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1-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3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二十六日,几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被以军毁坏的一座房屋废墟上寻找可用的东西。当天凌晨,数十辆以军坦克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侵入加沙地带,并摧毁一幢巴勒斯坦人的楼房。
新华社记者 周轶君摄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希思的自豪与心愿
本报驻英国记者 史宗星
  26日,86岁高龄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又一次来到位于伦敦市中心的中国大使馆。这次他是为接受一项崇高荣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授勋仪式虽很简短,但非常隆重,洋溢着中国人民对这位英国老朋友的深情厚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自设立“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以来,已授给了世界上大约30位知名的对华友好人士,希思是其中最具有国际影响的人士之一。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在仪式上首先致辞。他赞扬希思不仅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好朋友。他说,希思先生长期致力于推动中英关系的发展,为中英友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30年前,正是在希思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中英两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把两国友好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陈昊苏深情地表示:对此,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永远对希思先生怀着感激之情。
在热烈的掌声中,希思高兴地接受了“人民友好使者”荣誉证书和一枚闪闪发光的荣誉勋章。然后,他致答辞说:“我为获得这一崇高荣誉感到非常荣幸。我将终身珍惜这一荣誉。”希思自豪地回忆说,自1974年以来,他已经26次访问中国,成为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国领导人举行过会见和交谈的外国人之一。“我走遍了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的各个角落,亲眼看到中国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对中国无限敬仰!”
陈昊苏会长和我驻英大使查培新举杯向希思表示热烈祝贺,祝他健康长寿。希思高兴地说:“我正期待着明年春天再去访问中国。”(本报伦敦11月26日电)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驻法大使强调
上海是举办2010年世博会理想城市
新华社巴黎11月26日电(记者王敬诚、徐振强)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26日在巴黎说,在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5个候选城市中,中国上海市是符合国际展览局关于举办这届世博会理念和要求的理想城市。“如果上海获得举办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为发达国家提供商机的‘双赢’世博会。”
吴建民是应邀在国际展览局为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5个国家驻法国大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时说这番话的。他说,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市举行将取得“双赢”效果具有充分的理由。举办世博会的目标是扩大交流和促进新理念与科技的进步。目前世界上60亿人口中,有50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却从来没有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取得了最快的发展,如果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必将填补世博会的一项历史空白。
吴建民说,2010年世博会如果在上海举行,还将为发达国家提供最好的商机,很多法国大型企业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而组成了支持中国上海市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俱乐部。他重申,中国承诺设立帮助发展中国家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专项基金,将为参展的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展览场地,为他们的展品提供免费运输,还将为每个发展中国家提供5至10人的国际旅行和在上海的食宿费用。
吴建民说,目前世界上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上海市将“通过举办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把上海市变成市民生活条件更加美好的现代化都市,并与所有参展国家互动,丰富城市建设的经验”。他强调,为了使21世纪成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世纪,开展各国文明的对话必不可少。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海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城市,是中西文明对话的典范,如果举办2010年世博会,必会进一步促进这种对话,为世界和平和繁荣做出贡献。
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韩国、墨西哥、波兰和俄罗斯4国驻法国的大使也应邀在记者招待会上发了言,分别介绍了丽水市、墨西哥城、佛罗茨瓦夫市和莫斯科市的申办情况。
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国展局定于12月2日至3日在摩纳哥举行132次全体代表大会,89个成员国将以投票方式从以上5个候选城市中决定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投票结果将于3日下午公布。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李岚清与斯副总理会谈
新华社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11月27日电(记者梁毅、车玉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27日与斯洛伐克副总理奈姆契奇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李岚清积极评价两国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说,此访他得到的印象是,斯洛伐克非常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方也重视与斯洛伐克的合作关系。两国发展互利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合作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李岚清表示,中国政府支持两国混委会所确定的合作方向和达成的有关协议。他还说,这些年来两国国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双方进一步加强了解十分重要。李岚清建议斯洛伐克企业家多到中国去,考察中国市场,介绍斯洛伐克的产品。他还就促进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提出了意见。
奈姆契奇表示同意李岚清提出的加强两国合作的有关建议。他说,斯洛伐克对深化两国合作怀有浓厚兴趣。中国是个大市场,是斯洛伐克最有发展前景的合作伙伴之一,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斯洛伐克投资,也希望斯洛伐克企业能在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参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海德尔作茧自缚
——奥地利大选结果评析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1999年奥地利国民议会举行选举时,欧洲后现代右翼的代表人物——耶尔格·海德尔领导的自由党异军突起,以27%的得票率一跃成为奥地利的第二大党,并且与人民党组成了联合政府。由于海德尔本人的极右言论名声太臭,他不敢出面担任政府职务,但却始终没有放弃在幕后操纵政局。正是因为他的兴风作浪,这届联合政府在今年9月宣告破裂,不得不在11月24日提前大选。但是同海德尔的如意算盘相反,这次大选不但没有增加他的政治资本,反而致使自由党选票丢掉了2/3,得票率仅为10.2%,退回到1986年的水平。事实说明,海德尔当年的反移民、反欧盟东扩等蛊惑人心的宣传市场正在迅速缩小,越来越多的选民认清了海德尔的真面目。他指望借政府破裂之机火中取栗的指望完全落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上届大选之后,由于欧盟乃至国内的压力太大,海德尔不得已在表面上辞去自由党主席之职,改由里斯—帕塞尔出任自由党主席,并担任以许塞尔(人民党主席)为总理的两党联合政府的副总理。海德尔原以为凭借他在奥地利政坛的能量和党内的地位仍可以在幕后控制这个联合政府,但是他没有料到:其一,当他不处在政坛中心,仅继续担任他的发迹之地克恩滕州州长时,他已不再具有当时的影响力;其二,里斯—帕塞尔并不甘心当他的傀儡,而是决心在政府中显示自由党的执政能力。今年夏天,奥地利遭受洪水袭击后,在筹资救灾的争论中,海德尔与里斯—帕塞尔的矛盾终于公开化。联合政府主张推迟原定的以减税为中心内容的税制改革计划,以使政府有更充足的财力用于灾后重建计划,而海德尔则摆出为小人物请命的姿态,反对推迟税制改革。海德尔纠集自由党中的追随者强迫里斯—帕塞尔召开自由党特别代表大会,试图逼迫在联合政府中任职的自由党人就范,而里斯—帕塞尔拒绝从命,于9月8日辞职。此后在10月份她又辞去自由党主席职务。人民党和自由党的联合终告破裂。
海德尔在党内权力斗争中虽然一时占了上风,但是他3年来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所作所为,却给选民们留下了“不可信赖”、“不具备执政能力”的印象。选举分析家们认为,恰恰是3年前投了自由党票的工人和青年大批地转了向。人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得票率一举增加了15.4个百分点,成为奥地利战后历次选举增幅最高的政党。舆论界认为,人民党主席许塞尔个人的政治形象为人民党赢得了很大声望。在海德尔频频向联合政府发难,几次挑起事端之时,许塞尔很策略地静观其变,采取不介入的态度,甚至赢得了“沉默总理”的称号。海德尔犯的最大错误是低估了许塞尔的政治决心,他原以为后者会为了保住总理宝座而容忍他以其追随者取代“不听话”的里斯—帕塞尔,却没料到许塞尔会以提前大选而不是按海德尔的意愿改组内阁作出回答,从而使海德尔陷于被动。应该说,许塞尔早已看出海德尔不断制造事端正在失掉人心的趋势。分析家还认为,背弃了自由党的选民们把票基本上投给了人民党,却没有投给社民党和绿党,说明选民们对许塞尔执政以来提出的改革路线仍然得到选民的信任。
人民党和许塞尔地位的提高,自然增强了人民党在组织新政府的主动地位。人民党在社民党、自由党和绿党中任选其一,都可以组成在议会中超过半数议席的多数政府,因此,出牌权掌握在许塞尔手中,现在预言政府组成为时尚早。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海德尔这个人物的蛊惑力大为下降。他在选举后第五次声称要退出政坛,却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又收回了这个声明。可以说,海德尔的政治生命在走下坡路。对奥地利来说,这应该是个好征兆。
(本报柏林11月27日电)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从北约峰会看美欧关系
吕鸿
近日闭幕的北约布拉格峰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声明,强调北约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对伊武器核查的1441号决议,但没有像美国预期的那样,以强硬的措辞支持美对伊采取军事行动。西方有舆论称,这表明北约内部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虽存在分歧,但北约仍是维系大西洋两岸关系的纽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布拉格峰会上有两个镜头耐人寻味:美国总统布什单独与英国首相布莱尔举行了会晤,但却断然拒绝与德国总理施罗德面对面会谈。冷战后,英美间的“特殊关系”虽仍囿于大西洋两岸关系之中,但似乎成了维系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又一条纽带,原因是,当欧美吵架时,英国很乐于在两者之间充当“和事佬”,布莱尔对此也“供认不讳”,其奥妙在于英国脚踩两只船,既要凭借与美特殊关系增加自身筹码,又要搭乘欧洲大船以免落伍于欧洲。英国这种“令欧洲人讨厌,但欧洲人又需要它”的角色,恰好为新时期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嬗变提供了注脚。
如果说北约和英美特殊关系同属维系大西洋两岸关系的纽带,但这只是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层领域,而真正起到长远维系大西洋两岸关系作用的,却是看不见、而又确实存在于深层领域的东西——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1998年,施罗德在德国大选前访问了美国,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作了一个演讲,题为《德国社民党对欧美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宣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大西洋两岸“仅仅依赖于昔日的交情,友谊便不可能长久。若要维系今天与未来的友谊,人们须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借助德国人的理念,人们可以分析“冷战”期间、“冷战后”时期以及“冷战后时代”结束之后的大西洋两岸关系。毫无疑问,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使大西洋两岸在“冷战”期间紧紧捆绑在一起。但是,“冷战”后,美欧矛盾凸显,及至“9·11”前后,矛盾扩展到政治、经贸、军事、空间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对大西洋两岸的共同价值观和利益产生了巨大冲击。仅以安全观为例,施罗德在今年3月接受德国《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保障和平需要全面的安全概念”。他就此解释说,“单纯军备扩张是片面的,不能把安全只和军事强大联系起来。欧洲要充满自信地发展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发展政策在内的安全概念。这应该是欧洲政策的特色”。
可以预期,美欧今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斗争将持续下去,双方价值观和利益上的分歧和冲突将不时出现,但双方在民主制度、基本意识形态和经贸关系等方面仍拥有许多共同点,其传统的盟友关系不会破裂。同时,随着欧洲实力日益增大,欧洲在与美国合作时会寻求更多的自主性和平等性。如今,北约圈内外的人都清楚,“冷战”期间美欧那种“夫唱妇随”的蜜月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埃塞盛赞中非合作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1月25日电(记者李大伟)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25日在会见前来出席中非合作论坛高官会的中国副外长杨文昌时,对中非合作论坛在促进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梅莱斯说,这次高官会的召开表明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在不断深化,也显示了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友好合作关系的新发展。梅莱斯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埃塞俄比亚借鉴,埃塞俄比亚愿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5日上午,杨文昌与埃塞俄比亚财政和经济发展国务部长麦康南共同签署了中国政府向埃塞俄比亚政府提供无偿援助的换文。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以举行高层会谈
以军炸死两名巴激进派别负责人 沙龙支持率继续领先内塔尼亚胡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7日电(记者刘洪、聂晓阳)以色列议会议长伯格和巴勒斯坦委员会主席阿布·阿拉27日在东耶路撒冷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要求尽快停止暴力冲突,重开和谈。这是以巴双方近几个月来举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
在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阿布·阿拉表示,巴以两个民族都对当前的暴力冲突感到厌烦和失望,双方领导人对改变这种状况均负有“政治责任”。伯格则表示,正是由于缺乏谈判,巴以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冲突也愈演愈烈。
两人均谴责了袭击平民的行为,并称“以牙还牙”的相互报复只能刺激极端主义。两人表示,巴以两个民族要实现和平共处,必须尽快进行“平等”的谈判,以遏制极端主义的泛滥。
在回答有关巴领导人阿拉法特命运的问题时,阿布·阿拉说,阿拉法特是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不管是沙龙还是内塔尼亚胡上台,他们都必须与他谈判,“如果不和阿拉法特谈判,他们将一无所得”。
据新华社加沙11月27日电(记者周轶君)以色列军队26日午夜出动F—16战机,炸毁位于约旦河西岸杰宁难民营的一间民房,炸死两名巴勒斯坦激进派别负责人。
据目击者说,一架F—16战机至少发射了一枚导弹,击中两名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法塔赫下属武装派别负责人的藏身之处。房屋燃起大火,随后赶到的救护人员在废墟中找出两具尸体。同日,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附近难民营以及拉姆安拉和纳布卢斯等城市逮捕了数十名巴勒斯坦人。以军方称,他们中有人企图袭击以色列境内目标。
26日午夜,驻守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以军士兵向一辆巴勒斯坦汽车开火,打死至少3人。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7日电 在以色列利库德集团主席及总理候选人选举前夕,以色列各媒体27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现任看守内阁总理沙龙在与看守内阁外长、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较量中遥遥领先。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韩将恢复非军事区排雷
双方第二次国防部长会谈落空
本报汉城11月27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国防部今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朝鲜今天通过电话通知韩方将开始恢复军事分界线非军事区内的排雷工作。这样,一度中断的非军事区内的排雷工作将从28日开始继续进行。
韩国国防部的新闻公报说,朝方接受了韩方近日提出的继续进行非军事区内剩余路段的排雷工作的提议,同意从11月28日开始继续进行排除剩下的100米路段内埋设的地雷的工作。
据新华社汉城11月27日电(记者张利)韩国国防部有关人士27日表示,由于朝鲜方面表示因行政原因难以确定日程,原定于本月进行的第二次韩朝国防部长会谈计划将告落空。
此间媒体援引韩国国防部有关人士的话说,韩朝10月25日在板门店军事工作会谈中,曾就11月份在朝鲜举行第二次国防部长会谈原则上达成了协议,但朝方11月13日通过电话告知韩方“很难确定会谈日程”,并且至今再未提及此事。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什签署恐怖风险保险法案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6日电(记者王振华)美国总统布什26日签署了《恐怖风险保险法案》。该法案将在美国一旦遭受恐怖袭击后,将对保险公司提供保护。
这个新的保险保护计划为期3年。它规定,对恐怖袭击导致的500万美元以下的索赔,联邦政府不提供保护。对超过500万美元的理赔案,保险公司在2003年将拿出前一年保费收入的7%先行赔付,2004年和2005年,这一比例分别提高到10%和15%。剩余的赔偿金,由政府承担90%,保险公司承担10%。不过法案同时规定,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在2003年不能超过900亿美元,其后两年不得超过875亿和850亿美元。
去年9月11日美国遭受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估计为400亿美元。但是法案规定,这一事件不在新法案的保护之内。
布什在签署法案时表示,如果美国今后再遭受恐怖袭击,这一法案可以使美国应付金融方面的损失,并使经济尽快恢复正常增长。但这一法案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他们批评政府是用纳税人的钱,来保护富有的、有政治影响力的美国保险业。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开始对伊武器核查
美称已就对伊动武求助50余国
本报开罗11月27日电 记者徐平报道:据此间收到的消息,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今天上午在对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部和东部的两个地点进行了突击检查。这是时隔4年后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的首次武器核查。
据悉,东部核查小组成员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主要负责检测核武器、核原料。西部核查小组的成员来自联合国监核会。
在核查人员到达东部检查现场时,天空中突然有飞机掠过,但尚不知是美国侦察飞机还是伊拉克飞机。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27日电(记者王波、杜震)伊拉克官员27日说,在联合国恢复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第一天中,伊拉克方面提供了全面的合作并回答了所有询问,核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武器核查人员于当天上午对巴格达东部和西部的两个可疑地点进行了突击核查,核查对象是一家位于巴格达以东20公里的工厂。核查持续3个小时。该工厂负责人马哈穆德对记者说:“他们(核查人员)离开的时候对我们说,没有什么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有关伊拉克问题26日最新动态如下: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如果萨达姆与联合国的核查人员合作,对伊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安南还敦促美国不要匆忙决定对伊开战,否则就会使现在团结一致的安理会四分五裂。
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正在俄罗斯访问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举行会谈时强调,伊拉克只有全面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以及其它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决议,实现中东地区的稳定才有保证。
约旦外交大臣马尔万·穆阿谢尔同正在安曼访问的日本副外相茂木敏充敦促伊拉克同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进行合作。他们还承诺帮助避免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争取用外交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
伊朗外交部官员否认了有关伊朗将在可能发生的对伊拉克战争中协助美国的报道。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称,美国已经与伊朗达成协议,在美国向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后,伊朗将救助落在伊朗境内的美国飞行员。伊朗外交部官员说,伊朗没有与美国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两国最近也没有就伊拉克局势进行过对话,因此所谓的伊美合作协议更是无稽之谈。
据安卡拉消息灵通人士披露,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和美副国务卿格罗斯曼将于12月初访问安卡拉,与土耳其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讨论美国可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问题。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6日电(记者严锋、谭卫兵)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6日称,美国政府已通过通信或其外交官就美国可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向世界50多个国家提出给予帮助的要求。
拉姆斯菲尔德说,有些国家答复说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的说可以提供一点帮助,有的则要求美方不要公开他们可能提供的帮助。拉姆斯菲尔德拒绝说明美方是否向俄罗斯或阿拉伯国家提出过请求,仅强调美国向有关国家提出请求是为了向伊拉克表明美国的决心。
对于27日在伊拉克恢复的联合国武器核查,拉姆斯菲尔德说,伊拉克是否违反联合国的裁军要求,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判断。
美国武装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说,美国军队已经作好应对任何紧急事态的准备,但这种备战状态并没有界定任何具体日期。
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26日在此间说,美国总统布什认为伊拉克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但到目前为止,美方尚未看到伊拉克有任何变化可以改变布什的这一想法。他说,伊拉克在12月8日之前必须公布其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清单,届时美国将可以确定伊方是否讲实话。
当有记者问到如果伊方在核查问题上不予合作会怎样时,弗莱舍强调,在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上,布什已宣布了一项“零容忍”的政策。 lII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二十七日,联合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图为当天核查人员到达一家名为“阿达哈迪”的工厂时,工作人员阻止记者入内采访。
新华社记者 梁有昶摄 lI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