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8月19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8-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个移民的致富日记 '...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一九九八年夏天,位于长江江心洲的湖北省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遭受灭顶洪灾,全村二百五十三户村民的房屋全部倒塌。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该村整体移民到县城。如今,他们是否住得好、能致富呢?请看——
  一个移民的致富日记
  陶克强
  4年前,笔者曾报道过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村民陆军一家遭受洪灾后的生活变化,最近,笔者再赴团风采访陆军,这位纯朴而精明的中年农民向记者提供了他记下的一本日记。现摘数则,以飨读者。
  1999年1月18日
  今天是全家高兴的日子:小卖部开业了,家里从此有了“聚宝盆”,不怕聚不到钱。“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千笔万笔不怕烦,一分两分不嫌少。”记住这些“真经”,生意就会活起来。夜里,我写下了四句话:移民建镇住新房,全家四口喜洋洋,以农为本兼经商,三年生活到小康。
  1999年6月6日
  上午,镇委副书记陶庚来村里宣布:经过村民举荐和镇里考察,由我担任村里会计。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当上村干部。镇里看重我,村民信任我,我要为村里理好财,多为村民谋利益,为全村人致富贡献力量。
  2000年2月4日
  除夕这天真热闹,贴了对联放鞭炮。正在吃年饭的时候,两个小孩敲门喊“买擦炮”。吃年饭时不能开门,这是农村的风俗。可是想来想去,总觉得旧风俗也该破破,就打开窗户卖了两盒擦炮。小孩子蹦跳着走了,我自言自语地说:“不怕生意小,就怕顾客少,这些小孩子也得罪不得啰!”儿子陆意抢过话头将我一军:“笑脸相迎顾客暖,冷言直对买主寒,自己说的话怎么忘了呢?”全家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2001年7月19日
  湖北木业集团(村里引进的意杨开发商)种的西瓜丰收了,我和其他4位村民去当搬运工,干了半天时间赚了20元汗水钱。虽说有点辛苦,还是划算的。我对打工是这样认为的:“打工能挣外水钱,没有费用和风险,不误农事和工作,有苦有乐更有甜。”
  2001年12月28日
  下午到意杨开发基地指挥部找负责人老张结账,领到打草、做路的劳务费1000多元。我问:“全村一共领了几多劳务费?”他说:“7万过了头。”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谁也没想到,昔日的江心洲如今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2002年6月19日
  下午5点钟,上寨中学的舒老师打来电话说:“陆意中考拿了全年级第一名。”我和他妈十分高兴。吃晚饭的时候,我对儿子说:“高中三年再努力,考个名牌大学算争气。”
  2002年7月19日
  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组委托黄冈电视台记者来到我家,让我作为一个灾民代表的拍摄者,把我家和罗霍洲村移民建镇后的变化拍摄下来,并以《我眼中的变化》为题制作专题片,然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这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说我仍是灾民。其实,说我们是移民更准确些。2002年7月21日连续3天的拍摄,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全村的变化。霍伙平老师的一家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家不仅有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而且还有电脑。我们这个有253户人家的“都市村庄”,家家有挣钱门路,户户有赚钱本领,96%以上的农户用上了家用电器。我们现在是“吃的是自来水,用的是电网的电,卫生有保障,交通又方便,不愁吃、不愁穿,只想子女进大学。”
  补记:7月28日,我们在陆军家采访时问他:“‘以农为本兼经商,三年生活到小康’这个目标可实现了?”“欠债还清不算,还有几万元存款。”陆军喜滋滋地回答说,“只要会盘算,这里的致富门路比江心洲上多得多,这也是移民建镇带给我们全村人的福气!”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一个奶牛专业村,一个葡萄专业村,在市场的风浪中起起落落,请看——
  信用”把农民带进市场
  于礼先 张振池 任相国
  在山东省陵县于集乡,张武村曾是个有名的乱村,拖欠的集资提留、电费收不上来,光外债就有十多万元。去年3月,随着光明乳业落户德州,村支书张世刚多方联系,想引导大伙养奶牛。可一头牛1万多,这在村民眼里简直是“天文数字”。
  为圆致富梦,张世刚想到了信用社。可一听说是张武村的,信用社的人就拉下脸:你们村有陈贷,村里又乱,不能贷!热心碰上冷脸,都是过去不守信用惹的祸。
  张世刚多次跑信用社,反复讲饲养奶牛的优势,并主动还清村里15年积累的1.5万元陈贷。他的诚意打动了信用社。信用社帮张武村建立了信贷协会,对诚实守信的农户发放小额贷款。当年,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220万元,全村发展奶牛近300头。每到月底,村里有专人将一定比例的还款送交乡信用社。
  后来,光明乳业投资50万元,为该村建起一处高标准挤奶站,张武村成了光明乳业的定点供奶站。张武农民养起了“定单奶牛”。面对发展,张世刚很清醒,他每周都在大喇叭上和农民讲诚信。村里有个初养奶牛的农户,奶牛打了防疫针,按说一周后才可采奶,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知识,他照常把奶牛牵到挤奶站,导致全村1500多公斤鲜奶经检测含“抗体”,村民们当机立断,把不合格鲜奶全部倒掉。
  张武村靠信用赢得了信用社和光明乳业的信赖,也促进了自身迅速发展。一年多时间,全村发展奶牛530头,日产鲜奶1.5吨,仅此一项,全村月人均收入100多元。
  讲信用,令张武村一路坦途,快速发展,然而葡萄专业村徽王乡郭家村农民,咀嚼的是另一番酸甜苦辣。
  早在1985年,在人们吵吵“要发家种棉花”的时候,郭家村支部书记马振堂就“偷偷摸摸”地从天津王朝葡萄酒厂请来技术员,组织24户农民种上了100亩“玫瑰香”和“六月紫”,成了酒厂的生产基地。挂靠上“王朝”这个龙头,葡萄不愁卖,农民收入高,郭家葡萄也出了名。到1997年,全村发展葡萄300亩,95%的农户种了葡萄,一到收购季节,三个酒厂在村里坐庄收购,还有几十个贩子下田收购。抢购风一起,可就出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事,有的把青果、烂果压在箱底也卖了。结果,郭家村人自己砸了郭家葡萄的牌子。第二年,田间地头冷清了,眼看葡萄紫得要落蒂,也没人再找上门。
  失信丢了市场。痛心之余,农民也开始反思。1999年,村民马佃祥和几个种植户成立了信用联合体,统一销售,又跟外地客商联系好,请他们进村收购,兼顾买卖双方利益。在他的带动下,马风林、马振起等7个信用联合体也“冒”了出来。他们每人对外联系2至3个客户,对内联系20多个种植户,让地里产的葡萄都有“婆家”。这一年,郭家葡萄全部卖到河北的沧州、泊镇、黄骅和辽宁的辽阳等地。到目前,该村的葡萄发展到500亩,人均一亩半,一亩葡萄收入4000多元。信用联合体的产生,不仅扩大了市场,而且规范了种植管理。2000年夏天,村里来了个客户看葡萄,再三嘱咐要施生物农药,打“绿色”牌子。村里人买来科技书籍,从县里请来技术员……管理上去了,质量好了,郭家葡萄又热卖了。去年8月,葡萄刚发紫,村民马佃祥家就迎来了辽阳客,开口就要20多万公斤。进入成熟期后,该村每天仅供应德州黑马大市场的葡萄就达1.5万多公斤。
  “信用”里面有市场。郭家葡萄也给陵县决策者一个启示。去年下半年,他们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文明信用户创建活动,文明信用户入选的条件是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纳税,遵纪守法,信用观念强,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农业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按农户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从培养农民的信用入手,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年多来,全县开展活动的村645个,共评出文明信用村51个,发放贷款证2.3万个,不用任何担保、质押,农民累计在信用社贷款8700万元。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浠水五万农户花钱“买”信用
  邵文 范小天
  7月25日,湖北浠水县关口镇圣庙村农民陈晓梅怀揣着刚卖一窝仔猪的1360元钱,径直来到青台信用分社,除还清1999年借欠的906元贷款外,还存了400元。手续一办完,小陈就“缠”着主任江明勇,央求将她家信用三级户改为一级户,并当着六七个正在办理业务的顾客的面说:“年初评信用等级,由于我家欠老贷未还清,又无存款,被村里评为三级户,总显得低人一等,今天我是来花钱‘买’信用的。”一席话说得满屋人都笑了。据了解,该县像陈晓梅这样主动到信用社用还清历欠贷款,以开户存款的形式“买”信用等级的农户有5.2万户,收存和还贷发生额达3120多万元。
  今年,该县联社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县开展了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对信用农户颁发了信用证,信用社坚持持证借贷,实行一级户优先贷,二级户适当贷,三级户联保贷,四级户只收不贷,同时对评上的一、二级户在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这样一来,不仅对不讲信用的农户震动很大,而且也促进了社会信用环境的好转。
  现在,该县不少农户把评上信用等级作为发展生产的需要和家庭荣誉的象征,有条件争等级,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等级的农户不少,主动到信用社存款、归还贷款的农户也逐渐增多。团陂镇马庙村农民贺国平,对信用社因他家一笔贷款逾期未还将他评为二级户很不“满意”。为了当上一级户,他主动做爱人的工作,将爱人准备进货的2000元钱还清了贷款,硬是争上了一级户,老贺望着墙上贴着的一级信用证,笑得合不拢嘴。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如何利用大片的山地?如何加快治理水土流失?
  蒲县:变“四荒”为资源
  本报记者 董纪新
  蒲县地处晋西吕梁山脉南端西麓,境内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6%;一公里以上的沟道有599条,沟壑面积7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5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6%。据区划部门调查,全县共有“四荒”面积52.59万亩。为治理水土流失,开发土地资源,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过长期的治理,但都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力度的加大,蒲县一些靠开煤矿、跑运输、承包果园先富起来的农民和私营企业主等,抓住这一机遇,把投资重点转向“四荒”,他们成百上千亩地大面积购买“四荒”使用权,以市场为指导,对“四荒”进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蒲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和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县购买“四荒”总面积35万亩,其中购买百亩以上的有200多户,500亩以上的有150多户,千亩以上的50余户,万亩以上的11户。已完成治理面积28.5万亩。目前已形成规模效益的有70多户,不少农民靠治理开发“四荒”走上了致富路。
  蒲县开发“四荒”,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蒲县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市县之一,“四荒”购买大户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物力,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蒲县西坪垣乡的牛伟在他购买的“四荒”区域内,平田整地500亩,栽植油松、刺槐、优质核桃5500多亩,使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蒲县“四荒”购买大户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在购买的“四荒”区域内,种草植树、机修梯田、打坝淤地,大力发展粮食、林果、畜牧等产业,既保护了生态,又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出率。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四荒”购买大户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把分散的农户个体经营与统一的大市场衔接起来。瑛奎牛业公司与150多个农户签订包销合同,为养牛户全程提供改良、育肥、销售服务,使全县4个乡镇、35个村的养牛业有了较大发展,养牛户年人均牛业收入300元以上。
  促进了粗放农业向集约化农业的转变。“四荒”购买大户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自觉地对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据统计,蒲县已有20多个“四荒”购买大户购置了拖拉机、推土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播种、施肥、打药、除草、收割,使粮食单产成倍增长,提高了经济效益。受他们的影响,附近的农户大多也改变了从前粗放型生产的旧习惯,掌握了黄牛改良、果树修剪、瘦猪育肥、配方施肥等技术。
  加快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蒲县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过去主要是种植玉米、小麦、小杂粮,经济作物很少。在“四荒”购买大户种植药材、实行农林牧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绒山羊以及规模养殖小尾寒羊的带动下,当地农民也转变了他们单一经营的旧观念。目前,蒲县农村以烟叶、杂粮、林果、畜牧、蔬菜等为重点的调整产业项目已经顺利实施。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上半年广西农民增收百分之十一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民收入形势较好,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据抽样调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011.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9.9元,增长11%,增速快于上年同期8%的水平,为5年来最高。但下半年农民收入增速有可能出现大幅回落,全年农民增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上半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上年甘蔗增产推动的。下半年,随着甘蔗出售量因素消失和外出务工难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速有可能出现大幅回落,全年农民收入增速将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庄农调)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广昌农民巧用“废物”创外汇
  本报讯 江西省广昌县农民巧妙处理“碍事绊脚”的莲子壳、莲蓬等“废物”,培育出一束束色彩鲜艳、口感鲜甜、营养丰富的茶薪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年创外汇100多万美元,消化莲子壳、莲蓬万余吨。
  广昌县是全国著名的白莲之乡,每年种植白莲8万余亩。该县莲科所利用莲壳、莲蓬作培养基地,进行食用菌栽培研究,先后培育出多种菌菇。巧用“废物”创外汇,既清洁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张海平)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江苏苏锡常地下水位连续回升
  本报讯 来自水利部的消息说,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2年7月底,苏锡常3市已累计封填深井530眼,地下水开采量由1996年的月平均3834立方米下降到1169立方米。在295眼监测井中,有163眼水位上升,101眼水位稳定。(江水)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昔日催粮要款 今朝传技搭桥
  临西农村大喇叭顺耳了
  秀存 春华
  如今,河北省临西县的老百姓都说,村里的大喇叭听起来顺耳了。
  过去,农村中的大喇叭成为村干部催粮要款的工具,有时喇叭里还传出叫卖声。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该县宣传、广电部门对情况进行调查后,严格规范了广播的内容,确保了村喇叭要为村民致富服务的宗旨。喇叭广播的内容一变,村民越来越爱听。
  农村喇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针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该县组织技术人员就种养要领、病虫害防治、苗期管理、舍饲圈养等问题适时进行指导。今年3、4月份全县麦田普遍发生吸浆虫、条锈病时,由于农技人员及时在各村的喇叭上动员群众统防统治,及时得当,没有造成大面积虫害。
  农村喇叭成了农民致富的“信息台”。该县把从报纸、网上、交易会等渠道了解到的一些致富信息在喇叭上发布,供村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调整自己的种养方向。东留善固村把从省农科院、河北农大了解到的信息向村民发布。引导农民种植红地球葡萄1万余株,冬枣1000亩,高头嫁接黄金梨、红香酥1000亩,预计年增效益100万元。省级贫困乡摇鞍镇乡通过各村喇叭反复向群众讲述养羊的好处及养羊知识。目前,该乡45%农户养羊,羊存栏达2万只,每只羊获利200多元。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信用有价亦无价
  江夏
  信用,不是可讲可不讲的东西。守信用,真的就能有贷款,有订单,有钱赚;不守信用,就真的丢了客户,没了市场,更说不上效益,这是许多农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弄明白的道理。山东陵县和湖北浠水的两篇来稿,生动地描述了那里的农民信用观念的转变。从编辑部接到的大量农村来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可喜的变化正发生在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发生在千千万万普通的村落里。
  知道信用有价值,是一个进步,可别忘了,信用有价亦无价。真正的信用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不讲诚信的后果,往往金钱难以挽回;失信的损失,通常用金钱难以计数。
  此地市场发现了有毒的大米,彼地查出了一批工业酒精兑成的“名酒”,当地的米业、酒业立马遭受灭顶之灾;假药、注水肉、劣质的低压电器,只要在消费者的心里“挂了号”,那些“出了名”的产地多少年都翻不过身来!
  承包荒山、荒地的合同,白纸黑字写得明白,可是钱投下去了,心血、工夫搭进去了,林刚成材,树才挂果,本儿还没收回来,合同已成了废纸。一张随意撕毁的合同凉了多少人的心!
  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相信正规的科研所、种子站,结果买的是良种,地里长出来的却是孬苗,有的不仅颗粒无收,到头来还索赔无门。让农民还怎么敢相信那些金字招牌,相信那些天花乱坠的承诺!这些糟蹋农民信任的坑农者,不仅连累了众多清白的同行,也断了自己的生路。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法制越健全,信用的含金量就越高,失信的代价也越大。我们虽然起步迟,但市场经济也日渐成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个人,有信用,有信誉,才能立身。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彬县种良草带畜牧促增收
  本报讯 陕西省彬县县委、县政府继完成13万亩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生产基地建设任务之后,又带领全县人民朝着“种良草、带畜牧、促增收”的目标迈进。
  早在2000年,彬县县委、县政府就作出决定,采取林草间作的办法,在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和退耕的坡台地中,种植加拿大阿尔冈金等良种牧草10万亩。在抓好优良饲草基地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积极发展畜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畜禽存栏总数达70万头(只)。随着牧草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彬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5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均比上年增长4%。(姚平 彬强 邓虎) zg3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为山东省聊城市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阳谷凤祥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图为聊城阳谷凤祥集团的肉鸡生产车间工人在过秤包装。本报记者 刘龙摄 zg3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