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编者的话
8月25日,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硚口区委在北京举办“市场取向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汉正街市场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研讨会并讲话。20年前的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肯定了汉正街在商贸流通领域进行的大胆改革和探索。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结合汉正街市场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小商品市场以及商贸流通业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规范、提高进行了研讨。现刊登部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推动小商品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佳贵
当前,小商品市场面临着发展转型问题,汉正街市场也正在实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思考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前途问题,深入研究小商品市场继续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商品市场在我国有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且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压力大,又面临着国内外广阔的市场环境。因此,为数众多的小企业和个体手工业者有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而它们规模小、分布广、稳定性差,很难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需要有小商品市场来连接产销环节。其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县城的百货商店和大量分散在各地乡镇、农村的小商店需要到小商品市场上去集中进货。第三,像汉正街市场一样,我国多数小商品市场都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就是周围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只要它们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区位、历史和人文因素还存在,它们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第四,小商品市场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品市场。
当然,伴随着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在城市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小商品市场也面临很大的冲击,必然要经历一个调整、提高的过程。调整的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决策、科学的规划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借鉴一些成功市场所创造的经验,小商品市场在调整、提高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小商品市场要有正确的定位,保持自己的特色。凡是成功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特色,汉正街要进行“二次创业”,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色很重要。切不要把目光集中在批发、零售大件耐用消费品上,集中在创办精品名店上,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当然,随着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在其周围会形成其他一些专业市场,但专业市场应该和小商品市场有所区别,形成以小商品市场为中心的系列市场。二是强化管理,提升市场整体形象,保证市场上的管理人员、经营者以及顾客奉公守法,买卖诚信,产品合格。三是从单纯的物资集散地向产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小商品市场应与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政府紧密配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促进本地和周边地区生产企业的发展,形成为数众多、不同规模、各具特色、分工协作的生产基地,使市场和辐射地区的经济融为一体。四是整合服务部门和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舒适方便的生活服务系统,为经营者和顾客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并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做好“二次创业”这篇大文章
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 殷增涛
二十年前,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肯定了汉正街市场的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汉正街市场的发展和武汉市的改革开放。
武汉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得中得水,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地的商品集散地。至明末清初,汉口已成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万商云集之地,与朱仙镇、佛山镇、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汉正街的兴起和发展,是武汉商业繁荣的缩影和窗口。汉正街,其义为“汉口之正街”,是武汉的一条古老的街道,南临汉水,东接长江,早在五百多年以前,这里便成为“导财运货,货迁有无”的商业枢纽。此后,随着历史的变迁,汉正街几经兴衰。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古老的汉正街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汉正街商品市场已由一条四百多米长的小商品街发展成为占地一点六七平方公里的商贸区,由一个地区性的市场发展成为立足华中,辐射全国,具有大流通功能的全国性大市场,成为武汉市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经济的一个品牌。汉正街的形成和发展,为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一年,武汉市商业零售总额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六位,而汉正街年销售额超过一百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六分之一;汉正街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在汉正街的经营商户达一万三千多户,直接就业人员六万余人,缓解了武汉市的就业压力;汉正街是改革开放初期武汉市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汉正街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二○○一年武汉市民营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三百零三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二点五;汉正街以其鲜明的沿江文化特色弘扬了武汉历史文化,一批描写汉正街人创业史、表现汉正街独特文化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在全国传播,使汉正街声名远扬。
成绩属于过去,汉正街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未来,谋求新的发展。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加快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武汉市制定了本世纪初的战略发展目标,把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任务,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商贸、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和旅游中心,进而努力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谋求汉正街未来的发展,必须紧紧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特点,必须紧紧扣住全市的总体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发展思路,把汉正街“二次创业”这篇大文章做好。(附图片)
图为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一版。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加强管理 规范发展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 黄海
以汉正街市场为代表的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在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商贸流通业的繁荣;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发挥了流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三,在满足城乡人民消费需求,特别是满足农村市场需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包括各种各样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在内的集贸市场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如假冒伪劣、逃税漏税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于集贸市场本身的影响也将是毁灭性的。因此,有必要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促进其规范发展。
有的集贸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较多,有人认为是由于出租摊位无法管理。实际上,百货商店中也有不少工厂进店经营,也曾经发生过质量问题难以管理的现象。但是,由于目前百货商店实行了商品质量先行负责赔偿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前,应逐步在集贸市场中建立开办者对商品质量先行负责的制度,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商品质量问题先行赔付。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有利于增强市场开办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
为了解决集贸市场偷税漏税问题,除了大力倡导“诚信纳税,依法纳税”,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诚实纳税的自觉性外,还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将实际销售额已经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经营者,依法改为一般纳税人,纳入税控工程管理。二是对全部小额纳税人重新核定应税销售额和营业额,严格依照4%的法定税率据实征收,不得以任何名义减免。三是坚持查账征收。对集贸市场中的经营户强制建账建证,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业户,有计划、分步骤设置会计账簿,如实记载经营事项,如实申报,税务机关查账征收,取消定额纳税。四是工商、税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税源监控。五是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在集贸市场中积极开展发票有奖和发票查询等活动,鼓励消费者向经营者索取发票,促使经营者开发票、开真票、真实开。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重塑市场品牌实现历史跨越
中共武汉市硚口区委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
随着现代商业组织形式的迅猛发展,汉正街市场既面临严峻挑战,又有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调整布局,重塑市场品牌,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商贸旅游街区。按照交易场所分类改造、交易方式逐步更新的思路,推进市场业态创新,拓展辐射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统一有序、功能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日用工业品交易街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建设城市中心商贸旅游人文新景观的需要,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商贸相结合,把汉正街建成具有历史风貌、商贸旅游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街区。
推动流通业态创新,促进市场流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经营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商品交易,进一步把连锁、代理、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引入到批发市场中来,积极鼓励经营大户与生产企业建立稳定的工商关系;积极促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全国联网的信息网络体系,推动汉正街市场朝着适应现代流通改革要求的方向发展。
进行产权改造,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大力促进市场组织结构调整,扩大专业市场整体规模,打造现代商业流通品牌。大力引导和鼓励市场经营者走联合发展、规模经营的路子。组建以大型批发企业为核心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大力引导个体、私营企业深化改革,拓宽发展领域,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汉正街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繁荣商贸文化,塑造和提升商业街整体形象。要开发商业文化,增强汉正街商品的文化附加值。依法打击假冒伪劣,树立批发市场的新形象;精心保护和培育汉正街的品牌,对汉正街商标使用权实行有偿转让和使用;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和创造富有特色的汉正街商业文化,扩大汉正街市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坚持以德立市、以德兴市,办好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经营者素质,建设繁荣、和谐、文明的商贸社区。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文化·创新·时尚
北京大学教授 刘方棫
在新的世纪,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像汉正街这样的传统小商品市场怎样才能继续其辉煌呢?这里谈三点意见。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繁荣促进市场繁荣。文化是一种精神形态,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是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童叟无欺、诚实守信,作为一种文化共识,可以把汉正街众多商家维系和团结起来,成为汉正街市场的一面令旗。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就是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轻视文化建设,单纯搞物质建设,是不会成功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的智能和知识水平要求愈来愈高,而高智能和知识水平又直接来自文化的积淀和传播。从这个角度说,文化建设更具有前沿性,市场建设应重视提升文化品位,努力优化人文环境。
“危难导向”的被动创新,不如“战略导向”的主动创新,后者应成为市场创新的主要形式。在巨大压力之下进行的创新,是一种被动式“危难导向”的举措,其结果具有两面性:赢得新的机遇和格局;承担谷底期加重成本开支、“雪上加霜”的风险。实际上创新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发展的顶峰。这时,既有充分施展拳脚的空间和时间,又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更有承担风险的耐受力,这是一种主动式“战略导向”的举措。有远见的决策者应该未雨绸缪,选择最好的创新时机。这需要艰苦细致的研究市场脉动,充分把握市场的变化和导向。
强化绿色意识,增加绿色供给。崇尚自然品质,追求无公害、无污染的生活环境,使用安全、卫生的消费品,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时尚。汉正街在“买全国、卖全国”的批发和零售经营中,要为消费者严格把关,维护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权益,把假冒伪劣、不安全、不卫生的商品拒之于外。为此,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取缔、清退那些制假售假、无视安全卫生的厂家和商家;二要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检查功能,提高违规经营的成本,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变为影响商家成本利润的内在变量;三要发挥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曝光不法商家;四要借助市场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把反绿色的伪劣商品淘汰出局。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徐长生
汉正街市场的竞争力来自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和优势。但是,在发展初期行之有效的经营特色和先发优势,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增多,必然会逐步减弱,甚至部分丧失。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要全面提升汉正街市场的竞争力,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继承方面,汉正街市场长期形成的“四个为主”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即“以面向广大农村市场为主,以价廉物美的日用工业品为主,以批发销售为主,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为主”一定不能丢,这是汉正街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其比较优势之所在。
在创新方面,一是在经营范围上,一方面要重点巩固以武汉为中心,方圆500公里左右的中部地区大本营;另一方面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中亚、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二是在经营产业上,一方面以商业为龙头向相关的饮食、住房、运输、金融、信息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拓展;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带动本地加工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本地产品的比重。三是在市场空间布局上,汉正街市场正在从分散的综合市场向专业化经营转变,这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在加快这种专业化市场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建设便捷的交通体系和信息网络,避免各专业市场之间的分割,亦即在各个专业化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化、一体化的大市场,以方便客商特别是传统的农村“包袱客”、“扁担客”、“推车客”的多样化采购。四是在竞争手段上,在保持传统的低价优势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质量、服务、信誉等非价格竞争手段。五是在营销方式上,大力引进总代理、总经销、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六是在市场管理上,在现行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下,一定要防止市场准入难、管得过多过死、税费负担太重等问题。集中统一管理应该以优化市场环境、减轻客商负担为前提。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培育现代大批发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宋则
汉正街市场的崛起,在于一开始就抓住了批发业和批发商这个关键。在进入买方市场的新的发展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同其他大型批发市场一样,汉正街市场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营产品过于传统、雷同,对名特优新精等替代产品的引导、开发不足,进入市场的批发商规模普遍过小,市场的科技含量和现代物流配送水平不高,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思路,从外延数量扩张阶段转向内涵型、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批发市场的场所建设转向培育现代大批发商,特别是要培育能够与国外大商家抗衡的,起点高、辐射强、真正有“大进大出”能力的现代大批发商。具体来说,关键在于把握以下几点:
关注批发领域的最新动向。目前,批发领域出现的以下动向值得关注:批发资本多元化,制造业资本与零售业资本大量快速注入批发领域;批发企业模糊化,不少企业的存在形式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而实际上却从事大量的批发业务;经营机构大型化,职能综合化,即批发规模庞大,综合配套服务,辐射面广,通过大额订单控制“上家”制造商和“下家”零售商的能力很强;高度依赖信息技术。
抓住新的增长点。在推动国有工业企业、商业零售企业改革的同时,对近些年来各类企业自发建立的各种分销机构,通过市场化途径实行专业化资源重组,按照商品特点、流通环节的客观需要,在平等互利、合理分工原则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和促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的国有大批发商。这是提高商品市场组织化程度,改变商业领域小、散、乱、低(水平)状况的重要举措。
放宽政策,提供宽松环境。有针对性地鼓励非国有商业企业和个体、私营商贩把批发生意做大,引导他们参与更多品种、更大范围、更大批量的商品交易。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的局限,为有志投身于商品批发产业的国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非国有大小商人,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宽松环境,共同发现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共同推动市场流通结构的合理化。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商业街须注重商业文化建设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贾春峰
以汉正街为代表的商业街再发展,形象再提升,整体功能再上档次,必须开发和创建富有特色的商业文化。商业街的文化建设,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商品文化建设。商品的构思、设计、造型、款式、包装、商标等,都展示着一定的文化特色、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它们促使商品在某一特定的消费区域和消费层次里增值、走俏,构成商品流通、布局的内在依据。从开拓市场的角度看,商品文化具有很强的魅力。商业街应随时捕捉大众消费文化、流行消费文化、时尚消费文化的流变与发展趋势,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追求。
二是营销文化建设。营销文化表现为营销理念、营销手段、营销艺术等。其中,确立商业街的营销理念至关重要。汉正街在“二次创业”中,强调以德立市、以德兴市,开展了以“德在汉正街”为主题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很有成效。以德立市,以信立业,应是商业街的“街魂”。
三是商业环境文化建设。商业营销活动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商业环境文化不仅包括建筑样式、交通秩序、街道风格,还包括风俗习惯、社会文明、法制规范等。总之,既要有良好的硬环境,也要有良好的软环境。创造好的交易环境,有利于商业街的持续繁荣发展。
四是弘扬优秀传统商德。据《汉正街市场志》记载,汉正街上的老字号,历来以诚信作为经营的最高准则,诚实谦虚待客,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这种优秀的传统商德应在实践中弘扬光大。
五是不断塑造和提升商业街整体形象。商业街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商业街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商业街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客户忠诚度。提升商业街形象,需要系统实施名街、名店、名品、名人战略。商业街的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摊位、每一笔交易,都代表着商业街的形象,都要展现感人的形象魅力。
六是系统培育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商业街应当形成人人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局面,同时使学习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商业街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商业要以诚信为本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许启贤
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础,是商业的形象和生命。只有以诚信为本,信守合同,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买卖公平,以上乘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为顾客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诚信就是竞争力,诚信就是金钱。汉正街市场之所以能够迅速、蓬勃地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及时开展了“商业要以诚信为本”的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活动。
市场经济应该以诚信为本,但这并不等于说市场经济天然就是诚信经济。
第一,市场经济以人为主体,人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决定着市场的道德状况。汉正街之所以取得今日的辉煌,是与硚口区委、区政府和街道20多年来艰苦细致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工作,与他们扎实推行的“十万市民进课堂”育人工程及一系列普法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分不开的,也是与经商人员的行业自律分不开的。我们说市场经济应该成为诚信经济,但这个“应该”中包含着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大量工作。
第二,在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不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就无法保证市场竞争从无序到有序,就无法控制住不诚信和不道德行为。汉正街在一段时间内,欺行霸市、偷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假冒伪劣的“水货”也使许多人上当受骗。在这种情况下,区政府和街道除进行“以德治市、诚实守信”教育外,还运用法律手段整顿市场,市场才开始转旺,市场经济才转向诚信的轨道。没有法律的威慑,没有社会的监督,没有经营者的道德自律,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发地成为诚信经济。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但成熟的市场经济也不能简单地说就是诚信经济,诚信的培育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美国安然、世界通信等大企业发生经济丑闻的教训值得深思。目前,随着汉正街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繁荣、成熟,更要进一步开展以法立市、以德立市的工作。对市场的法制监督,对经商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
第11版(理论专页)
专栏:
城市批发市场战略职能的再认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陈淮
20多年来,以汉正街市场为代表的众多小商品市场在扩大就业、畅通消费品流通渠道、连接生产与消费、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现在,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定位与职能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起新的职能。
促进城市化发展。目前在相当多的大中城市,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调整和面貌整治,城市绿地、城市标志性建筑等正在取代过去随处可见的路边市场和沿街摊贩。但这并不意味着像汉正街这样以个体、私营商户为主体的市场形式已经没有了存身之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市功能重新定位与重新分区。与高档“中央商务区”(CBD)、新型居民居住小区、大型政务区、旅游街区一样,以大型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为核心的商贸流通街区也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一个新型功能分区。
推动流通业态不断创新。近年来,专业连锁、大型超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商业业态不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过去以便民、廉价为特点的小商品市场要继续存在下去,就需要进行业态创新。事实上,汉正街等一大批城市小商品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业态创新,过去无所不包的市场正在演变为专业街、特色商品街、具有地方文化氛围并兼顾旅游功能的新型购物街区。在这种业态创新的背后,一个新的城市产业正在被创造出来。
培育和发展非国有经济。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深化到产权制度调整的层面。国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多元化产权改造,显然要有新的市场化投资主体参与。非国有的市场化投资者从哪里来?汉正街这样的市场就是非国有经济成长的“摇篮”之一。
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缓解城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光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而需要有多方面、多层次沟通城乡的经济渠道。汉正街这样的小商品市场,就是沟通城乡经济的重要桥梁。这类市场不仅已经成为城市工业品进入农村市场的集散地,而且已经成为在农村组织工业化生产的市场信息提供地和产品流通的出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