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让历史警示未来
——“八一五”访卢沟桥
本报记者 王建新
57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四万万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又是8月15日,记者来到北京西南的卢沟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那一天晚上,我觉得卢沟晓月从来没那么亮过!”回忆起“八一五”,72岁的郑福来老人仍然抑制不住激动。1931年出生的郑福来,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卢沟桥畔,坐落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走进纪念馆,仿佛走在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隧道中。工作人员介绍说,纪念馆成立15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1200多万人次。正在纪念馆参观的日本福冈县退休中学教师川口清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第十三次来到北京,也是他第十三次来这里参观。他说:“我们必须直面历史,我们不能歪曲历史,我们有责任将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地告诉下一代。”再过两天,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的16名活泼可爱的中国孩子将飞往日本演出,参加青少年文艺交流活动。今天,他们在老师朱宗英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参观。
14岁的初中学生韩旭告诉记者,她和同伴们将给未见面的日本青少年朋友带去京剧脸谱等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朱宗英老师说:“我们希望中国和日本的孩子们都了解并牢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更希望两国的年轻一代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共同携手,防止悲剧重演。”离开卢沟桥时,太阳已西斜。回头望去,夕阳照耀下,宛平城高耸的城墙依然,卢沟桥上静默的石狮依然,都仿佛在讲述着一句话:历史连着现在,又关乎未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敬业奉献:人生的坐标
——记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游凯涛教授
本报记者 温红彦
编者按:这篇通讯值得一读。游凯涛是位外科医生,他的可敬,不仅是因为医术高明,更重要的是待患者如亲人。他用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赢得了患者的亲切感、信任感、安全感和满意感。他的“四心”,是敬业奉献精神的充分体现,这“四感”,凝聚着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看似寻常,却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游凯涛从医38年,把敬业奉献作为人生的坐标,为患者捧出了一颗心,这是难能可贵的。敬业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在医生这个岗位上,他已经走过38个春秋。如果把艰苦求学的10年加在一起,他接触医生这个神圣职业已有48年了。48年,他以敬业奉献为人生坐标,绘出一条条闪光的轨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文明先进工作者,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游凯涛教授。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是怎样成为广受爱戴、德艺双馨的外科医生的呢?
立志从医,为了千千万万像母亲那样善良的人是一个朴素的心愿使游凯涛走上从医道路的。
他出生在东北农村,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带着他和弟弟相依为命。在他12岁时,母亲患了子宫颈癌。那时农村缺医少药,亲友们请来巫医给母亲治病去邪。巫医叫他把铜钱锉成粉末用水熬开给母亲喝,他就一夜夜地锉铜钱;叫他去辽河边大树下给母亲讨药,他就一夜夜地跪在辽河边,风刮到碗里的树叶、爬进的虫子,他都捧回家给母亲吃下。几个月后,癌症还是夺去了年仅37岁的母亲的生命。
母亲的去世,给他少年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创伤。他发誓要当一名医生,将来给千千万万像母亲这样善良的人治好病。这个朴素的心愿鼓励他迈过了人生道路上许多沟沟坎坎。没有了亲人,一切生活来源就靠学校每月7元钱的助学金。游凯涛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是全五分的学生。考大学的日子就要到了,他却患了结核病,被迫休学。休学两年后,他以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医学院。
迈上当医生的第一个台阶,他更加刻苦学习,还身兼学生会主席和团总支委员。三年困难时期,营养不良加过度劳累,他的结核病复发了,肺上出现7个空洞。
当时有一种“残忍”的治疗法,就是在无麻醉状态下把导管从鼻孔插入支气管,往空洞里滴药。病室的其他7人都因无法忍受,中断了治疗,而他却顽强地忍了下来。第一次导管是医生为他插的,以后150次都是自己插。5个月后,空洞奇迹般地闭合了。1964年,他以全优的成绩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外科。
穿上白大褂,他满腔热忱为患者治病,不到半年,朝阳医院外科党支部就讨论他入党。“文革”打碎了他的入党梦,他成为“修正主义黑苗子”,但他依旧精神饱满地工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个信念是不可动摇的,那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尽其所能救死扶伤,不让病人重复母亲的悲剧。
无怨无悔,为患者诊治千种病,向患者捧出一颗心
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曾近下郊区密云,远上河西走廊,抛妻别子去为山村农民治病。十几年里工资一分钱未长、房子一平方米未增,结核病复发、糖尿病缠身,他都没后悔过。他说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唯一遗憾的,是对家庭付出太少。
1969年,他参加密云农村医疗队,一次在高岭子卫生院会诊,一个50多岁的农民患溃疡病大出血。病人被抬上手术台时血压已降为零。在条件设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靠仅有的600毫升血源,针麻加局麻,为病人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当时,他还是一个只有4年工作经历的住院医生。消息传出,密云县广播站把他的事迹播放了3天。
回到医院不久,超负荷工作使他的结核病又一次复发。病情刚刚稳定,他听从组织安排,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奔赴遥远的河西走廊。一次在海拔3000多米的祁连山顶,他发现一位大娘患子宫肌瘤多年,出血不止,性命难保。他大胆地在老人家里搭起手术台,用汽灯照明,连夜给老人做了子宫全切术。当一大盆肿瘤被端到屋外,山坡上已经拥满了人。“北京医疗队是咱贫下中农的贴心人”的欢呼声久久回荡在祁连山顶。
游凯涛就是这样,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他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不顾自己所承担的医疗风险:
——抚顺造纸厂一位工人,在一次社会抢险中大腿根部多处崩进弹片,深深嵌在神经血管附近,到全国多家医院都未治愈,最后转到朝阳医院。游凯涛仔细研究患者的病情,拍了多种体位的X光片,最后成功地为抢险英雄取出了弹片。患者的妻子看着弹片,激动得嚎啕大哭。
——一位患甲状腺癌、做了气管切开手术的病人被抬进他的诊室,气管切开处汩汩冒血,病人阵阵呛咳。突然血块堵塞气管,病人心脏停跳。千钧一发之时,他不顾病人气管内的血块中有多少细菌和癌细胞,用嘴对准气管切开处,一口一口地把血块吸出来,又用嘴做人工呼吸。病人得救后,他擦净脸上的血,漱了漱口,又接着工作了。
——-朝阳医院一位职工家属患结肠癌,术前没有查出癌细胞向其它脏器转移,术中却发现结肠癌穿透胰腺。他冒着巨大风险,成功地给病人做了结肠癌根治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和胰颈部切除的手术。这种手术是朝阳医院建院43年来首例高难度手术。
每当游凯涛做完这样的手术,同事们都佩服他医术高超、敢冒风险。他自己也有后怕的时候,可是一遇到危难中的病人,他便把个人安危得失忘在脑后,救死扶伤的强烈责任感驱使他使出浑身解数,从死神手里夺回病人的生命。
1984年,游凯涛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敬业奉献,以自己的“四心”赢得病人的“四感”
去年,游凯涛被北京市卫生局推举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讲团成员。一年多来,他为北京医护人员做过十几场报告。当他把从医38年的切身体会讲给大家听时,人们无不为他以“四心”赢得病人“四感”的职业追求所感动。
游凯涛说,爱岗、敬业和奉献密不可分,每个医务工作者都热爱自己的职业,但没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很难做到真正爱岗。为了把敬业奉献落实到为病人服务的全过程,多年来,他确定了用“四心”赢得病人“四感”的服务思想。“四心”就是为病人服务要做到热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四心”是他敬业奉献精神的具体实践,“四感”则是病人对他的敬业奉献精神的客观检验。经游凯涛医治过的病人都说,游大夫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他充满信任感和安全感,最后带着满意感离开医院。
“对患者有了热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才会使医生产生勇气和智慧,而这种勇气和智慧,常常给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回顾以往的医疗实践,他这样说。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外科最凶险的病症,乳腺病和乳腺癌是外科多发病、常见病,在这两种疾病的研究方面,游凯涛靠勇气和智慧开拓出一条条新路:
为攻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这一世界性难题,他研究了朝阳医院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情况,总结出一套在没有影像学诊断条件下的积分诊断法,大胆提出采用区域性动脉灌注给药的介入疗法,找出了治疗重病胰腺炎的新途径,把死亡率从22.9%降为2.3%牞为胰腺外科攻克世界性难题作出了贡献。
20多年来,他苦心研究乳腺病和乳腺癌,组织力量为上万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和治疗,发明了“散乳癖口服液”中药配方,使乳腺增生治疗的有效率从20%提高到94%。在他的努力下,该院在国内首例引进硬性乳管镜,他又和同事一道自制乳管扩张器,制出正常乳管内图谱和乳头溢液各种乳管内病变的图谱,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探出一条新路。
游凯涛担任外科主任后,用“四心”赢得病人“四感”的职业规范管理科室,狠抓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所领导的朝阳医院外科在肝移植技术、乳腺癌诊治技术、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技术、腹腔镜切除结肠癌技术等方面跻身北京市先进行列。
游凯涛对病人的“四心”赢得了病人由衷的感动。山东寄来的大枣,海南捎来的甜蔗,新疆带来的葡萄干,寄托着天南海北的患者对游凯涛的深情。可他们不知道,为他们治愈了病痛的游大夫患有糖尿病。游凯涛说,这些礼物他虽不能吃,却甜在心上。
由于朝阳医院业务的需要,在游凯涛60岁时,医院又任命他为外科教研室主任。游凯涛说:“行政退下来了,业务不能放松,敬业奉献的人生坐标不能更改。”48年前,他立志当一名医生,为千千万万像母亲一样善良的人治病;48年过去了,今天他终于可以无愧地说,他挽救了千千万万个母亲及其他患者的生命,他的心愿实现了。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
强调要努力开创新世纪我国城市民兵建设新局面
本报北京8月15日讯 新华社记者马晓春、本报记者郭嘉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城市民兵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没有强大的城市民兵,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必须把加强城市民兵建设作为全党全军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开创新世纪我国城市民兵建设的新局面。
《意见》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城市民兵建设作出了部署。《意见》共分五个部分:一、充分认识城市民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二、城市民兵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三、深化城市民兵工作改革;四、完善城市民兵工作管理体制;五、加强对城市民兵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城市民兵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为依据,遵循党管武装、坚持和完善民兵制度、平战结合、改革创新、依法建设的原则。城市民兵工作改革,要从民兵战时担负的任务着眼,充分考虑各城市所处的战略位置和经济发展等情况,调整民兵组织,强化政治工作,加强军事训练,改善武器装备,改进经费保障办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组织健全、训练有素、装备良好、保障有力的城市民兵队伍,确保执行任务时能够靠得住、拉得出、用得上。要根据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情况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企业集团的新形势,完善企业人民武装工作领导体制,改进企业民兵工作管理办法,强化军分区(警备区)和市辖区(市)、街道(乡、镇)人民武装部的职能,建立健全城市民兵工作属地管理机制。
《意见》强调,做好城市民兵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任务。
要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切实把城市民兵工作摆到战略位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考虑。要坚持和落实党委议军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及时研究决定本地区民兵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健全市、市辖区(市)党的人民武装委员会,设立街道党的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要加强对民兵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民兵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保证城市民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兼任军分区(警备区)、市辖区(市)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的市、市辖区(市)委书记每年要向上级党委军事部进行“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并形成制度;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考察下一级党政分管民兵工作负责同志的工作实绩时,应当听取当地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的意见。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系统要重视、支持民兵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本系统、本单位民兵工作的落实;企事业单位党委要有一名领导同志分工负责人民武装工作,组织抓好本单位的民兵工作。要加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增强其国防观念;重视抓好企业的国防教育,增强企业履行国防义务和民兵工作职责的自觉性。要加强民兵工作地方性法规建设,积极推进民兵工作法制化进程。各级军事机关要把加强城市民兵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城市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组织民兵参加企业改革、重点工程建设、维护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实现用兵练兵强兵的有机结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超两亿
电话用户总数达3.8亿跃居世界首位
电话普及率上升到30.22部/百人
本报北京8月15日讯 记者冉永平今天从信息产业部获悉,截至7月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经突破两亿,达到2.01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数也达到了1.8亿户,两项相加,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3.8亿,跃居世界第一位。全国电话普及率已经上升到30.22部/百人。
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1992年达到1000万,1999年达到1亿。而从1999年的1个亿到目前的两个亿,仅仅用了3年时间。我国移动电话发展速度更是超过了固定电话。从1988年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2001年3月用户发展到1个亿,用时13年。信息产业部预计,移动电话最迟在今年年底以前也会突破两亿,也就是说用时不到两年就又将发展一个亿。
据悉,今年以来,我国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7月全国共增加电话新用户5575.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065.5万户,移动电话3509.7万户。此外,全国通信业务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增长28.69%,共完成3079.91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
天津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实际问题
3年来8.11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本报讯 记者董宏君报道:近年来,天津市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减员增效与安置下岗职工结合起来,尽心竭力地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明显成效。从1994年开始,天津市连续9年把解困和再就业工作列为每年的办实事内容,近3年来,有8.11万人实现再就业。
为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天津市委提出了抓好稳定物价、解困和扶贫“三件事”。2000年,市委又提出要抓好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新三件事”,坚持把增加困难职工群众的收入摆在突出位置,做到每年都有新的提高。
天津市委明确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选准本地区、本系统扩大困难职工再就业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市工业工委、城建工委等系统企业党组织坚持把搞好、搞活企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的着力点,下大力量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努力壮大优势企业,想方设法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市商贸系统各级党组织大力发展具有广阔就业空间的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扶持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对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困难企业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尽其所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使困难职工群众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不断增加。1997年至2001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累计安置下岗职工27万多人,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市委还号召全党动手,全社会动员,广泛深入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通过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全市7500多户困难职工家庭在供热、房租、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优惠照顾,并先后为5000多名劳模办理了补充养老保险、免费医疗和困难补助等项服务。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发展规模经济 扶持龙头企业
河南: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编辑点评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如何使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增收,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也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发挥全省粮食、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稳则国泰,民富则国兴,河南的成绩令人鼓舞。
本报郑州8月15日电 记者李杰、陈一鸣报道:河南省固始县赵岗乡石堰村农民姚良志养鸡发了财。去年,他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养鸡2.5万只,到当年底纯收入5万多元,数着沉甸甸的票子,老姚喜上眉梢。
在河南,像姚良志这样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农民已经数以万计。这是河南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建设支柱产业带来的变化。
河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根据全省粮食、饲草资源丰富,广大农民有养殖传统的基本省情,以结构调整为动力,以发展畜牧业为手段,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河南实现了农业结构的大调整,原来作为传统家庭副业的畜牧业一跃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1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91.4元,比上年增长6%。在安阳县安丰乡丘陵山区,建在山坳里的几间红瓦房给寂静的深山增添了几多生机。瓦房内,韩家寨村韩立安夫妇在喂鸽舍中养了1000多只乳鸽。夫妇俩告诉记者,这窝乳鸽卖出后,今年能赚6000多元钱。像韩立安这样的规模饲养户,仅安阳县就有8700户。他们从县里8个饲养基地和22个饲养小区中买来各类优质畜禽,经过饲养成熟后,再由公司统一销售。这种“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如今已成为河南畜牧业发展的主体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据省畜牧局介绍,目前,河南省畜禽养殖场、专业户已发展到55万个,生猪、蛋鸡、肉鸡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38%、35%和85%。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达453个,年出栏畜禽8000多万头(只),实现养殖业产值34.4亿元,参与养殖小区生产经营的农户户均年纯收入达1.8万元。
“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是河南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经过几年努力,全省各类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0个以上,相继培育了“双汇”、“华英”、“花花牛”等4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漯河双汇集团年加工生猪100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双汇”系列产品200多种,其中火腿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7%。信阳华英集团年加工肉鸭2400万只,实现了由“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级跳跃。
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千家万户农民的增收。近几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3%,其中来源于畜牧业部分的增幅高达129%。全省畜牧业还转化粮食1300多万吨,拉动了玉米等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辽宁省出台新规狠抓增收节支
辽宁省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增收节支工作的决定》,提出依靠改革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缓解支出压力,同时调整支出结构,杜绝损失浪费。《决定》说,要将制度创新作为推进增收节支工作的核心措施,依靠改革解决当前财政收支矛盾。这个决定还就加强财政监督、严格依法理财等问题做了相应规定。
(张毅)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天津功能纤维纺织品走俏市场
天津市纺织行业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出的负离子纤维、珍珠纤维、远红外纤维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天津纺织业已经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应用纳米技术的先锋。据了解,融入纳米级粉体材料的纳米纤维运用在服装和纺织品中,可以使化纤面料易洗、穿着舒适。
(傲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开幕
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15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农博会主要有产品交易、招商引资、“神农杯”动植物大赛、科普大集、专家论坛、农村住宅设计成果展示、农业机械演示、名牌产品认定、文化活动等内容。本届农博会展位总数达到6000个,是前两届展位总和的3倍。
本届农博会将于8月21日闭幕。
(李忠春 江山)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东整顿规范音像市场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加大整顿规范音像市场力度,在日前进行的音像市场“复查”专项行动中,文化行政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7万人次,查处案件6754起,端掉黑窝点312处。济南、潍坊、临沂等地的三大非法音像制品集散地被彻底取缔,35家非法音像制品集中经营场所被关闭。
(宋光茂)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东省沂蒙山区平邑县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将山岭薄地建成了高产田。该县万亩蒙阳红石榴园硕果累累,亩创效益近万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图为果农高兴地侍弄着即将收获的石榴。
杜爱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岭澳核电站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建设规模为4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目前一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二号机组正处于调试高峰。图为岭澳核电站的山东建设者们正在安装二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的内定子。
本报记者 宋光茂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日,一批来自黑龙江省内外的中学生利用假期到小兴安岭深处的大森林旅游,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图为在兴隆林业局导游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识别药用植物“刺五加”。新华社记者 周确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