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专栏:
十六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况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孟扬、赵川东报道:十六大新闻中心今天下午在梅地亚举行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大会新闻发言人李冰邀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介绍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张左己介绍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1990年至2001年,我国从业人员规模从6.5亿人扩大到7.3亿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就业人员总量增加了近3000万人。199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600多万人,其中1700多万人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再就业。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两个确保”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职工工资收入不断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张俊九介绍说,工会组织积极参与立法、政策制定和劳动关系调整,加强执法监督及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近5年来,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264件;工会组织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积极促进再就业工作,在向党和政府提出政策建议的同时,累计介绍下岗失业人员近300万人次实现再就业,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9万人次。
有记者问:如何处理再就业工作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哪些措施?
张左己说,中央提出的方针是,要在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一个是基础,一个是重点,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协调推进。下一步,在重点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同时,一是坚持不懈地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要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提供失业保险待遇,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低保”,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其以前的缴费年限予以保留,与以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三是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依托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
有记者问:工会在促进就业特别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有何打算?
张俊九说,概括起来三句话,就是源头参与、强化监督、办好实事。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要针对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参与同级政府促进再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参与有关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要监督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把中央制定的各项促进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在今后3年内,实现对150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150万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15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到今年底,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建立和逐步规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3年内达到200个。
有记者问: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府采取哪些扶持政策?
张左己说,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具体扶持政策方面主要有:一是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二是为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三是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对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四是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兴办经济实体,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免征所得税政策。
有记者问: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建设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农村人口的保障问题应如何解决?
张左己说,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域的辽阔性,在现阶段全面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十分艰难,尚不具备条件。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办法就是农民自愿交一点钱,集体经济或者社区进行辅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全国已经有6000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了216亿元,有108万农民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十六大报告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正在研究制定适合于进城务工农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的养老保险制度,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其他农村人口。
近300名中外记者参加了今天的记者招待会。
第2版(要闻)
专栏:
大型纪实图集《五星红旗》出版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王明浩报道: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图书的大型纪实图集——《五星红旗》,最近由河北出版总社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该纪实图集收入图片600多幅,包括历史照片、文稿资料、邮票、奖章及各种纪念(物)品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鉴赏价值。图集收入与国旗有关的文字资料约20万字,叶延滨、雷抒雁、石祥等著名诗人为该书撰写了诗稿。《五星红旗》以国旗叙事,以国旗绎史,以国旗喻理,生动地记述了国旗的历史,通过海内外炎黄子孙对国旗的真情实感,表达出亿万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图集还从国旗的角度反映了新中国由诞生、发展、壮大,到走向新时期、新阶段的辉煌历程。
第2版(要闻)
专栏:
滚滚黄河水奔腾入津
本报天津11月11日电 记者陈杰报道:昨天10时20分,历经10个昼夜、奔腾440公里、穿越冀鲁大地的滚滚黄河水到达天津市静海县九宣闸。
1997年以来,天津市连续6年遭遇特大干旱,今年旱情更为严重,几百万市民生活用水发生困难。天津市虽然采取提高水价、计划用水、利用中水等多种节水措施,加大节水力度,城市每日供水量由220万立方米降为151万立方米,但仍难以确保渡过缺水难关。今年再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解决天津市缺水困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据悉,此次引黄济津为天津调水3.5亿立方米,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0天。
第2版(要闻)
专栏:
云南退耕还林实现效益二十五亿元
本报昆明11月11日电 记者宣宇才报道:“山绿了,水清了,产业兴了,腰包也鼓了。”云南省今年300万亩退耕还林任务进展顺利,已为农户带来经济效益25亿多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云南土地总面积中山区占了94%。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过量采伐木材造成生态环境失衡。今年,云南省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110多个县市结合本地产业规划,大胆创新造林机制,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退耕还林基地,或以农村大户单独或联合承包荒山造林。
退耕后,工程林管理规范,林木成活率高,不仅保护了水土,许多地方还成为林果、药材产业基地。彝良县靠“订单林业”发展苦丁茶产业,同时拓展造纸和竹笋加工业,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在实施退耕还林规划时,云南省还重点对靠近大片农田的山区、水源林涵养区、公路沿线、湖库周围、江河两岸以及其他生态薄弱的地方实施造林绿化,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第2版(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宁夏公路建设完成投资逾30亿
本报银川11月11日电 记者杜峻晓报道:今年以来,宁夏加快公路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逾30亿元。其中,被列入宁夏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高速公路完成投资近20亿元;路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近4.5亿元;黄沙窝至同心县、兴仁至中卫、西吉至毛家沟等7条共计497公里的通县油路完成投资3.8亿元;县乡道路完成投资4.75亿元。
第2版(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陕西对5种食品实行市场准入
本报西安11月11日电 记者郑少忠报道:日前,陕西省决定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5种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陕西省规定,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不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而未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不具备自检条件的生产企业强令实行委托检验,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没有加贴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
第2版(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珠海建成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
本报珠海11月11日电 记者赵京安、陈智霞报道: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维修等级最高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主体工程日前竣工,维修基地将于12月初运营生产。
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由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成员公司——德国MTU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各出资50%组建,投资总额为1.89亿美元。
第2版(要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淄博开通法院系统广域网
本报济南11月11日电 记者杨讴报道:山东淄博法院系统广域网近日开通,淄博市各区县法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实现了网络连接、信息数据共享和电子公文传输。
目前,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实行“网上立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通过互联网络提起诉讼。
第2版(要闻)
专栏:
十一月十一日,在辽宁省盘锦北火车站,中铁二局电务有限公司施工人员进行秦(皇岛)沈(阳)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最后一段线路施工。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2版(要闻)
专栏:
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一号汽轮机首次冲转试验成功
本报杭州11月11日电 11月9日14时48分,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现场一片欢腾,随着一号汽轮机达到额定转速每分钟1500转,国内电厂首次利用核反应能量产生的核蒸汽冲转试验一次成功。经检测,汽机振动、温度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水系统、油系统及蒸汽系统运转正常。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是我国和加拿大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该工程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坎杜6商用重水堆核电站,装机容量两台728兆瓦,设计寿命40年,设计年容量因子85%。按照计划,一号机组将于11月并网发电,年底投入满功率运行。两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营后,年发电量近100多亿千瓦时,将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
(鄢斌 尤永春 廖文根)
第2版(要闻)
专栏:
我国最长成品油运输管道竣工运行
本报成都11月11日电 记者梁小琴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成都宣布:我国目前线路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大的成品油管道——“兰州—成都—重庆”管道正式竣工,投入运行。
兰成渝输油管道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始于甘肃兰州市西固区(首站),途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3省1市的40个县(市、区),终点为重庆市大渡口区的伏牛区(末站)。从1998年12月开工至全线竣工,历时近4年。干线全长1250公里,年输送能力500万吨,总投资近40亿元。
作为西部大开发12项重点工程之一,兰成渝输油管道的建成投产,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西南地区石油短缺和西北地区油品过剩的矛盾,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巩固国防,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第2版(要闻)
专栏:
开放开明气象新
——外国记者谈十六大
本报记者 施晓慧 张川杜 吴志华 刘华新 于青
“你们企业有多少人,有多少党员?”“你们的党代表是怎么选出来的?”“你们赚了钱用什么方式回报社会?是否也有良心投资?”外国记者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面对面回答问题的是十六大代表、来自江苏的民营企业家蒋锡培、沈文龙和昝圣达。
记者11月11日上午来到梅地亚新闻中心正赶上这场集体采访。
外国记者接待中心的刘晋组长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是专门为采访十六大的外国记者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有十几家新闻机构参加,最小的是记者和代表一对一的采访,平均一天十几场。这次集体采访是十六大召开以来安排的第三十二场,共有64家新闻机构参加了采访。同时,还有15个团组讨论会先后对外国记者开放。
41家新闻单位242个机构的590名外国记者采访十六大。这是党代会历史上没有的。会期过半,他们感受如何?本报记者对外国记者们也做了一个采访。
比以前更开放了
外国记者中有些是第一次采访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有些已采访过多次。“十六大比以前更开放了”,是他们普遍的看法。
哈萨克通讯社驻京记者百木汉贝托夫说,本次大会对记者,特别是对外国记者的开放程度相当高,大会新闻中心为记者们提供了发稿的种种方便,特别是各国记者还有机会采访代表团的讨论会,亲耳听到代表们发表的意见和看法。
美国之音记者吉兰德参加了11月11日对民营企业家的采访,他的评价是中国经济发展很有希望。
11月11日11点半,英国《独立报》记者白克尔来到新闻中心,他是就“三峡移民问题”来采访重庆市移民局局长刘福银的。他参加过三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采访,他说,这次大会比十五大更开放了,代表团讨论会可以参加,采访代表也很容易,提出采访题目,很快就能落实。美国《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柯天锡完成了他的采访后说,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很有人情味。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感兴趣,向中心提了几十个这方面的采访题目。
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长五十川伦义说,和他采访过的十四大相比,十六大明显开放多了,小组讨论会上能听到很多新鲜事,曾培炎、李荣融的记者招待会也组织得好,时间充裕,还特别照顾外国记者。
意大利《新闻报》驻京记者郗士说,全世界都关注着中共十六大,大会在透明度方面比过去有明显的进步,外国记者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大会的消息发往世界各地。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驻京记者杜怀义说,大会新闻报道的组织工作很出色,新闻中心为各国记者提供新闻采访的便利,记者们有机会面对面采访普通的代表。韩国《中央日报》驻京记者刘光钟说,十六大开放开明,我注意到,尽管会议不能完全对外公开,但十六大采取了许多开放的措施,让境外记者有机会目睹大会的盛况和代表团的讨论会。第一次参加这类采访的法新社记者袁建抱着摄像机说,大会对记者的安排令他满意。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驻北京首席记者柯竹乐说,他作为匈牙利唯一一名驻京记者采访了十六大开幕式,也采访了几位来自农村的代表。他的印象是,代表们都很开放,即使是农村代表,思想也很开明。他说他今年7月就任,但3年前来过中国,这次来感觉中国面貌变化很大,特别是他3年前访问过的上海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古巴拉美通讯社驻京记者阿尔法雷多说,本次大会各方面的工作组织得很好,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方便,如全体会议和部分小组讨论会向记者开放,外国记者可以采访与会代表等。拉美通讯社每天向拉丁美洲200多家报纸和杂志提供新闻稿件,他们将客观、全面地报道大会情况。
葡萄牙通讯社驻京首席记者桂松说,刚到北京不久就采访这样重要的会议,感到有些困难。不过,她认为,江泽民报告所提出的中国未来发展“目标非常具体”,所阐述的“理论非常深邃”。她说,这次大会的部分小组讨论首次对外公开,允许记者列席旁听,给她的印象是:一些代表“所谈的话题很重要”。
关注“三个代表”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国际部第一副部长阿布哈金·马拉特先后在中国工作过10年,曾参加过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采访和报道工作,目睹了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十六大召开前夕,他又专程来到北京,与在京的俄通社—塔斯社同行一起参加十六大的采访报道工作。
阿布哈金·马拉特表示,俄罗斯非常关注中共十六大的召开,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议,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必将极大地推动和加快中国的建设步伐。另外,江泽民在报告中还明确指出中国还存在腐败、失业等问题,这种不回避问题的求实态度无疑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俄罗斯也相信,中国在十六大以后将继续坚持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立场,俄中两国领导人仍将保持密切的关系,新世纪的两国关系也会不断走向深入。可以预见,今年12月普京总统访华将会为俄中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意大利《新闻报》驻京记者郗士说,中共十六大是一次历史性的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19世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状况与21世纪完全不同。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京记者周锐鹏说,中共十六大的报告规划了中国建设强大国家、强大民族的宏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这一宏图的决心。新加坡作为亚洲的一员,我作为一个华人,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感到高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一样,同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必将发生更大更可喜的变化。
韩国《中央日报》驻京记者刘光钟说,中国是韩国的近邻,其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对韩国十分重要,相信十六大将使中国繁荣稳定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驻京记者杜怀义说,中共十六大将制定今后党的方针政策,确定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方向,对中国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是极为重要的。
哈萨克通讯社驻京记者百木汉贝托夫说,十六大不仅对中国重要,对哈萨克斯坦也有重要影响,哈萨克斯坦对中共十六大十分关注,哈萨克斯坦的新闻媒介对中共十六大作了大量报道。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友好邻邦,中哈两国是朋友,哈萨克斯坦希望中共十六大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的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哈中两国的关系越来越好。
法国《世界报》驻京记者柏滨说,中共十六大将确定党的新的方针政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参与WTO等世界事务的方针不会改变。
古巴拉美通讯社驻京记者阿尔法雷多说,中共十六大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需要,“制定出新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活力”。他表示,相信中国共产党将依据这些理论和政策带领中国继续前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