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开幕
宗旨:拯救地球重在行动
本报约翰内斯堡8月26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以“拯救地球、重在行动”为宗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今天上午在此间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继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之后,联合国举办的关于全球环境问题最重要的国际会议。本次会议是本世纪迄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也是迄今为止在非洲大陆召开的最大一次国际会议。
会议首先选举南非总统姆贝基为大会主席。
姆贝基在致开幕词时首先指出,30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火炬从欧洲、美洲,绕道亚洲,今天在非洲大地燃烧。“为了全人类和我们共有的这个星球的利益,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和紧迫的姿态,重点回答我们共同面临的责任——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
姆贝基认为,贫穷、落后和不平等,加上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是笼罩在人类前进道路上的阴影。“一个多数人贫穷、少数人繁荣的人类社会被贫穷的海洋所包围,是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姆贝基强调,人类共同繁荣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社会第一次拥有消除贫困、战胜落后的能力、知识和资源。”要成功地运用这些能力、知识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姆贝基表示,10年前通过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以及此后举行的一系列关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国际会议表明,全世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互协调,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富强,必须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他说,全世界都希望本次会议能通过实现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可行计划。
约1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全国妇女联合会的200余名代表与会。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在8月26日至9月1日期间将主要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农业、水和卫生、能源等进行一般讨论,9月2日开始首脑会议阶段,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计划出席,中国总理朱镕基将在大会上发言。会议预定在通过《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约翰内斯堡宣言》等文件后于9月4日闭幕。
第3版(国际)
专栏:
非洲强调伙伴计划
俄对峰会寄予厚望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25日电(记者王群)25日在这里举办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人民论坛“聚焦非洲”研讨会上,代表们说,非洲有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就是非洲新伙伴计划。
非洲新伙伴计划副秘书长斯蒙达·莫科纳说,非洲新伙伴计划就是非洲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它将使非洲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又不超过环境的承担能力。
在这个2001年10月23日通过的计划中,非洲各国领导人承诺平息战争,组成廉洁高效的政府,修建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大力推广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关注广大妇女的权益。
根据这个计划,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不以耗尽当代和下一代人民的资源为代价,所有的发展都应该在环境的承担范围之内。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5日电(记者栾海)俄罗斯外交部副新闻发言人马拉霍夫日前指出,俄罗斯拥有丰厚的自然生态财富,它是全人类财富的一部分。俄希望通过参加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扩大国际合作,以协助俄保护其境内的自然生态财富。
当地新闻媒体25日援引马拉霍夫的话说,1992年,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参加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俄罗斯希望本次首脑会议能总结近10年来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并最终确定一系列具体的、切合实际的、被所有与会国接受的目标,以加快解决可持续发展领域内的各种迫切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非正式磋商分歧依旧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25日电(记者毛磊、姜岩)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主要文件的非正式磋商于25日结束,但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
据悉,代表们两天来就大会主要文件《执行计划草案》中25%的争议部分进行了广泛磋商,取得了一些共识。77国集团、欧盟,以及由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JUSCANZ集团”等,在磋商中立场出现部分松动,但在金融和贸易、市场准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指标和时间表等少数问题上,会谈还是无法打破僵局。例如,美国负责气候变化问题谈判的代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美国在会议上不会改变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立场。
参与谈判的一位英国代表认为,谈判中遗留的一些棘手问题,有可能要留待正式会议的高官级磋商解决。另据了解,一些国家在磋商中还就部分文本提出了新的建议,但这究竟会推动还是会进一步延缓谈判进程还很难说。
分析人士指出,不能排除谈判会进行到“最后一刻”的可能性。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国际会议文件磋商的惯例。南非外交部长祖马在25日举行的吹风会上说,“我们无法指望代表们能在两天内就结束工作”。(附图片)
八月二十六日,南非总统姆贝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徐显辉摄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脆弱的协议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巴以双方18日深夜达成逐步撤军协议已逾一周。人们对协议能否真正实施仍持谨慎态度。以色列同意撤军协议是附有条件的,即巴方承担起以军撤出区域的安全责任,制止恐怖暴力;而以方将尽力减少对巴平民的限制,特别是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等。以撤军先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开始,但没有时间表;如果顺利,以军将逐渐撤回到两年前冲突爆发前的位置。
实际上,该协议的基本内容还是以国防部长埃利泽“加沙先行”的撤军计划,只是应巴方要求在撤军之始加上了约旦河西岸城市。据报道,以军撤出伯利恒后巴安全部队随即进驻伯利恒,情况看来正常。但在加沙则无实质性改变,巴一些极端组织明确表示反对这一协议。
有分析认为,由于该协议并非“成文”的正式协议,只是一个方案,同时巴内部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巴以之间的合作虽在进行,却相当脆弱:任何极端组织发动的爆炸事件都可能随时葬送这一协议。事实上,巴以达成协议后双方的暴力对抗行动并未停止。在以军撤出伯利恒数小时后,以军队及坦克又开进了约旦河西岸的图勒凯尔姆难民营,一些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被捕,一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达成协议不到24小时,双方在加沙的交火中各死一人。
一周来,以色列一方面认为巴部队对安全局势并没有采取多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它对巴的军事行动确也没有停止过。巴民族权力机构内部为实现其承诺做了许多工作。国际合作部长沙阿斯20日在开罗呼吁巴各派政治力量支持阿拉法特作出的决定,遵守双方的撤军协议。22日晚巴内政部长叶海亚在加沙与至少12个激进组织领导人进行了3小时谈判,试图说服强硬派停止对以色列的袭击,以换取以逐步撤出巴领土。但“哈马斯”等极端组织仍继续公开反对巴以撤军停火协议。21日,总部设在大马士革的巴各派组织举行会议,重申将继续坚持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抵抗和起义斗争。
8月21日巴以举行安全会谈,但23日晚会谈遇到麻烦:以表示由于对以袭击仍然不断,因而在巴方对极端武装分子采取严厉措施前它不会再撤军。巴勒斯坦官员指责以色列没有执行放宽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限制的承诺,认为以根本没有撤军诚意。
巴以双方目前还不致于公开撕毁新协议,因为这次巴以双方都没有如以往那样“一触即跳”,而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忍耐性。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认为,巴安全官员的态度是诚恳和认真的,他们确实希望在以色列撤军后制止袭以行动。所以,沙龙政府会给巴方一定时间,以便逐步接管巴控城镇的安全事宜。
此间有舆论认为,巴以达成协议是有原因的。阿拉法特在以军仍占领巴土地的情况下同意进行安全谈判,似要挫败美以对他的抛弃。而沙龙也要显示他的联合政府的“灵活性”,以争取以色列民意。这反映出双方希望能够通过目前的撤军停火协议导致全面停火,并逐步恢复双方政治谈判。
然而,加沙是“哈马斯”等极端组织很有影响的地方,在阿拉法特影响力遭削弱的情况下,巴以双方协议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实效很难预料。此外,阿拉法特将很大的希望寄托在美国、欧盟和阿拉伯国家身上,而正在为伊拉克问题犯难的布什政府不愿太深介入巴以问题。因此,巴以撤军停火协议是否真能成为“中东和平的新希望”仍是未知数。
(本报开罗8月25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称并未冻结撤军方案
美提出取代阿拉法特新人选
以士兵承认参与对巴人抢劫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26日电(记者刘洪、明大军)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26日对以军队电台发表谈话称,“加沙—伯利恒先行撤军”协议并没有被冻结,他正努力推动该方案得到全面落实。
本·埃利泽表示,和平进程正在继续,他对巴方在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的表现感到满意,并希望巴方在加沙地带作出同样努力。他还特别提到最近一段时间内,针对以色列的暴力活动“明显下降”。但本·埃利泽在同一天接受以色列电台采访时仍指责巴方未能完全履行撤军协议的条件。
根据以巴18日晚达成的“加沙—伯利恒先行撤军”协议,以将先从加沙和伯利恒撤军,然后视巴安全部队控制局势情况,分阶段撤回到2000年巴以发生暴力冲突前的位置。
本·埃利泽25日以巴民族权力机构未能有效整顿巴激进组织的暴力活动为由,排除了以国防军立即从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撤军的可能性。
据以电台报道,本·埃利泽是迫于一些高级军官的压力作出上述表示的。此举无疑使刚刚有所好转的巴以局势又陷入僵局。
据新华社科威特8月25日电(记者安江)据科威特《火炬报》25日报道,美国官员日前与埃及和约旦高层安全人士举行会谈时,提出由原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预警部队司令拉朱布取代阿拉法特担任巴勒斯坦领导人的设想。
《火炬报》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这次会谈重点讨论了巴被占领土的局势发展。会谈中,美方再次强调更换阿拉法特的立场,并称,只要阿拉法特继续呆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领导岗位上,美国就不准备为巴勒斯坦问题寻求任何解决办法。
美方在会谈中提出由拉朱布替代阿拉法特的设想。美方认为,拉朱布有能力控制局面。他十分了解那些对以色列实施军事攻击的巴秘密组织的情况。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8月25日电(记者拱振喜)叙利亚副总理兼外长沙雷25日与到访的保加利亚外长所罗门·帕西举行会谈,呼吁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
沙雷和帕西会谈后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沙雷说,双方在会谈中着重讨论了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紧张局势和巴尔干地区的局势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双方一致认为,必须制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略,以便为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创造有利条件。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25日电(记者刘洪、明大军)数名以色列士兵25日在以电台广播中承认,在今年春天对约旦河西岸发动的“防卫墙”军事行动中,许多以士兵都参与了对巴勒斯坦人的抢劫。
据这些士兵透露,在军事行动中,以士兵进入巴勒斯坦家庭搜查,往往“顺手牵羊”拿走一些珠宝、电器、钞票,甚至一些假币也被一并卷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士兵称,他曾亲眼看到一群以色列士兵闯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一家商场,然后带着电器、水管等“土特产”匆匆离开。
一些士兵称,许多以军官员都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但却没有采取具体干预措施。
第3版(国际)
专栏:
丹麦文化大臣会见本报代表团时说
丹中应继续加强文化交流
本报哥本哈根8月26日电 记者刘仲华、蔡小伟、顾兆农报道:丹麦文化大臣布莱恩·米克尔森今天下午在会见以本报副总编辑梁衡为团长的人民日报代表团时说,丹麦非常重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文化界的对话与沟通。
米克尔森说,丹中之间相距遥远,文化差别很大,各有特色。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文化底蕴深厚。丹麦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都很感兴趣。而丹中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使两国人民受益。因此,两国之间进行更深更广的文化交往是丹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对此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使两国的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与发展。目前,双方的音乐、电影等合作项目正在进行。9月份在丹麦举行的亚欧会议期间,将又有一些中国文艺团体和艺术家赴丹演出。他期待着与中国文化界进一步加强合作,邀请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访问丹麦。
米克尔森说,丹麦非常重视继承与发展本国文化,不断加大文化的投入,每年政府有40亿丹麦克朗用于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在文化领域,丹麦政府认为应有更多的政府干预和引导,以促进本土文化的竞争力。丹麦全国共有300多家博物馆,一半以上是政府出资的。政府还在不断追加投资,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日外务省局长级会谈结束
双方同意为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谈判而努力
本报平壤8月26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为期两天的朝鲜和日本外务省局长级会谈26日在平壤结束。朝日双方同意为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谈判和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共同努力。
由朝鲜和日本外务省局长级代表率领的两国代表团在会谈结束后发表一项有6项条款的联合新闻公报。公报说,双方一致认为,朝日两国外相7月31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的会晤是改善朝日关系的重要契机。改善朝日关系和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公报说,双方在会谈中认真讨论了解决“清算历史”等与两国邦交正常化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道主义问题等两国间悬而未决问题的途径。双方同意为解决两国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努力。
公报说,双方决定研究尽早恢复两国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可能性,并考虑采取一揽子促进解决与两国邦交正常化有关的问题及两国间悬而未决问题的办法。双方将努力使两国邦交正常化谈判能在一个月后举行。为此,双方将在必要的时候随时进行外交磋商。
公报还说,双方对朝日两国红十字会为解决各种人道主义问题而举行的会谈表示欢迎。朝日两国政府真诚希望这些人道主义问题早日得到解决,并决定协助两国红十字会为此而开展的工作。双方还同意为缓和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而努力。双方认为,促进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有关各方的对话是重要的,两国应当为此作出必要的努力。
朝日两国外务省局长级会谈是2000年10月第11次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断以来首次举行的外交磋商。
第3版(国际)
专栏:
哥总统会见中共代表团
据新华社圣菲波哥大8月24日电(记者刘连祥)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24日在北部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会见了由中联部副部长王家瑞率领的中共友好代表团。乌里韦总统对中国客人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对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十分关注和由衷的钦佩,并感谢中国对哥伦比亚局势的关注,希望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继续支持哥伦比亚为解决国内武装冲突所做的努力。
第3版(国际)
专栏:
土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据新华社阿什哈巴德电(记者陈俊锋、童师群)土库曼斯坦议长哈雷耶夫日前在此间说,土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支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哈雷耶夫在会见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蔡武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时说,在尼亚佐夫总统和江泽民总书记的共同关怀和亲自推动下,土中关系发展顺利,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土中建交10年来,两国领导人的每一次互访都对两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3版(国际)
专栏:
第三十八届诺丁山街头狂欢节25日在英国伦敦拉开序幕。图为两名女孩在街头狂欢。 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降格与不满
本报驻印度记者 钱峰
踏着鲍威尔20多天前的脚印,肩负在印巴间劝和的重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23日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短暂访问。正如鲍威尔7月访印一样,这次访问的成效未超出此前人们的预测。尽管美“苦口婆心”进言印巴应以和为贵,但印度坚持认为,巴方迄今没有信守制止“越界恐怖主义活动”的承诺,因而继续拒绝与巴恢复对话。由此来看,印巴关系正常化仍遥遥无期。
其实,媒体关注的焦点并非会谈成果,而是印度此次接待阿米蒂奇的规格。印度对身为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的阿米蒂奇不陌生。自阿米蒂奇任职以来,此次已是他第三次访印。阿米蒂奇一向热衷于推动美印在战略上靠拢,因此印方对于他前两次来访十分重视,总理、外长等重量级高官纷纷会见阿米蒂奇。但此次接待却出现了耐人寻味的降格。阿米蒂奇来访时,印度外长辛格已去尼泊尔参加南亚联盟部长级会议,然后又从加德满都赶赴孟加拉国访问。印度政府二号人物、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阿德瓦尼此时正在英国访问,并取消了原定的访美计划。身在首都新德里的瓦杰帕伊总理也没有像前两次那样会见阿米蒂奇,而是让国防部长、总理安全顾问及外交秘书出面与阿米蒂奇举行会谈。印方两位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候双双缺席以及总理的“避而不见”,引发了此间媒体的多方猜测。
猜测自然是围绕近来美印巴三边关系发展状况而展开。有媒体认为,在今年5月印巴关系高度紧张,以至于几乎爆发战争之际,阿米蒂奇6月紧急访问了印巴。在结束了访巴行程之后,正是他给印度领导人带来了让印方满意的消息,即巴方向其承诺将制止边界渗透活动,从而促使印巴危机的降温。但几个月来,印方一直指责巴方没有履行承诺,边界渗透仍在继续,还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大选构成了巨大的干扰。对此巴方坚决否认,双方还是继续进行着口舌之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印度近来有舆论认为,要不是凭借着美国“前线盟友”这块牌子,巴基斯坦早就向印度让步了。这种情绪多少转化为印度对美国以及对阿米蒂奇本人的不满,降格之举应在情理之中。
也有分析认为,近来美政要陆续在公开场合高度评价巴在反恐行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美加强与巴的合作关系,甚至还将要恢复对巴中断十几年的军售,令印心存不快。印度作为南亚大国,无论在人口、面积、资源,还是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相对于巴基斯坦而言都占有绝对优势,加上意识形态与美相似,理应受到美方更多的重视。但“9·11”事件后,由于巴基斯坦独特的战略作用,美将前些年确定的“亲印疏巴”政策转为“印巴并重”,甚至对巴有所倾斜。对此感到有些无可奈何的印度此次借阿米蒂奇访问之机,故意以降格接待对美发出不满的信号,也不失为一种外交策略。
此间《金融快报》23日发表署名评论称,尽管从长远看,印美在很多方面能成为伙伴,但巴基斯坦因素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两国关系。印度对成为美国“天然盟友”的“幼稚乐观主义”,已经开始让位于“深思熟虑的现实主义”。此次不寻常的外交降格或许就是这种转变的一个注脚。
(本报新德里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拟重新装备海军
批驳美防长冷战言论
新华社莫斯科8月26日电 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在俄远东视察俄太平洋舰队时说,俄政府正在研究制订一项重新装备海军的计划。
据俄塔社报道,俄总统说,俄政府一直很关注海军以及海军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政府去年制订了至2020年的海洋战略,并通过了建造新型军舰的计划。
普京强调,太平洋舰队不仅是维护俄在远东地区利益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维护其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利益的重要保障。他说,政府计划在俄所有海军舰队举行类似本月上旬在里海举行的大规模综合性军事演习。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5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马拉霍夫25日发表谈话强调,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批评俄罗斯同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加强经济联系的讲话是不符合五角大楼的使命的。
俄罗斯外交部19日证实,俄准备同伊拉克签署400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此前,有报道说,俄罗斯准备帮助伊朗修建第二座核电站。
就此,拉姆斯菲尔德22日谴责俄罗斯同“邪恶轴心”国家开展合作。他说,“同伊拉克扩大贸易将使俄罗斯成为恐怖主义国家的朋友”,并声称,同美国领导人列入“邪恶轴心”的国家进行合作不会提高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
针对拉姆斯菲尔德的这些讲话,俄外交部发言人马拉霍夫指出,冷战时期对外经济联系的思维已经过去,那种思维是不可逆转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