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0-1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保护天然林建设新林区——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实施天'...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保护天然林建设新林区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实施天保工程扫描
  编者按: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其面积占我国森林面积的69.62%,蓄积量占森林蓄积量的89.96%。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林业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1998年试点、2000年全面实施以来,天保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的天然林已全部停止了商业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然林采伐也按工程计划逐年调减,天然林管理保护全面加强,工程区域内的荒山荒地正在大面积造林绿化,国有森工企业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也在稳定有序地进行。
  随着天保工程的推进,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使天然林休养生息的同时,进行森工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转移,调整经济结构,拓展林区产业,开发非林资源,扩大就业渠道,实现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处于资源、经济“两危”境况的国有林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附图片) zbk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黑龙江森工总局
全面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
  为了实施好天保工程,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于1999年初开始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试点工作,2000年底在森工林区全面推开。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就是在国有森林所有权、林地用途、森林经营管理和技术规程四不变的前提下,把国有林地按沟系和资源分布状况分成若干个管护经营责任区,以承包的方式落实给职工管护经营。管护人在管好林、造好林、护好林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责任区内的山副产品资源,所得收入归管护者所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有效解决了实施天保工程后,林区“资源如何管、人向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截止到目前,全林区实施管护经营的林场(所)597个,占林场(所)总数的95.8%;实施管护经营面积602.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4.2%;参加管护经营职工家属80374户,占山上林场(所)总户数的67.0%,户均管护面积75公顷。建立管护经营示范林场88个,示范户2481个,示范区(基地)196个。
  推行管护经营责任制,将森林培育、保护责任落实到(户)人,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培育和保护。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使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由过去局、场两级负责变为局、场、职工三级负责,职工集责任、权利、利益于一身,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一是造林质量提高。1999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07.44万亩、森林抚育726.09万亩、封山育林402.3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88.22万亩、营造自费林36.38万亩,当年造林成活率、3年保存率明显提高;有林地面积增加62.9万公顷,森林覆被率提高6.2个百分点。二是加大清理回收林地和退耕还林力度。清理回收林地63.8万亩,退耕还林49.1万亩。三是森林火灾发生率低于省政府的控制指标,森林受害率下降了59.28%,森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下降。四是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1999年以来累计完成病虫害防治面积943.6万亩,病虫害发生率由1998年的3.01%下降到2001年的2.78%,病虫害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分别由1998年的89.4%、73.62%上升到2001年的96.9%、78.29%。五是林政案件发生率下降。1999年发生林政案件2714起,2001年发生2198起,下降19.01%。1999年以来共查处林政案件6829起,收缴木材2454.6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159.39万元。
  推行管护经营责任制,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管护经营责任制,管护人在管好林、护好林、育好林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经营林下资源,投资投劳抚育、引种经济树种、中草药、山野菜、野生浆果,发展采集业、种植业、养殖业。在山上建立多种经营生产基地1339处,产业化基地69处。建立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处,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4处。2001年栽培食用菌12.1亿袋,产量11.1万吨;采集山野菜1.93万吨;药材种植4.9万亩,林冠下种植药材128万亩;养牛9.9万头,养羊18.4万只,养禽1129.6万只,养蜂6.3万箱,林蛙放养面积144万公顷。在山下发展精深加工,已建立龙头企业28户,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户。开发了以“黑森”品牌为龙头的13大类、90个品种的产品。多种经营产值及收入由1997年的30亿元提高到2001年的66.6亿元。林产工业产值由1997年的15.98亿元上升到2001年的30.4亿元。森林旅游年接待人数突破30万人次,直接销售收入1.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个体私营户达39256户。
  推行管护经营责任制,拓宽了富余职工转岗分流渠道。全林区参加管护经营的已达80374户,实现了一人管护,全家就业;同时在山下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和销售、技术、信息服务等机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50500人。实施管护经营吸纳了大量因木材减产而下岗的富余职工,实实在在地分流了人员,扩大了就业。
  推行管护经营责任制,促进了林区经济发展。1998年全行业亏损1.68亿元,2000年亏损1.58亿元,2001年亏损1.26亿元。拖欠职工工资由1997年的14亿元下降到2002年5月的8.6亿元,共偿还拖欠工资5.4亿元。职工人均工资由1997年的2489元提高到2001年的4013元,基本保证了按时发放。职工收入从过去单纯依靠企业支付,向获取生产费用、管护费用、个体经营转变,收入普遍提高,生活得到改善,林区社会稳定。 zbk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
发挥林区优势妥善分流职工
  大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全区总经营面积为12526.8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为9347.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近0.9%,占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面积的21.1%,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8%。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由于木材产量锐减等各种因素导致先后有79886名职工下岗和失业。面对严峻的形势,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充分利用林区优势,广辟就业渠道,加强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再就业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确保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发挥林区优势,调整经济结构,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解决富余职工分流的根本之策。实施转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林区投资4.6亿元,建设转产项目14个,有效地拉动林区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安置下岗职工2667人。同时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企业的规模和档次,来吸纳富余人员。对325户小企业实行转制,有4350名随小企业转变了国有职工身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自营经济,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到目前,我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和自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已达7万多人,其中富余职工占30%,产值达7.5亿元。依据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大兴安岭林区地处祖国北疆,发展生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采用公司+基地+职工的模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培育起了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已建成马铃薯、亚麻、油豆角等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甘草、防风、黄芩、天麻等北药开发基地;森林鸡、鸭、鹅、狐狸及驯鹿养殖开发基地;山野产品加工等一系列绿色产业,并加大了林区旅游的开发。这些产业使3500多名富余职工得到了安置,年创产值达3.6亿元,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亮点。
  二、落实国家天保工程政策,努力做好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加强资源管护队伍建设,分流富余人员。林区实行了在近山区实行家庭管护承包,在远山区设卡成立管护队的管护方式,开展森林资源看护,在近山区分流职工达3819人,远山区达20705人。积极稳妥地做好森工企业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工作。林区目前已使用安置费用2.91亿元,安置职工13813人,人均2.1万元,比计划多安置职工1692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自1998年以来累计为全区21912名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的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近1.5亿元,同时实行了再就业培训,先后有近万名下岗职工得到培训,有40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三、挖掘社会潜力,完善社区功能,安置下岗和失业人员。按照“小型、分散、经济、适用、便民”的原则,兴建起规模不一、形式各异的遍布林区的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了托幼托老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帮残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修理加工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中介服务等各类服务网点592个,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00多人。改造旧市场、批发市场21个,新建批发市场、商城17个,早市、夜市6个,依靠培育、发展市场安置下岗职工3620人。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化功能,安置职工从事城市美化、净化、亮化工作,使3700多人得到了妥善安置。
  四、运用劳动力市场机制,积极拓宽职工就业安置渠道。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市场就业的新机制。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变被动保障生活为积极促进就业,对下岗职工进托管中心进行规范和调控,把劳动力市场作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落实国家的有关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优惠政策,使下岗职工凭再就业证可享受到工商、税务、城建市容、文化、劳动等部门减免的各种税费,优先享受到工会、金融部门提供的小额贷款,使6000多名下岗职工受益。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宽企业发展空间,带动富余职工异地安置。林区发展空间和市场容量很有限,通过与省外一些地区联合,开展职工异地安置和劳务输出。几年来,累计向辽宁、河北、山东等省输出劳务达13600人,有效地缓解了林区的就业压力。
  发挥地缘和企业优势,积极发展境外采伐,充分利用与俄罗斯比邻的优势,借助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寻求与俄罗斯合作。今年,我区与俄罗斯签约25万立方米的木材生产任务,从事赴俄采伐的职工已达3250人,为安置富余职工开辟了新的领域。 zbk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吉林森工集团
寻求森工企业新生机
  天保工程的全面实施,对森工企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吉林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吉林森工集团木材产量从“九五”初期的168万立方米下调到2001年的105.5万立方米,降幅达37.2%,减少销售收入2.7亿元,木材生产能力闲置40%,近5万职工下岗,给集团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集团注重对天保政策的研究和利用,抓住并充分利用天保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集团建设和发展。
  一、按工程规划有序实施,认真落实森林保护和经营措施
  1997年到2001年共调减木材产量52.8万立方米,减幅为33.4%。截至2000年末,完成天保工程造林3.5万公顷,森林抚育8.5万公顷,封山育林12万公顷,累计分流安置富余职工近2万人,较好地完成了天保工程所要求的阶段性任务。
  严格区划,分类实施。按照方案要求,严格划分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搞好分类经营,将集团128万公顷的林业用地,分类划为生态公益林区、商品林经营区“两类三部分”:生态公益林89万公顷,占69.5%,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33万公顷,占25.8%,一般生态公益林56万公顷,占43.7%;商品林经营区39万公顷,占30.5%。
  分流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重点推进企业办后勤服务项目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经营。二是充分利用天保一次性安置政策,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现已安置5587人。三是利用林地承包安置下岗职工1.2万人。四是利用天保工程分类经营区划,完成了集团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方案,构想将集团商品林经营区39万公顷林地,划为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红松果林兼用林基地、大径级用材林基地三大林分类型,争取在5—10年内,把商品林结构调整好,使森林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五是将森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纳入了省级社会统筹。六是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预计今后10年营造5.5万公顷,为森工企业林产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
  二、以体制建设为重点,深化企业改革
构建母子公司体制,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一是健全和发挥母公司功能。总公司作为集团成员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主要业务转为以资本运营为主,对集团运营实行战略控股,重点抓好战略布局、资本筹集、投资决策、产品开发、信息收集传输、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成为集团的投融资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市场开拓中心以及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二是把集团成员企业改制成集团公司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构建母子公司体制。现有事业单位中设计院和温泉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向市场,实现自负盈亏。三是完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决策体制。
  深化集团内部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确定了“上下联动、先瓤后壳、积极推进、逐步规范”的总体改制思路,调整组织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各森工局首先从资产分类、内部管理体制等内涵上着手进行改革,打破计划经济行政管理格局,按产业和产品构架与市场直接对接的组织结构。同时,向更深层次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
  三、确立“四大发展战略”
天保工程的实施,是对森工企业传统体制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冲击,也是森工企业实施战略调整和重组的有利时机,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战略为统领,加快调整重组步伐。
  一是实施营林采运基础战略。建设5.5万公顷的杨树工业原料林,为林产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培育25.6万公顷珍贵阔叶大径级用材林,为木材精深加工提供原料;栽培6.3万公顷红松果材兼用林。整合、压缩多余的苗圃、种子园和木材生产能力,使集团整个商品林经营区实现集约化,重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实施林产工业主导战略。集团林产工业产品基本定位在装饰装潢材料上。“十五”期间,依托上市公司,围绕建设60万立方米人造板、1000万平方米地板,使林产工业真正成为集团主导产业。三是实施资源综合开发后续战略。按照“高效益、可持续、广就业”的要求,在资源综合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山野菜、果仁、食用菌、林蛙、中草药等深加工,走市场化牵动产业化进而带动基地化的路子,使资源综合开发真正成为安置富余人员、增强集团实力的后续产业。四是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现有境外采伐项目为依托,拓展空间。同时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开发新产品,促进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抓好木材进口业务,为国内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四、扩大总量,扩充增量,加快集团发展
按照跨越式发展思路,确定总量目标。总量目标:资产总额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6.7%;社会总产值60亿元,年均递增13%;销售收入50亿元,年均递增18%;工业总产值35亿元(不变价),年均递增17%。结构目标:木材生产、林产工业、资源综合开发比重由2000年的32∶50∶18调整到17∶55∶28。效益目标:实现利润达到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1万元/人·年(不变价)。
  以增量带动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按照集团定位,重点发展高档次人造板、实木复合地板和实木深加工系列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9年开始以增量带动为突破口,不断扩大增量,扩充总量,陆续建设了露水河、三岔子均质刨花板、红石中密度纤维板、北京人造板饰面材料及二次加工、大连实木复合地板、通化林化厂粉状胶等一批重点林产工业项目,为延长林产工业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zbk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内蒙古森工集团
推进林区可持续发展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积极调整经营战略,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稳定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非林非木产业的经营战略。按照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天保工程的各项建设工作,林区天保工程运行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天保工程实施后,内蒙古森工集团严格执行了木材减产计划,商品材产量由1997年的380.6万立方米,调减到2001年的258.3万立方米。几年来,为保证木材产量调减计划的实现,森工集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强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林地、林权保护、采伐限额管理、木材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1998年以来,国家分批下达给内蒙古森工集团公益林建设任务1083.2万亩,森工集团按计划全面完成了任务。其中,森林抚育间伐完成696.9万亩,人工更新造林完成106.3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完成65万亩,封山育林完成215万亩。森工集团营林生产部门对各项任务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经国家林业局的核查,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有关规程的标准。
  森工集团积极开展了森林管护工作,制定下发了有关规定和办法,对森林管护做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管护责任,落实经营管护措施。本着“人员、责任、地块、标志、奖惩”五落实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状。截至2001年12月,森工集团所属各林业局已安排管护人员21377人,落实管护面积9557.1万亩,已建成管护站615个。森工集团还认真组织学习了清河林业局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林区实际,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积极推行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阿尔山林业局推行的家庭生态林场模式、根河林业局尝试的集体沟系承包做法都取得了初步效果。
  对木材产量调减后出现的富余职工,森工集团推行了带资分流、带资转岗、带资入股的做法进行安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几年来,森工集团从主伐战线向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分流了31947人,使部分富余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基本保证了林区社会稳定。2001年林区开展了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工作,截至2002年8月末,共审批了31624名符合一次性安置条件的人员,并通过法律手续解除了被安置人员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工集团及时调整了经营战略,整合了林区林产工业厂点,规划了一批非林非木项目。年产7.5万立方米的根欧刨花板厂改扩建工程、栲胶公司年产1万吨单宁胶改扩建工程、扎兰屯德盛纸业公司年产1万吨育果袋纸生产线等重点工程都已建成投产。另外,甘河3万立方米无胶中密度纤维板工程、满归匀质刨花板改扩建工程、得耳布尔刨花板生产线改造工程、图里河中密度板厂产品多样化改造工程也相继完成。森工集团还加快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步伐。以克—河林业局为中心建成年产60万吨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绰尔林业局为龙头,组建了林区山野菜行业集团,乌尔旗汉林业局已建成年产8000吨蔬菜生产基地,金河、阿龙山等林业局的特色养殖业也迅速发展。
  内蒙古森工集团从1998年起对林区的养老统筹实行了统一制度,统一定率,1999年林区25户企业取得初步成效,2001年建立了各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一缴费比例的林区养老保险体系。经自治区政府批准,2001年7月,森工集团将林区社会保险费征缴和管理全部移交自治区社会劳动保障局。
  几年来,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源保护明显加强,各项改革措施已深得林区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正逐步向现代的林业经营思想转变,实施好天保工程是林区摆脱“两危”,走向经济振兴的根本出路。森工集团下一步工作将围绕着生态建设的总目标,全面实施好天保工程的各项建设内容,确保天保工程实施期末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zbk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各地通过建立专业队或实行个体承包等形式,全面加强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 zbk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各地积极开发利用林区多种资源。
图①:开发森林旅游业。图②:生产木质工艺品。图③:加工黑木耳块。图④:发展花卉产业。
   zb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