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9-2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大将风范千秋永垂 '...

第7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大将风范千秋永垂
  中共湖南省永兴县委、县政府
  湖南省永兴县是黄克诚同志的家乡。家乡人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思黄克诚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深切缅怀他在坎坷人生历程中铸就的伟大人格与崇高风范。
  黄克诚同志一生追求真理,百折不回。他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他一生中,先后有8次被扣“右倾”帽子,6次被撤职,但他信仰不灭,斗志不减,忠心不移,始终洋溢着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昂扬的奋斗精神。
  黄克诚同志一生胸怀大局,富于远见卓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军事生涯中,黄克诚同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平型关战斗后,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的黄克诚到部队检查政治工作时发现,虽然红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但部队作风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军阀习气开始滋生蔓延。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受国民党干涉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被显著削弱。他迅即向总政治部建议恢复政治部和政治委员制度。后由黄克诚将此项建议起草,以朱德、彭德怀和任弼时的名义电报中共中央。3天后,中共中央即回电同意恢复军队政治机关和政治委员制度。可以说,我军始终能发挥思想政治作用,保持极强的活力和战斗力,黄克诚同志的这一建议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任命黄克诚同志为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政委,主管全军后勤工作。建国初期的军队后勤工作,摊子大,任务重,问题多,黄克诚上任后,明确提出后勤工作必须适应现代战争和现代军队建设的要求,确立对国家、对部队负责的指导思想。1952年底,中央军委决定由黄克诚协助彭德怀处理军委日常事务。其间,黄克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防战略和军队建设方针以及各种条令、条例,组织进行军队精简整编,调整全军组织机构,实行各种重大制度的改革,加强各军兵种建设,有力推进了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他组织各部分头抓精简方案的落实,自己亲自到重点单位帮助解决精简中遇到的问题。
  黄克诚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能做到以大局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他虽屡经坎坷,但总是心处泰然,不迁怒于党,不加罪于人,始终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当黄克诚结束近20年牢狱之冤重新出任领导职务之后,他没有因过去遭遇的不平而怨艾,而是不顾年老体弱,全身心地扑到了工作岗位上,为拨乱反正、端正党风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反复思考着党的建设问题,思考着如何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把党建设好,团结一致,迎接新的历史任务。针对当时党内和社会上少数人肆意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种种议论,黄克诚忧心忡忡,并敏锐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能等闲视之。他认为,如何使党和干部正确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团结起来向前看,“这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他于1980年11月27日在中纪委召开的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的长篇讲话。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事实,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评价。并且说:“在毛主席晚年,我也吃了些苦头。但我觉得,对于这样关系重大的问题,决不能感情用事,意气用事。”他指出:毛主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消极因素,这只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经过我们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他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即毛泽东思想,却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这篇讲话,在北京各大报发表后,立即在全党全军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党员、干部读后热泪涌流,给报社和黄克诚写信,有的称赞他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有的对他光明磊落,不计个人恩怨,忠心为党为国家着想的高尚品格无比钦佩。他反复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革”10年使党的优良传统遭到严重破坏,对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危害性,要有足够估计,不能等闲视之。为此,他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尖锐指出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加强党风党纪建设;而当前党风不正的要害是一些干部以权谋私。他强调,对于高级干部中的违纪现象,要加强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并明确指出:“我们党内出现了不正之风,与许多领导干部不能以身作则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端正党风的问题上,越是高级干部越要从严要求”。
  黄克诚同志一生廉洁自律,一身正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重新担任了党和军队的领导职务,有关部门看到他住的房子太破旧,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曾多次动员他翻修或搬迁,他都不答应。他说:“我们国家还很穷,群众住房更困难,许多家庭是几代同堂住一间屋子,我现在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多少倍,不翻修也照样可以住,节省点钱用在当用之处吧。”直到逝世,他家住的依然是那所旧房子。
  黄克诚同志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晚年他住在医院里,一面顽强地同疾病作抗争,一面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当得知自己身体状况已不适宜继续工作时,他主动向中央提出辞呈,要求免去一切领导职务,包括不挂任何虚职。后来随着病情的加重,黄克诚即拒绝治疗和服药,医生们只好让几个身强力壮的战士按住他的手臂注射、输液,黄克诚一旦清醒又把呼吸的管子和针头拔掉。一个一辈子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呕心沥血的人,到晚年连吃药打针都感到是一种浪费,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黄克诚虽然与世长辞,但他的光辉业绩和品德风范将与世长存,将永远激励着家乡人民与时俱进。我们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尚人格;学习他以大局为重、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的崇高风范;学习他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黄克诚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和优秀传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开创美好未来和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wTH品论天涯网


第7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功德昭日月 英名留人间
——纪念黄克诚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刘华清
  今年10月1日,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岁月如梭。尊敬的黄克诚大将与我们离别16年了。16年来,中国人民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不忘本,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老一辈革命家。他用自己的言行,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了楷模,在全国人民心中,树起了永不磨灭的丰碑。
  (一)
  黄克诚于1902年10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下青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5岁起参加劳动,9岁后边劳动边奋发读书。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他在19岁前没能尝过穿棉衣是什么滋味。少年的苦难,磨炼了黄克诚坚强不屈的性格。古典诗文,造就了他一身正气。他最爱读的是文天祥的《正气歌》。1922年,黄克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阅读了许多进步的和革命的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上产生了飞跃。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和一些有组织的革命活动,开始明白一条道理,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中国才会有出路;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而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政党的领导。黄克诚选定了走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树立起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革命信念。1925年10月,黄克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实现共产主义,成了他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都矢志不渝。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培养党的政治工作干部,黄克诚受党组织委派,参加了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1926年6月,转到北伐军总政治部办的训练班。此后,到了北伐军唐生智部,先后任营、团政治指导员。北伐中,黄克诚与战士们一起战斗,密切了官兵关系,深受战士们的信任。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对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黄克诚既震惊又愤慨。血的教训使他认识到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1927年10月,黄克诚毅然离开唐生智部,辗转回到了湖南永兴,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后,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1928年年关时节,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到湘粤边界一带,发动湘南起义。黄克诚积极响应,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夺取县城,成立了永兴红色警卫团,任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由于敌兵压境,朱德、陈毅率部撤离湘南,黄克诚领人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被任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团长。不久,他重返湖南,任湖南农军第二路游击司令。在开展游击战争中,队伍被打散,黄克诚千里奔波,到上海寻找党的组织。
  1930年初,中央军委派黄克诚到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先后任命大队、支队、师政治委员、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代理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湘鄂赣苏区的斗争和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作战。经历多次的军事、政治的斗争,黄克诚成熟起来。指挥作战中,他多谋善断,以身作则。攻打修水县城战斗,身为大队政治委员的黄克诚冒着敌人的炮火,攀梯登城,受到彭德怀的夸奖。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提出以弱小的红军去攻打中心城市,对这一冒险做法,他坚决反对。肃反中,他不同意把肃反扩大化,用尽各种办法保护同志,被错误地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黄克诚多次因战功而受提职,因抵制错误领导而受降职,甚至遭遇生命危险,但他不顾个人得失,仍坚持斗争,积极工作,显现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思想品格。
  在“左”倾冒险主义者的指挥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黄克诚率部从江西于都出发,担任前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连续突破敌人封锁线,与数倍于己之敌鏖战。强渡湘江,攻占娄山关,两进遵义城。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他坚决拥护遵义会议和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先后任军委卫生部长、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战斗,为巩固扩大西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收敛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黄克诚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10月,黄克诚在深入部队检查政治工作时,发现红军改编后,由于取消了政治机关和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削弱了,军队建设受到影响。他敏锐地意识到,事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立即向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汇报这一情况,并受命起草了建议我军恢复政治部和政治委员制度的报告,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的名义电报中共中央。张闻天、毛泽东于10月22日代表中央复电:同意立即恢复军队政治部和政治委员制度。从抗日战争胜利至今,我军这一制度始终坚持未变,这是把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保持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重要保证。
  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后,黄克诚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三四四旅是以红十五军团为基础改编而成的。主力是原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的部队,我曾在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当过科长,这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老部队。黄克诚与徐海东旅长率部转战晋冀豫,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温汤、町店等战斗,领导创建了冀鲁豫根据地。
  1940年4月,三四四旅奉命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黄克诚任政治委员兼豫鲁冀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政委员会书记。根据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黄克诚向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建议,将第二纵队分出一部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发展。中央同意黄克诚的意见。5月,他率主力一部南下豫皖苏。在豫皖苏边区新兴集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黄克诚任纵队政治委员。7月下旬,遵照中原局指示,黄克诚率部东进皖东北地区,统一了我党在苏皖地区的武装,组成八路军第五纵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后,他率部驰援新四军黄桥作战,挺进淮海、盐阜地区,与新四军北上部队胜利会师。
  “皖南事变”的消息传到华中,黄克诚和华中的八路军将领严厉声讨国民党顽固派。不久,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和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区党委书记。他领导苏北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部队的进攻。他正确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放手发动群众,清剿匪霸,减租减息,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修建海堤,发行货币,克服重重困难,扩大根据地建设,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他领导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和地方部队主力化,加强了部队建设,使地方政权更加巩固。1944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黄克诚正确理解中央的方针,在他的主张下,苏北各区和部队整风中,不搞“抢救运动”,坚持和风细雨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既弄清了思想,又团结了同志,体现了高度的政策水平。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苏北我军转入战略反攻。黄克诚组织指挥了阜宁和两淮等战役,攻克阜宁、淮阴、淮安等县城,使苏北和苏中、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开辟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黄克诚功勋卓著。
  抗日战争胜利了。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黄克诚却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不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他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提出了抓住时机,进军东北,开辟创建东北战略根据地的建议,并于1945年9月14日,亲自起草了给中央的电报,提出多派部队进入东北,以创建大的战略根据地。集中收缩关内各根据地兵力,以晋察绥和山东为中心,形成两大战略根据地,为尔后的战略决战作好准备。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接到黄克诚的电报后,立即转报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和周恩来。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电,明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抽调10万部队迅速进军东北。黄克诚的远见卓识,受到陈毅同志的赞许,说他有一双“千里眼”。
  1945年9月23日,黄克诚接到上级命令:率新四军第三师主力3.5万余人开赴东北。经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三师于11月25日到达锦西地区。自此,黄克诚指挥部队,在东北解放战场上,导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剧目。
  刚进入东北时,由于没有根据地依托,加之气候寒冷,部队的生活、作战都遇到很多困难。黄克诚在指挥部队战天斗地的同时,静观着东北时局的变化。蒋介石借助美国的军舰、飞机,向东北调兵遣将。很快,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和装备就远远优于我军。在此情况下,我军不可能马上独占东北,也不可能迅速取得东北决战的胜利。黄克诚从战略全局出发,于11月26日致电毛泽东,建议占领中小城市,暂不在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作战,以一部主力建立农村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和基层政权,积蓄力量,作长期斗争之准备。中央回电同意。29日,黄克诚致电东北局,提议每师划几个县,开展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以取得群众的支持。不久,毛泽东来电向一些领导同志询问东北工作的方针意见,黄克诚再次致电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建议。12月22日,党中央致电黄克诚“关于建立根据地,你是有经验的”。28日,党中央毛泽东给东北局发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统一了东北各级领导的认识,为最后夺取东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46年后,黄克诚被任命为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领导创建了西满根据地。他指挥部队,先后攻占了四平、长春、齐齐哈尔等地。在军事上与敌展开斗争的同时,他组织地方干部,剿匪反霸,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组建地方武装,建立各级政权,大力发展生产,积极支援前线。1947年9月,黄克诚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统管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勤工作。他注重调查研究,从东北战场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应大规模作战要求的后勤工作方针,调整改革组织机构,制定了后勤工作制度和章程,使东北我军后勤工作走上正规化,为保障此后作战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东北部队后勤建设的经验被中央军委转发各根据地和全军参考。
  东北战场的形势发展很快。为加强南线的工作,黄克诚被调任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冀察热辽军区政治委员、第二兵团政治委员。他领导这一地区广大军民,节衣缩食,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前线作战,直至东北全境解放。正当黄克诚带领广大群众,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发展生产,准备支援大军入关作战之时,接到任天津市军管会主任和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的命令。天津是华北第一大工商业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黄克诚二话没说,和进入天津的党政军领导同志一起,迅速确定了各项工作的大政方针,很快就恢复了社会秩序和工业生产,并认真总结出接管大城市的宝贵经验。毛泽东专门请黄克诚到北京当面汇报,对天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很好的评价。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黄克诚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刚解放的湖南,百事待兴。黄克诚从湖南实际出发,贯彻执行全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的方针,明确提出城乡兼顾,着力抓好农村工作,特别是粮食工作,解决灾民度荒问题。他领导肃清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剿匪斗争,正确指导镇压反革命,防止滥捕错杀,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由于湖南的工作方针正确,领导作风深入,社会秩序迅速稳定,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和文教等各项事业也出现了新气象。
  1952年10月,黄克诚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主管全军后勤工作。他上任一个月,就同其他领导同志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写了工作情况汇报。毛泽东批示:“后勤工作有进步”。12月,在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要求下,黄克诚到总参上班,协助聂荣臻处理总参日常工作,但仍兼管总后的工作。后勤的工作任务很重,全军处处要建设,处处要用钱。当时国家很不富裕,军费也有限。黄克诚要求总后的干部,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勤俭建军,顾大局,反浪费,有效地保障了抗美援朝和国防建设的后勤供应。他在给毛泽东呈报的《对后勤系统浪费物资情况的报告》中主动“自查报忧”,并提出改进意见。军委批示“报告很好”,并转发全军。黄克诚在主持总后工作期间,从后勤工作的指导方针到人员、经费和物资管理等诸多方面,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为后勤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9月,黄克诚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10月,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开始协助彭德怀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在研究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问题时,黄克诚针对当时照搬苏军单一首长制的弊端,明确提出我军“应该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肯定。他参与制定国防战略和军队建设方针以及各种条令、条例,组织进行精简整编,调整全军的组织机构,实行薪金制、兵役制、军衔制等各种重大制度的改革,加强各兵种的建设。他特别关心全军将士医疗保健工作。1956年4月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决定在北京建立军队总医院,作为全军技术指导中心。1957年5月5日,黄克诚向中央军委提出选择原子弹试验靶场的意见。他积极参与领导国防施工和军工生产,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他注重理财,严格控制军费开支,主张把军费用于改善部队装备、研制新式武器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上。他关心祖国的统一,多次研究制定对台斗争策略。1958年10月,黄克诚出任总参谋长,第一次在总参干部党员大会上讲话时,就阐述了中央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斗争策略。
  就在黄克诚为实现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到诸兵种合成的战略转变,为巩固国防而努力工作时,党中央召开庐山会议。会上,黄克诚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遭到错误的批判,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长期受到专案审查。“文化大革命”中,黄克诚又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逆境中,他始终以共产党人的胸怀,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被审查时,他考虑的不是个人荣辱进退,而是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处在自然灾害之中的人民群众的疾苦饱暖。“文革”被关押期间,他坚持读书、锻炼、写诗词,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
  1977年12月,黄克诚被任命为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庐山会议所作错误决议,不久,又为黄克诚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黄克诚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1982年9月任中纪委第二书记。1985年9月,由于健康原因,黄克诚辞去担任的一切领导职务。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给黄克诚同志写了致敬信,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革命业绩和崇高的革命品德。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同志因病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黄克诚在他生命的最后9年间,像火红的夕阳,放射出满天的霞光。他在中纪委第三次贯彻“准则”座谈会上,作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的讲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功过。这一讲话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关心军队建设,曾提出要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军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年轻化。他虽年迈体弱,仍呕心沥血,为党的事业日夜操劳,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建和健全党的纪检工作,端正党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直到他病重住院,仍关心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三)
  黄克诚同志在其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屡经坎坷,鞠躬尽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纪念这位伟人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追忆他一生所走过的革命道路,赞扬他身上所具有的高贵品德,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不能不令人追随和学习。
  黄克诚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真理、毛泽东思想坚贞不渝,对党对人民革命事业赤胆忠心。战争年代,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和平时期,他勤奋不息,忘我工作。无论革命形势如何恶化,无论身居高位或处于逆境,甚至陷于囹圄,他自始至终坚定理想不动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一直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黄克诚同志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坚持真理,坚持党的原则,不盲从、不苟同,无私无畏,刚正不阿。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撤职、降级。但他始终保持刚直敢言,坦荡无私的斗争精神。土地革命时期,他曾因反对攻打大城市与肃反扩大化而遭受打击迫害;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提出批评意见,遭到错误批判,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文化大革命”中,他又遭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严重迫害而身陷囹圄。但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宽阔胸怀,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
  黄克诚同志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具有政治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他总是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在政治上、军事上向党中央、中央军委提出过不少有见地的重要建议。他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对空喊口号、吹嘘、浮夸、造假,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黄克诚同志热爱人民,想的是人民,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自幼家境贫寒,对广大劳苦群众有着深刻的了解。战争年代,他每到一地,都特别注重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处处事事都考虑如何做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支援前线,他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负担能力,生怕人民群众负担过重,影响生活。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在接受审查期间,仍没有忘记人民群众,经常到北京郊区农民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写出“但愿天公勿作恶,五湖四海庆丰收”的诗句,表达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工作后,以76岁高龄和多病之躯,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克诚同志具有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他胸怀坦荡,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他不居功、不擅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作风民主,知人善任,热忱爱护干部,人人都愿意在他面前讲真心话。他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处处以身作则,保持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并严格教育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
  黄克诚同志勋劳卓著,德高望重。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他的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附图片)
  抗日战争初期,黄克诚(左一)同邓小平(左二)、傅钟(左四)等在一起。 照片选自画册《共和国十大将》 wT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