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
山村致富带头人
——记湖南省浏阳市丰田村党支部书记黎福根
本报记者 周立耘
初冬季节,记者来到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丰田村采访。该村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这个村能有今天,主要是因为有个好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黎福根。
见到黎福根时,他正在与村民绘制新的村级公路蓝图。谈起丰田村走过的路,黎福根和村民们满肚子都是故事。
1975年,24岁的黎福根退伍回乡时,村里一不通电、二不通路,村民们过着“上山砍柴兑油盐”的日子。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盼望致富的年轻人聚到黎福根家:“黎排长,领我们干点事吧!”
望着一双双信任、期待的目光,黎福根坐不住了,领着3个退伍军人,贷款3000元办起了丰田村第一家企业——烟花材料厂。
黎福根曾于1982年送货到陕西宝鸡市,被该市有色金属加工厂旁一团五彩缤纷的火花所吸引,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工人师傅在烧一堆金属屑。攀谈中得知这种金属叫钛,钛屑的处理成了厂里的一大难题。“如果将钛屑磨成粉,掺入烟花中,是否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呢?”黎福根马上找到厂领导谈了这个想法,厂领导很爽快,当场送给他300公斤钛屑,并说:“如果你将这些废物有效利用了,我们厂还要给你发奖金呢!”
宝鸡归来,黎福根将海绵状的废钛屑用铁锤敲、碎石机轧、磨子碾,折腾了好几天,得到了30公斤钛粉。他背着这点宝,向一家家花炮厂推销。试验结果,无论从色彩、亮度,还是燃放时间上,都大大优于传统花炮品种。掺了钛粉的烟花材料在花炮生产领域一炮打响,烟花材料厂当年收入9万多元,第二年翻了一番,到1987年,该厂产值突破300万元,实现利润60多万元。
黎福根利用废钛赚了大钱,很多人前来取经。此时,有专家劝黎福根申请专利,他却淡淡一笑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让乡亲们早日致富。1986年,黎福根鼓励与他一道创业的黎茂辉创办村里的化工厂,并由他担保,向银行贷了4万元流动资金。村里很多人认为他树了一个竞争对手,对此不理解。黎福根解释说:“只要有能力另起炉灶,我就支持!”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村里一下冒出了20多家以钛屑为原料的加工厂,丰田村成了废钛集散中心,绝大部分村民都进厂挣工资了,新颖别致的农家住宅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黎福根却毅然退出了钛屑加工行列。他心里想:“只给村民找出路,不跟大伙争利益。”1988年5月,黎福根在旅途中从一家媒体上看到一条消息:市场前景广阔的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生产项目正待研制开发。回到家里,黎福根立即召集大伙商议,决定投资开发。他前往沈阳、重庆等地,请了10多位专家,投资200多万元,终于在1991年研制成功,经权威机构检测,丰田蓄电池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实力迅速壮大。紧接着,公司又投资开发出高频开关直流电源系列、UPS等高、精、尖科技产品。
1995年,黎福根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责任给了他更大的前进动力。他扩大企业规模,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还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丰田村第一个福利工厂,去年又投资在浏阳市城区办了一家竹胶板厂,安排80多个残疾人就业。他还先后投资修筑了20多公里高标准乡村公路,架设了20公里电线,安装了闭路电视、有线电话,资助16位家庭贫困的大、中专学生上学。
在黎福根带领下,丰田村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跨越。全村现有企业32家,覆盖电气、电源、冶炼、化工、有色金属、竹木加工等行业,从业人员862名,人均纯收入比1980年增长了70倍。村民中资产超10万元的近百户,超百万元的有10多户,82%的家庭装上了电话。如今,他们正在着手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的第三次跨越。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与思考
宁夏乡镇干部告别“走读”
本报记者 杜峻晓
夜晚乡镇没干部
曾有一段时间,宁夏乡镇干部“走读风”很盛,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有一个行政村的村民因农田浇水的事发生纠纷,村干部晚上去乡里找干部,乡政府只有一个昏昏欲睡的看门人。有的村干部想利用晚上与镇干部商量一下经济发展的大事,总是找不到人。
宁夏有313个乡镇,干部近1.1万人,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中家不在工作当地的有近50%,而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家在异地的占60%。由于管理上的疏漏,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只要白天把工作做好,晚上住不住乡镇无所谓。一些干部给自己找理由:干部住在乡镇要解决吃住等问题,会增加经费开支。还有的干部满腹牢骚:乡镇干部本身工作就很辛苦,福利待遇低,住在乡镇不是折腾干部吗!
让乡镇干部安下心
乡镇干部到底要不要住在乡镇,宁夏组织部门曾组织乡镇干部就此问题进行讨论。随后,各市县普遍建立健全了乡镇干部住乡(镇)工作制度。制度规定,乡镇领导干部每周在乡镇住宿时间至少应有3至4个晚上。山区乡镇领导干部全年深入村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50天,山区偏远乡镇实行集休制,每月住乡镇时间不能少于22天。实行夜间和双休日、节假日值班制度,由乡镇干部轮流带班、值班,24小时接待群众来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各乡对干部的出勤、住宿和值班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将此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在对乡镇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宁夏注意改善乡镇干部的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吃住等实际问题。全区除22个城郊乡镇外,291个乡镇都建立起了机关食堂,多数乡镇购置了电冰箱、煤气灶、饭桌、椅子等,并力求办好一日三餐。在改善住宿条件方面,各乡镇积极想办法,设立集体宿舍,购置床铺。海原县给乡镇干部维修房屋2300多平方米,配备电话24部,办公桌椅190套。为让乡镇干部有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部分乡镇购置了电视机、VCD播放机,建起了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新建了篮球场、浴室等,使乡镇干部住得“有滋有味”了。
干部住乡做什么
干部住在乡镇后做什么,宁夏各地动了不少脑筋。有300多个乡镇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加快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让乡镇干部忙起来。各乡镇都制定了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晚上时间,组织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和农业科技知识学习,提高乡镇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一些乡镇要求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深入村组,了解民情,记好民情日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些乡镇把晚上当作接待来信来访时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今年5月和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和监察厅随机抽查了13个市、县、区的48个乡镇,干部在岗率达95%以上。中宁县在5月15日晚上的突击检查中,发现6个乡镇的值班领导干部不在岗,立即向全县通报,并要求他们到县纪委说明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彭阳县对继续“走读”的30名干部向全县进行通报。惠农县今年上半年进行过3次检查,一次抽查,没有发现一起乡镇干部“走读”现象。
如今干部格外忙
乡镇干部不再“走读”,显得更加忙碌了。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吴忠市利通区秦渠乡实行干部夜访工作制度后,干部们白天工作,晚上深入群众家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征求群众意见,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看望军烈属、困难户和五保户,心和农民群众越贴越紧。陶乐县月牙湖乡今年春播时,一些农户无钱购买种子化肥,5名乡领导得知后,立即用个人工资作担保,将30万元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中。平罗县灵沙乡干部捐款4.2万元,帮助圈养试点户发展养殖业,还亲自动手帮助农民修建圈养设施。陶乐县乡镇干部每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记》,及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困难、要求记下来,定期办理。
现在,宁夏的乡镇干部上班忙了,下班回城的少了,进村入户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
荆州“警企热线”为企业排忧解难
本报武汉11月23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湖北荆州市电力局日前在沙市东岳小区发现重大窃电案,保卫部主任关红卫立即拨通“警企热线”,荆州公安局治安支队接到报案迅速出击,为电力部门追回了70万元的电费损失。“警企热线”自去年底设立以来,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成为荆州市的“爱民热线”。
2001年11月底,荆州公安局在对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后意识到,本市公安工作还缺乏服务企业和经济建设的机制。于是,市局党委决定建立旨在集中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高效服务的“警企热线”。成立了由局长挂帅、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一整套办事制度。
他们将辖区内的企业,特别是分布在荆沙城区的108家治安重点保护企业,分为省、市、区三级治安重点保护单位,同时实行一厂一警,将单位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具体治安问题登记建档,及时处理。荆州换流站属国家重点工程,但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案件时有发生。“警企热线”责成荆州分局组成工作专班,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同时帮助筹建内保组织,设立警务室,从而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中
嘉峪关大力拓展就业渠道
本报讯 甘肃省嘉峪关市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千方百计开拓就业门路。近3年来,城镇新增就业5000多人次。
从1999年开始,嘉峪关市就确定了就业、再就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就业和再就业安置任务分解到政府10个相关部门。责任单位目前已扩大到29家,共帮助2070名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安置就业的主渠道。至今年9月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数达到16600多人。(李战吉 阿旦增)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中
荣成九成八残疾人实现就业
本报讯 目前,山东省荣成市有劳动能力的8992位残疾人中,8810人顺利实现就业,比例达98%。该市对残疾人进行免费实用技术培训,全市现有6600余名残疾人从事养殖业及其相关行业。
该市还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将2200余名残疾人安排在福利企业和各级企事业单位。(何勇)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中
延安六十四万农民告别吃水难
本报讯 革命圣地延安日前传来喜讯:64.59万农民告别吃水难,吃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在延安投入1750多万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到今年底即可解决13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加上1996年以来陕西省实施的“甘露工程”,延安共解决了64万多人的吃水难问题。(马彦平 郑少忠)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中
川藏线国防运输创佳绩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官兵在路害频繁、险象环生的川藏线上,累计出车7800余台次,承运物资3.9万余吨,到10月末完成了全年进藏运输任务。并创下出车率最高、承运物资最多、安全行车系数最高等八项历史新纪录。 (罗茂城)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中
揭阳阳美村举办国际玉器节
本报讯 为期8天的首届中华阳美(国际)玉器节近日在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阳美村举行。来自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香港、台湾等地珠宝玉器界的客商、专家和嘉宾近千人聚集揭阳,开展商贸洽谈和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中华阳美(国际)玉器节共签约8个项目,贸易总额达20.3亿元。据悉,从今年起,阳美村将于每年的10月21日至28日举办中华阳美(国际)玉器节。
(侯伟生)
第7版(各地传真)
专栏:东西南北中
第三代“朱德号”驶上新征程
本报讯 11月8日上午9时,第三代“朱德号”缓缓驶离株洲电力机车厂厂区。第一代“朱德号”是在朱德同志60大寿时,由哈尔滨机务段奋战28昼夜修复的一台M3型蒸汽机车。1991年,“朱德号”改为东风4B型内燃机车。第三代“朱德号”采用的则是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的SS4防寒型电力机车。
(周立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