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1-2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对十六大主'...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
  ——对十六大主题的几点体会
  郑必坚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
  经过这次大会,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进一步确立;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已经产生;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正因为这样,十六大就成为我们党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前期根本走向的一次大会。
  这一点,首先一个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的这次“大会的主题”。
  大会主题与根本走向
  (二)江泽民同志这样说: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主题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红线。正是这个主题,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要坚持举什么旗。
  这个主题,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要坚持走什么路。
  这个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前期的中心任务。
  这个主题,还以“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党要以什么样的战斗姿态和精神面貌,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因此,应当说,十六大的这个主题,实质上是内在地包含了关于新世纪我们党的指导理论、奋斗目标和党所应取的精神状态的全部基本要求。
  (三)或者更展开一点和更深一层来理解,那就还可以说,十六大的主题的特点和意义还在于,它是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也就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界定了党在新世纪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就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何处),把握了新的国内国际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的历史机遇中怎样作为,即向何处去),从而科学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的根本走向。
  历史经验与根本走向
  (四)十六大报告全部立论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新时期
  23年特别是近13年来我们党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所作
  的最新总结和科学概括。这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先导。
  (五)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大家都亲历了这13年。这是何等艰难复杂、何等波澜壮阔的13年啊!在这13年中,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可以说是外有压力、内有困难,风险不断、考验不断。先是国内政治风波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又有海湾战争、1991年华东大水、“台独”势力加紧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严重洪涝灾害、科索沃战争、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中美撞机事件以至“9·11”事件、阿富汗战争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其间,还有1997年邓小平同志逝世。
  受命于国内外风云变幻特殊时刻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极其复杂的政治形势,面对13年来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和事变,从容应对,强有力地团结和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六)经受考验靠什么?破浪前进怎么进?归根到底,靠的就是始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同时又始终坚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和这条路线。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结束语中强调指出的,“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这里有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本问题。一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另一个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正是由于紧紧把握住这两个基本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13年中,经过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对外关系和党的建设诸方面,适时地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和理论观念,作出了一系列统率全局的重大部署,实现了一系列实践上和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比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比如,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确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确立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等等。其结果,正如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的,我们党和国家在这样的基础上,将进入新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的新阶段。
  也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解,直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直到十六大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七)联系这13年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大家都会深切地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13年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结果。如果再联系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我们还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精辟地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集中地概括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来说,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它既同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的主题,而又开拓了新的境界。它既是我们党这13年全部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中的根本之点,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史长过程。就我们已经经历的这一大段历史来看,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了探索的过程,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出新的理论和新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有了进一步丰富发展并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功。
  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由此而来的。
  历史方位与根本走向
  (八)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也是党对自身在新世纪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反映。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一大关键,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一大关键。
  (九)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认清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既至关重要,又并非容易。试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0多年间,我们党的一切重大胜利和发展,其前提都离不开正
  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方位;而一切重大迷误和失败,其症结也都同在历史方位问题上的偏差和错误密切相关。
  事情就是这样:当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分析和清醒地把握了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而又处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这个历史方位的时候,我们党的具有伟大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路线和道路就产生和发展起来了。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对我们党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和把握发生偏差和迷误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失误就随之发生了,“大跃进”、“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失误就接踵而至了。
  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使我们党十分痛切地懂得了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问题之重要。回想一下,甚至可以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就是从廓清迷误、认清历史方位起步的。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多次向全党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相应地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改革开放”、“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三步走”、“两个大局”、“小康社会”、“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经济特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等重大新概念,都是由此而来的。再请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一条,还是犹疑于“同旧社会差不多”或者“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样两个极端的迷误,哪还谈得上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谈得上什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联系于这一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直接意义上,首先回答和解决的是现阶段我们党的历史方位,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就是联系于这一党自身发展的历史方位的。
  (十)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能够更明白地理解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句话的分量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世界情况。
  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中国情况。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世界情况和中国情况大背景之下的我们党的情况。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到今天已经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这两大变化,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80多年历史发展所取得的全部胜利、成就和进步;另一方面,又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全部挑战和考验。这种考验,说到底,就是我们党能不能在新世纪,在前面所说的世界情况、中国情况和党的情况的历史方位上,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利于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实现党在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十一)正是在这样科学分析我们党今天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使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武器,同时还是检验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建设是否保持活力而避免僵化的标准。因此,只有清醒把握历史方位,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坚决维护“三个代表”。再进一步说,与时俱进,既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万古长青;反映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先进性问题,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一个政党为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条件,但归根到底靠的是本身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一旦失去了先进性,那么不论叫什么名称,也不论拥有何等强大的手段,终归站不住,终归要失败。还需要深切认识,先进性从来就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什么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党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疑应当包含新的时代要求。如果不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相联系,不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不同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相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地位也就无从巩固。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都一定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警示和告诫就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是腐败堕落,以至产生所谓“既得利益集团”。不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不是一以贯之地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危及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影响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就会影响人心向背,就有自我毁灭、人亡政息的危险。
  (十二)总之,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话”的提出,进一步表明,我们党是何等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任务,并由此而以“三个代表”思想和实践来保证党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它从党在新世纪的历史方位出发,集中表达了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新要求;与此同时,又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党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的立党为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集中贯穿。这样,就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需要自觉变化的方面,同坚持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的不变的方面,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应当说,这也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在进入新世纪世界大转折和中国大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所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新觉醒。
  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确定了自己的眼界和立足点。
  历史机遇与根本走向
  (十三)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上接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启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大局。可以说这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向何处去的一个集中表达。
  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分析和看待21世纪前期的战略全局和战略机遇。
  我们党正是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有利和不利诸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清醒把握战略全局和战略机遇,提出新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的。
  (十四)国内建设成就巨大,国际与周边环境总体有利,这是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主要事实根据。经过新时期23年特别是近13年的顽强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向温饱、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全面短缺向结构性过剩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对外经济关系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新世纪头20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总体上也相对有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与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上述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有利条件的综合,加上党心所向、人心所向,就决定了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五)当然,我们党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困难、挑战和国际环境之不利的方面。而这一切不利的制约因素,在我们党看来,又正是我们之所以在我国社会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的情况下,谨慎地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继续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原因所在。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矛盾,包括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下岗、失业形势严峻和贫困人口、困难群众问题,诸多方面利益的兼顾和协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文化体制还存在种种不完善的问题,人口问题、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三大文明需要更加协调的问题,还有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不足问题,等等。只要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之艰巨、之重要,就可以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一系列任务的确定,是何等切实、何等必要和何等迫切了。
  至于国际环境的不利方面,十六大报告同样作了冷静全面的分析。这里只想着重说一点,就是在利弊相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面前,不进则退,不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反而会更加落后。我们党的方针是,积极参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就叫做: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六)总的来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完成国家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长过程,总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个长过程中,我们已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还要继续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其中一个专门划分出来的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使我国由目前已初步实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发展成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七)这里还需要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十六大报告在清醒把握战略全局和战略机遇的同时,还强调提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上,我们党必须以高度自觉,实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这样一条关系全局的战略方针。围绕这条战略方针,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围绕这条战略方针,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围绕这条战略方针,要善于处理和协调新世纪新阶段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包括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
  围绕这条战略方针,最根本的是一定要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十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极关重大。什么意义?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十五大这样估计:经过21世纪头20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达成,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十六大报告这样估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我体会,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而这就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它将越来越鲜明地和强有力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头20年向何处去,其发展前景就是如此。
  精神状态与根本走向
  (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关键在党,在于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和创新精神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而十六大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列入主题,实质上也就是把对全党精神状态的明确要求列入主题。
  精神状态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有着80多年历史、6600多万党员、执政50多年、目前正领导着空前伟大而深刻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老党、大党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历史征程上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一靠路线正确,二靠作风正派,三靠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这条伟大的成功的历史经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还在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就强调指出,十五大提出的“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讲的就是精神状态问题。此后,江泽民同志又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也要不断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滞。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十六大报告还把这种精神状态提到“治党治国之道”的高度,强调“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当今的世界很不安宁,这使人们深感我国安定团结的局面之弥足珍贵。十六大报告的结束语突出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强调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这真正是语重心长、意义深远。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特别体会,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首先就是指我们这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这个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我们永远燃烧的激情和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待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伟大民族和人民。
  (二十)总之,十六大主题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指明了中国在新世纪的光明前途! Jp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成果
——读《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丛书》
马绍孟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策划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丛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十本二百多万字的丛书,是处于改革开放实践前沿的广东理论工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成果。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主题鲜明,指导思想明确。丛书以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为主题,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等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内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
突出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总是根据时代的变化、科学的发展、实践的需要,不断以新的思想和结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该丛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具体历程。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风问题,说到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与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重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理论创新。该丛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释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广东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是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的必要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不断地挖掘和总结。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对我们今天的实践给以有益的启示。该丛书有不少内容涉及历史情况的回顾和总结,这是很必要的,有助于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论断的认识和理解。 Jp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