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7月24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7-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祛邪扶正 激浊扬清——“扫黄”“打非”不断推向前'...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祛邪扶正 激浊扬清
  ——“扫黄”“打非”不断推向前进
  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 本报记者 施芳
  今年6月25日,广东公安边防海警二支队连续破获两起海上光盘走私案,缴获走私光盘453万张。不到一年时间,广东公安边防部门已破获8起走私光盘大案,共缴获走私光盘1600多万张。在大量缴获海上走私光盘的同时,境内继续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行动也传捷报。7月11日,广东省中山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迅速行动,一举查缴两条正在装配之中的非法DVD生产线,另3条已经投产的非法VCD生产线同时被查缴。近一年来广东省已破获14条非法光盘生产线。至此,在我国境内破获的非法光盘生产线累计已达137条。持续13年的“扫黄”“打非”斗争,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加开放的大环境,更加波澜壮阔,卓有成效。
  文明与腐朽的较量
  ——“新时期人民战争”如火如荼
  “扫黄”“打非”是一项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腐朽的系统工程,是一场长期、艰巨、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斗争,与反渗透、反腐败、反走私、反黑社会的斗争紧密相连。因此,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8年,“扫黄”“打非”工作被写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底朱镕基总理视察新闻出版总署时,特别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的监管,把“扫黄”“打非”斗争不断推向前进。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十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了有声势、有力度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批非法出版物集散地和市场被依法取缔和关闭;一批从事违规和违法经营活动的印刷复制单位得到严肃查处;一大批“制黄”“贩黄”窝点和犯罪团伙被铲除,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底到2002年5月,全国共收缴非法书刊1亿多册,非法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3.2亿多件,其中淫秽色情出版物1400余万件,政治性非法出版物110余万件,“法轮功”类宣传品1330余万件,查缴非法光盘生产线137条,查处案件5万余起。中国出版物市场的“扫黄”“打非”工作及其取得的成果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许,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良好反响。
  回顾近些年“扫黄”“打非”斗争实践,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王茂林认为:一个全党重视,全社会参与,公安、工商、海关、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地区联防协作、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局面已经形成,“扫黄”“打非”工作呈现立体交叉、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群众参与,法律保障
  ——构建通向胜利彼岸的桥梁
  “扫黄”“打非”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更有赖于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多年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通过悬赏举报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使全国各地布满警惕的眼睛和耳朵,无论是查处非法光盘生产线还是各种非法出版物制售窝点等大案、要案,其线索几乎都来自群众举报。特别是许多不记名、不求奖励的举报,充分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动群众,“人人喊打”,为“扫黄”“打非”提供了良好社会基础,而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为“扫黄”“打非”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近年来,《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的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以及新闻出版总署、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制定的规章等,对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活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制定了相应的条款,进一步明确了法律责任,尤其是明确规定了对构成犯罪的案件,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和办法,使“扫黄”“打非”工作有法可依,加大了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最近,拱北海关查获走私452万张盗版光盘案经珠海中级人民法院判定,主犯徐玫中被判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300万元,这标志着我国打击光盘走私斗争在司法实践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激浊扬清,乘胜前行
  ——重整河山待有时
  近年来,非法光盘为害甚烈,祸及深远。不仅传播腐朽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更损害了著作权人的权益,挫伤创作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削弱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影响了我国的声誉和形象,阻碍了民族音像和电子出版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内容,1994年至今,打击非法光盘呈现出分阶段整体推进态势,历经整顿、规范合法音像复制企业生产秩序,集中打击境内非法光盘生产线、摧毁地下光盘生产能力,开展打击走私光盘专项斗争和建立粤港、粤澳会晤制度,与周边地区联手行动,从源头上遏制走私光盘泛滥之势4个阶段。在封堵海上走私通道、截缴走私光盘、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加强运输管理和市场缉私、打掉特大走私团伙并摧毁其境内储运窝点和销售网络、从严追究走私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8月至今年6月底,仅广东海关和公安边防部门即查获万张以上光盘走私大案38宗,截获走私光盘6028万张。这一坚持不懈的斗争,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决心,符合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也为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开拓了发展空间。有关方面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近两年来正版音像制品出版发行数量和金额连年上升,扭转了1997年以来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
  13年来,献身“扫黄”“打非”工作的同志,心系大局,志存高远,团结奋战,无私奉献,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了令人自豪的篇章。面对新世纪,“扫黄”“打非”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出版物市场建设和“扫黄”“打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健康、稳定、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扫黄”“打非”依然任重道远。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学校长如何管好大学
  温红彦 李轩仪
  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的动力站”,在文明不断延伸的历程中,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始终与国家的兴盛同步前行。而大学的兴盛,离不开富有智慧、经验、人格魅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卓越领导者——大学校长。
  连日来,近百位中外大学校长会聚北京,围绕“大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大学”的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使我们不仅从中领略了中外大学校长们的管理智慧,也领略了校长们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从国际大背景中看大学校长的使命
  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自她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到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提高到121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13.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大学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更使我们进入一个全方位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发展,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这就需要大学校长更新办学理念,更多地了解和吸收、借鉴国外大学较成熟的管理经验。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召开的。
  在论坛间隙,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他认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至少应该肩负起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成为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其中,大学校长起着关键作用。
  许校长说,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这三项责任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许校长最近参加了几次国内外的大学校长会议,他说会上大家都在讨论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广泛开展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是21世纪大学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应该更加自觉地面向世界,具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在推动不同文化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天的大学也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眼光,而国际交流和合作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十分重要。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教授说,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大学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又是根本性的环节。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教授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在于它同时向大众化和高水平两个方面快步推进,并由此明确了分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模式。现在,国内高水平大学都在考虑如何通过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使自身办学走向更高水准。作为一校之长,要抓住机遇,更加睿智地预测和掌握大学的未来发展。
  努力朝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时代赋予大学新的使命和丰富的内涵,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要求。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说:一个国家的大学水平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这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我们要创建的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一流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教学成果,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基础设施,还应该有一流的管理。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管理至关重要。
  参加论坛的大学校长们普遍认为,时代要求大学校长要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要提高大学的管理水平,要求大学校长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还要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富有变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管理理论。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强调的是过程,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的领导者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附图片)
  七月二十三日,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进入第二天。这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左)、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教授(中)和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吴家玮教授在交谈。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先天残疾儿童每年出生高达80万至120万
  我国加强控制人口出生缺陷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日前宣布,一项专门针对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的行动计划将使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状况在2010年初步得到控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
  卫生部与中国残联于近期共同制订颁布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这项行动将使孕前、孕期采取出生缺陷预防措施的人群覆盖率达40%以上,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降低30%以上,重大体表畸形出生率降低70%以上。
  据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万至30多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每年出生高达80万至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除引起死亡外,出生缺陷所造成的残疾比传染病造成的家庭、社会负担要严重得多。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死亡造成的经济负担约为2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康复费需20亿元,若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得到诊治,每年的费用将高达120亿元。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24小时连续心电/血氧监测的科室,成立一年来,已完成各种复杂心脏手术近200例。图为7月13日,留美归来的心外科主任杨碧波(左)在给心脏二次搭桥患者作检查。 刘平摄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人才是兴校之源 师资是立校之本
 天津医科大学重师资建设创一流大学
  本报天津7月23日电 记者傲腾报道:天津医科大学以“政治上信任依靠,政策上倾斜保障,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激励和使用有机结合的制度和措施,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在争创一流大学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目前天津医科大学教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天津市授衔专家161人、博士生导师50人,高级职称人员达到1173人。校本部生员比由4.3∶1调整为7.6∶1,生师比由9.2∶1调整为12.6∶1;授课教师中博士、硕士比例由18.8%提高到48.2%,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提高到68.2%。
  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从国外引进160余位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几年中,他们中的一些人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院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1997年,澳大利亚归来的博士后田心女士来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作,3年多的时间里,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34万元,鉴定科技成果12项。
  天津医科大学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不放松对本校人才的选拔培养,学校发布《天津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培养选拔实施办法》,全校45岁以下、硕士学位和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选拔。1998、1999两年,该校共选拔74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29名青年学术骨干,选出的跨世纪人才将连续3年得到1.5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为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该校积极筹措资金近1000万元建立奖励基金,对获得186项教学科研奖的602人次的教师给予了重奖。同时,该校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环境,增强后勤服务,改善人才生活条件,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贵州将办国际摄影博览会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我国举办的第一次以摄影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将于8月20日在贵州都匀市举行,博览会为期10天。
  预计参展者包括以拍摄周恩来闻名的意大利摄影家洛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首席摄影师保罗·切斯力等来自12个国家的十几个外国摄影个展,以及摄影家曹红、陈长芬等40多个中国个人影展,日本广告摄影精品展、俄罗斯当代摄影艺术精品展等10多个国内外摄影团体展。
  博览会期间还将举行黔南风情摄影大赛、国际摄影专家学术研讨和交流讲座等活动。 (刘雷)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传播业未来发展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记者王淑军报道: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传播业将如何发展?今天,中国传播界专家学者和来自美国、香港的同行百余人聚会中国人民大学,以“WTO背景下的中国传播业未来发展”为主题,就加入WTO后中国传媒投资机会、面临的改革压力、跨文化传播、电信改革、电影盗版与经销、中美传播比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作为国际传播协会(ICA)2002年年会的一部分,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际传播协会联合举办。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修订
  本报讯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修订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280多位专家学者的参与下已经完成,并已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修订版重点补充了环境科学领域近年来的最新发展、最新变化和最新成就,增加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全书内容分13个部分,共1174个条目,150万字。其中,新增加条目881条。 (高悦)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军地联办庆祝建军75周年图书展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军队出版联合体与全国20家大型书城于7月20日至8月10日联合举办军版图书联展。据了解,自去年以来,军队各出版社就积极着手,组织策划出版了100余部重点图书,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据悉,全国20家大型书城届时将专柜陈列纪念建军75周年的重点图书,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展卖活动。 (张明轩 蒋建科) nph品论天涯网


第7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将生命融入事业
——追记英年早逝的青年科学家胡可心
新华社记者 张景勇
  38岁,他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这一连串的“光环”足以令人敬佩与羡慕。
  38岁,风华正茂,一个没有被世界科技难题所吓退的坚强生命,却被病魔无情地吞噬,人们无不为之扼腕叹息,甚至埋怨命运的不公。
  人们谈论的是青年科学家胡可心,这位青年俊才、优秀共产党员在2001年底病逝时年仅38岁,而当发现自己已是肝癌晚期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毅然将诊断书偷偷锁进保险柜,直到把科研工作安排妥当。
  “所里还有需要我做的工作”1963年出生于山东的胡可心,20岁时就考取了中科院声学所的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8年被特聘为研究员,1999年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2000年任声学所数字与系统集成技术部代理主任、博士生导师。
  然而,胡可心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充满着种种诱惑与选择。正如胡可心的导师、中科院院士侯朝焕所说:“胡可心所学的专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这种专业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炙手可热,我有的学生自己开公司,已有了上千万元资产。当然,在数字信号处理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胡可心,同样面临着如何选择人生之路的问题。”
  1996年前后,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一些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也纷纷“下海”。当时,一家外资高技术公司向胡可心抛出“绣球”:以60万元的年薪聘请他任公司总系统师。但胡可心却平静地回绝了对方,理由非常简单:“所里还有需要我做的工作。”
  “数字与系统集成技术部一度科研经费紧张,奖金也发不下来,很多研究人员都离开了。胡可心因为科研工作需要留了下来,并担起重任,身兼三个学科领域的工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他毫无怨言,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程经验及独特的创新精神,很快就撑起了三个学科领域的科研任务,这充分体现了胡可心的科研能力,以及扎根科学事业、以民族大业为重的精神。”侯朝焕对自己的弟子很是赞赏。
  了解胡可心的人都知道,他所看中的不是金钱,而是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事业,在他心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他的目标与乐趣所在。因此,他在国家需要和金钱面前的选择,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
  “请把靠楼道的窗户封上”
  承担着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信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任务,还有其它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平时的管理工作,胡可心的科研任务和管理任务非常繁重,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同其突出的科研能力一样,也是人们有目共睹和由衷敬佩的。
  胡可心的导师和同事们不会忘记,在申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日日夜夜,作为此项目的关键人员,胡可心和大家一起紧张工作。胡可心和同事们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个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七轮严格评审和筛选,在1999年10月项目正式立项,侯朝焕院士为此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胡可心则为首席科学家助理,协助首席科学家负责项目的全面工作,可谓责任重大。
  为中科院声学所办公楼装修的工人们也忘不了,这是一个要求把自己的办公室窗户封上的“怪人”。那是在2000年装修办公室时,胡可心让人把工人叫来:“你给我的窗帘上加一层不透光的红绒布,并把靠楼道的窗户封上。”他还买了一个台灯,让人晚上从楼外面看窗户透不透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晚上偷着加班而不受干扰,因为声学所为照顾科研人员的身体,规定晚11点以后办公室必须熄灯。如果没有人催,胡可心时常是一个通宵接一个通宵地工作。
  “满脑子想的是工作。”这是胡可心的妻子朱晓红对丈夫的评价,“有一次过节,所里给职工发了花生油,他随手放在了办公室。家里没油了,催他几次把油拿回家,每次他都嘴上答应着,可回家时却空着手。因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最后还是我去所里拿回来的。”
  “做事一定要深,做人一定要浅。”这是胡可心挂在嘴边的话,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能工作就行了。”这或许就是胡可心对生活的“最高要求”。
  “如果再给我3年时间……”
  “如果再给我3年时间,我就能和同志们一起把项目做完,那将死而无憾。眼下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还不该走,不能走。”病危中的胡可心仍然惦记着他所负责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2001年9月1日,感到身体不适的胡可心独自去医院体检,“肝癌”!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但胡可心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想着如何把重大科研任务安排好,唯恐因自己住院影响科研进展。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办公室,毅然决定把诊断书锁进保险柜。
  妻子朱晓红在晚上的电话中才得知丈夫身患绝症,难过、着急的妻子一次次来到胡可心的办公室,哭着让丈夫去医院检查,而胡可心却说:“项目这么大,课题有那么多节点,我不能一走了之,不交待清楚怎么行?我忙过这几天就去检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胡可心夜以继日,把科研任务分配到组,落实到人。直到有一天,胡可心对妻子说:“我把这一段工作和每个人的任务都安排到明年2月,这样我就可以住院了。等开完刀,2月一出院就接着干,等于一点没耽误。”
  “那段时间,胡可心在办公室从早忙到晚,给大家布置工作,仔细交待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与大家谈话时,他经常靠在沙发上,满头是汗,我们还以为是天气太热,谁想到他竟得了这种病。”回忆起胡可心病后的日子,同事们痛心不已。
  当胡可心住进医院,已是9月11日了。
  可住进医院的胡可心,并没有安心养病。一位常去探望他的同事回忆说,当时病房里一边是为他治病忙碌的医护人员,一边是忙着通过电话探讨工作的胡可心。人们在事后清理胡可心的办公室时才发现,他为了工作,早在住院前就已把办公室电话转移到手机上。
  第一次手术很成功,经历了10多个小时手术的胡可心一苏醒就提出要三样东西:手机、收音机、抗癌药。一直在身边陪伴他的妻子知道,他十分挂念自己的科研项目,他最需要的是手机,因为有了手机他就可以和同事们联系,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医生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声学所失去了一位科研项目的优秀带头人,国家失去了一位很有才华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胡可心生前担心的只是科研事业,在生活上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在病重住院期间,胡可心提出弄点野菜和上面糊蒸着吃,还特别请求从家乡赶来照顾自己的父亲一定要亲自动手,胡可心吃完一碗后,剩下的让父亲全吃了。当时父亲并没有在意,后来才明白了儿子的良苦用心:常年在外,异常思念家乡;孩儿即将离去,以后老人家不能指望儿子尽孝了,千万不能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孩子是用这种独特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大忠”和“大孝”啊。
  (配文照片由新华社发)(附图片) np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