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1-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书记下乡备零钱 '...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书记下乡备零钱
  本报记者 罗盘
  “王书记,又要下乡啦?”每当王书记到县委大院旁的杂货铺兑换零钱时,店主就能一猜一个准。
  王书记名叫王彤宇,是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委书记。这些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下乡前必定兑换一些2元、5元或10元不等的零钞。书记下乡为何要备零钱呢?话得从两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那时,王彤宇在峪口镇南村下点帮扶。头天晚上在村头韩继栓老汉家吃派饭。饭后,王彤宇拿出一张面值100元的钞票恳切地说:“咱同吃同住,但不能白吃白住。还是按县里的规矩来,吃饭交饭钱。”刘老汉听了,死活不肯收:“您到乡里来为咱办事,哪能收您的钱呢?”见王书记执意要给,老汉又说道:“这大钱咱也找不开。”一句话说得王彤宇脸上火辣辣的。晚上,躺在农家炕上,王彤宇陷入深深的自责:一顿饭2元钱事小,说明自己在思想上对下乡准备不足,难怪有些老百姓说干部下乡是走过场。第二天一早,王彤宇走了十来里山路,赶到一个集镇,一口气换了整整200元零钞,又返回村里交了饭钱。打那以后,王彤宇养成了下乡前在城里就备好零钱的习惯。
  零钱在王彤宇手里还经常派上别的用场。方山地处吕梁山腹地,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1994年前,这个县11.5万农村人口中还有1/3的人处于温饱线以下。近年来,方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农村道路改造和人畜饮水解困两大工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山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王彤宇心里明白,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老区彻底脱贫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王彤宇每到一处,首先看望当地的特困户,并指示民政部门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峪口镇新庄村80岁的王改英老大娘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前年过世,儿子痴傻,孙子辍学,日子过得艰难。王彤宇下乡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牢记在心。今年8月的一天,王彤宇专门到商店给两个孩子买了外衣、鞋袜、书包及白面、大米、麻油等物品到王改英家看望,临走时又留下80元钱。从王改英家出来,王彤宇又先后走访了5家贫困户,每家都送了三四十块钱。
  “不光要老老实实交饭钱,还要认认真真办民事。”王彤宇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现在方山老百姓多数人缺的不是吃穿,缺的是致富条件和门路。王彤宇在南村蹲点时,随身都要带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下南村人的一件件难事,又一桩桩加以落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为村民们办了四件实事:开通2公里长的简易田间路,完成5公里进村路的铺油,改造1000亩中低产田,修筑100米沟坎。南村70多岁老党员薛建亮动情地说:“我活了一大把年纪,但县委书记下乡换零钱、上农家办实事的事还是头一回碰到。”
  书记下乡备零钱的事在方山县不胫而走,感染了广大党员干部。在王彤宇的带领下,方山县党员干部切实关心群众蔚然成风。县委组织部把自身党建工作与下乡帮扶紧密挂钩,规定全体党员干部每年下乡不少于100天,与驻点村共同制定扶贫规划及措施;县委办公室明确提出“群众困难无小事”,向全县公布值班服务热线,并承诺3日内给予解决或答复;县农牧局下乡干部把所包村最突出的问题详尽地列在表上,并附上解决时间和责任人,不但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还有力推动了方山农村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入冬,他们就调集了各类优种130吨、地膜30吨、化肥14000多吨,发展经济林13500亩,指导3000户农民做出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圪洞镇农民肖喜贵说:“党员干部常下乡,和老乡们越走越亲,是咱们的贴心人哩。”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阜新技监局:执法与服务融为一体
  本报讯 今年以来,辽宁省阜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市开展了“百名干部下企业”的活动。全系统57名机关业务骨干组成19个“下企业”帮扶小组,针对在“下企业”活动中面对的不同企业和问题,进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
  该局针对在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工作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随时发现,随时帮扶的办法,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对企业因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出现的产品质量、计量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企业改进工艺,使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市香香食品有限公司是阜新市经济转型中的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由于刚刚组建,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许多相关知识还很欠缺,在办公会上,企业提出了需要技监局帮助解决的7项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局各有关部门就制定产品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申办生产许可证、生产线安全性能保障等问题提出了17项解决方案。目前,这17项工作都已经落实到人头上,正在逐步解决。
  到目前,全系统已有320人次下到80多户企业工作,共为企业培训各类人员1450名。企业提出的200多项问题已经解决了78项,其它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寇国顺 张毅)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泰州着力发展社区就业和再就业
本报南京11月16日电 记者顾兆农报道:江苏省泰州市把做好再就业工作当作“第一实事”,把社区就业当作重中之重,坚持向社区服务、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经济要岗位,使2万余名下岗职工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
  泰州市根据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状况,积极开发托老托幼、家政家教、配菜送餐、住院陪护等提高市民生活档次的服务项目,3年全市社区就业项目增加了5倍,从业人员翻了两番。目前,泰州市社区服务实体已达260个,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该市还采取政府差额购买就业岗位的办法,将城市和社区的保安、保绿、保洁以及自行车管理员、自来水抄表工等岗位买下来,安置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上岗。3年来,全市通过这一措施,帮助2478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通过有序建设蔬菜、水果和小商品市场等,泰州形成了27条(个)再就业街和再就业市场,为4000余名下岗职工提供了集中经营的场所。该市通过政策倾斜、减免费用、发放小额贷款等,鼓励下岗职工投身社区个私经济。目前,全市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职工人数已达3.4万人,占出中心人数的32.6%,兴化市自谋职业的下岗职工人数高达56%。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玉溪小额信贷助万名职工再就业
  本报昆明11月16日电 云南省玉溪市创新金融手段,以小额信贷帮困推进再就业工作,4年来共安排小额贷款10241万元,扶持下岗失业职工10250人(次),到期贷款回收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实现了银行与职工利益的“双赢”。
  缺乏创业资金一直是玉溪市再就业工作的难题。从1999年6月开始,玉溪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在下岗失业职工中开展小额信贷帮困活动。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小额信贷帮困领导小组,与各县政府签订责任书。金融机构通过小额资金和还贷手段的创新,按一定周期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贷款;职工所在企业或行业成立贷款小组和中心组,帮助和引导职工选择发展项目。全市目前已成立小额信贷小组1691个,中心组343个,扶持项目大都选择在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和种植业、养殖业上。
  为调动金融单位开展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玉溪市提高了财政贴息,并从2000年起增加小额信贷资金1000万元,使全市的小额信贷总指标达7000万元。小额贷款给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重新创业的机会。通海县针织厂原副厂长王通国在企业改制后自己成立纺织厂,安置下岗职工42人,他两次向县小额信贷工作站贷款40万元,使生产步入正常轨道,成为县里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明星企业。
  (张帆 李昌友)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龙胜农民热心搞旅游
本报桂林11月16日电 记者倪光辉报道:“旅游开发好处多,民族风情走出国。当了农民当导游,山村越变越快活!”记者近日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采访,当地的村民高兴地用山歌唱出了旅游带给他们的变化。龙胜民俗旅游点所在的村寨以及附近村寨的农民,既干农活,又搞旅游。这样的“两栖”农民目前在龙胜已有4000多人。
  近年来,依托迷人的梯田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广西龙胜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建起了银水侗寨、金竹壮寨等12个民俗旅游村寨,形成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侗家鼓楼、苗家吊脚楼等。当地农民在大搞综合开发、狠抓生态建设的同时也从事起旅游服务的工作。一到旅游旺季,平日里拿着犁耙种田地的农家姑娘小伙便组建起民族歌舞队,跳起侗家的多耶舞,唱起苗家敬茶歌。有些农户还办起家庭旅馆,当起旅游向导;山沟里的蕨粑、玉米成了游客的美味佳肴;妇女手中的针线绣品成了游客最喜爱的商品。2001年该县12个民族旅游村寨共接待游客38.6万人次,全县实现旅游营业收入3900万元。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赤峰命名六名“生态书记”
  本报呼和浩特11月16日电 记者吴坤胜报道:前不久,内蒙古赤峰市6名旗(县、区)书记因在生态建设中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生态书记”称号。
  地处燕山北麓的赤峰市,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贯东西,是我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这里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不仅关系到当地各族群众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也关系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多年来,赤峰市各旗(县、区)党委和政府组织带领群众大力开展生态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今年6月,赤峰市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识,为官一任,绿化一方,赤峰市首次对领导群众投身生态建设事业并取得优异成绩的6名旗(县、区)的党委书记,授予“生态书记”称号。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与思考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第二大进口国,第四大种植国,第五大生产国。海南是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然而,从1996年起因市场原因,这里的橡胶生产陷入困境……
海南橡胶何以迎来第二春?
  本报记者 贺广华
  愁眉紧锁多年的海南百万农垦人,而今再次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今年一开春,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天然胶,以破竹之势,连续以市场自律价收市。每吨干胶从去年6000元的最低点,上升到目前每吨近万元,涨幅达60%。这么巨大的价差,在行家眼里,只是恢复性的上扬,距7年前每吨1.7万元的最高价还远着呢!
  天然胶从漫漫“熊”途步入牛市,对于身处困境中的海南农垦,不仅仅意味着增加几个亿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积50年艰辛、三代人心血精心培植的这一传统的主要产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陷入困难境地
  海南是全国最大橡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约550万亩,年产量近30万吨,产量与面积均占全国约2/3,其中海南农垦系统种植了370万亩。
  海南农垦人至今仍不能忘记,1998年初全系统职工几乎没钱过年的艰难日子。
  从1996年初开始,国际天然橡胶价格一路走低。海南农垦干胶大量积压滞销,把依赖橡胶过日子的海南近百个农场,几乎逼上了绝境。1998年初,刚上任的海南农垦总局局长林玉权面对百万农垦人没钱过年的窘况,一筹莫展。消息传到北京,中央政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国家储备局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储海南农垦干胶203万吨。当时,海南农垦临时动员数千人,调动数百台大卡车进行万吨橡胶大调运。
  那个春节总算挺过去了,但中央明确表示,收储橡胶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一时间,有部分农场职工提出要砍胶栽果,海南部分市县农民更是出现了毁胶改种的势头。大片大片的胶园疏于管理,有的甚至任其自生自灭。
  海南橡胶历经近50年的风雨,走到了十字路口。
  探寻科技兴胶
  海南农垦人陷入了沉思,农垦系统的种胶专家们更是心情沉重。他们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橡胶生产存在的问题: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非生产期过长,生产综合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专家认为,依靠科技进步与攻关,橡胶综合效益不会输给其它热带高效作物。
  种胶专家吴嘉涟以平静的语气,向记者介绍了海南农垦近年来不平凡的探索。割胶是一种手工操作,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占用橡胶生产环节中最大的成本。过去两天一刀,现在改为4天一刀甚至5天一刀。别小看了这一技术革新,它使海南农垦系统每年省下8万多割胶工。同时,割胶刀口由深变浅,伤树率和伤口率显著下降了50%,平均亩产提高了10公斤,每年增收节支效益超过两亿元。
  与此同时,海南农垦以年均8万亩的规模,不断培育推广速生、高产、高效新品种,并努力改进栽培施肥技术。目前,海南橡胶生产步入良性发展之路,其全面推广的新割制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老胶树也赚钱
  海南农垦人常自嘲为“吃橡胶”。海南农垦曾对下属农场各大产业效益情况作过一番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令农垦人暗自心惊:全系统近九成农场九成收入依赖橡胶,而职工生活较为困难的农场,九成以上是因为种植橡胶太少。
  一棵橡胶树产胶年限在30—35年间,过去把老树砍下来后当柴火烧,现在,加工成高档家具,源源不断地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赚取了大量外汇。今年以来,海南橡胶木家具出口非常强劲:上半年出口约39万件,货值27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
  目前,海南拥有橡胶树近1.8亿株。2001年就有88.49万立方米的橡胶木被砍伐更新,为家具制造提供了丰富的用材,而这不过是橡胶树的附加价值而已。
  调整种植布局
  1996年8月的一次台风登陆,使海南垦区橡胶开割树受损25%,经济损失达20亿元。针对这一情形,有必要进行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为使海南橡胶安全持续发展,海南农垦近年来对橡胶布局作出重大调整转移,即实行东退西进战略。在东部地区压减橡胶种植面积,而改种其它热带高效作物,西部地区则增加橡胶种植面积,总的橡胶面积不能减少。
  实施这一发展战略,也是需要勇气的。面对橡胶市场持续低迷情形,面对部分职工的不理解,为什么还要巩固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农垦总局农林处陈思光告诉记者,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头脑发热,而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橡胶,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同时也是目前产业化程度最高、技术含量最高、综合效益最大的一块;同时,橡胶的市场空间大,可贮藏时间长,不扬自身之长,而去赶时髦搞别的,能行吗?!
  实施东退西进战略5年来,海南农垦橡胶面积非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10多万亩。现在,当天然橡胶价格走出低谷的时候,百万农垦人不禁为他们的决策者的长远眼光而折服。
  但是,农垦人清醒地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对橡胶的冲击不小。首先是价格接轨,作为用胶大国的中国,国产胶价也得跟国际接轨。其次是市场压力,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配额将取消,国外橡胶冲击中国市场不可避免,如何压减国产胶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还有更艰巨的挑战。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革命老区山西省垣曲县的广大群众,以各种形式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图为该县富裕起来的农民贴对联以表达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之情。 杜东明摄 78i品论天涯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承德多渠道招选村支书
  本报讯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六道河村班子运转不灵,4年里接连换了3任村支书。今年5月,该县水泥厂下岗职工金广通过公开招选当上新支书后,在村子里挨门挨户访贫问寒,在干部中推行目标责任制。此外,他还瞄准本地资源优势,谋划了养殖牛、小尾寒羊,发展节水喷灌等项目,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从下岗工人到村支书,金广人生角色的改变及由此带给六道河村的可喜变化,得益于承德市多渠道招选村支书的得力举措。如今,在承德市下辖的8县3区,像金广这样通过招选担任村支书的共有123人。“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支书。”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该市以前的穷村、乱村大都旧貌换新颜。
  长期以来,贫困山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后继乏人等问题一直较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承德市委采取资源整合的做法,把村支书人选由过去仅从农民党员中选拔拓展到大中专毕业生、军转干部、复员战士及企事业下岗职工等各个阶层,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这些村支书上岗后注重调查研究,从解决紧迫问题入手,尤其是在清理财务、减轻农民负担和带领农民致富上办了不少好事、实事。
  多渠道招选村支书,使承德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年龄构成趋于年轻化。据统计,35岁以下的村支书在该市基层党组织中的比例上升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支书更是达到了60%以上。
  (春明 宝才 国臣 福泉) 78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