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
尼日尔 军人又哗变 顷刻被平息
新华社洛美8月5日电(记者林峰)尼日尔政府军5日平息了一起发生在首都尼亚美的军人哗变事件。目前,尼亚美局势已恢复平静。
据此间媒体报道,当日凌晨3时许,尼亚美驻军三个兵营的空降连和装甲连的部分士兵发生哗变。他们在制服该部队的军官后,企图抢占市内的一座军火库。随即赶来的政府军与哗变士兵发生激烈交火达两小时之久,双方动用了重武器。目前没有双方具体伤亡人数的报道。在政府军的猛烈攻势下,哗变士兵被打散。此后,尼军方下令军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并加强首都地区的巡逻。同时,总统卫队也加强了总统府地区的防卫。
尼日尔总理阿马杜5日在事件平息后通过电台发表讲话说,尼政府军已全面控制了局势。据报道,当天尼亚美市场照常营业,政府和公共机构工作正常,尼亚美局势平静。
据悉,这是尼日尔近期发生的第二起兵变。这次兵变被看作是对上次兵变的响应。7月30日,在尼日尔东部迪法省恩古尔蒂和恩吉格米地区发生了千余名军人哗变事件,哗变士兵将一些高级官员扣押为人质,要求政府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服役条件,补发拖欠他们的军饷,并撤换尼军总参谋长。尼政府3日派兵平叛,并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重要城市迪法。目前,部分哗变士兵裹胁包括迪法省省长在内的人质逃往撒哈拉沙漠地区。
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国家之一,按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被排列在世界175个国家中的倒数第二位。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核裁军沧桑录
吕岩松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在莫斯科先后见证了美苏、美俄三次峰会以及三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寒来暑往,十余载矣。回首两国核裁军之路,回首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演化,真给人以沧海桑田之感。
从1969年算起,苏美两国就限制、削减战略武器进行的谈判称得上超级马拉松。双方唇枪舌剑20多年,总算达成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Ⅰ)。1991年夏天,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这个文件。他们交换签字笔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然而,总统签名墨迹未干,克里姆林宫上空已经换上了三色旗。刚独立的俄罗斯百废待举,核裁军问题自然要靠边站。直到去年岁尾的一天,当莫斯科和华盛顿突然宣布兑现了上个世纪的“裁军承诺”时,人们才又一次想起STARTⅠ。
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Ⅱ),是1993年1月由叶利钦和老布什两位总统签署的。条约规定10年内各自削减2/3的核弹头,并将可携带多弹头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全部销毁。当时克里姆林宫奉行的是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峰会气氛自然较前一次轻松了许多。
一年后,俄罗斯亲西方政党在议会选举中受挫,莫斯科外交重点于是变成了“恢复大国地位”。此后几年中,俄同西方的关系飘忽不定,而STARTⅡ始终是众矢之的。2000年,俄国家杜马终于批准了这个裁军条约。这时距签署之日已经整整过了7年。不过,STARTⅡ在华盛顿的命运更加悲惨。由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这个曾“为全人类带来福音”的条约最后竟不了了之。
如今,普京和布什总统又在莫斯科签署了第三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许是吸取START或走样或夭折的教训,新条约相当宽松,它只规定俄美在10年内将核弹头数削减至1700—2200枚,而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成分与结构”完全由双方自行决定。
细细琢磨一番新条约文字,人们可以发现,这份条约是否能落实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俄罗斯陆基导弹SS—18、SS—19和海基导弹SS—N—8、SS—N—18服役期限将至,几年后俄核弹头运载工具自然会减少到条约限额以下。财大气粗的美国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它还可以将多余的核弹头储存起来。至于华盛顿建立导弹防御系统、莫斯科试射携带分导弹头的洲际导弹,也没有违约之嫌了。可以说,新条约签署后,两国在未来有可能展开的“矛”与“盾”的较量中已不再受任何束缚,俄美核裁军在谈了30多年、转了一个大圈之后,似乎又回到了原地。
新条约不过区区数百字,它的象征意义及其所蕴涵的核裁军沧桑历程,已远超过条约本身。按照不久前发表的《俄美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俄美正达到新的战略关系的水平。俄罗斯和美国互相把对方视为敌人或者战略威慑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俄罗斯一些分析家认为,是否果真如此,还得走着瞧。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传媒纷纷发表评论
批评陈水扁“一边一国”论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世界各国媒体4日纷纷发表评论,批评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发表的“一边一国”言论,指出他的这番讲话与其上台时表白的立场完全对立,是一种冒险行为,将恶化两岸关系,加剧海峡紧张局势。
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这是陈水扁上台以来发表的“最强烈的反中国声明”,而且推翻了他以前有关“全民公决”的立场。文章指出,陈水扁的这番讲话与其2000年5月“就职演说”所表述的立场“直接相矛盾”。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陈水扁的有关讲话是他自两年前就任台湾当局领导人以来所发表的最接近认可“台湾独立”的声明。
英国广播公司(BBC)说,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与其前任李登辉的“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异曲同工”。这篇评论说,陈水扁的这番讲话与他两年前上台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呈现鲜明的对比。从陈水扁近日发表的相关谈话可以明显看出,他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已在调整,甚至趋于强硬。
俄罗斯《日报》指出,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台湾独立”,陈水扁关于“台湾独立”的冒险行为只能引起北京的愤慨。日本《读卖新闻》说,陈水扁把两岸关系说成是“一边一国”,事实上是在继承了“两国论”的基础上,自己撕毁了他上台时发表的“四不一没有”的“公约”。
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认为,陈水扁的讲话将加剧海峡两岸的局势,恶化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
海外华侨华人呼吁华夏子孙团结起来
坚决反对陈水扁“台独”行径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综合本社驻纽约、华盛顿记者报道,美国各地的华侨华人近日纷纷发表声明和谈话,强烈谴责陈水扁提出“台湾与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等“台独”言论,呼吁全世界华夏子孙团结起来,坚决反对陈水扁的“台独”行径。
洛杉矶美中工商协会荣誉会长陈军说,陈水扁发表的言论是其“台独”思想的大暴露,是李登辉“两国论”的翻版,同时也表明陈水扁在上台时所做的“四不一没有”承诺已经破产。
美国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主席邓澍宏说,陈水扁的讲话是其上台以来“最露骨”的“台独”宣言,充分暴露了其一贯秉承的“台独”思想。
旅居美国南加州的著名爱国侨领李惠英女士发表声明表示,她对陈水扁如此露骨的“台独”言论感到“极为愤怒”。她说,陈水扁的“台独”言论与李登辉的“两国论”如出一辙,其目的都是为了分裂国家,必将殃及台湾和广大台湾同胞,也必然会引起全球华侨华人的强烈愤慨和一致反对。
美国北加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魏宏利表示,人们应对陈水扁的“台独”言论和行径保持警惕,同时密切关注他下一步动作。他认为,陈水扁要真正实行“台独”没有那么容易,因为绝大部分台湾同胞是认同和平统一,不赞成“台独”的。
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花俊雄表示,台湾属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因此,对少数“台独”分子企图借“公民投票”来进行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的阴谋,我们决不答应。
来自台湾的政治评论家、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认为,陈水扁的讲话显然与李登辉不久前的“台独”言论遥相呼应,但两岸走向统一的大势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海外爱国华侨华人应该团结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谴责陈水扁的“台独”言论,坚决反对任何分裂中国的企图。
本报曼谷8月5日电 记者孙伟报道: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今天在此间召开紧急会议,强烈谴责台湾领导人陈水扁近日提出的“一边一国”论及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
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代表支持和拥护中国统一的全体泰国华人华侨郑重声明,坚决反对陈水扁提出的“一边一国”谬论,支持中国政府的两岸统一政策,呼吁台湾同胞及时制止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卖国行为。
该会会长王志民先生在会上指出,全世界所有的华人都是华夏子孙,祖国大陆、台湾人民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人或任何势力企图分裂中国大家庭的行为。
和统会特别顾问、具有华人血统的前泰国陆军上将吉滴萨先生在发言中指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实际上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升级版,它将陈水扁一直掩饰的“台独”野心暴露无遗,他警告“台独”分子不要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牺牲台湾2300万人民的利益。
第3版(国际)
专栏:
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拒访巴格达
据新华社伦敦8月4日电 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汉斯·布利克斯表示,在伊拉克方面同意让武器核查人员赴伊拉克恢复武器核查之前,他不会前往巴格达进行技术性会谈。
这是4日出版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阿拉伯报纸《生活报》报道的。报道说,布利克斯认为,他如果访问巴格达,无疑将增加世人对他的期望,而一旦他与伊拉克官员谈判破裂,就会立刻成为“潜在的”危机。当天,联合国武器核查机构发言人在纽约指出,布利克斯是1日作上述表态的,而且是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接到伊拉克要求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负责人访伊的邀请信之前。
第3版(国际)
专栏:
金大中希望韩朝会谈成功
韩开始打捞被击沉高速艇
据新华社汉城8月5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总统金大中5日在此间表示,希望12日至14日在汉城举行的韩朝第七次部长级会谈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奠定牢固的基础。
金大中当天在听取统一部长官丁世铉关于韩朝部长级会谈预备性接触的结果汇报时说,在推进朝鲜半岛南北关系方面要有连贯性,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只追求短期的效果。他说,要通过重开南北对话,在离散家属团聚、连接南北方铁路等南北方交流方面取得令国民满意的成果。
据新华社汉城8月5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军方5日宣布,韩国从当天开始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打捞被朝鲜海军击沉的高速艇和搜寻一名失踪的士兵。
据报道,在这次打捞作业中,韩国军方动用了一艘4300吨级的多用途救援舰,以及一些驳船和海上吊车等装备。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教会学校发生枪击血案
本报伊斯兰堡8月5日电 记者丁子报道:巴基斯坦北部度假胜地茉莉镇附近的一所基督教教会学校5日上午遭到不明身份者开枪袭击,有5人在枪击中死亡,另有2人受伤。
据当地警方调查,死亡者中有3名是该教会学校雇佣的警卫,另外两人的身份还未确认,据估计,可能是该学校的学生。目前,警方正在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茉莉镇位于伊斯兰堡以北40多公里处,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消夏避暑胜地。当地的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是当年英国殖民者在那里开辟旅游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最近以来,穆斯林激进分子针对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暴力袭击事件在巴基斯坦时有发生。
第3版(国际)
专栏:
两名犹太定居者被打死
安南呼吁停止以暴易暴
欧盟强烈谴责恐怖袭击
据新华社加沙8月5日电(记者王昊)巴勒斯坦武装人员5日凌晨在约旦河西岸巴自治城镇纳布卢斯附近犹太移民定居点伏击了一辆定居者车辆,当场打死两人,另有两人受伤。这是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巴武装人员针对以色列目标连续发动的第五次袭击活动。
以色列军方人士证实,死者是一对夫妇,伤者则是他们的两个孩子。以军武装直升机迅速赶到枪击地点,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接受紧急治疗。以色列军方人士说,巴武装人员在实施伏击后逃离事发现场,以军部队以及武装直升机已经开始在这一地区展开搜查行动。目前,尚没有任何组织宣布对这起事件负责。
据新华社联合国8月4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4日谴责当天在以色列发生的汽车爆炸和枪击事件,并呼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采取措施,结束“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安南在以联合国秘书长的名义发表的声明中说,爆炸袭击事件是“不道德的、非法的、在政治上具有消极影响的”行为。他要求巴以双方“别再耽误时间”,尽快采取行动,围绕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巴以两国”应在“安全的、公认的边界”上共处的主张,寻求解决方案。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8月4日电(记者吴平)哥本哈根消息: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4日发表主席国声明,谴责当天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和耶路撒冷的两起恐怖袭击事件,呼吁巴勒斯坦的一些派别采取克制态度。
声明说,欧盟强烈敦促巴勒斯坦好斗派别和哈马斯领导人不要再采取进一步的恐怖行动。同时,欧盟还敦促巴勒斯坦领导人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发生新的恐怖袭击事件。
第3版(国际)
专栏:
8月5日,一群阿富汗人在巴格拉姆美军空军基地附近观看一座桥梁的建成通车仪式。这座桥梁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通往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公路上,老桥在去年美军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时被炸毁。
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过渡”意欲何为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刘宏
最近,在委内瑞拉与美国的关系中发生了一件怪事:7月下旬,美国政府证实将在美驻委使馆设立一个“过渡倡议办事处”,用以“支持和巩固这一南美国家的民主”。随后美国驻委使馆网页上刊登的一份声明表示,鉴于委内瑞拉当前国内的政治危机,美国政府决定设立这一办事处,向委内瑞拉国内进行的政治对话提供支持和帮助。
此消息一经公布,即在委内瑞拉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委在野势力拍手称快,而政府官员和一些知名人士却对这个办事处表示一致反对。
“过渡倡议办事处”究竟是什么样的机构呢?它隶属于美国国际开发署,最初设立在从原苏联解体出来的国家,主要通过一些公共计划的实施,对这些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过渡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此后类似的办事处也在一些发生种族冲突或内战的国家设立过。
委副总统兰赫尔表示:“委内瑞拉有符合宪法的体制。如果美方不征求委政府意见而坚持设立这一机构,按照国际关系中的对等原则,我们似乎也有权在美国设立一个类似的过渡办事处。”
委外长查德尔顿表示,委内瑞拉政府对美国领土被用来策动政变并成为腐败分子的避难所感到遗憾,“部分委内瑞拉人利用美国的支持,把美国当成了制定政变计划的舞台和逃避法律制裁的庇护所”。“委内瑞拉同恐怖主义和贩毒的斗争得到了美国政府‘评估’发言人的认可,希望华盛顿采取‘对等’的原则同威胁委内瑞拉的反民主行为作斗争”。关于“过渡”一词,查德尔顿认为会让反对派中的“不民主分子”在企图推翻查韦斯总统时感到得到了支持。委内瑞拉最终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美国希望提供的帮助。
退役将军穆勒·罗哈斯说,在委内瑞拉设立“过渡倡议办事处”不仅是一种干涉,更是一种侵略,是强权政治的表现。“这类帮助从来不是单纯的,总是带有政治目的”。
委内瑞拉政府坚决反对设立“过渡倡议办事处”不是没有原因的。发生在今年4月11日的针对查韦斯总统的政变,不少人怀疑它有美国的背景。“4·11”政变之前,一些政变头目频繁访问美国,会见美政府官员。政变期间美驻委使馆武官处的官员一直与叛军将领在一起。“4·11”政变以后,部分参与政变的军官又辗转躲避到美国。在当前委国内朝野依然严重对立的情况下,美方未经征求意见就单方面设立这一办事处,不能不引起委政府的高度警惕。
由于委政府的严正立场,美驻委大使日前不得不出面宣布,“过渡倡议办事处”将不再设立,取而代之的将是国际开发署的分支机构,目的是支持委国内的政治对话,与“过渡”没有任何关系。
美方的表态虽被认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还是没能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因为实在看不出隶属于国际开发署的“过渡倡议办事处”和国际开发署的分支机构有多大的区别。人们不禁要问:查韦斯是民选的总统,委现政府也是合法的民主政府,美方的“过渡”究竟意欲何为?
(本报加拉加斯8月5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桑切斯再次当选玻总统
新华社利马8月4日电(记者刘国强)拉巴斯消息:玻利维亚新一届议会4日选举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总统候选人贡萨洛·桑切斯·德洛萨达为玻利维亚新总统,任期5年。
这是桑切斯第二次当选玻利维亚总统,他曾于1993—1997年担任总统。
在今年6月30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桑切斯和社会主义行动运动总统候选人埃瓦·莫拉莱斯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二,但无人超过法定半数。根据玻利维亚宪法规定,由新一届议会从他们当中选出新总统。在4日的议会选举中,桑切斯共获得84张选票,莫拉莱斯获得43张。桑切斯将于8月6日宣誓就职。1997年当选的玻利维亚总统乌戈·班塞尔2001年8月因病辞职,时任副总统的豪尔赫·基罗加·拉米雷斯担任总统,任期一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