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十六大献歌
藏北的中秋
夏莉娜胡潜
中秋节早上,我们随着一位到西藏视察的将军乘车从拉萨出发,向藏北全军海拔最高的军分区——那曲军分区开去。
上午天空格外蓝,云朵特别白,空气极其透明、清新。一望无际的草场一大片一大片的,一直连到天边,一直连到远山。那一点点的黑色是牦牛,一点点的白色是羊群……藏北的草原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到了下午,太阳从背后还闪烁着光芒,前面已是雪风凛冽。拉萨距那曲虽然只有三百多公里,却要穿越两个地理单元和两个季节。我们走过了风和日丽,又走进了莽莽雪原。越往北走,海拔升高,气温骤然下降,草从绿转黄,路面也坎坷不平。我们乘坐的“沙漠王”仍不时“沦陷”,比步行快不了多少。
藏北地区高寒缺氧,我们把全部能御寒的衣服全穿在了身上,一到那曲仍感到寒冷难当。这里的天气风云变幻,天空永不重复。刚刚是雪加冰雹,不久太阳又出来了,冰雪渐渐消融。
那曲军分区驻地海拔约四千六百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军分区,也是全军唯一不通自来水的军分区,太阳房、牦牛粪炉及各式水桶成为官兵宿舍里特有的“装备”。
军分区的李政委说,长期的高原生活,大部分同志都程度不同的患有高原病,还有的同志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工作,一些同志假期、婚期一推再推。常有家属来探亲因遇上泥石流无法见面……
在军分区的大院里,在这个至少从两百万年前至今一棵乔木也不见的高原上,我们看到了一排排红柳和几棵小雪松。它们在有限的四个月里把青枝绿叶尽情地伸展着,作为乔木的极限生存着,为这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高原平添了几许生气。
战士们说,大院里这七棵雪松是今年新引进的最耐寒的树种,一共八棵,活了七棵。目前正在想尽办法帮它们过冬……尽管官兵们年年都种树,但没有一棵能活过第一个冬天。这个军分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能栽活一棵树,谁就能荣立一次三等功。十几年来,到底种了多少树已无法统计,总之是种了又死掉,来年又再种……
傍晚,天幕四合。无数颗硕大的星星闪烁着,一轮又大又圆的皎皎明月照亮了那曲军分区的营房。这是我们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大的月亮,月亮把清辉洒在战士们的脸上,能清楚地见到他们脸上的“高原红”。
入夜,营地举办中秋篝火晚会。雪白的墙上,红笔写着的“生命有禁区奉献无止境”十个大字在篝火的映衬下,仿佛是无声的誓言。战士们围着熊熊篝火,吃着糖果、月饼,竞相表演着自己的“绝活”,有歌曲,有舞蹈,有相声,也有小品……
坐在旁边的程中校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指着手拿月饼陷入沉思的大个子说,张连长肯定又在想那年中秋节,他妻子来部队送月饼的事,那时候她还是他的女朋友。她从当雄走了一整天来到那曲,不料唯一的一座木桥被急浪冲垮了,两个人,一个在南岸,一个在北岸,隔着湍急的河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女友手中的月饼最终无法送到心爱的人手中……
这时,话筒被主持人送到了一位大校手中,并领头喊着:“李政委,来一个!”
“李政委,来一个!”战士们呼应着。
李政委走到圈中,篝火映在他那黑红的脸膛上,竟是那样的神圣。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他是用心在歌唱,我们看见许多人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程中校说,李政委都四年没探亲了。去年他还在探亲的路上,“接电请速归”的加急电报已先到了他家。他回家后,吃了一碗妻子做的热汤面就立即往回返……
“将军来了!”
官兵们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将军环视了一下精神抖擞的战士们,深情地道了一声:“战友们,节日好!”他接着说:“今天是中秋节,按中国人的习俗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我们是军人,为了保卫边疆,保卫祖国,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神圣的岗位。尽管我们不能与家人团圆,却能换来亿万家庭的团圆……”
扬声器中响起了锅庄舞曲,从将军到士兵,大家手牵着手,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藏族舞蹈。
谁置身于藏北行列,谁就加入了英雄的群体。他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在高原上工作和生活着,承受着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感情上的煎熬。无论是入伍一两年的战士及在部队十几年的中校、大校,还是军旅生涯几十年的将军,他们都一脉承继了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坚定志向和献身精神,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献身精神……我们已经顾不上初进藏北强烈的高山反应,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进了这个英雄的集体,踩着同一节奏,踏着相同的舞步,尽情地跳着,跳着……
午夜,天空再度飘下雪花。
那曲,这人烟稀少,天上无一飞鸟,地上无一树的旷野上已经是冰天雪地。
我们返回拉萨的路上,白雪覆盖的旷野仍能看到点点的黑色是极其耐寒的牦牛在啃食雪下面的草,偶尔有一两辆装满食品的运输车驶过,想必是为那曲人储备过冬。此后不久通往军分区的路将尽被雪封,那曲开始了漫长的冬天。
回头望去,那曲军营已被掩映在白雪当中。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十六大献歌
代表证——献给党的十六大
李华
二○○二年十一月八日 又一个春讯
将要被历史金灿灿的声音到处传颂
被新世纪的暖风倍加珍藏
被沉甸甸的期望仔细聆听
此刻 我心中的诗句也睁开了眼睛
分明看见 那么多的代表证
把这个日子装扮得气象万千 喜气腾腾
这小小的证件啊 方寸之间
铺展开了无比辽阔的深情
时时刻刻 都有着人民的心声
在哗哗地流动
一张代表证 刻下的
其实是千万个共产党人
串串奋进的脚步
盏盏灵魂的明灯
把这薄薄的证件
塑造得仿佛大地一样厚重
托举着铁锤 托举着镰刀
托举着敲响太阳的脚步声
从一数到二 从二数到三
一直数到十六 平凡的数字
却含有不平凡的里程 多少次
党的代表大会 多少张春雷轰鸣的代表证
把中国从黑夜送往黎明 又从黎明
送往阳光的峰顶
在庄严的党旗辉映下
当我仰望代表大会这几个字时
内心就吹遍了春天绿色的风
那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们
聚在一起全都有着同样的面孔
是从一九二一年就启程的红船的面孔
长长的航线的目光 搅动死水
让整个中国都在不停地翻腾
满面光泽 是党旗上
永远燃烧 永远不会变色的鲜红
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代表大会
这个名字多么动听多么神圣
如同众多生机勃勃的水汇成河
如同一块块血肉的砖石筑起长城
如同长出大片大片庄稼的
无数颗小小的奉献的粮种
党的代表宽厚的双肩
能扛起整个中华民族最高的使命
沿铿锵的誓言行进 跋涉于
一生的信仰和忠诚 代表证上
新世纪的骨骼会坚硬再坚硬
创造的大海 会在中国的脚步里
永远波涛汹涌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石竹图(中国画)王俭庭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走进秘境驼乡
刘梦岚
自春秋起,狄、匈奴、鲜卑、党项、回纥、蒙古等少数民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他们的后代还过着游牧生活吗?汉、唐以来,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如今骆驼还是这里的交通工具吗?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横贯全境,这里还是那么荒僻干旱吗?……
带着不尽的疑问,我踏过贺兰山阙,走进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左旗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巍巍的贺兰山、浩瀚的沙漠、宏伟的古寺、历久的岩画、神奇的敖包、古老的牧歌都在悄悄地向我诉说着神秘古朴的历史;而贺兰山的旅游区、大漠腹地的度假村、戈壁滩上的大片新绿、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和轻骑,还有巴彦浩特那崭新的楼房、豪华的宾馆、时尚的超市、精美的雕塑、宽阔的广场又都娓娓地向我叙述着崛起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
大自然的造物主多情又无情,他赐给左旗葱郁的大山、丰富的矿藏、晶莹的盐湖,但也给了左旗大片的沙漠、肆虐的狂风和焦灼的干旱。这里正是风口,每到风季,狂风卷起黄沙,滚滚向东,于是,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北京出现了“沙尘暴”;游牧民族的后代们追逐着水草自由地放牧,草场越来越小,植被越来越稀,六十年代还在流水的水沟如今大都已干涸。这片恢宏的土地以每年十四平方公里的速度沙化,严重地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威胁着首都北京……
必须尽快恢复草原植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阻止沙尘暴的肆虐!
旗委和旗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带领全旗人民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左旗地广人稀,大部分地方生态环境恶劣,并不适宜人居住。他们把“生态立旗”放在首位,认真实施盟里提出的“转移发展战略”,将人口向城镇集中,对失去生存条件、生态严重恶化地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有计划地进行人畜整体搬迁,全面退牧还林,逐步退牧还草,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同时,采取人工种树种草、飞播林草等方法,恢复草原植被。他们还加强了对北部大片天然林、贺兰山天然屏障以及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两个飞播林草带的保护和建设,以有效地控制流沙前侵,使荒漠、半荒漠草原进入生态恢复期,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恶化的势头。
在这古老的驼乡里,游牧民族的后代们正经历着一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搬迁的牧民们被妥善地安置到科技园区,从草原畜牧业转移到农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或乡镇企业;未搬迁的牧民也要搞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半放牧半舍养,要学会种植麦子草等饲料,以减轻自然草场的压力。
在治理生态的同时,新兴的“沙产业、林草业”发展起来了。政府鼓励农牧民承包沙漠、荒滩,种植梭梭,栽培苁蓉;种植麻黄、甘草等超旱生植物。于是,几百万亩的梭梭林,几十万亩的苁蓉、麻黄覆盖了荒沙,真个是:阿拉善左旗绿了,农牧民的腰包鼓了!生态治理、搬迁扶贫使广大农牧民踏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也加快了农牧业产业化、集约化的进程。
旗国土资源局的金塔拉腾副局长特地带我们去看了大漠怀抱中的人造草原。呵,那是怎样粗犷、壮观又动人心魄的草原!那一棵棵草,都是左旗人用自己的手种在本是寸草不生的黄沙里的。他们先要挖沙、埋草,把沙固定住,然后再种上梭梭草。那一簇簇顽强的沙生绿草,是沙漠里的生命奇葩,也是阿拉善左旗人一颗颗顽强热诚的心。
“大漠孤烟”已不再,沙海绿洲正腾飞!
当地人说:当天上的甘霖降临大地,这里就变成了吉祥的草原。“治理生态环境”的春风真的给驼乡带来了喜雨。今年风调雨顺,草场繁茂,农牧民们乐开了怀!他们强烈要求举办喜庆丰收的那达慕大会。
开幕式那天,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绿地、鲜花和新建的永久式艾丽村里那一百多座漂亮的蒙古包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自豪地向人们展示着阿拉善草原的民族风情。人们骑着骆驼、轻骑,坐着汽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一民族的节日盛会。
我同坐在旁边的老牧民吉仁太聊了起来。今年五十七岁的吉仁太身穿新蒙古袍,头戴新毡帽,黑红的脸上泛着幸福的光。老人骑了五天骆驼,从北部的图克木赶来参加那达慕,他家有两头骆驼要参加赛驼。他说,年轻人都时兴骑摩托,不愿骑骆驼了。前几年他家新盖了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大瓦房,但也快搬迁了。我问他:从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迁出来,想得通吗?“开始有点想不通,现在想通了!”老人越说越激动,“记得我小时候沙漠没有这么大,那时草多,牲口少;现在牲口多了,草可越来越少了……再不治理,沙尘暴要把北京埋了可怎么得了!”这番朴实的话语,把我这个北京人感动得快要落泪了。我听到的是十几万阿拉善左旗人急切的心声,看到的是他们博大的胸怀!
正说着,赛驼开始了!只见十几名年轻剽悍的赛手骑着“沙漠之舟”你追我赶,我心目中那永远慢悠悠的骆驼,此刻竟似矫健的烈马,奋力地奔跑……
忽然,奔跑的驼队在我眼前幻化成巴彦浩特新世纪广场中央那尊凌空翘起的不锈钢现代雕塑“神系百年”——那富于动感、似在旋转的圆圈,或许正是阿拉善人孕育百年的心灵期盼?而那凌厉的钢柱直刺蓝天,不正是阿拉善人在放飞自己实现现代化的梦想?
那常在我梦中低徊的沙漠驼铃声哪里去了?它似乎变得古老而遥远,深长而凝重……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党员心曲
窑洞里的誓言
华君武
1936年,我刚二十出头。可以讲,那时我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但是,我仇恨上海日本租界里横行霸道的日本兵,在黄浦江日本军舰上飘舞的太阳旗让我感到了做亡国奴的耻辱;我也厌恶国民党和它的军队签订丧权辱国协定和奉行消极抵抗的政策,以及十里洋场官僚贪污腐败、嫖妓纳妾等等丑恶现象,内心彷徨、苦闷。好友黄嘉音这时送给我一本中文版的《西行漫记》,它使我从感性上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我也很向往陕北———那是一块与十里洋场完全不同的净土——那边空气新鲜,官兵关系、官民关系是平等的。
上海沦陷后,我瞒着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秘密离开上海,义无反顾地投奔延安。
延安的生活是艰苦的,曾经一个辣椒、一瓣大蒜就饭吃,还曾拿糨糊充饥;延安是充满理想的,因为大家是为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所以同志之间关系是平等的,感情是纯洁的。我刚到延安时,不知道谁是共产党员,思想又是看不见的,那就看他的为人。这时我认识了田方,他是一位党员,他为人正派、待人真诚,那时我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对他讲,他也会热情地帮助你,同志之间没有那些弯弯绕,因而延安的精神生活又是快乐的。
我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但入党时的情景至今难忘。那是1938年4月1日的晚上,在桥儿沟东山上的一座土窑里,一盏油灯映着墙上的党旗,我和几个同志站成一排,面对党旗举起右拳,我还记得誓词中的那句话: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离开延安至今已有五十七年了,我很怀念那段充满快乐和理想的岁月,特别是同志间平等的关系、纯洁的感情。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双星杯·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征文启事
八十一个春秋,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闪光的道路。回首来时路,我们看到的最动人的风景正是那些从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体现时代精神、勇于改革创新的共产党人和先进党组织。他们在领导人民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所做的丰功伟绩感染着生活中的你我,拿起笔来,讴歌新时代,讴歌人民生活,讴歌你身边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用散文特写的形式把生动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这就是我们此次征文的主要目的。
此次征文活动由人民日报文艺部与青岛双星集团联合主办,时间自即日起至2003年2月,体裁以散文特写为主,字数在一千五百字左右。征文结束后,将评优授奖。来稿请寄:北京人民日报文艺部“双星杯·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征文组,邮政编码为100733,或发电子邮件至dadi@peoplemail.com.cn。
人民日报文艺部
青岛双星集团
2002年10月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征文
心中永远的阳光
刘功业
老人那一双睿智而沉静的眼睛,在秋天金色的阳光里,显得格外明亮和深邃。我看出,阳光对于王莘是多么的重要。
《歌唱祖国》——这首使王莘获得金唱片奖的雄壮的歌,几乎和共和国的历史一样长。被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开始曲,也已经二十年了。那是倾注了他全部感情、影响了他整个一生的音乐;那是被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认可的音乐。
王莘总是从被音乐所包容的睡梦中醒来。这是一个老人的睡眠,也是一个战士的睡眠。当过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剧院的院长,也当过天津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王莘,虽然早已离休,却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永远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刚强的战士。
自1982年在广州开会时突发脑栓塞被抢救过来,王莘就在轮椅上开始了新的生活。困难吓不倒他,病魔打不垮他。从1943年4月在延安宣读过入党誓词,王莘的生命就注定要伴随着党旗辉煌。
这就是王莘二十年来老年生活的主旋律:先进党员,文明家庭,金婚之喜……爱是生活点点滴滴的积累,阳光是心中永远的力量。在街道,当好公民;在支部,当普通党员;在干部群众心里,王莘就是一个歌唱祖国歌唱党的音乐家。
家人把王莘从床上搀扶到轮椅上坐下,推到客厅里阳光充足的地方。洗漱完毕,便是活动腿脚,做他自编的轮椅健身操。吃过饭,然后到院子里、大街上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市井新貌。上午读读书报,听老伴念念战友朋友或学生的来信,然后就是听音乐磁带,有时仍有灵感如泉水清澈地冒出来。右手早就不行了,左手的写作也必须依靠一块孩子用的写字板来完成。或者就让老伴帮着把旋律和曲谱的片段记下来,用钢琴弹出来。
八十五岁的王莘依然富有生活的激情。晚年赶上盛世,乐思当如泉涌。
改革潮,开放路,经济腾飞的万千气象,总会使王莘心海起伏,音乐旋律总是激越飞扬,就像这漫天流泻的温暖阳光。歌唱祖国,永远当祖国的歌手、阳光的歌手,是王莘永恒的使命。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抗洪抢险的英雄、普通的采石工人、九九夕阳红的老人、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都是他歌唱的主人公。希望工程、香港回归、公民道德教育、祖国壮丽河山,都是他创作歌曲的主题。
1984年,一场由市文联、文化局、市音协联合主办的王莘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天津人民礼堂举行,场面异常火爆,使大病初愈的王莘,又一次感受到人民的心声,祖国的期盼,歌唱祖国的崇高。
1994年,为了倡导爱国题材的歌曲创作,鼓励词曲作者,王莘拿出自己的稿费和老伴多年的积蓄,加上儿女们的资助,注册十万元成立了“王莘歌曲创作奖励基金会”。举办了首届爱国主义歌曲评奖,出版了《歌唱祖国——王莘儿歌选》磁带,赠送给全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少先队员代表。与有关单位合作,主办“关心下一代少儿歌曲征歌大赛”,把优秀获奖歌曲作成盒带和歌集推荐到全市中小学。王莘让老伴推着轮椅,到街道、工厂、农村、学校,用歌唱祖国的激情参加各种公益演出。1996年9月,妻子做了乳腺癌手术不到两个月,就推上轮椅,和王莘一起带着于淑珍等歌唱家、演员,到遭受了特大洪灾的河北平山革命老区慰问演出,捐款捐物。
2000年7月,天津市委、市政府表彰王莘创作《歌唱祖国》五十周年和音乐活动六十周年,举行了盛大演出。2001年5月,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授予王莘首届“金钟奖”终身荣誉证书。其实,在王莘看来,能够为祖国永远歌唱,就是一个党员音乐家的最大荣誉了。
2001年2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讲话使王莘特别振奋,他感到了一种创作的亢奋。他把词作家王继中、张俊和作曲家石瑞生召集起来,投入了紧张的创作。很快,一首《真理的旗帜》完成了。坐在轮椅上的王莘就用一只左手指挥着这曲群众大合唱,越唱越响亮,从街道、社区一直唱到了全市,唱成了天津市国庆晚会上的开场曲。群众大合唱,变成了专业大合唱,变成了全市上下一致的心声。
最近,王莘又写出了一首儿童歌曲《信仰》,已被天津有线电视台制成向十六大献礼的MTV,歌声很快传遍了全国。歌中唱道:“葵花有个不变的理想,时时刻刻向着那金太阳。小河有个不改的愿望,日日夜夜奔向那大海洋……”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和祖国,是王莘心中永远的阳光!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追求人文精神的意蕴
周来祥孔智光
唐建是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的副教授,曾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十余次个人画展,还出版了个人画集和理论著作,是一位有影响的青年画家。
他的画将特定文化内涵和学识理念融入作品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法技巧对于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不掌握它们就不可能搞好创作。可是它们毕竟是工具、手段而不是目的。技法技巧是为艺术家服务的,艺术家是在特定文化艺术观念导引下来选择和运用相应技法技巧的。所以,文化艺术观念和学识功底对于艺术家万分重要,它足以让艺术家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唐建是美术科班出身,获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的硕士学位,注重传统文化与绘画理论的学习。表现在作品中,他注重构思立意的思想性,画上题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并把诗、书、画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他对西方现代派绘画并不陌生,在创作中时有借鉴,但他始终坚持了“洋为中用”、“洋为我用”的原则。较好地把握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走的是传统中国画的路子,其中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对他影响较大。特别是梁楷的酣畅淋漓、徐渭的奔放洒脱、八大的空灵简约、吴昌硕的苍劲古拙、齐白石的质朴情趣,都深深地影响了他,并在其作品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总之,他继承了传统大写意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同时又借鉴了唐诗宋词的意境,吸取了民间绘画的色彩,以及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但他跳出旧文人画自我表现的圈子,不断从生活实践中寻求创作的灵感,真正实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
在作品内容与形式方面,唐建注意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上寻求自己的艺术世界。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人物画,他都非常注重对人文精神的表现,厚重的历史感为意境的创作拓宽了空间。与此同时,他又特别强调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善于把握作品的整体气势,比如他画石往往数笔而成,并占据了画面的重要位置,形成了拔地顶天之势。他画的“紫藤”、“秋丝瓜”等作品突出“密不透风”的形式感,其“梅、竹、菊、兰”等传统题材的作品,呈现出笔墨简洁、“惜墨如金”的感觉。他画的荷花,笔墨淋漓,不计小巧,一气呵成。他的作品多以水墨为主,用色大胆,采用了以浓重笔墨勾皴,用纯色点染的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他喜欢在画上长篇题字,加上印章,疏密错落,乱中有序,充分显示出他良好的笔墨技巧和书法功力。我们热切期望唐建在今后的绘画艺术创作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火魂颂”诗歌朗诵演唱会在抚顺举行
日前,由辽宁省消防局、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中国诗歌学会联合举办的“火魂颂”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在辽宁省抚顺市大剧院举行。乔榛、丁建华等一批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为本台晚会倾情演出。
这场以“弘扬正气,珍爱生命,让火灾远离我们”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演唱会,是为了纪念《消防法》颁布四周年及喜迎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而举行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珍爱生命,让灾难远离生活。张仪宜男少俭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书法霍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