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8月4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8-0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回归英雄传奇——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动态 '...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论天地

  回归英雄传奇
  ——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新动态
  陆文虎
  中国当代军旅题材长篇小说创作,在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上世纪中叶,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鼎盛时期,出现过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以后的半个世纪虽不绝如缕,陆续有新作问世,然而直到最近七八年间,才呈现出一派井喷态势;其作品数量竟大大超越了此前40多年的总和,而且艺术质量普遍达到了较高水平。人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自1994年部队作家对长篇小说创作产生自觉意识以来,军旅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目前已进入一个丰收期。
  军旅长篇小说形成的新气候是全景式、全方位的,整个景观枝繁叶茂、绿荫广被,而崛起于阡陌之中的一个新动向,就是有一批成功作品已走上回归英雄传奇之路,例如《亮剑》、《英雄无语》、《历史的天空》、《音乐会》等等。中国古代四大文学经典,除《红楼梦》以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传奇小说。早期的当代军旅长篇小说,诸如《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均以描摹英雄的传奇故事而取胜。
  披读这批新作可知,此传奇已非彼传奇。上世纪40年代末,一些亲历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作家,在迎接了全国胜利后,放下枪,拿起笔,秉承中国文学的不朽传统,采用中国民间的叙事风格,以个人在战争中的难忘经历为蓝本,饱蘸激情地创作了一批反映军事斗争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这些作品讲述了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和游击队的战斗故事,既艰苦卓绝又神出鬼没,英雄人物既勇冠三军又足智多谋,绝对是长我威风灭敌志气,一时好评如潮。后来仿作纷如,而又流于仅以宣传教化为职志,事件、情节、人物、语言、手法都逐渐被僵化起来,成为八股套路,作品便没有了生气,全然失去往日鲜活生动的面貌,至80年代,为文学界深所诟病,讥评为“五老峰”。军内外作家曾多次座谈研讨,希冀找到一条超越之路而未得。新近这批作品回归英雄传奇,并非简单重复,而是经过螺旋式上升臻于更高境界。与传统传奇的精陈梗概、夸示离奇相比,其事件确立更显时代高度,其情节构建更趋复杂丰富,其人物性格更呈鲜明深邃,其语言内涵更具哲理深度,其手法技巧更见娴熟奇特。总之,心理事理,错综交纠,作品的面貌更符合现代人的理想审美需求。《亮剑》出于转业军人都梁之手,此前他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学作品,可谓出手不凡。传奇人物李云龙的故事正反相成、起伏跌宕,确实引人入胜。这部作品是近期军旅长篇小说回归英雄传奇的一个标志。项小米在《英雄无语》中讲述了“爷爷”的英雄故事,充满传奇性和神秘性,但“爷爷”不是一个思想简单的勇敢加鲁莽式的英雄,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生活经历、对革命立了大功的人,一个曾经轰轰烈烈的孤独者,一个无语的英雄。作者不是直接描写他,而是用自己的目光从侧面去观察、发现、开掘他,进而去努力理解他。同时,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奶奶”来对照、反衬甚至批判他。通过对“爷爷”进行更严酷的精神审视和灵魂拷问,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深度。朱秀海的《音乐会》为抗战题材文艺作品开出了新生面。作者对战争题材有过长期而深入的思考和持续不断的创作实践,积累了相当多的思想材料。战场的惨烈无状,战地的心理意态,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战斗对人物的锻造,诸如此类战时才有的情景被作者精细地展示出来。他把日寇和狼群捉置一处,堪称神来之笔;他使战争和音乐叠加推挽,可谓巧思妙运。如此种种,展示出新一代军旅作家的艺术素养已大大超越前辈同行。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的主人公梁必达原名梁大牙,在镇上当雇工,日军打来后,逃进凹凸山,为了喜欢看一个漂亮女兵,阴差阳错地当了八路军。这时的梁大牙只是个略带狡狯、痞气十足的农民,没有丝毫觉悟。此后,作者让梁大牙吃尽苦头,战争和苦难磨练了他,战友和敌人教育了他。流氓无产者梁大牙成长为坚定而智慧的革命者梁必达同志。种种细节情彩而新鲜,既出人意料又令人击节称赞。张普景的形象塑造也非常成功。这位老革命同梁大牙从势不两立到肝胆相照,承转控送而入情切理,真是妙笔连连。我们看到,上述作品都是依靠艺术的力量征服读者的。深刻的思想性、完美的艺术性和最大限度的可读性,是这批作家们的共同追求。
  军旅长篇小说向英雄传奇回归,在某种意义上,还因应了当前的社会需求。人的精神追求是永恒的。当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人民靠精神力量凝聚起来艰苦奋斗;当物质条件有了相当改善,青少年一代早已衣食无虞的时候,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会大大增长。军旅长篇小说适应现代人变化了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心理,显示了军事文学揭示特殊历史环境中人物精神世界和性格命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其实,读者的阅读期待中并不排斥军事题材,最近这批新作在各种层次的读者中均受好评,就是明证。军队作家是讲历史责任、公共道德和社会效益的,我们应当在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建构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军旅长篇小说的回归英雄传奇,还有更重要、更直接的动因。那就是作家们表现出来的创作欲望和创新要求。到上世纪末,那些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踏上文学之旅的新一代作家经过十几年创作实践的磨砺锻炼,已经成熟起来。为了展示实力,创造新的光荣,也为了与自己军队作家的身份相符,他们选定方向,对长篇小说发动了攻坚战。战果累累的事实证明,同那些拿枪的战友们一样,他们在自己的战斗锋面中也能攻城略地、策绩树勋。当然,毋庸讳言,军旅长篇小说也还存在种种不足,尚有待于作家们的继续努力,累土为山,积渐而高。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努力是十分自觉的。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佳作推荐

  军事文学的重要收获
  ——评《比翼奋飞》
  胡可
  柯岗、曾克同志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两位卓有成就的老作家,又是共同经历了战争考验和生活患难的一对老战友、老夫妻。如今两人都已年逾八旬,而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最近,合作出版了一部影剧作品集《比翼奋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以称得上我国军事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战争年代我们不在一个解放区工作。他们都到过延安,后来又都在晋冀鲁豫解放区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工作。解放战争中他们随同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逐鹿中原,经历了我军历史上堪与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比的那场最艰难与最壮丽的斗争。我们的经历不完全相同,可是读到曾克的《挺进大别山》,读到柯岗的《逐鹿中原》时,从书中描写的人物场景当中,从书中描写的我军指战员的精神风貌和部队的内部关系与军民之间的关系当中所感受到的,又是那么亲切熟悉。我们都是这支人民军队的一员,都是靠了党和人民的哺育而成长起来的人,正是这些使我们心心相通而一见如故。
  曾克、柯岗在小说、散文、诗歌的创作上的成就早为人所共知。当年偶有戏剧、电影作品问世,但戏剧影视的力作大都产生于两位作家创作的后期。丰富朴实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思想艺术功底,使他们在掌握这类体裁方面同样得心应手。这些作品当中,我最早从舞台上看到的是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话剧《针锋相对》。它描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企盼和平,而蒋介石却妄图消灭坚持了八年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党毛泽东主席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向全国人民表明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同时解放区军民针锋相对地抵御了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犯。戏剧把上党战役和重庆谈判这两个历史事件联结在一起,把剧中人物的历史关系同现实的斗争联结在一起,通过引人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我军团长高瞻、老工人杨大江、国民党官员蒋继先等人物的鲜明形象,成为那个历史转折时期各种政治力量斗争的缩影。这部作品产生于开始突破“四人帮”禁锢的“文革”后期,当时重庆市话剧团、北京人艺,安徽、陕西、大连等话剧团体相继演出竟超过百场,终于引起“四人帮”一伙的注意而被禁演。“四人帮”覆灭以后,此剧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剧中增加了重庆谈判情节,出现了我党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形象,弥补了当初话剧在这方面的缺憾。
  大型电影文学剧本《历史的转折》是两位作者另一部重要作品。作品描写了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为了粉碎敌人对我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钳形攻势,我刘邓大军根据中央意图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敌人的统治区,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的伟大斗争。这是我军的一段重要历史,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序幕。两位老作家都是那场艰苦卓绝斗争的亲历者,他们在古稀之年,怀着对当年领导同志和战友们的思念,怀着对大别山人民的深情,凭着长期积累的素材,以八年时间数易其稿完成了这一巨著。书中塑造了我军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与众多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动人形象。
  收入集内的大型影视作品《鏖战鲁西南》,是根据柯岗的长篇小说《三战陇海》改编的一部16集电视连续剧。它以刘邓大军自1946年8月至1948年8月在陇海铁路两侧机动作战为背景,写了我军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十分生动引人。电视剧已准备投拍,一切准备就绪之时,成立了摄制组,并得到军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后因发生动乱竟未能拍成,令人遗憾。
  《第九户人家》是集子当中惟一一部描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现实题材的作品,写了一个小岛上的我军哨所的战士们同岛上渔民鱼水相依,实行军民联防的故事。歌剧的形式展示了两位作者善于诗剧的优长。《一个战士的经历》是两位作者写于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个叫王劳的战士成为英雄的曲折历程。
  军事文学是共和国建国以后我国文学创作成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包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的军事题材作品,而着重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这支人民军队的斗争历史作为内容,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来塑造我军指战员的各类典型形象,兼及敌方友方各类人物的描写,用以揭示社会矛盾和战争的实质,给人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教育。这类作品,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不仅可以从其紧张诡异的故事情节中获得欣赏的满足,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新中国诞生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怎样艰苦曲折的历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特别是从这类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那些为神圣斗争而献身的人们的内心世界,受到精神的鼓舞,得到灵魂的净化,而这是其他文学作品难以替代的。
  在我国军事文学创作当中,柯岗、曾克是有着自己独特贡献的两位元老。戏剧、影视创作在他们的全部贡献当中只是一个次要的部分。这些戏剧、影视作品,包括已经排演、准备拍摄和尚未排演拍摄的,作为完美的文学作品,其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将与世长存。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京剧振兴说观众
  仲言
  京剧作为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许多新兴的艺术门类如话剧、电影、电视和互联网逐步取代了京戏舞台上的霸主地位,使传统艺术眼睁睁地呈现出衰落的迹象。振兴京剧,成了人们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迷茫困惑之后作出的最明智选择。在谋求京剧振兴的一二十年中,有两大举措最为出彩。一是注重人才培养,二是强调剧目建设。在培养人才方面,扩大戏曲院校招生,开办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举办少儿“新苗杯”以及各类电视京剧大赛等,使一大批能跨世纪担当京剧振兴重任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剧目建设方面,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研讨,精心录制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等,在继承、挖掘和整理传统优秀剧目的同时,加强对旧剧目的改造和新创剧目的革新,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新戏,初步扭转了戏曲艺术普遍存在的“技大于戏、旧多于新、守胜于创”的被动局面。中国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在艰难竭蹶中负重前行,焕发新的生机,没有这些年的拼搏和奋斗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京剧振兴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京戏演出不景气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深究起来,固然仍有人才和剧目方面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在京剧与大众的审美契合中实现自身价值,如何实现马克思所提出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目标,不能不说是制约京戏发展的瓶颈因素。尽管我们也曾举办过不少戏剧节以及京剧观摩和演出活动,但京剧的宣传和推广却始终没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方式。目前,京剧观众仍以中老年人为主。据一项关于“京剧走向青年”的问卷调查提供的数据,回答年轻人不喜欢京剧是因为不了解京剧的占78%,回答只看过一次京剧的人占了56%,但认为现代社会不需要京剧的却几乎没有。这个数字清楚地告诉我们,虽然艺术的创作和生产是基础,但艺术的鉴赏和反馈同样必不可少。花大气力培养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对于增强京剧新的生长点,促进京剧振兴与繁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培育观众,扩大京戏的鉴赏群体,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现代观众与戏曲的疏离除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之外,传统文化知识的缺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过多地强调要砸烂旧世界、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时候,没能审慎地规划着如何在旧世界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新世界,导致文化的延续出现了空当。传统文化中凝聚着民族智慧,浸淫着民族精神,涵载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古老民族走向新生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加强民族文化包括京剧知识的推广与普及,对于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如果能在学校适度开设传统文化鉴赏课,在各类大众传媒上开设专栏,系统介绍各种文化常识、京戏流派和艺术行当,定能为人们提高戏曲欣赏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放下架子,主动走近观众。戏曲起源于勾栏瓦舍,与普通劳动群众有着天然水乳交融的关系。走上庙堂,趋向高雅,固然有利于戏曲艺术的成熟和完善,但是,脱离大众的高雅和成熟则会窒息艺术的生机。主动走近大众,不能光靠剧场里等客上门,而是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送戏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学校,让群众有机会在较多送上门来的京戏鉴赏中,培育出对传统戏的兴趣和爱好。再就是要围绕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强化京剧的创新。要努力缩短京戏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距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敢走新路、敢演新戏,要心中装着群众、用最能与大众思想沟通最能撞击出观众思想火花的好剧目留住老观众,吸引新观众。最后,要加强对优秀演员和剧目的评论和介绍。处在信息时代,仅重视上游的创作问题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宣传评价,再好的演员和作品也难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真心诚意地听听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踏踏实实做好演出前后的宣传评介工作,在京剧和观众间架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努力让中国京剧在贴近新一代观众的过程中走向新的更大的繁荣。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窗子里的风景
  ——评诗集《沉重的睡眠》
  程光炜
  当我们经历了太多生活的浮华,反而会钟情于简单、朴素的事物,珍视内心深处的感受。的确,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有时候会构成一种有趣的对比,它使我们谨慎地审察、揣度和选择,把该放弃的放弃掉,把该珍藏的珍藏起来。正是在这种心境中,我读到了诗人苗强的诗。
  苗强毕业于北大,读的是美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一场意想不到的人生灾难,使他半身瘫痪,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他当时只有35岁,处在一生中金色的年华,命运的这个玩笑开得多少有点儿突然,有点儿过分。在辗转于病床的日子里,他通过朗读逐渐恢复了失去的记忆,而且断断续续写起了十四行诗,就是这些诗作,真实地记录了他在这一艰难过程中的心灵的感受。正如他在《沉重的睡眠·后记》中所说的:“我感谢命运,它打击了我,然后又赠予了我,我想,病人的生活方式,也许最适合于写作。”并非所有的病人都是能够成为诗人的,但是,对于苗强这样本来就长于思考、有着生命自觉的人来说,病中,确实不失为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显然,命运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方式给了他一次机会,使他能够远离喧嚣,深入内心,把自己作为沉思的对象,从容地观察、探究、拷问,并对沉思进行反思”。(高岩:《沉重的睡眠·代序》)病房,在这特殊时刻就像一幢孤立于原野之上的房子,既隔开了过去,又隔开了外面喧嚣的世界。诗,恰好就是这房子的一扇窗子,它以一种有如天助的方式使苗强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活。
  “我看了看窗外/一条明亮的河流/河对岸是平缓的山丘/这时我发现我坐错了火车”。类似这样的诗句,在诗集中很多。应该说,这是病中的人最容易感到的生存的虚无,但从另一角度看,它展现的又是作者一段真实的生命历程。通过对生活意义上的“时间”的分析,他发现自己“成了世界的窥视者/这给我一种奇怪的满足”,借助桑丘·潘沙寓言式的经历,他进而警觉到一种“十分危险”的人生哲学。显然,诗人所怀疑的是那些表面繁华的东西,而并不怀疑生活本身。相反,他所爱的正是生活的朴素,却拒绝故意放大生活的意义,从而把生活从我们生命中放逐出去的行为。这种谨慎、真实的态度,使这本诗集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沉静、自省的风格,有一种与你倾心交谈的审美的感觉。远远看去,这诗集有如窗子里面的一道似有若无的风景——在这里,与其我们是在阅读,不如说也是在阅读中与诗人一块儿沉思。是的,“写作是睡眠是睡眠的延续/在光天化日之下写作是沉痛的睡眠/睡眠的人被梦的敏感触角迷住了/应该从描述梦开始这个必然的/起点是通向现实的唯一道路。”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

  从幻想到理想
  ——看电视剧《没有冬天的海岛》
  韩少功
  20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人的现代化梦想,曾经一度聚焦于海南这个小岛。自由自在、幸福美满、诗情画意……世界上的一切好东西当时都拥挤其中,燃烧在闯海者们深夜的歌声里,排档边的争论里,椰树下疲惫入睡的梦呓里。他们若干年后回首从前,也许觉得当年的狂热不无幼稚,因为海南并没有魔术般地变成天堂,即算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人间的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视1988年的海南为一只残破旧梦,并非不能得到理解。
  旧梦并不只属于海南。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初期,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大梦,充满着激情却也夹杂着暧昧幻想。只有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只有经过创业者的摸爬滚打和劈荆斩棘,梦境才可能沉淀为充分把握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强大精神定力。如果要说收获,十多年来广阔国土上的旧貌新颜当然是奇迹,但更重要的收获却是很多人精神上的登高:无论是打工者、企业家、文化人还是执政官员,对中国与世界都有了更多刻骨的感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了更多铭心的洞察——这正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健的心理奠基。电视连续剧《没有冬天的海岛》正是从这一点切入了对海南也是对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回望。
  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具体的发展成败,没有成为该剧作者的视焦,充其量只是作为故事虚淡的背景。作者紧紧关注的是这个背景中凸现出来的人,人的情感、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以及精神终极性追问……相对于《大雪无痕》以政坛要案为剧情主轴,相对于《忠诚》以社会冲突为叙述平台,同是表现现代生活,《没有冬天的海岛》却多少显得是内敛式的,以人生为母题。可以想见,说现代化以人而不以物为目的,说人生的得失过程就比物质的增减结局更为紧要,这些话拿到当今来说,作者与很多观众都不再是纸上谈兵,都有了一大把酸甜苦辣的亲历性经验打底。从80年代走过来的诸多闯海者,想必都能从这个电视剧里找到自己的记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描写了一群命运结局各不相同的真正成功者。因此,如果观众们在屏幕前能够会心一笑或怦然心动,就该知道素心不孤同道犹众。如果他们能够在屏幕前悄然融入海岛上那温暖、清高以及从容的岁月,他们精神上的丰收其实已不需要财富来证明。
  被《没有冬天的海岛》所吸引和打动,是我较为意外的一次经验。也许在海南生活多年,对1988年以后的忙碌和潮退潮起多有感触,比较容易对这个伤口产生共鸣。我当然知道闯海者的生活还可有另外的表达,甚至可以表达得更惊险,或更深刻,但一种近乎理想主义的寄托与慰藉仍然难能可贵。理想主义并不是假大空的造神,并不一定需要怒目金刚或叱咤风云的高调英雄。包括剧中的丁海南与安涛,在我看来也都是对理想的生动诠释,由于有过迷失与沉沦,形象也就更立体化,与演员及一般观众的感觉经验更容易接轨。相比之下,副市长段文轩的命运足以催人泪下,但局部有些局促,政坛身份下的谨言慎行可谓真实,但“英式咖啡”的细节渲染不足以使观众进入一个领导人物最有深度的感受,比方说远不如剧中那个对专案调查组一个光火的电话更见光彩。苏梦的情感生活也稍嫌拘束,虽然把握友爱(丁海南)、情爱(费扬)、敬爱(段文轩)的微妙分寸已属不易,对一个年轻演员已是千斤重担,但各种情感还是略欠了点火候,一味矜持、清纯甚至洁癖下来,感情就像过了一层塑,裹藏得太紧,不易打击观众的感觉。想一想《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吧,洁癖式的性格主调并不妨碍她喜怒动静皆见性情,都有丰富而准确的感觉辐射。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艺术,是一种需要兼容百家口味的艺术,其实没有给作者留下太多的自由。作为一个以海南为题的作品,时间和空间都有明确所指,海南社会方方面面对作品的期望,电视受众对作品各种不同的要求,都会成为创作的牵挂和限制,使作品的局束之处恐怕难免。但在另一方面,电视大片在表现生活时的全景性、大众性、导向性恐怕又往往为其它艺术体裁所不及,可算是各有长短,各有其批语标准。《没有冬天的海岛》以其理想主义的温厚之心,为新生不久的海南立传,为我们的昨天作注,在某种意义上有填补空白的功德,值得我们悉心珍惜和深深地感激。(附图片)
图为《没有冬天的海岛》剧照。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奖颁奖
《人民文学》杂志社和北京东方英才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人民文学》优秀报告文学颁奖活动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征文活动自去年十一月启动以来,半年共收到征文来稿四千余篇,数量之多为近年所少有。一批知名作家焦祖尧、何建明、矫健、孙少山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以及许多基层业余作者,通过一篇篇生动的报告文学作品,反映了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坚持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生的坐标构建在为党建功立业、为人民真诚奉献的基石上,以一流的业绩和崇高的品格为党的旗帜增光添彩的感人事迹。(刘学文)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中国作家协会召开工作会议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工作会议在修葺一新的鲁迅文学院召开。来自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作协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学事业、进一步推动创作繁荣和作协各项工作。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在文学创作中保持民族特色、传承民族精神,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如何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进一步增强作协的凝聚力;如何有效扶持重点作品,加强作家队伍建设等课题进行认真研讨。
鲁迅文学院在中宣部的支持下进行了改造装修,今秋将举办首期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木土) IKg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出版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五周年,侯建飞策划、编辑的“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丛书共三部,除广大读者熟悉的《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著)和《续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著)外,还有《北行漫记》(哈里森·福尔曼著)。一九四四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他不仅接触了王震、聂荣臻、朱德、陈毅等众多的著名政治人物,而且将目光投向普普通通的八路军战士、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反映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及深刻的政治变革。(文一) IKg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