动,有力地维护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适应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加快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达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
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紧紧抓住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对社会危害严重的几个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国务院先后统一部署了联合打假、整顿文化市场、严厉打击传销、整顿建筑市场、强化税收征管、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加油站专项整治、旅游市场打假打非等8个专项整治行动,其中联合打假包括5个专项整治行动,整顿文化市场包括6个专项整治行动,总共17个方面。此外,国务院还部署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地图市场整治、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等工作,有关部门开展了财经秩序、价格秩序、交通秩序等方面的整治,专项整治行动涉及几十个领域,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全面好转。
各地区、各部门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中联合执法、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各行政执法部门清理各类市场,查处违法违章主体,取缔各类违法窝点,并将违法犯罪分子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公安部先后确定了三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督办案件。各级检察机关去年批捕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案件,危害税收征管案件,扰乱市场案件,同比均大幅度增加,并侦查立案了一批走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和制贩假币案件。全国法院系统积极审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各级法院还专门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挂牌案件督办制度。纪检监察机关除参与有关专项整治工作外,还加大了对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行为的处理。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指导思想,一边整治,一边根据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章立制,从根本上、体制上解决问题。出台了《药品管理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安全生产法》、《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以及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央政法委正在组织研究民法与刑法脱节等问题。高法院、高检院根据整顿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作出司法解释。各地区也及时出台了有关法规和政府规章。
同时,进一步建立职责清晰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为加强市场执法工作,国务院将国家工商局、新闻出版署升为总局和总署,组建质检总局,提高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关部门还加快了“金关”、“金税”、“金卡”、“金盾”工程等监管系统的全国联网进度,扩大了市场监管的覆盖范围。各地区正在组织进行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为加强长效机制基础建设,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还积极探索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如在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中,通过安装税控装置有效地堵住了税收漏洞。有关部门和一些地区通过曝光不合格商品,建立“黑名单”、企业经济档案等方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场声势浩大的整治工作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均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了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有的还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新闻媒体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也积极宣传报道,形成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长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
今年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时近年终,从各方面传来的信息表明,今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元,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全年增长将达到8%左右。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则保持了快速增长。1—10月累计,全国工业同比增长12.3%。10月份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30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4.2%,是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月份。
从需求角度看,投资和出口增势强劲,消费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10月份累计同比增长2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1%;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8%。民间投资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前三季度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外商投资表现更是喜人,预计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将超过500亿美元,有望成为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5002.6亿美元,与去年全年外贸进出口5098亿美元仅差不到百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出口
2625亿美元,增长20.6%;进口2377.6亿美元,增长18.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47.4亿美元。据权威部门的分析,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可望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以来,城乡居民的消费继续增长,住房、汽车、电信、旅游等消费领域持续升温。10月份国内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活跃,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亿元,同比增长9.4%,增长速度为今年以来最快的月份。
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0.9%,财政支出增长17.6%,财政收支的情况基本上在预算要求的范围内。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1至10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27.3,比上年同期提高6.4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继续加快,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增幅比1至9月提高2.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进一步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稳步提高。
在国民经济不断报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改善。今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增长17.2%。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7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应当看到,我们党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离开了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不快,就要被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发展问题尤其迫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表明,发展是根本,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需要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稳定需要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了,我们才有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余地。总起来说,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充分认识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是亿万人民的事业,要相信和依靠人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1版(要闻)
专栏:
沿线经济跨越发展扶贫致富成效显著
南昆铁路带动西南地区快步奔小康
本报南宁12月8日电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扶贫项目”的南昆铁路,经过5年的运营,以其在中国新建铁路中经济效益最显著的经营业绩,以其带动沿线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显赫功勋,被誉为中国最有成效的扶贫致富路,成为西南地区各族人民从整体上实现温饱后大步奔向小康的强劲推动力。
全长898.6公里的南昆铁路于1997年11月30日正式运营。整条铁路蜿蜒于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经过地方都是老、少、边、山、穷地区。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引发了沿线人们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引起了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通道经济”让西南地区人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
5年来,沿线地区经济依托南昆铁路高速运转,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大量的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的广西百色老区,提前两年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人口已经由233万减少到19万人,财政收入连年高速递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67.2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420元,比“八五”末增加447元。
(郑盛丰张骁鸾)
第1版(要闻)
专栏:中央宣讲团在各地深入开展宣讲
十六大精神热红土
本报记者廖文根
12月8日上午,南昌市的气温降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点,但江西艺术剧院里却暖意浓浓,1600多名干部群众怀着热切的心情聚集这里,认真听取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林兆木同志的宣讲报告。
“中部地区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在谈到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如何加快发展时,林兆木专门提到了十六大报告对中部地区的发展要求,“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去年12月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思路,林兆木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这个发展思路立足江西实际,正确把握江西省情,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
宣讲报告在江西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江西省委副书记王君说,“宣讲报告为我们鼓了劲。我们将进一步在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上下功夫,在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上拓思路,在推动工作的实践上见成效,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早日崛起作出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温家宝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等
在北京参观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贺劲松、赵承)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8日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正在这里举办的“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1998—2002年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参观了展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曹志也参观了展览。
18时许,李岚清走进展览大厅。他一边观看展览,一边听取介绍,并向工作人员询问有关情况。看到大量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国债建设的丰硕成果,李岚清十分高兴。他说,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债投资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基础设施状况,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资产,有力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办成了一大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使祖国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
温家宝仔细参观了每一个展区,充分肯定了国债建设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五年来国债建设资金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他强调,要用好国债资金,提高投资效益。一要调整投资结构。主要是加大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搞好在建项目和西部开发项目,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二要加强和改进国债投资项目管理,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加强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所有工程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赶进度放松质量管理。同时,要把扩大投资需求同增加消费需求结合起来,重视改善消费环境,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开拓城乡市场,实现投资和消费双拉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展览大厅里,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模型,真实记录了五年来国债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在一组展示基础设施成就的图片前,黄菊详细询问了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情况,他说,发行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的不利影响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债资金用在了刀口上,它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各个展区,吴官正听取了工作人员的介绍,详细询问了西部大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情况。他说,展览既展示了国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驾驭宏观全局,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高超领导艺术。
在一组集中展示国债投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图片前,李长春驻足良久,他详细询问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对国债投资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国债投资拉动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国债建设是扩大内需、富国强民的好政策,必将对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市长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以及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北京市政府等主办单位负责人陪同参观了展览。
本月1日开幕的国债建设成果图片展分前言和9个部分,通过1000多张图片集中形象地展示国债建设成就。自1998年以来,国家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建设了上万个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工程项目,投资总规模达3.2万亿元。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至2个百分点,累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介绍,展览开幕以来,观众已达3万余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