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论服务
——写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一周年之际
任仲平
(一)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洗漱,用餐,乘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而每个人的工作,也在为他人提供服务。服务,就这样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服务之中。
(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人的社会性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互帮互助。服务,就是满足社会或他人需求的活动。
服务与社会分工紧密相联。最初的服务是简单的。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三)在我们的社会中,服务多种多样,有直接的、间接的,有简单的、复杂的,有自觉的、不自觉的,有无偿的、有偿的。就一般意义而言,服务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服务是平等的。各行各业的服务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服务是相互的。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此时的服务者,彼时可能是被服务者;此地的被服务者,彼地可能是服务者。
服务包含着市场行为,也包含着道德追求。作为市场行为,服务者通过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获得合理报酬;作为道德追求,服务者通过无偿服务,感受助人之乐,提升精神境界。
服务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反映着人们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服务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是社会凝聚的粘合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四)纵观我们的社会生活,人们欣喜地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服务观念在增强,服务领域在拓宽,服务设施在改进,服务行业在壮大,服务质量在提高,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广泛便捷、丰富多样的服务。
当然,也应当看到,我们社会的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有产业结构的制约,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相当低;有体制上的缺陷,不少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没有到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观念上的障碍,一些人仍然把服务看成低人一等;也有素质上的差距,职业技能还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同时道德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些场合,人们常常感到不舒心、不周到、不实在,缺乏尊重、缺乏关爱、缺乏公正。
(五)人们关注服务,不仅因为服务同人们息息相关,不仅因为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更重要的是,改善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烈呼唤,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连接着广泛的服务,需要服务体系的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着巨大的服务需求,提供着大量的服务岗位和服务产品;市场经济推动着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实现服务社会与发展个人、完善社会与完善自身相统一,只有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价值的实现之中,只有更加自觉地、充分地做好服务,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风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使我们面对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进行更大范围的合作。谁赢得了市场,谁就在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了主动。市场的赢得和服务的质量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跟自己比,而应当以更广阔的视野,与世界的先进水平比,看到现实的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人际关系,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服务质量提高的本身,就蕴涵着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服务观。
(六)鲜明提出“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在共产党人看来,人民是天,没有比人民更高的;人民是地,没有比人民更深厚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才是社会的主人。党把自己的根深深植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为人民利益勇于纠正错误。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部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服务的历史。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有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指导,在执政以后又有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相关体制作保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
在当代中国,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建设先进文化,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
(七)把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标志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辐射、影响、推动着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灵魂和引导力量。
(八)有一种观点认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作为对全体党员的要求是毫无疑义的,但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向广大公民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有些脱离实际了?
应当看到,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体现了主人翁与劳动者的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看,主要的、普遍的就是相互服务的关系。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全体人民通过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幸福。主人翁地位并非只意味着拥有享受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还应当看到,为人民服务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人可为的,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通。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实现的程度不同。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核心的为人民服务,也蕴涵着不同境界、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丰富内容。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每位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这个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人民服务;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也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体现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指明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向,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奋斗目标,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提升着人们的道德素质。
(九)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还可以做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问题。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这就决定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也只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思想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辑。
从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来看,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也只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统摄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在社会公德的建设中,体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职业道德的建设中,体现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家庭美德的建设中,体现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决定了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道德评判的标准。是善还是恶,是高尚还是低俗,是伟大还是渺小,评判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看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规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实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既着眼多数,又鼓励先进,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十)道德建设重在实践。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本质,集中体现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应当自觉地把掌握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把行使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不能丢。那种高高在上,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的官僚主义,那种脱离实际、好大喜功、摆花架子、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必须坚决反对。至于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我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你个人服务”为借口来为自己霸气十足、粗暴生硬的行为作辩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为人民服务,不能只挂在嘴边,也不能光贴在墙上,而应该化为每一位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具体而实在的行动。特别是行政和执法部门,直接体现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热情服务,公正执法,尤为重要,一定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十一)服务行业特别是窗口行业的服务水平如何,展示着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形象。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窗口行业要发挥示范作用。从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友善的举动入手,从应该做、能够做的一件件小事做起,营造一个个热情服务的窗口行业的小气候,坚持下去,推广开来,就可以形成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貌的大环境。
(十二)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要求每一位公民做好本职工作。社会分工不同,社会角色各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是在为人民服务。生活和工作并不总是轰轰烈烈的,平凡不是平庸,踏实不是无能。那种在本职工作中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态度和做法,实质上都是缺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表现。只要我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照样可以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业绩。
(十三)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和道德监督“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需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方式,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品质是教育和养成的结果,也是监督和管理的结果。要广泛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帮助人们提高道德修养,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化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道德监督,把公民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要大力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引导广大公民见贤思齐,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十四)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一种实实在在的本领。紧跟时代,努力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本领,这是个人的进取,更是事业的需要。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真才实学的人越多,人民的事业就越蓬勃、越兴旺。
(十五)为人民服务,是有理想者的理想,是有道德者的道德,是有为者的作为。人生的价值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生命的意义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个人因为人民服务而高尚,社会因为人民服务而温暖。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奥地利之行
朱镕基总理抵达哥本哈根
本报哥本哈根九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张勇、刘仲华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上午乘专机抵达哥本哈根,出席第四届亚欧首脑会议、参加第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应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的邀请对丹麦进行正式访问。
当地时间十一时十分,朱镕基总理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先期抵达的中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和文化部长孙家正、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中国驻欧共体使团团长关呈远、中国驻丹麦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以及丹麦外交部国务秘书卡斯滕·斯塔沃在机场迎接朱镕基一行。欢迎人群挥舞着中丹两国国旗并打出了“热烈欢迎朱总理访问丹麦”的横幅。
朱镕基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说,中丹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十分重视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丹麦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关于亚欧会议,朱镕基说:亚欧会议自创始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亚欧合作的发展。此次会议是亚欧领导人在“九·一一”后首次聚会,将探讨新形势下加强亚欧合作的措施,意义重大。当前,中欧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相信,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进一步推动中欧友好合作关系的全面发展。
朱镕基说:“今后几天,我将很高兴地同出席亚欧首脑会议的各国首脑、欧盟及丹麦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同丹麦议会和企业界人士接触。相信在主人的周到安排下,我此次丹麦之行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
朱镕基是在圆满结束对奥地利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后,于22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离开维也纳时,奥地利内政部长恩斯特·施特拉塞尔、中国驻奥地利大使卢永华夫妇、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张炎大使以及两个使团的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到机场送行。正在此间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华祝也到机场送行。
21日,朱镕基一行乘专机前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州访问并参观了当地的艾泽尔生态农庄。
丹麦是朱镕基欧洲之行的第二站。他还将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圆满结束亚太四国之行回京
田纪云等前往人民大会堂迎接
新华社北京九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袁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圆满结束对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四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今天下午乘专机回到北京。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国务委员罗干、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令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姜云宝等前往人民大会堂迎接李鹏委员长一行。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驻华使节也参加了今天的欢迎仪式。
陪同李鹏出访的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甘子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克玉、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涛、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丁华、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祝平、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李永泰、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均波、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韩喜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今天也同机回到北京。
新华社凯恩斯(澳大利亚)九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许博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圆满结束对亚太四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澳大利亚的正式友好访问,于二十二日上午乘专机离开凯恩斯回国。
机场上举行了热烈隆重的仪式,欢送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一行。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侨华人代表挥舞中澳两国国旗,并打出横幅——祝贺李鹏委员长访澳成功。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武韬、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澳大利亚联邦和昆士兰州政府代表以及凯恩斯市市长伯恩等到机场为李鹏委员长送行。
李鹏委员长此次应邀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同时也是庆祝中澳建交3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澳大利亚政府和议会对此十分重视,并给予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双方就发展双边关系、经贸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看法,达到了增强信任、扩大共识、促进友好、深化合作的目的,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等李鹏委员长的陪同人员同机离开凯恩斯回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出席并主持亚洲领导人会议
本报哥本哈根9月22日电 记者张勇、刘仲华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2日作为第四届亚欧首脑会议亚洲国家协调员出席并主持了亚洲领导人会议。会议核准了《亚欧会议反对恐怖主义政治宣言》和《朝鲜半岛和平政治宣言》,还原则核准了《第四届亚欧会议主席声明》。
朱镕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这使推动亚欧合作向纵深发展愈显迫切。他说:我相信,在此次会议上,亚洲国家能够继续本着团结、协作精神,坚持历届首脑会议确立的原则,扩大与欧洲伙伴之间的共识,密切亚欧关系,深化亚欧合作,尤其是经贸领域的合作,为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附图片)
9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为第四届亚欧首脑会议亚洲国家协调员出席并主持了亚洲领导人会议。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
(二○○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晚,一万三千多名日本朋友欢聚一堂,与我们共同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我感到很高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名义,对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日本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这次活动,堪称中日两千年友好交流史上的一个盛举,也充分说明,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的情谊,日本各界对发展对华合作有着巨大的热情,中日友好在我们两国人民中有着坚实的基础。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在漫长的岁月中,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像鉴真六次负笈东渡、阿倍仲麻吕埋骨长安这样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在两国人民中广为传诵。
近代以来,两国也有过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战后,日本基于战争的教训,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使日本自身获得巨大发展,也为中日重建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条件。
邦交正常化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政治上形成了重要的共识和指导性原则。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给双方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总结中日交往的历史,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就是要认真汲取中日关系中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持走中日友好的正确道路;面向未来,就是要以中日友好的大局为重,注重现实,着眼未来,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在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里,中日两国应该更好地和睦相处。中日两国人民毗邻而居,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友好。两国作为本地区的重要国家,应该为亚洲的振兴加强协调和合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友好、不合作。
中国政府和人民真诚希望同日本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两国政治家特别是领导人,有责任站在历史的高度,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始终把握住两国友好的大方向,在《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指导下,增进信任,促进合作,以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民间友好,在中日关系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会忘记积极致力于中日友好的老朋友,同时欢迎更多的新朋友加入到中日友好的队伍中来。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应继续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和支持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友好交流。
祝这次友好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祝中日两国人民友谊之树常青!谢谢!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友好交流大会在京举行
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出席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杨国强、吴黎明、吴晶)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大会上就中日关系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总结中日交往的历史,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里,中日两国应该更好地和睦相处。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
今天晚上,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张灯结彩,喜庆洋洋。鲜花朵朵,翠绿丛丛。乐音徐徐,欢声阵阵。主席台后镶嵌着“1972—2002”的字样,表明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走过了30年。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鲜红的条幅——“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由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保守党党首野田毅,执政党三党干事长山崎拓、冬柴铁三、二阶俊博和60多位国会议员率领的来自日本47个都道府县13000多名日本各界人士出席大会。
20时40分许,当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步入大会主席台时,万人大礼堂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江泽民微笑着向客人们致意,在主席台就座。
在热烈的掌声中,江泽民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共同利益。近代以来,两国也有过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政治上形成了重要的共识和指导性原则。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给双方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江泽民强调,总结中日交往的历史,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就是要认真汲取中日关系中的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持走中日友好的正确道路;面向未来,就是要以中日友好的大局为重,注重现实,着眼未来,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江泽民说,中国政府和人民真诚希望同日本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两国政治家特别是领导人,有责任站在历史的高度,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始终把握住两国友好的大方向,在《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指导下,增进信任,促进合作,以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江泽民说,民间友好,在中日关系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会忘记积极致力于中日友好的老朋友,同时欢迎更多的新朋友加入到中日友好的队伍中来。两国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应继续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和支持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友好交流。(讲话全文另发)
江泽民讲话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大会由北京市市长刘淇主持,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致辞,桥本龙太郎和扇千景也分别致辞。
交流大会之前,江泽民、胡锦涛等会见了日方主要人士并合影。江泽民首先欢迎以桥本龙太郎前首相为首的日本各界知名人士专程来华出席此次中日友好交流大会。
江泽民说,回顾建交历程,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和许多友好人士都曾为中日关系的重建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新世纪,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并未降低,而是不断增强;两国的相互依存并未减弱,而是不断加深;双方的共同利益并未减少,而是不断扩大。中日两国只有世代友好,才有光明的前途,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桥本龙太郎和扇千景感谢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拨冗会见以及中方为各项日中友好交流活动所做的周到安排。桥本龙太郎说,日方高度重视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活动,此次访华活动规模之大,议员人数之集中,在日本历史上尚属首次。日方各界人士决心为日中友好关系在新世纪全面发展作出更加积极努力。
随后,江泽民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与5000名日本客人见面。江泽民频频招手致意,不时与日本友人握手并亲切交谈。宴会厅里掌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钱其琛、贾庆林、曾庆红、吴仪、布赫、蒋正华、王忠禹、宋健、胡启立等出席交流大会,会后同日本客人一道观看了中日两国艺术家表演的文艺节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王刚、贾春旺、徐光春、李肇星、熊光楷也出席了交流大会。
这次交流大会由国家旅游局举办。今年5月,中方组织了5000人的代表团访问日本,进行友好交流活动。(附图片)
九月二十二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