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规范行业标准 促进信息化进程
教育部出台《学校管理信息标准》
本报北京9月23日讯 记者王向东报道:备受教育界和IT界广泛关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制完成,今天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实施。
近年来,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教育政务信息化工程先后启动,校园网、教育城域网、省域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尽快制定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有关的标准和规范,教育部于1999年开始由发展规划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由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管理软件设计规范四部分组成。其中本次发布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是整个标准的核心部分,涉及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内容覆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
有关专家指出,《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各部分的陆续发布,将为教育部门对教育数据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同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是教育网络化管理、“校校通”工程高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为配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发布实施,教育部将尽快出台《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办法,开展该标准的应用示范工作,在全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应用示范区;建立教育管理软件认证制度,防止一些低劣的管理软件进入教育系统。同时,配合标准的实施工作,加快标准应用示范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教育部已委托北京华纳信龙科技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有关的示范软件。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破解天书惠人间
——记我国水稻基因研究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日前在北京成功举办的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农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江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目前,以水稻为代表的国际植物基因组合作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次国际大合作中,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地完成并率先公布了水稻基因物理图谱和籼稻全基因框架图。这些成果以及正在兴起的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用来为全人类造福,尤其要保证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平等的机会使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技术。”
今年4月5日,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以14页的篇幅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同时配发1篇社论和4篇评论,并在这一期的封面采用了中国水稻梯田做背景。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以如此高的规格在《科学》杂志独立发表论文。
团结协作 破解天书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养活着全世界约半数人口。基因组测序被誉为“破解生命的天书”,是一项浩大的科学工程,很难由几家单位或几个科学家来完成。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杂交水稻研发中心等12家单位的牵头组织下,动员全国数百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合作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测序这一艰巨庞大的任务。这是继人类基因组之后完成测定的最大的基因组,也是迄今测定的最大的植物基因组。
迄今为止,北京、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已把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基因组测定了近10次,共投入反应1000万个,完成总测序量近50亿对碱基。通过对水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详尽分析,科学家们估计水稻基因组中基因总数在46022至55615之间,并基本确定了其中1万多个基因的功能。其基因总数几乎是人类基因组基因总数的两倍。
公布成果 全球分享
水稻基因组测序究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著名农业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大昉研究员说,水稻基因组测序是一项公益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它对水稻生产乃至农业的发展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开水稻的遗传密码,无疑会加速改进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促进其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对食物的巨大需求。例如,过去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性状,但却找不到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现在,有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再结合功能基因的研究,人们就能像查字典一样,很快找到这些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加以利用,从而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帮助科学家培育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水稻品种,满足人类的需求。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路铁刚博士曾在美国、日本等国留学从事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公开发表水稻基因组测序数据,打破了少数公司在这方面的垄断,让各国科学家共享研究数据,对全世界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威斯勒教授说,“非常感谢你们慷慨地公布籼稻基因组序列,你们的数据使我们的实验提前了也许一年的时间”。韩国植物基因组国家实验室主任安镇和来信说,“我们在几年里建立的复杂序列几乎在你们的序列里都能找到,这使我们的工作提前了近3年”。据统计,从2002年1月14日至今,北京、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水稻框架序列数据库已被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下载6213次,已初步发挥出一定的效益。
基因研究造福人类
黄大昉研究员认为,我们应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加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他说,我国已在“九五”中期启动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被列入“863”计划。科学家们采用一种已知的农杆菌DNA片段,像标签一样插入水稻基因中,引发水稻在性状上产生许多变异,然后,对所插入农杆菌DNA片段(标签)两侧的水稻基因进行检测,再对照水稻基因组测序数据,就可以判定控制性状的某个基因。这样科学家就能根据育种目标的需要,直接导入所需性状的基因,就能很快培育出所需要的品种。在“十五”期间,“863”计划会有更大的投入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有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积极参与,加上我国的资源优势以及在农作物性状鉴定与育种方面的优势,相信我国会在这一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到那时,科学家就可能根据我们个人对食物的喜好,通过计算机分析,找出相应的基因,生产出个人所喜好的食物。比如说,你喜欢带香味的大米,科学家通过水稻基因组测序数据迅速找到控制香味的基因,然后把它导入水稻,就能获得带香味的大米,供你享用。
纵观历史,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往往不会立即显现出应有的巨大作用。就连伟大的遗传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遗传规律,也是经过若干年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工作可能也会如此,它的作用一时还难以全部发挥出来。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基因组测序这一重大成果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捕捉历史的信息
乔 兰
9月17日,全世界142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现场直播了埃及金字塔古老石棺的考古过程,观众目睹了被称为“漫游者”的机器人在金字塔中穿行,急切地想知道那石门后面隐藏的秘密。最后的结果让大多数人有些失望,既没有木乃伊,也没有什么宝藏。于是有的观众开始质疑这次考古和电视转播的意义何在。
我认为,考古学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引起公众的兴趣。电视转播以及机器人的应用给以往枯燥的考古过程增加了不少乐趣,而这次转播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人们了解到考古本身的价值。
事实上,考古不是探宝,也不是历险,甚至可以说考古学关心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厚葬的坟墓、巨大的城市遗址或者法老、帝王们的遗存,它真正关心的是这些遗存所揭开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比如这次的金字塔考古即使发现了木乃伊,也并不能增加人们现存的关于金字塔的认识,反倒是那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残存的生活遗迹使考古学家意识到金字塔有可能并不是奴隶建造的,而奴隶建造金字塔的观点从古希腊的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开始就没有被怀疑过。
我认识一位自费留美10年学习考古学后回国的博士,他醉心于通过捕捉大型遗址中的植物遗存,追溯中国农业的起源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他说,如今的考古学已经摆脱了依赖于偶然发现的初级阶段,也不再期望常常引起轰动,国外的考古学者已经把注意力集中到对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遗存的研究。考古的乐趣并不在最终的结果,大到古城址,小到一件佩饰,从本质上传达的都是先人的信息,有可能对我们固有的认识形成挑战。
我国上世纪甲骨文与敦煌文献的发现曾经震惊了世界,其他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接连不断,通过几代考古学者的努力,中国文明的足迹在不同的地域被逐一发现,曾经模糊与断续的历史记忆链条也被一个个串接,这正是考古学的真正价值,它让我们更本质地接近远古时代。
现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并不少,但对于“发现物”所蕴含的大量信息的接收和分析能力同国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夏鼐在世时曾多次讲,一个好的考古工作者并不是以他挖出多少宝来衡量的,而是要看能不能通过科学的挖掘捕捉到丰富的历史信息。此言值得深思。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日前,560多所高校的1.3万多名大学生同时从互联网上下载题目,参加“200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学生来自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次赛题有汽车车灯电光源的设计、彩票中的数学、球队比赛日程安排等。
据介绍,我国从1992年起举办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至今已有6万多名学生参赛。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防教育神州行”活动举行
本报讯 全国首届“国防教育神州行”宗申杯摩托车拉力赛日前开始举行。百余位参赛健儿从北京中华世纪坛广场出发,将途经河北、宁夏、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3600多公里,历时10余天,沿途将举办以宣传《国防教育法》、普及国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演讲会、座谈会、大型文艺晚会、表彰会以及慰问群众等活动。 (肖 佳)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瞄准世界航空发展前沿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一系科技攻关纪实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郭 凯 新华社记者 孙茂庆 李国利 本报记者 王向东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一系,是一个教学科研人才聚集的优秀群体。他们着眼“打赢”战略培养人才,瞄准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前沿,围绕部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刻苦攻关,从而成为空军落实“质量建军、科技强军”战略方针的突出代表。
这里是孕育教学科研成果的宝地。他们建立了空军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组建了全军重点实验室——飞机推进系统实验室,近几年共承担63项重大科研课题,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7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2项。
这里是催生高层次军事人才的摇篮。全系的73名教员中博士、硕士占70%,其中有教授、副教授30人。近5年来,共为部队培养了1200多名技术人才,同时为亚、非、欧的多个国家培训了留学生。
一
2000年初夏,高原某机场。两架新型战机风驰电掣般地飞离跑道,利箭似地刺入苍穹。“成功了!成功了!”地面上的欢呼声霎时响成一片。由一系承担的“某型新机高原作战研究试验”课题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军新一代主战飞机的攻防作战空间又实现新的突破。
战机高原作战是一个世界性的航空难题。某军事大国曾模拟海拔3000米的高原做过两次发动机起动试验,皆因起动机超温爆炸而失败。怎样让新战机在占我国国土面积1/4的高原上成功起降?一系课题组怀着必胜的信心来到高原。然而,他们一下飞机就领略到了高原缺氧的厉害:头疼、胸闷、恶心,有的老教授血压高压升到180,鼻血不停往外流;有的由于缺氧,一个晚上被憋醒多次……更让他们着急的是一道道技术关隘:起动机患上“重感冒”,起动后迅速爆燃,温度骤然升至1400摄氏度;高原试飞滑跑距离和起降速度增大,飞机随时可能冲出跑道;高原座舱的余压对飞行员有较大的损伤;轮胎速度性能不够,飞行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忍受着高原气候对身体和技术上造成的种种影响,一系教员奋力攻关。谢寿生、周宗才、江勇教授提出的给发动机“补氧”方案,使发动机成功起动;徐浩军教授提出“人——机系统飞行安全模型”,制定出飞机在高原地区放起落架的安全措施;李曙林教授等对轮胎提出改进要求,突破了轮胎速度性能的限制;贾莲英副教授冒着耳膜被压破的危险,在飞机座舱里体验座舱压力发生变化时的真实感受……他们凭着这样的献身精神和技术合力,保证了课题的圆满成功。
“只有远离战场的实验室,绝不可能有远离战场的科研课题。”这句话成为一系教员科研攻关的动力。
二
几年前,一位老教授下部队调研时发现,由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造成毕业学员学用严重脱节。
一种责任心、危机感袭上了专家教授们的心头:只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围绕部队急需培养人才,才能使培养的学员真正受部队欢迎。于是,一系对各专业的20多套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为了能在一批新机装备部队前展开教学,教员们在新装备资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围着新机一点一点地测,一寸一寸地量,一步一步地运算,捧出了一部部新教材。
“故障教学法”是一系教改中的一个创新点。在他们建立的飞机实验厅内,陈列了许多飞机附件和系统挂图,而且同时解剖3架飞机,让学员直观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和组织。他们还引进“故障教学”,通过排除故障提高学员检测和维修的实际技能。在多机种的综合试车实验室,由教员指出故障状态,然后让学员进行原理排故障,几十个学员一个挨一个做上一遍,教员就要在油泥里蹲上半天。有时为了让学员看得更清楚,教员不得不拆掉一些非故障部位,几百斤重的部件吊上吊下,身上常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他们把每次外出排故障都作为一场故障教学的备课,回来后编成排故障小册子带入课堂,使学员未出校门,对常见故障已能手到病除。目前,他们已编写了4种型号的发动机的故障与排除手册。
三
丁零零、丁零零……忙碌了一天的一系飞机教研室主任、教授李曙林刚刚躺下,急促的电话铃声就将他吵醒。原来是驻南方某部队打来电话求援,一架某型飞机在执行夜航任务时出现空中飘摆,多方矫正仍无济于事。
李曙林一骨碌爬了起来,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随行包,带着两名教员辗转16个小时才到达驻扎在一个山沟里的部队。在又潮又热的停机坪,他们整整忙活了两天三夜,终于查出了原因并彻底排除。
部队的需要就是命令,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2001年4月25日早晨,陶增元教授刚从沈阳返回学院,一个电话就让他打消了“休息一下”的念头——某歼击机近期连续发生发动机二级涡轮叶片裂纹和折断事故,造成这种型号的飞机大批停飞。空军领导机关要求他们尽快拿出负荷调整方案,时间限定在20天。
当晚,陶增元就和李军教授等出现在成都某厂的车间里。一连3天的会战,陶教授和年轻人一起查了几千份资料,和大家一同确定了降负荷调整方案,使一大批战机重返蓝天。
长期以来,由于寿命原因导致发动机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空军。1992年,我军的一批主战飞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因发动机涡轮叶片折断导致等级事故,大批飞机面临着停飞的危险!张居仁、谭崇武、程礼等专家教授临危受命。他们先是到发动机修理厂进行调研,在堆满大修履历本的档案室里,查阅了1000多部卷宗,记下了每台发动机的故障情况。之后,又冒着发动机叶片随时可能会甩出的危险,在空军重点实验室——飞机推进系统实验室进行了4次100小时的长时间试车,终于将发动机寿命延长了一倍。后来,他们又将另外4种型号发动机寿命延长了一倍,为国家节省经费数十亿元。
一系的每一个教员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都满腔热忱地为部队提供技术服务。林国华教授设计出了“筋斗最佳轨迹”和“最优计算法”,不仅可以指导飞行员快速进入有利的作战位置,而且有效地避免飞机做筋斗时进入螺旋;张恒喜教授发现某新型战机的配件紧缺、故障多、战备完好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零周期”战斗力形成方案,编写了《某型飞机维修策略研究》;王平军副教授看到部队修理某型战机轮胎很困难,便设计出一种脱胎器,使原来需要四五个人三四个小时才能做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一项项研究成果,无不凝聚着一系教员们的智慧和心血。(附图片)
图为一系专家教授在调试新型发动机。 张 勇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肝癌复发及转移检测获新成果
本报讯 我国肝癌复发及转移检测研究最近取得新成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以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RNA为特异标记,可准确检出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这对于临床早期发现肝癌的微灶转移,以及判断肝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中心副教授彭吉润、医学博士牟东成等人在陈慰峰院士和冷希圣教授指导下,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匡远深)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电子与飞利浦强强合作
本报讯 记者杨明方报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与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日前在京宣布,双方在移动终端产品研发及生产方面的重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并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飞利浦对旗下手机业务进行重组,在保留飞利浦品牌机市场业务的同时,将其位于法国的手机研发中心转让给中国电子的控股子公司——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并将其在中国的手机生产基地——飞利浦桑达消费通信(深圳)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中国电子。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西安外事学院培养实用人才两万名
本报西安9月21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为了感谢和褒奖西安外事学院10年来为世界贸易和涉外事业培养两万名实用人才,在今天上午该校庆祝建校10周年大会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会代表将一辆崭新的奔驰600型轿车赠送给该校。
西安外事学院是西安地区建校较早的民办高校之一,拥有7个二级学院、16个系、两个分院和一个职业中专。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型营养食品“鱼奶”问世
本报讯 一种新型营养保健食品——“鱼奶”,日前在武汉研制开发成功。“鱼奶”及其系列产品是以鲜活淡水鱼及其他水产品为主原料,经现代高科技手段,萃取其中牛磺酸等营养因子及活性膳食纤维制成的低能量功能性营养食品。它除了有类似牛奶的营养和口感外,还具有牛奶不具备的多种营养成份。
这一技术发明的自主知识产权由飞喜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国家计委已将这一生物科技新成果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项目。 (五 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东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快
本报讯 记者王淑军报道:近日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北京市东城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净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正规教育年限等指标,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近3年来,东城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区财政累计投入教育达13亿多元,在保证“三个增长”的前提下,提前两年完成教育支出占区财政支出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的任务,有力保证了教育的持续发展。以近两年为例,该区高考平均升学率为90.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其中328人考入清华和北大;职业高中学生连续3年在全市文化课水平测试中名列第一;2001年北京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该区获438个奖项,以绝对优势获全市第一名;同年该区被教育部等五部委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第一幼儿园和东华门幼儿园被评为首批市级示范园;史家胡同小学的“小博士工程”、礼士胡同小学的小班化教学实验等改革取得新突破。
同时,该区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基本完成干部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3年来,选送150名中学英语教师赴国外培训,1500名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80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全市评出的特级教师中该区有14人,占全市的1/6,其中32岁的李奕成为全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45名年轻干部走上学校党政一把手领导岗位。(附图片)
最近,正在北京参加国际旅游文化节的外国艺术家开展了送“洋”戏下乡活动。他们在平谷区表演富于异国情调的歌舞,然后又到刘家店村的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联欢,一起采摘丰收的果实。
本报记者 徐 烨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田湾核电站2号核岛穹顶球带吊装成功
本报讯 经过核工业二二建设公司职工近两年的奋战,江苏田湾核电站2号核岛反应堆厂房穹顶球带于9月17日吊装成功,提前一个月完成目标任务,为工程建设赢得了时间。田湾核电站是我国“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是中俄两国合作建设的大型能源项目。田湾核电站2号核岛于2000年9月20日开工建设。 (姜发起 蒋建科)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商业银行为北师大捐资百万元
本报讯 北京市商业银行日前捐资100万元,设立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发展教育基金,用于奖励那些为把北师大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北师大教师。据悉,1999年北京市商业银行就与北师大签署了银校合作协议,3年来已为学校发放信用贷款2.3亿元。
(董洪亮)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