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9月2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9-0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漫笔

  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晓 杜
  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将利用1个月时间,在全区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目前,全国有1200多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生产300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而宁夏只有17家企业生产27种绿色食品。宁夏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之一是扩大当地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在此次活动中,宁夏将举行绿色食品监测单位授牌仪式、绿色食品展览展销、绿色食品企业采风、绿色食品打假等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从总体上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在品种、卫生、安全等方面离百姓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近几年,农药残留事件、“瘦肉精”事件、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危害消费者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根据权威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加上工业和生活“三废”污染,造成部分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有些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少数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禁用品,致使有的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有些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物流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宁夏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将增强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程度,对于推进宁夏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食品企业的竞争力大有好处。广泛宣传、正确树立食品安全卫生观念,实行“菜篮子”、“米袋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管理,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所有食品工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趋势。因此,动手越早越有利。而向社会提供令人放心的绿色食品,就要从源头上抓起。包括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产地环境保护,积极有效地改善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的环境和条件,建立和完善“菜篮子”、“米袋子”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到消费,所有环节都要控制住污染。要严格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市场准入,尽快淘汰威胁食品安全的农资品种,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资品种。此外,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安全生产的技术规程,对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也是十分重要的。 FZ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相关链接

  江苏重建“菜篮子”
  新华社记者 邱红杰
  镇江从1995年起开始对叶菜生产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现在夏季蔬菜防虫网覆盖面积已达800多亩。搭建防虫网让种菜的成本提高了不少,但政府还是决定拿出一笔资金全面推广,因为这是建设“放心菜”工程的有效措施。
  江苏计划到“十五”期末,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主要农产品基本做到无害化生产。目前,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有274万亩,认定了近300个无公害产品,已有90个企业、123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60万亩以上。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江苏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在南京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检测中心,记者看到,几个菜贩拿着叶菜正等待检测,两名检测人员用试剂检测叶子上的有机磷残留情况。他们每天早晨4时30分到市场,要检测每一个商户的上市蔬菜,检测合格的蔬菜当场发给“放心菜”凭证,药残超标的蔬菜当场予以没收、销毁,不允许他们再到别的市场销售。一位从河北来的菜商说,现在进货都会选择那些经过检查没有问题的种植户。
  白云亭市场年成交额20多亿元,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由于严把市场入口,这个市场带动了产地农副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它和全国28个省、市建立了供求业务关系,并建立了40多个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FZ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决不让土炼油死灰复燃
  土炼油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土壤有机质,而且严重破坏成品油市场,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黑色毒瘤”。为防止土炼油死灰复燃,山西省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了对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坚决没收销毁土炼油设备。图①:土炼油现场;图②:土炼油设备被吊车拖走。
  卫运锋 杨银太摄影报道(附图片) FZ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截至2001年底,天津市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5.6万亩,每年生产蔬菜5亿公斤——
让居民吃上“放心菜”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居民吃上了“放心菜”
  天津南开区一家超市。一位张姓大妈在超市挑了几个西葫芦,买了一些圆白菜。记者问:“你买这些菜,吃得放心吗?”“放心。你瞧,那不是有市里发的‘放心菜’铜牌吗?”大妈指着旁边挂着的一块铜牌说。
  原来,天津市农业局为无公害蔬菜设立专销点130多个,由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公室核发了销售专点铜牌、标志使用证书、包装物上的防伪标志。怪不得张大妈那么放心。
  超市能买到“放心菜”,饭店里吃的蔬菜是不是也让人放心呢?在河西区围堤道健强里附近,记者同天津市农业局蔬菜处处长段伯川一起来体验。“你这个店的蔬菜是从哪里进的?”“你们就尽管放心吃,我们做生意图长久,不能坑客人,蔬菜都是从专销点买来的。”服务员很热情。记者打小爱吃韭菜,可听说韭菜含农药残留高,去年就戒了口。听服务员这么一说,不禁勾起了馋虫:“给我们来一个韭菜炒鸡蛋!”……
事实上,天津居民能吃上“放心菜”,凝聚着天津市委、市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技部门、市场流通部门和农民的大量心血。“如果没有天津方方面面的努力,老百姓要吃上‘放心菜’,是难以想象的。”天津市农业局副局长任锡俊这么说。
  作为全国4个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试点地区之一,早在1999年,天津就开始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从那时到2001年,全市无公害基地从2000亩迅速发展到15.6万亩,涉及12个区县,158个基地点。现在,全市每年生产无公害蔬菜5亿公斤。
  抓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是天津居民能吃上“放心菜”的一个重要保证。但仅有这点不够,还要抓质量标准、抓检测体系、抓市场建设、抓产业化工作。
  3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抓蔬菜标准和市场流通方面,市农业局会同市技术监督局一起,出台了《天津市农药管理办法》等5个地方标准和2个地方性管理文件,初步规范了生产和流通环节。而蔬菜产业化工作,更是无公害蔬菜能否保持长期稳定供给的一个支柱。
  目前,天津所有无公害蔬菜的供给,基本上都是公司+基地+农户形式。无公害蔬菜配送市场,连接130多个专销点的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20家。“这个办法不错,特别直接,农户也看得见,公司也有效益。”任锡俊说。
  “放心菜”并非“无忧角”
  不错,天津有“放心菜”供应了。但是,“放心菜”并非“无忧角”,它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甚至干扰。
  所谓“放心菜”即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残留量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的限量之内。这是对食用农产品质量的起码要求,也是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但是,农民限于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的限制,可能在技术上不能完全按照国家无公害生产程序来进行规范化的生产,也有可能因为受到生产成本的限制而投入价廉毒性强的农药,致使已有的“放心菜”质量标准发生波动。天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处处长官宏义说,“你把得松一点,就摁不住。所以,要抓产品的产地环境,抓投入品(化肥、农药、技术)和执行标准。总之,要严格把好源头关,也要抓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管工作。”
  其次,坚持“放心菜”基地的标准,与发展更多“放心菜”基地的矛盾,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天津有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市里打算年内扩展到30万亩,但仍不能满足众多蔬菜基地加入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迫切要求。按说,天津这样一个1000多万人口的直辖市,理应发展更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但贪多嚼不烂呀。“放心菜”基地的标准涉及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方面,坚持基地的标准是对居民身体健康负责,所以不能随便降低标准。段伯川讲:“全天津有100多万亩蔬菜基地,作为主管部门,我们也想尽快地多发展‘放心菜’基地。但对此,心要热,头要冷,还是那句老话,成熟一个,放行一个。”
  再次,说“放心菜”并非“无忧角”,完全是基于现实的考虑。现在,天津本地蔬菜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达到国家颁布的无公害标准。而市场是开放的,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埠蔬菜进入天津,这很正常,却增加了甄别的困难:这些菜,是无公害的吗?未必。“所以,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条长路,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天津市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得在理。
  打好市场准入这张“牌”
  虽然发展无公害蔬菜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最关键的,还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如果说蔬菜供应是一个水管子,进口那头是农民和基地,而出口这头就是消费者,市场准入就是一个闸门。
  “现在,不少地方只要种蔬菜,就宣称是绿色的,就是无公害,自欺欺人。所以,一定要把住市场准入这个闸门,管住了源头,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农业部种植业司一位专家说。
  若天津乃至全国都管好了源头,那么,全国包括天津本身的蔬菜就是无公害蔬菜。当然,这是远景,近期该怎么做呢?
  认识上必须明确,市场准入要管住,但不要管死。管住,就是要严格把关;而不要管死,是指要通过示范、带动等手段,营造一大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主任助理刘书亭副研究员对示范的效应深有体会:“现在呀,小商贩都跟着我跑。”为什么呢?因为该示范园区是天津市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和推广基地。示范园区只要同某个村子结成对子,蔬菜贩子们就闻风而动,农业技术的服务和市场的追捧,使得众多蔬菜基地都在向无公害基地跟进。
  市场准入,要用市场的手段说服和教育农民自觉地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和标准,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经营。如一般大葱0.5公斤卖5毛钱,无公害大葱在超市可以卖到1元钱。这就是市场本身的“说服力”。农民认不认?当然认。武清区陈咀乡西坝河村村委会主任王家仲讲,他们村办的润泽工贸公司,现在每天销售的无公害蔬菜就达2万公斤,旺季达到3.5万公斤,村里的每亩土地增收300元以上,农民也因此而致富。
  市场准入,还要塑造出一大批无公害蔬菜的品牌,那样,既增强了居民对“放心菜”消费的指认心理,又能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西青区当城镇胜利村高天利等7户农民,自发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协会,在生产中互相监督,在销售上共创市场。由于良好的社会信誉,他们注册的“高天利”商标在天津小有名气,去年春节“高天利”韭菜0.5公斤卖到1元多,而普通韭菜才卖几毛钱。
  截至2001年底,天津市认定的15.6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共带动5万余农户。目前,正在申报和进行监测的基地17万多亩,到年底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可超过30万亩。天津市“放心菜”的发展,赢得了各方的称赞。 FZ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扶持莫忘了小企业
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 张彩丽
  我国的小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产值上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就业方面看其作用更大。积极扶持小企业,减轻其负担,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对企业的统计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略大的企业,即国有企业和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这类企业全国共有16.2万家。小企业有13.9万多家。从产值来看,大中企业占57%,而小企业占40%。所以,小企业无论从其数量还是产值方面来看,所占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从就业方面看,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作用更大。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来看,目前全部工业就业人口是2亿多,但在大中型企业的就业者仅4400多万,1.56亿多人是在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中就业的,因此小型企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巨大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工业经济有极大的层次性,大城市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大些,地、县所占比重很小。而我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从这个角度看,搞好中小企业对中国县以下的基层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目前我们的小、微型企业举步维艰。2001年,我国2500个县级单位中大约1100个面临着开不出工资的困难。如此,不仅是县、乡失去了很重要的财政来源,也加剧了社会震荡。
  多年来,我们一味强调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在大城市显然是合适的,但在县、乡也这样强调,显然不符合实际。在县、乡这个层次应大力发展小型企业。
  目前许多地方,在扶持企业时,都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而忽视了小企业。欧美各国近10多年来就业和收入状况趋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在于向小企业进行倾斜。我们应借鉴其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减轻行政负担、放松管制。比如简化小企业注册、登记和申请执照的手续,减少小企业统计报表,简化增值税征收程序。可以适当放宽开业法规与许可经营法规等。
  鼓励提供就业机会与创业。据有关专家分析断定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为促进就业,可考虑推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贷款便利计划,对创造就业的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提供补助贷款,对雇员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可给予特别优惠,给以可观的拨款。
  为促进就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奥地利,企业雇用1名新雇员可免交其前3年的社会保障费;比利时规定雇用1—3名新员工,可以享受削减社会保障费的好处,葡萄牙对雇员少于50人的小型企业,每创造一个就业机会就给予高达12倍于最低工资的补贴。
  同时,我国还可以采用贴息贷款、担保和补助等手段来促进创业活动。
  帮助小型企业扩大自有资本。我国小型企业一般都缺少自有资本,过多依靠短期贷款必然会增大成本,且破产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可以制定一项指导计划,以鼓励“创业资本基金”的建立。这些基金的基本使命包括向“胚胎”阶段的企业提供“种子”资本。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以募集专门基金投向新的小型企业,直接创造工作岗位;“胚胎”企业可向这些基金申请“种子”资本。
  诚然,出台以上措施后将会在近期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以及财政支出的增大。但从长远看,这些举措,在增收与社会稳定方面的潜在作用是巨大的——最终会减少政府的社会救济转移支出、社会管理(尤其是安全、维和)支出,实现财政状况的好转。 FZ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各级政府要做好规划,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强服务,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摘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FZW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2001年底,北京早餐工程启动,北京市商委与企业运作以餐车、商亭形式搞连锁经营的方式,争取1000户居民、间隔500米左右设置1到2个早餐网点。图①:市民兴致勃勃买早点。图②:8月23日,北京“早餐工程”标志正式出炉,经营点将统一使用此标志。图③:卫生防疫人员在检查卫生。
  新华社记者 李石磊 李 文摄 FZ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