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9月5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9-0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经验需要不断总结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经验需要不断总结
  姚卿
  经验对工作、对事业、对人生都是宝贵的。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论是认识问题、理清思路,还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都离不开经验。但经验作为一种来自实践的财富,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获得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运用科学方法不断地加以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繁重复杂的任务,特别是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如何少走弯路,少受挫折,顺利地解决各种难题,有效地推动具体工作,这是人们经常遇到和思考的一个问题。往往在这个时候,老经验、老办法难以适用了,别处的经验、他人的做法也无法仿效了。新的实践没有现成的模式,这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边思考边总结,不断形成新的认识,积累新的经验,借以推动工作。这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总结经验,善于利用经验来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始终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住种种考验,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20多年的伟大实践更是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从事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同志曾告诉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注意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新问题出来就抓紧解决。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我们党80年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不断总结经验的成功范例。这就启示我们: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一时一事的经验要总结,一个方面、一个区域的经验要总结,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经验更要总结。
  经验只有不断总结,才能得到丰富。经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际地接触客观事物,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作为领导干部,所从事的领导工作越深入、越扎实,所获得的领导经验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实践是永无止境的,经验作为伴随人们实践活动而产生的经历与体验,与实践的进程相统一,也有一个由匮乏到丰富、由浅显到深刻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经验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保持鲜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正确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效地推动工作和事业,是总结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从变化着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使经验得到补充和完善。只有对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人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接近事物的本质,把握规律,用以指导实践。这样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才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任何经验,一旦凝固起来,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就会落后于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
  经验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推动工作。总结经验的过程既是一个回顾过去的过程,更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发现问题。一次总结,就是对工作的一次检验,对事业的一个促进。不断地进行总结,有利于掌握工作动态,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经验一旦形成,就会对新的实践产生指导作用。领导干部不断地总结经验,不但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工作不断深入,而且能够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EE2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以实际行动转变工作作风
刘振华
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工作水平,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以发展的观点,营造勤政为民、与时俱进的政府工作氛围。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争先发展意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主要精力用在调控、引导、监督、服务上,用在改善发展环境上,用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上,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改革的意识,建立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政府工作机制。按照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作为政府的要求,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落实公开承诺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公务员忠于职守、积极工作、遵守纪律、廉洁奉公的保障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以求实的作风,面向群众,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办实事,政府责无旁贷。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事情抓在手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政府办事情、作决定的根本衡量标准。既要注意大多数群众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使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也要注重解决困难群体的特殊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既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要立足当前,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做起,切实解决他们的眼前困难。
以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解决问题。党中央要求把今年作为“调查研究年”。调查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领导干部应在转变作风中做表率。转变作风,领导干部首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真正做实事求是的表率、联系群众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清正廉洁的表率、遵守纪律的表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提高领导水平。同时,应认真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作风建设,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应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根据新的实际,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作风建设的新措施,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风。要立足本职,着眼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作风建设与社会风气建设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EE2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固本强基的关键环节
  唐锡彤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把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选好配强,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关键环节。
  近些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大多数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收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地方,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支部依然存在,个别地方甚至还有“瘫痪班子”、“凑合班子”,出现了年龄老化、党性淡化、能力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党组织应着眼于新世纪的农村发展,抓住深入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契机,大力加强和改进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把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固本强基的关键环节来抓。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坚持党的干部工作路线,“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拓宽选人视野和范围。
  从后备干部中选。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乡镇一级先后建立了农村后备干部储备库,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储备了大批人才。这些后备干部,一是直接由群众从本村优秀青年中民主推荐的;二是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考选的;三是农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妇女主任等群团组织的负责人;四是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得票比较多,群众基础比较好,但暂时没有进村委会班子的。对于后备干部,乡镇党委应有专人抓培养教育,成熟的可直接充实进党支部;暂时不能安排的,由乡镇统一组织工作队,参与包区包村工作,丰富实践经验,一旦条件成熟和工作需要,即可选拔到村党支部工作。
  从县、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党员中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优秀人才外出打工,加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无保障等问题,村里现有党员中能胜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考虑从县、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党员到农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种选派应区别情况,严格程序,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实际效果。
  从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和外出打工者中选。农村中每年都有一批退伍军人和知识青年回村。这部分人过去往往未能纳入选拔视野,很快便又“离土离乡”,到外地谋求发展。将他们纳入选拔视野,选择其中的优秀者作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对象,建档立案,教育培养,条件成熟就发展入党、选拔进班子,有利于增强村党支部班子的生机与活力。
  从农村“经济能人”中选。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农民党员依靠党的富民政策,通过种植、养殖、加工及服务业经营,率先致富。他们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其中一部分优秀者是农村干部的理想人选。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素质好、能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致富并为群众所信任的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不仅能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后继乏人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EE2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新视野·新思考·新实践
——评《中国当代税收要论》
高培勇
我国税收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每当税收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都会对变化了的形势作出反应,将新的形势收入视野,进行新的思考,并将思考付诸实践,进而将新的实践提升至理论层面。金人庆撰写的《中国当代税收要论》(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就体现了这样的传统。从总体上说,该书的特点可概括为:新视野、新思考、新实践。
  以宽阔的视野研究税收问题。作者指出,作为一个专司征税之职的政府职能部门,如何自我定位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税务部门的工作就是收税,只要将该收的税如数收上来,收上来的税又可以基本满足国家的需要,本职工作即算做好了。然而,透过表面看实质,税务部门终归是代表政府收税的,是作为整个政府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行使征税职能的。如果把整个政府部门的职能视作一盘棋,税务部门就是其中的一个棋子。这个棋子的摆布运作,显然必须着眼于整个棋局。所以,税务部门不能为收税而收税,不能就税论税,而要将税收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作“一般均衡”分析——放眼宏观,统揽全局,从税收同其他相关要素的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中,确立税务部门的工作思路。正是由于站在了宏观层面上,作者才能够将变化了的新形势收入视野,将“税收经济观”视作贯穿税收工作全局的基本线索,作出“只有把发展经济、服务或服从于经济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保证税收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判断。
  以新的思路研究税收问题。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市场取向的改革的推进和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过去没有想过或想得不那么清晰的新课题,而且要求我们以同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相适应的新思路来解决这些新课题。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推进是相辅相成的。依法治国当然离不开依法治税,依法治税工作当然要植根于变化了的体制环境,纳入依法治国的大系统。再如,新形势下的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显然不能沿用传统的模式,而须将其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中,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进行新的思考。又如,税收征管手段在信息化时代肯定要打上信息化烙印,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兴税的路子,以税收信息化建设开道,完成税收征管手段的革命。在该书中,作者对上述以及类似的课题,都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路一一做出了解答。
  把税收理论与税收实践相结合。作者围绕税收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判断,大多来源于税收工作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的感悟到抽象的思考,再到理论的升华,又返回实践中去检验,以此为基础,总结税收工作的基本经验,可以说是该书的一个基本轨迹。从变化了的实践中来,又回到变化了的实践中去,使得该书带有鲜明的贴近现实的特点。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治税思想进行概括。以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来研究税收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税收工作的基本经验,固然是该书的主要着眼点,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瞄向了更高一层的东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治税思想。在该书中,可以看到不少闪烁着新的治税思想的内容,集中反映在作者概括的“1+3”的工作思路之中。具体地讲,就是“一个观点”——税收经济观、“三篇文章”——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和科技加管理。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处理当前面临的诸如通货紧缩趋势下的税收政策、税收与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以及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税之间的关系模式、信息化时代税收征管手段的依托等问题,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EE2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时指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同志关于“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与特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客观分析而提出的,对我们党在新世纪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创新是新形势下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既应该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应该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在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对经济建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日益凸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国民素质和智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成为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落后势必影响和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后劲、提高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而且取决于精神。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用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通过积极的文化创新,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和衡量尺度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进行文化创新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从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在文化建设领域,同样不能只是守成而不创新。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创造性运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的建立,就没有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统领,把是否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文化创新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就支持、鼓励,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加以纠正。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首先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创新的主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也是精神生产实践的主体,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广大群众的创新潜力,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在文化创新中坚持群众观点,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把服务群众作为文化创新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很不平衡。在进行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敢于突破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于客观存在的落后观念和意识,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努力加以改造,切忌简单粗暴。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任何文化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时代特点。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伟业。这样的伟大实践必然会对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正是实践中提出的各种新的文化问题需要回答,涌现的各种新的文化现象需要概括,萌发的各种文化新芽需要培育,文化创新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无限丰富的资源。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于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才能获得鲜活的素材,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进行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使文化更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于它能够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进行文化创新,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帮助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为此,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道德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创造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起来,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创新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不但需要以实践为基础,而且要吸取前人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进行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向来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气魄,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中国人民以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这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为我国经济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说,当今的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先进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更大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经济建设,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长,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各国人民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积累起来的各种有益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应当吸收和学习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及时了解、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成果,跟踪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这样做,就会使我们在文化建设上有一个高的起点,尽快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文化的水平,抢占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制高点,繁荣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执笔:张江 韩安贵) EE2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