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1-0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十品村官》为新一代农民塑像 '...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

  《十品村官》为新一代农民塑像
  本报记者 夏长勇
  11月1日晚,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大型现代淮剧《十品村官》举行了晋京首场演出。这部戏是文化部为庆祝党的十六大召开,从全国选调的12台晋京演出的优秀剧目之一。
  《十品村官》1998年初由江苏省盐城市淮剧团搬上舞台以来,便以鲜明的主题、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戏曲语言、清新的喜剧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受到专家赞誉、观众欢迎。曾先后获得第三届江苏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江苏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参加过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江苏省优秀剧目展演以及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展演,迄今共演出600多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
  《十品村官》的编剧陈明,曾发表、上演剧本20余部,其中多部作品在全国、江苏省获奖。《十品村官》讲述的是当代苏北里下河地区一个村子里发生的故事。青年农民田来顺因为进城替乡亲们讨要前几年被人骗走的集资款,结果钱没讨到,却讨回来一群让女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的狐狸。就这样,田来顺打工去不成了,只好留在村里,当上了村民小组长,人称“十品村官”。田来顺因带领村民饲养一群狐狸,由此惹出了一连串风波。这部戏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塑造了“十品村官”田来顺等新时期我国农村新一代农民的群像,歌颂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农村的火热生活。
  盐城市淮剧团是一个县级剧团,隶属于盐都县人民政府。多年来,剧团立足基层,坚持面向农村,演出的场次每年都在350场以上。近几年来,由该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鸡毛蒜皮》获得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附图片)
  《十品村官》剧照 王拥军摄 BXp品论天涯网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阔步前进

  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十五大以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综述
  钟轩理
  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我们党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
  5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提出
  了一系列明确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鲜明指出,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他号召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1998年6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7月,根据中央决定,召开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年底,中央部署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从2000年底开始,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1年,中央作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制定了《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全党干部学习进行全面部署。5年来,各级党委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积极推动党委中心组学习。全党理论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学习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得到顺利贯彻落实。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这一切,是与我们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分不开的,是与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二)
  十五大以来,理论武装工作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兴起学习的热潮。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形成了一个理论学习热潮。党的十五大以后,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在全面、正确领会与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上下功夫,使全党理论学习达到了新的水平。
  深入开展“三讲”集中教育活动,又形成了一个理论学习热潮。根据中央部署,从1998年底开始,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推动全党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入。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五三一”讲话,再次形成了理论学习热潮。2000年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经提出,就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全党积极行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中央和各地积极组织开展了有声势、有力度的宣讲活动。“五三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强大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
  这三次理论学习热潮前后相继,环环相扣,主题一脉相承,内容不断深化,推动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5年来,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实践锻炼,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收获有:
一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实践,既从整体上不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的认识,又从各个领域不断深化对其基本观点的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通过“三讲”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共识。
  (三)
  5年来,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了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脱产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在职自学相结合,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加理论学习的良好态势,表现出以下特点:
理论武装围绕党的工作大局,与党的事业发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这是5年来的一个鲜明特点。各级党委把学习理论同学习中央指示精神、贯彻中央重大决策结合起来,同学习各种新知识结合起来,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
  理论学习纳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学习制度逐步健全。近年来,中央对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中组部、中宣部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各级党委把学习制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常抓不懈,逐步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把外在约束与内在动力结合起来,“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得好与不好一个样”的状况有所改变。
  学习形式和教育方法不断改进,理论的说服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理论学习适应形势发展,与研究、宣传紧密结合,同时在方法和载体上也不断创新。“三讲”集中教育、“七一”集中宣讲等新形式,着力于针对性、实效性,着力于说充分、说清楚,创造了党的理论教育的成功经验。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使命》、《光荣行》、《走进新时代》等一批优秀电视理论宣传片,大大增强了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地运用专题研讨班、社科论坛、竞赛、辅导等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理论武装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学习风气开始形成。各级党委把理论学习列入“一把手工程”,普遍建立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助抓的领导机制,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为理论武装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BXp品论天涯网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走进新时代

  民主法制
  ——理论文献电视片《走进新时代》解说词第五集选登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我们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除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正外,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制定了430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8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今天,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已做到有法可依。
  这些年来,全国人大工作进一步改进,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得到加强。九届全国人大有近3000名代表,各级人大共有300多万名代表。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
  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转,是党中央十分关心的问题。
  1991年2月19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3月21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近年来,江泽民等中央领导曾先后12次听取各类法制讲座。他们坐在这个课堂上,不仅是在谋划着治国方略,还给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做出了榜样。
  从1986年至2000年,全国实施了3个五年普法规划,宪法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得到比较广泛的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普遍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江泽民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1989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开始实施。就是在这个《意见》中,庄严地把民主党派定位为“参政党”。
  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各级地方委员会已达3000多个,共有各级政协委员50多万人。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实行的又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庄严地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它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了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世界将会看到,在新世纪曙光的照耀下,中国必将伴随着民主法制建设,实现高度的政治文明。 BXp品论天涯网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历次党代会

  党的十二大:
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进行了拨乱反正,有步骤地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中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
  1982年9月,为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邓小平同志在致大会开幕词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新道路、创建的新理论的准确概括。
  大会通过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二大以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任务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面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阶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办提供)(附图片)
上图:党的十二大会场。 BXp品论天涯网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世纪新语

  紧紧抓住“第一要务”
钟颉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第一要务”的概念。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又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一要务”,内涵丰富,铿锵有力。听之,难以忘怀;思之,振聋发聩。
  人们都记得邓小平同志对发展问题的强调和关注。在《邓小平文选》中,一共有1066处使用了“发展”这个词,其中第一卷191次,第二卷317次,第三卷558次。仅从“发展”一词出现的频率,就可以看出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正是牢牢抓住了发展这一关键,中国才在短短20多年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江泽民同志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把发展与我们党执政的问题联系了起来,突出了发展在党的执政内容、执政过程、执政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进一步明确我们党执政的任务、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要务”,意味着什么呢?“要务”者,重要之事务也。再加上“第一”,其分量之重,位置之高,可见一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依然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实现祖国的统一,要靠发展。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然也就应该是党执政兴国所要考虑和解决的第一位的问题。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放在首要和第一的位置上,并贯穿于执政治国的全过程。执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着眼于发展、围绕着发展、有利于发展。执政的目的,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执政的措施,要围绕着发展来制定;执政的成效,也要用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党在执政中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需要处理的事物千头万绪,但必须坚持把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其他的事务都要与这个中心相适应、相配合。
  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同时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既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又要求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抓紧抓好。对“第一要务”的内涵,必须全面把握。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的任务就无关紧要。比如,改革、发展、稳定,事关全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发展,要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条件,没有稳定,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所以,既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讲“第一要务”,也要从与其他事务、要务的联系中来讲“第一要务”。只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抓紧抓好,我们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BXp品论天涯网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

  与时俱进的艺术
  ——看电视连续剧《干部》
  彭加瑾
  正在全国播映的电视剧《干部》,不愧为一部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力作。
  之所以称它为力作,是因为它有宏大的架构与高远的立意。该剧的创作者意在刻画干部,而且写了一批干部的群像。从省纪委到市委、县委、镇委以及镇政府的主要干部,都被创作者组织进了作品的人物形象图谱之中。表面上看,作品写的是镇委书记项达民及他领导的阳光集团的命运沉浮;实际上,艺术家把它作为了“情境”,借以考验每一个人的品格与水平。
  戏因此而新颖,戏因此而深刻,戏也因此而抓人。项达民形象的典型性在于他的落伍与再度的崛起。他曾经是改革开放的闯将,曾经走在时代的前列,他创办了集团企业而使乡亲们走上了富裕之路。然而今天,他却落伍了。决策失误、用人不当、割肉补疮、独断专行,不仅使企业岌岌可危,也使他自己逐渐成为孤家寡人。兰厂长是他的影子,从兰厂长种种可悲、可气、可笑、可恶的举动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局限与危机。但是他的身上也有可贵之处。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尽管他还没有来得及全面地总结与反思,然而他没有沉沦,也没有颓丧;相反,他能够检讨自己,能够从失足的地方一跃而起,终于找到了新的路径,再一次解放思想,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围绕着项达民的形形色色的干部,实际上也和他一起经历了一场心灵、品格、观念的“洗礼”。我们敬仰剧中的市委书记,因为他在争议蜂起的八面来风中,坚持实事求是,最终帮助项达民走出了困境。我们所以不满那位县委书记,因为他总是以两种态度来应付上级,而常常把事实真相弄得模棱两可。尤敬华作为一位纪检干部,他的忠诚是十分可贵的,但他的观念与工作方法显然有待于提高。在镇长柏森林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在召唤新人,而新人已经呼之欲出。
  《干部》无疑是一曲赞歌,但它不是一曲一般化的、应时应景的赞歌。它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上,既揭示了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又热情赞颂那些真正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精神与时代要求的干部。这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它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又最终落在了时代要求的重音上,在人物命运的沉浮与企业的兴衰中,它传送出了社会进步的信息。 BXp品论天涯网


第6版(光辉思想)
专栏: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吕书正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治国方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1996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南海主持第三次法制讲座时,对依法治国的问题作了全面阐述。他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同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被载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指导方针。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他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发展。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从而翻开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新的一页。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又把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他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
  依法治国是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BX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