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10-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富春江畔“文化村” '...

第5版(大地·作品)
专栏:

  富春江畔“文化村”
  袁亚平
  浩然浩荡,开阔壮阔,面对富春江,我忽然感觉这就是历史长河,从古至今,川流不息。那粼粼波动的,正是人们的勤劳和智慧。那一脉相承的,正是悠久的传统和文化。
  富春江畔,一座江南古典园林式的建筑赫然入目:飞檐翘角,斗拱牛腿,圆柱铜钉门。门楣高悬黑底金字匾: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造纸术和印刷术,在这里得以完整体现。复活了,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再现了,文化的崇高和心灵的向往。
  造纸作坊流水长
  青砖,白墙,黑筒瓦,一栋栋仿宋建筑。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创始人、华宝斋董事长蒋放年和我一一踏访:造纸作坊,印刷作坊,装订作坊,古籍陈列室……我感受到历史长河的一脉清流汩汩漫过心灵。
  富阳造纸,历史悠久。《浙江之纸业》载述:“说纸,必说富阳纸。”据考证,魏晋时期富阳人就会造纸,当时以藤皮树皮为主要原料。蔡伦发明造纸术后三百多年,富阳就开始用竹浆造纸。富阳元书纸,是毛笔书写纸中的上品。自宋真宗帝始就为朝廷贡品,列为“御用文书纸”。北宋时富阳籍诗人谢景初按他的书写要求制造的谢公笺,与唐代的薛涛笺、汉末晋初的左伯纸,同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名纸。
  历史上曾有过盛况,上至朝廷奏章、科举试卷,下至私塾学生书写,都用富阳赤亭纸。诗吟“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一时传为美谈。
  只可惜荣耀常常难以长久。历史变迁,富阳纸失去了光泽。
  有意思的是历史又会重现。富阳出了个蒋放年,蒋放年研制出了古籍宣纸。
  那是1983年的某一天,蒋放年拿出自己养土鳖虫赚来的几千元钱,又向亲戚借来一些钱,搭起工棚,垒起石灰池,砌上晒纸的铁板,他要造纸了。蒋放年从小生长在农村,农闲时常见一些精明的农民从事土纸生产,他在边上看着琢磨着,懂得了造土纸的简单工艺。
  蒋放年想造一种印书的纸。他到山上选毛竹。漫天的绿色像是一个童话王国,迷入其中的他要寻找一种梦想。
  毛竹造纸,可难啦,至少要经过十六道主要工序:砟竹、砍青、削竹、拷白、浸坯、断料、腌料、煮料、漂料、浸尿、堆料、入宕、舂料、操纸、晒纸、磨纸。每一道工序,劳动强度大,技术窍门多。
  纸是造出来了,然而比草纸强不了多少。起毛,易断,颜色发黄,不着墨色,这就是辛辛苦苦的最初结果。家人埋怨他把钱白白扔掉,雇来的农民怀疑他缺乏能力,村里一些人说起了风凉话。
  烦恼和痛苦,蒋放年紧锁眉头。可他决不退缩。他四处求师,到上海,下扬州,终于得知关键所在,是造纸用的配方比例和各个工艺流程的时间。
  几百个日日夜夜,几百次反复试验。蒋放年至今忘不了那艰难岁月。厂房用油毛毡作顶,白天办公,晚上睡觉。下雨天,屋顶漏水,外面大雨里面小雨。有一夜他盖着棉被,冻得醒了过来,天怎么这样冷?拉一拉棉被,嗨!全湿透了。还有一夜,他累得一倒下就睡着了。早上起来,一看衣服全没了,小偷昨夜光临。
  在试制的最后阶段,连着两三夜没睡觉,累得他眼睛都睁不开。那天夜晚,他拿着宣纸到烘房去烘干,路上相距两百来米,没路灯,没栏杆,路边正有一口水塘。他迷迷糊糊,高一脚低一脚走过去,踩到水塘边就整个人滑了下去。直到冰凉的水浸得他醒过来,他才发现自己掉在水塘里,但又好像做梦,自己怎么会在水塘里?
  洁白,平匀,富有弹性,着墨力强,崭新的宣纸造出来了!蒋放年闻着纸的幽香,摩挲着纸的光滑,难抑心头的激动,流下了两行热泪。
  经专家鉴定,这种古籍宣纸各项指标完全合格,质地柔软,不易虫蛀,不易老化,拉强可达3227米,也就是垂直悬挂,要到3227米长才会断。
  蒋放年背着纸,坐车北上。他到了首都,找到了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办公室,拿出专家鉴定和样纸。当时古籍整理全面展开,大批古籍需要影印保存。古籍整理小组组长李一氓见到这种古籍宣纸,不胜欣喜,当即挥毫为蒋放年题写了“富阳古籍宣纸厂”,并将之定为古籍整理专用纸。
  富阳古籍宣纸厂的纸张源源不断,让珍贵的古籍再生:中华书局影印的《宋元善本丛刊》,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醒世姻缘传》、《金瓶梅词话》,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异史》……
蒋放年家中的粉墙上挂满了名家书写的条幅。沙孟海先生赞曰:“蔡伦伟业,沈括高风。”著名版本学家顾廷龙叹之:“古籍延年,富阳纸贵。”
  印刷作坊油墨香
  步入印刷作坊,那油墨香弥漫整个空间。四周高叠着古籍宣纸,无言的方阵竟有慑人的威力。用这种古籍宣纸印刷之后,放在图书馆,可以保存一千年。
  几台黑乎乎的圆压式印刷机,放进一张空白的宣纸,滚动一圈,吐出一张印好的宣纸来。许多古籍拓本的字迹不像现代读本那么深浅一致,有时墨汁浓黑的一页上会有若隐若现的印章。印刷古籍要有仿古的性质,再说宣纸对油墨的吸附有特殊要求,就靠手工上机加纸,保证质量。
  在装订作坊,两列长长的工作台铺开,女工们心灵手巧,折页,合页,装订,切割,上封面,装函套,全是手工。我看着《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全传》一点点成型,慢慢地有了生命,与今人和后人长久地对话。
  蒋放年对我说起古籍印刷的苦和乐。那是1988年的一天,富阳古籍印刷厂的牌子挂了出来。富阳领导把十万元贷款和一块废弃的啤酒厂库房地批给了蒋放年。他从上海高薪请来五位老师傅,让他们具体负责印刷技术。
  半年过去了,月月亏本,几万几万地亏。那天,老师傅们居然集体告辞,全部回上海去了。
  当晚,蒋放年疲惫不堪,坐在富春江边,看着江一点点暗下去,几乎灰心到极点。“扑通”一声,有鱼跃出水面,又落入江中。生命的跃动,惊醒了蒋放年。他本来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冲突出来的,他本来就是靠自己的不懈奋斗闯出生路的。
  在江边整整坐了一夜。蒋放年掬把江水擦擦脸,踏着晨光,走到厂里。他连早饭都忘了。他把几个平时喜欢钻研的青年工人叫来:“上海师傅走了,我们没有学到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但你们有最大的资本,年轻,有文化,好学。”
  技术攻关小组一一攻下技术难关:照相,拷版,晒版,上机,用墨,套色……传统的石印工艺,电脑分色胶印制版,使影印的古籍惊现当今。
  磁青绢面的《弘一大师手写金刚经》,在第五届世界印刷代表大会上荣获“印刷精品奖”。《十竹斋书画谱》、《百花诗笺谱》,套色达十二至十五种之多。仿制的《四库全书选粹》等,酷似原书又胜于原书。
  香港回归之际,出版了《唐诗菁华》、《宋词菁华》、《元曲菁华》,受到香港同胞的好评。澳门回归之际,影印出版了《明清澳门问题皇宫珍档》,在澳门举行了首发式。现在影印出版《台湾省历代皇宫珍档》,有力地证明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一个省。仿真影印的《富春山居图》,完全保留了原画的神韵,令人遐思连绵。
  历史文献,佛教经典,文学小说,金石拓片,名人手札,中医古籍,历代版画……华宝斋至今已经影印出版了线装古籍三千六百多种,一千八百多万册。
  亦诗亦赋是文章
  青砖路,卵石地,仿宋建筑一条街。辘轳古井,桑榆成荫,垂柳依依又一村。这里已经建成古代造纸街,以宋代风格为主。那些身穿宋服的村人将活现历史的记忆。
  蒋放年指点着,已请上海同济城市设计研究院作了总体规划,总投资一点二亿元,南北向的古代造纸街,东西向的古代印刷街,向人们展示东汉的麻造纸,宋代的竹造纸;唐朝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还有水街,碑林,古戏台,博物馆等。
  从一根毛竹进去,到整套线装书出来。华宝斋成为我国唯一的从造纸、制版、印刷、装订到出版、发行影印线装古籍的纯文化产业集团。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已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满壁线装书,一墙名家画。在蒋放年的大办公室里,漫溢书卷气。这位当年失学少年,如今已是杭州市政协常委。我追问他醉心文化事业的来由。
  我为什么要去创办文化企业呢?蒋放年深情地回忆往事:这要从我的童年说起。我的父亲是教书的,父亲爱书,家中藏有一些线装本。我上小学时,他卧病在床,常常给我讲《三国演义》和《古文观止》等。记得有一次,我拿书时不小心把书掉到地上,沾了水,父亲心疼得不得了,擦去水摊开在桌上晾,那种对书的神圣感,传给了我。在父亲的辅导下,我看了好多中国古典小说。我要为了民族的文化事业尽我的社会责任。倡导社会进步,创造文明环境,都需要文化。文化是最大推动力。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等于没有灵魂的民族。我相信,我们这个独特的文化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的强大而强大。
  “墨未浓时纸丰张,亦诗亦赋是文章。放年先生有才气,诚祝富阳更吉祥。”此诗为社会知名人士陈香梅女士所作,她乃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名誉村长也。 t8M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作品)
专栏:

  我歌唱十月
商泽军
我写过许多的诗
我也唱过许多的歌
总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祖国
如果
让我有一千次的选择
我会千次
选择脚下的这片土地
选择和土地一样的肤色
我的祖国像凤凰再生
他的年龄很老
有五千年的高龄
他的年龄也很轻
他诞生在一个十月
诞生时并不顺利
伴随着血与火
那是1921年7月的妊娠
长长的岁月
妊娠中有南湖的浪花
有井冈的梭镖和洪湖的渔歌
妊娠反应非常厉害
草地的霜风马灯
苍山如海
多少次要扼杀的生命
也许是他的命比别的生物坚挺
有千万的敲打
也就是千万次的苏生
这就是我的祖国
他就像凤凰在浴火时欢歌
火焰愈烈
嘹亮的歌声就愈是威猛
从战争中崛起的祖国
他的身躯有着刚性
这片土地灾难常常光顾
人为的自然的
从十年浩劫到洪水肆虐
一次次灾难磨砺着祖国
在灾难中站起来的祖国
像经风雨的山脉
愈加巍峨
这就是我的祖国
我不掩饰他的穷困
我也会为他的每一朵鲜花而高歌
早晨滴露的花草上有我透明的祖国
早晨霞色里有祖国
黄昏归家时有祖国
晚上的鼾声里有平安的中国
机声隆隆里有工业的中国
这是十月
是红色的十月
从太阳到人们的额头和胸膛
都是红的
这是十月
不仅仅是红色的
也是金色的
从土地到稻穗到一切的成熟
都是金色的
歌声是金色的
呼吸是金色的
哦,十月
我共和国的十月
我从你这里走出
我又走向你
你是我的起始
也是我的终点
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哦,十月
我歌唱十月
虽然我的嗓音
不是那么圆润
那就用我的肢体
用我的手臂
去歌赞
这母亲的国度! t8M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作品)
专栏:双喜杯天地一瞬

  金秋赵华(陕西)摄 t8M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作品)
专栏:新游记

  “拉练”记
  田祥
  拟自行车万里行,恐体力不胜,预演一回“拉练”,仲秋,就近首选遵化县东峪村。三十多年前我曾邂逅这个山村并听一则故事:一个狩猎者在朦胧的夕阳下,目标错对了一个小孩,扳机扣动小孩应声倒下,虚惊之后人竟安然无恙。传说是山有灵气。从此东峪便贮存在我的记忆中。
  在距东峪三十里许的一个关键路口,寻一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打听东峪,他叫刘记雨,恰好是三十几年前狩猎者的儿子,这样的概率几乎等于仓廪之一粟,且被我撞个满怀,算是吉利。打听冀东日报社遗址他不甚了了,只说本村有个上寺山,唐山一个叫郭然的病退工人在这里搞生态旅游开发,山上有泉有洞。有泉?听说今夏天旱,鲁家峪镇一带个别村,人畜买水用,而惟独这山上有泉,激活了我这“烟霞”癖的敏感,别的再说,我决定看一看这九沟十八峪中仅有的汩汩山泉。
  车子寄存在山脚下的村民家,按指点沿山路行。举目山环如玦,上寺庙就在山顶端的山隈里。我从缺口处沿势而跻,始觉境佳。虽无耸天巨本,但乔松青碧,袭人魂魄,青龙首尾逦迤山巅,松枝合拢夹道有荫。凡无松处几乎蔓草靡靡,翳蔽鼠兔,因封山造林樵牧不至,空山寂寂,甚是幽邃,左右顾盼,恐有惊蛇。山随树转,树随山折,人蹑其上,忘却人世。正循隙攀跻,卵石绊脚始为一惊,忽听犬声隐隐,羊羔咩咩,只听其声不见其形。听有人语,始知人境。徐步而近,山顶之阳现一片台地,约三五亩,有寺早已倾圮,名寺无寺。有室六楹,圈舍、鸡埘、菜园,池涵因势而踞,俨然一个族落。见有客自远方来,一耄耋老人放下手中正编织的笆斗,上前迎迓,犬很知趣,见势就收。我落座在树荫下石凳上,燠热顿消。旁边石凳坐一玉田县人,是取上寺石奠基图吉利,听话音时有寻幽探胜者。话间大嫂递上一舀泉水,甘冽淳浓,冰清玉洁,囫囹一饮周身通泰,融却尘间块垒。我边咂边走近水井,青石盘甃,水清超凡,直视见底。大嫂介绍,此井不分旱涝四季不溢不涸。左边有人工池水一涵,池角有口,直通山崖脚下石罅间小泉,泉水不急不躁,声如珩珮。旁有一园,全用荆棘所囿,白菜、萝卜、青椒、五色杂等,取之泉水润泽,青翠欲滴。
  留连间走进老人卧室,憨言厚语中,得知老人是兴隆县山区人,是郭然的表兄嫂,为其看山做伴,零活百计。谈其郭然,老人说其大概,始知郭然病退后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矢志不移,卖其房屋,妻子停办服装厂,遍访七县才落脚上寺。开道垒坝、建房砌池,播种栽植,耕耘稼穑,已投资数十万元。问其生活,吃住只尽山间所有,少许山下购进。点蜡烛,艾草熏蚊虫,间或突然大雪封山、几近粮草断绝。听后感慨,在这物欲横流时代对生态保护罕有这样痴者。
  时近晌午,有蒸熟味,老人执意挽留用饭,因郭然不在多有不便,留下电话号码,嘱老人他回来时与我联系。我和玉田取灵石的年轻人缓步下山,为便观瞻,改走新路,路过绿化区,雪枣殷红,龙爪槐虬曲,油松葳蕤,桃李虽已卸妆,但零零杂杂,尽展天趣,好一个桃花源,令人忘记攀历之苦。正遐想何日再来,只听山上呼唤,我预感就是郭然,急步上山,没经叙说,一见如故。饭已熟,馒头雪白,大葱蘸酱,正可我口,但郭然执意不肯,又无计找下酒之菜。郭然猛一省,绕树几匝,捧来一捧鸡蛋,可谓山肴野蔬两相俱备。主人把盏,两老人作陪,酒是丰润曹雪芹佳酿,异地遇家乡酒喜不自胜。因是初次,郭然给我恭敬倒上一杯,我示意推却,忙说拿个“口杯”来,以省倒着麻烦,郭然本滴酒不沾,见我放形只好微微表示。
  酒后想找一些资料,但大多拿回唐山,我们就随便闲谈,我没掏纸笔录,郭然似有不解。其实有些内容对我都无关重要,这次偶遇上寺,使我认识了一个大自然的伯乐和知音,更使我有幸在这里做一天武陵人。 t8M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作品)
专栏:

  惠阳风光
  常莉
  惠阳应该是个有名的地方。往事越千年,苏东坡被贬谪至此,深谙生活之智慧的苏东坡苦中作乐,尽量地领受着这地方的好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让后世的人在没有来这儿之前,就已经遥想过这片土地上的风光和稀市的物产。山高水远的岭南的佳果,珍贵得很,多少年来,它更像个传说,驿马尽管不停地飞驰,我想,到京城那味道想必也要减色。
  岭南的荔枝今年是大年,在北方的我们也感受到了,鲜红的荔枝随处可见,让人们能充分地享受着它新鲜的美味,在物流快捷而丰富的今天,荔枝的传说已经不再。
  许多风光也已经不再。不要沉迷在田野风光加荔枝树的浪漫想象里,这里是一个崛起的现代新城。淡水镇里市政府漂亮的现代建筑对面,面积宽阔的城市广场是给每一个到这里的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里不仅“四时有不谢之花”,还有面积奢侈的草坪,入夜的人气最旺,草坪里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的人们,望着在深蓝夜空中悠游的白云,音乐传来,不远处有跳舞的年轻人的身影。宽敞平坦的大道、绿树掩映的楼房告诉你,过去的历史观和地域观也已经不再,现代人以开放的地球村的眼光,不再以京城为唯一的坐标,往昔山高水远的荒僻之地今天成了毗邻香港、深圳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经济优势。经济开发区、高标准的商用住宅和高尔夫球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新建的商贸广场、新建的图书馆、新建的学校和剧院都传达给你这样的信息:这个年轻的城市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广阔的未来。
  在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尽处,起伏的红土地上有大片的绿油油的荔枝树和龙眼树,这里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镇隆,这块土地上生长最上品的荔枝。荔枝已经落果,龙眼正值成熟的季节,黄色的果实一串串地挂在枝头。徜徉在龙眼树间,手里捧着大串的龙眼,一路尝去,只觉得棵棵树上的龙眼都同样美味。经过果园主人的悉心指点,品鉴不同树上的果实,确有味道上的差异,原来树也是有个性的。镇隆的荔枝远近闻名,传统农业将逐渐变成观光农业,让慕名而来的城里人到这里看风景和采摘。镇长还希望城里来的人看看镇隆的客家围屋,它虽然不像荔枝那样有名,但却是惠阳最大的一座客家围屋,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惠阳人的历史。
  围屋很大,未经修葺,里面长满荒草,显得破败而荒凉。但围屋的格局完整,楹联、石刻、砖雕、瓷嵌很精美,保留得还算完好,踏着荒草,走进一层层的院落,仰头望一下围屋四周高大的角楼,还是可以想见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围屋的主人的气势和当年的兴旺。
  惠阳大多是客家人,之所以为客,是从外地远迁至此的。当年没有现在这样的交通,他们的先祖都是从水路而来的,水旁早已被人占据,远道而来的客家人只能住在丘陵地带。这座围屋大门上方“崇林世家”的匾下有楹联:“南阳绵世泽,东粤绍家声”,镇隆的老一代客家人还记得“崇林围屋”的故事:二百多年前,从河南南阳来的叶家以贩盐为生,兢兢业业地有了可观的积蓄,要建自己的房子。秋长镇的围屋是最宏伟的,叶公带了尺子细细地丈量了秋长那座大围屋,他要造比秋长更大的围屋,要有更高的角楼。从外地运来的艺术品,都是当时最时尚的。雕梁画栋、楹联匾额,每一幅字画、每一幅雕刻,都有特定的深远含意,有对子孙的训诫,有吉祥的祝福,寄寓了主人对家族久远绵长的期盼。婚丧嫁娶、新年节庆都遵循着自己的礼仪。这里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的风俗画。然而,住在围屋里的人并没有被围屋所囿,客家人以他们的祖先长途跋涉、不畏前路的胆识,星散在全世界各地,使惠阳成为著名的侨乡。留守家园的客家人,也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间靠种荔枝、经商搞建筑发家致富,陆续搬出了围屋,按现在的时尚,建起了几层小楼的新居。
  历史在不断变迁,风俗在变,观念在变,红土地上的田野和荔枝树注定会被更多的高楼大厦取代,但还是有所珍藏、有所继承:客家人希望一代代的子孙记住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住自己故乡的先贤:向花园式小城镇迈进的陈江镇有廖仲恺先生的塑像;古镇秋长有叶挺将军的纪念馆;镇隆镇也正在筹措资金,要重修“崇林围屋”,把它建成“客家博物馆”。
  新一代的客家人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富足、美丽。 t8M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