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论修改党纲(1917年10月6—8日〔19—21日〕)
论修改党纲(1917年10月6—8日〔19—21日〕)
修改党纲已被已被列入中央委员会定于10月17日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紧急代表大会的议程。早'...
论修改党纲SWS品论天涯网
(1917年10月6—8日〔19—21日〕)SWS品论天涯网
修改党纲已被已被列入中央委员会定于10月17日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紧急代表大会的议程。早在4月24—29日召开的代表会议
[124]上就通过了关于必须修改党纲的决议,并且订出了8条修改方针
[注:参看《列宁全集》第2版第29卷第407—408页。——编者注]。后来在彼得格勒
[注:由尼·列宁编辑并作序的《修改党纲的材料》,1917年波涛出版社版。]和莫斯科
[注:《修改党纲的材料》——弗·米柳亭、维·索柯里尼柯夫、阿·洛莫夫、弗·斯米尔诺夫论文集,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莫斯科工业区区域局出版社版。]各出版了一本关于修改党纲的小册子,8月10日莫斯科出版的《斯巴达克》杂志第4期刊登了尼·伊·布哈林同志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
我们来研究一下莫斯科同志的意见。
一
布尔什维克一致同意,“鉴于社会主义革命日益逼近,应对帝国主义以及帝国主义战争时代作出评价”(4月24—29日代表会议决议第1节),因此对布尔什维克来说,修改党纲时的主要问题是草拟新党纲的方法问题。是在旧党纲中补充对帝国主义的分析(这个意见是我在彼得格勒出版的小册子中所主张的),还是修改旧党纲的全文(这个意见是在四月代表会议上成立的小组提出的,莫斯科的同志也赞成这个意见),这是我们党首先遇到的问题。
我们现在有两个草案:一个是我提出的,在旧党纲中补充了对帝国主义的分析
[注:参看《列宁全集》第2版第29卷第474—475页和第483—484页。——编者注];另一个是维·索柯里尼柯夫同志提出的,这个草案是以三人委员会(四月代表会议上成立的小组所选出的)的意见为依据的,把整个总纲部分改写了。
我也曾经指出过(在上述小册子第11页上
[注:同上,第479—480页。——编者注])该小组拟订的改写大纲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来看看索柯里尼柯夫同志的草案是怎样体现这个大纲的。
索柯里尼柯夫同志把我们党纲的总纲分为10部分,并给每一部分或每一段都编了号(见莫斯科出版的小册子第11—18页)。为了使读者便于找到相应的段落,我们也采用这种编号。
现行党纲的第1段有两句话:第一,由于交换的发展,工人运动已经成为国际的运动。第二,俄国社会民主党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大军中的一支队伍。(接着在第2段里讲到了各国社会民主党人共同的最终目的。)
索·同志对第2句话没有作修改,但是把第1句话换成了新的提法,在谈到交换的发展时补充了“资本输出”和无产阶级斗争转变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这样一来,就弄得不合逻辑,
论题混乱,把两种
类型的党纲结构混杂起来了。二者必居其一:
或者是从分析
整个帝国主义开始,这样就不能仅仅抽出“资本输出”来谈,也不能象索·同志那样,把
第2段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进程”的分析照旧保留;或者是保留原来的党纲结构形式,也就是说先解释为什么我们的运动成了国际的运动,它的共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进程”是怎样导向这一目的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索·同志采用的党纲结构不合逻辑、前后不连贯,我们把旧党纲的开头部分全部引在下面:
“交换的发展在文明世界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因此伟大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一定会成为而且早已成为国际的运动。”
索·同志对其中两点感到不满:(1)党纲谈到交换的发展时所描述的是已经过去的“发展时期”;(2)索·同志在“文明”一词后面打上一个惊叹号,并且指出我们“没有预见到”“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密切联系”。
索·同志自问自答地说:“保护关税政策、海关战争以及帝国主义战争是不是会切断无产阶级运动的联系?”“如果相信我们党纲的文字,那是会切断的,因为通过交换建立的联系经常被切断。”
多么奇怪的批评。保护关税政策也好,海关战争也好,都不会“切断”交换,而只是暂时改变一下形式,或者在一个地方中断,而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目前这次战争也没有使交换中断,交换只是在一些地方遇到了困难,转移到另一些地方去了;交换
仍然是世界的联系。汇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第一点。第二,在索·同志的草案里,我们看到这样的话:“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交换和资本输出的基础上把各民族卷入世界经济”等等。但是帝国主义战争同样会中断(在某一地方暂时地)资本输出,正象中断交换一样;这就是说,索·同志的“批评”正好打了
自己的嘴巴。
第三,在旧党纲中说的是为什么工人运动“
早已成为”国际的运动。无庸争辩,工人运动在资本输出之前,即在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之前,就已经成为国际的运动了。
总之,索·同志显然把有关帝国主义的
一小部分定义(资本输出)摆得
不是地方。
其次,索·同志不喜欢“文明世界”这几个字,在他看来,这几个字暗示着某种和平的、协调的东西,而忘记了殖民地。
恰恰相反,党纲中写着“文明世界”,这正好说明
不协调,说明有不文明的国家存在(这是
事实);而照索·同志的草案说来却
协调得多,因为那里只是说“把各民族卷入世界经济”!!似乎各民族
均等地被卷入世界经济!似乎“文明”民族和不文明民族之间没有那种正是
建立在“各民族卷入世界经济”这一
基础上的
奴役关系!
索·同志在他所涉及的这两个问题上,简直把旧党纲
改坏了。他对国际性的强调
不够。国际性
早就形成,比金融资本时代早得多,我们认为指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对殖民地关系的问题上他写得“协调”
得多。可惜工人运动目前还
仅仅波及文明国家,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们不谈这个事实是完全不合适的。
如果索·同志要求
更明确地指出对殖民地的剥削,那我倒很愿意赞同他的见解。这一点的确是帝国主义的概念的
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恰恰在索·同志所写的第1段里对这一点没有任何暗示。他把帝国主义的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
分散在各个段落,这样就损害了连贯性和明确性。
现在我们来谈谈索·同志的
整个草案所犯的这种分散和不连贯的毛病。
二
请读者总的看一下旧党纲各段
论题的联系和连贯性(各段按索·同志的编号排列):
(1)工人运动早已成为国际的运动。我们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2)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由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的。出发点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无产者没有自己的经济。
(3)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产者受到排挤。
(4)剥削的加重(妇女劳动,后备军等等)。
(5)危机。
(6)技术的进步和不平等的加剧。
(7)无产者斗争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
(8)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9)这一社会革命的条件是无产阶级专政。
(10)党的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为社会革命而斗争。
我再补充一个论题:
(11)资本主义已经成长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现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开始。
试把这些同索·同志草案的各个
论题(不是对党纲原文的局部修改,而是论题)以及
他补充的关于帝国主义的论题的安排比较一下:
(1)工人运动是国际性的。我们是其中的一支队伍。(加进了:资本输出,世界经济,斗争转变为世界革命,也就是加进了关于帝国主义的一小部分定义。)
(2)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由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的。出发点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无产者没有自己的经济。(中间加进了:具有莫大势力的银行和辛迪加,世界垄断同盟,也就是加进了关于帝国主义的另一小部分定义。)
(3)资本主义的发展。小生产者受到排挤。
(4)剥削的加重(妇女劳动、后备军、外国工人等等)。
(5)危机和战争。又加进了关于帝国主义的一小部分定义:“瓜分世界的企图”;又重复提到垄断同盟和资本输出;在金融资本一词后面加上了一个带括号的解释:“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的产物。”
(6)技术的进步和不平等的加剧。又加进关于帝国主义的一小部分定义:物价飞涨,军国主义。又重复提到垄断同盟。
(7)无产者斗争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中间又重复了“垄断资本主义”,并且指出银行和辛迪加准备了社会调节机构等等。
(8)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加进了:它将结束金融资本的统治。)
(9)无产阶级专政是这一革命的条件。
(10)党的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为社会革命而斗争。(中间加进了: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已经提上日程。)
我认为,从上面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对党纲作“机械的”补充的(这是有些同志所担心的)正是索·同志的草案。他把关于帝国主义的一鳞半爪的定义毫不连贯地分散在各个条文中,真是杂乱无章,使人对帝国主义得不到一个总的完整的概念。重复的地方过多。原来的要点是保留下来了。也保留了旧党纲的总的结构,即表明运动的“最终目的”是由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性质
及其发展的进程“决定的”。但是在他的草案里恰恰看不出“发展的进程”,有的只是帝国主义定义的片断,而且大部分都摆得
不是地方。
我们来看看第2段。这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索·同志没有加以改动。开头讲到生产资料归少数人所有,结尾说大部分居民是无产者和半无产者。索·同志
在中间加上了另外一句话:“近25年来,对按资本主义方式组织的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权已经转到具有莫大势力的”银行和托拉斯手中,如此等等。
这句话竟放在叙述
大经济排挤小经济这个论点
之前!!而到
第3段才叙述到这种排挤。其实,托拉斯恰恰是大经济排挤小经济这一过程最高和最后的表现。怎么能先讲托拉斯的出现,然后再讲大经济排挤小经济呢?难道这不是破坏了逻辑的连贯性吗?请问托拉斯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这不是理论上的错误吗?支配权是怎样和为什么“转到”它们手中去的?如果不首先把大经济排挤小经济弄清楚,就不能理解这一点。
我们再来看第3段。它的论题是大企业排挤小企业,索·同志把这一段的开头(大企业的作用日益扩大)和结尾(小生产者逐渐被排挤)也都保留下来了,然而在中间却加上一句:大企业“合并成包括生产和流通中一系列彼此衔接的阶段的大机构”。但是这一补充说的已经是另一个论题,即生产资料的集中、资本主义形成的劳动社会化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的形成。在旧党纲中,第7段才阐述这个论题。
索·同志保留了原来的总的结构。他也是
在第7段才说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而且在第7段里也照旧提到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
这样一来,对集中的片断说明,竟放在专门对集中作全面、综合、完整的论述的那一段的好几段
之前。这是极不合逻辑的,这只能使广大群众难于理解我们的党纲。
三
对党纲中论述危机的第5段,索·同志“作了全面的修改”。他认为旧党纲“为了通俗而犯了理论上的错误”,“背离了马克思关于危机的理论”。
索·同志认为,旧党纲所使用的“生产过剩”一词被当作“解释”危机的“根据”“这种观点倒是比较符合洛贝尔图斯用工人阶级消费不足来解释危机的理论”。
索·同志这样寻找理论错误是多么不高明,在这里把洛贝尔图斯拉来又是多么
牵强附会,这一点只要把旧条文同索·同志建议的新条文比较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旧条文在指出“技术进步”、对工人剥削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工人的需要相对减少(第4段)
之后写道:“各资产阶级国家内部的这种状况……使产量不断增加的商品愈来愈难找到销路。在……危机和……停滞时期中表现出来的
生产过剩,是……必然后果。”
显然,这里决不是把生产过剩当作“解释的根据”,而只是
描述危机和停滞时期的由来。我们来看看索·同志的草案:
“在这些矛盾形式(生产条件同消费条件的冲突;资本实现的条件同资本积累的条件的冲突)中进行的、完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力的发展,其必然的后果是尖锐的工业危机和萧条,也就是在无政府状态下产量不断增加的商品发生滞销。”
索·同志说的是同样的东西,因为“产量不断增加”的商品发生“滞销”也就是
生产过剩。索·同志怕用这个没有任何错误的名词,是没有道理的。索·同志说,“这里用生产不足一词”代替“生产过剩”,“也同样可以,甚至更为恰当”(莫斯科出版的小册子第15页),这种说法也是没有道理的。
您就试一试把“产量不断增加的商品发生滞销”说成“生产不足”吧!这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
洛贝尔图斯主义决不在于使用了“生产过剩”一词(只有这个词才能
真实地描绘出资本主义最深刻的
矛盾之一),而在于
光用工人阶级消费的不足来解释危机。而旧党纲
不是根据这一点来解释危机的。它所根据的是“各资产阶级”国家“内部的
这种状况”,也就是前一段所指出的“技术进步”以及“对工人的活劳动的需要相对减少”。同时,旧党纲还谈到“在世界市场上日趋尖锐的竞争”。
这里正好说到了积累条件同实现条件冲突的
根本原因,而且说得
明确得多。这里没有象索·同志错误地认为的那样,“为了通俗”起见而“改变”理论;这里把理论阐述得又明确又通俗。这是一个优点。
关于危机,当然可以写几部书,可以对积累的条件作更具体的分析,阐述
生产资料的作用,说明体现为生产资料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同体现为消费品的不变资本相交换,以及新的发明使不变资本贬值,如此等等。可是索·同志并不打算这么做!!他对党纲的所谓修改只有下列几点:
(1)他保留了由指出技术进步等内容的第4段转到关于危机的第5段的结构;但是把“
这种状况”几个字删掉了,因而
削弱了这两段之间的联系。
(2)他补充了一些听起来理论味道十足的关于生产条件同消费条件的冲突、实现条件同积累条件的冲突的词句。这些话虽没有什么不对,但也没有新的见解,因为基本意思前一段正好已经讲了,而且讲得更清楚。
(3)他补充了“追求利润”这几个字,可是这写在党纲里是不太合适的,也许这正是“
为了通俗”才用的,因为
同一个意思已经用“实现条件”、“商品”生产等不同的词句重复过好几次了。
(4)他以“萧条”代替“停滞”,是很不恰当的。
(5)他在旧条文中加了“在无政府状态下”这几个字(“在无政府状态下产量不断增加的商品”)。这一补充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因为“无政府状态”即爱尔福特纲领草案中所用的、受到恩格斯批判的“无计划性”,恰恰
不能说明托拉斯的特征。
[注:恩格斯批判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中所用的“私人生产”和“无计划性”的说法,他写道:“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70页。——编者注)] 索·同志得出这样的结论:
“……商品在无政府状态下生产着,而且产量不断增加,资本家同盟(托拉斯等等)用限制生产来消除危机的尝试遭到了破产”,如此等等……
可是,托拉斯生产商品恰恰
不是无政府状态的而是按计算进行的。托拉斯
不仅仅是“限制”生产。它们并没有作消除危机的
尝试,也不可能作这种“尝试”。索·同志的草案中有许多不确切的地方。应当这样说:虽然托拉斯生产商品不是无政府状态的,而是按计算进行的,但是,由于在托拉斯时期还保留着上述资本主义特性,危机仍然无法消除。即使在最繁荣、投机最盛的时期,托拉斯为了“不过分冒险”而限制生产,那至多也只能保存一些最大的企业,危机照样会到来。
综合上述有关危机问题的言论,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索·同志的草案并
没有把旧党纲改好;相反地,新草案倒有很多不确切的地方。这样修订旧党纲的必要性并没有得到证明。
四
在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的问题上,索·同志的草案在理论上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他没有对目前这场战争作出评价。他说,帝国主义时代产生帝国主义战争。这是对的,在党纲上写上这一点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这还不够,还必须指出目前这场1914—1917年的战争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德国“斯巴达克派”在1915年用德文出版的“提纲”中,提出了在帝国主义时代
不可能有民族战争的论断
[125]。这是显然不正确的论断,因为帝国主义加重了民族压迫,所以民族起义和民族战争(试图在起义和战争之间划一条界线,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但非常可能而且简直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要求根据具体材料对各次战争分别作出绝对准确的评价。用空泛的议论来回避目前这场战争的问题,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不能容许的;因为这样,机会主义者就有了藏身之处,可以借口说:一般说来,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时代,但是,
这场战争
不完全是帝国主义战争(例如,考茨基就是这样说的)。
第二,索·同志把“危机和战争”搅在
一起,把它们当成一般资本主义的,特别是最新资本主义的两位一体的旅伴。在莫斯科出版的小册子第20—21页上,索·同志的草案
三次把危机和战争相提并论。问题不仅在于党纲里出现重复不好。问题在于原则性的错误。
表现为生产过剩或“商品滞销”(如果索·同志硬要不用“生产过剩”这几个字的话)的危机,
仅仅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现象。而战争呢,也是奴隶经济制度和农奴经济制度所固有的现象。帝国主义战争在奴隶制基础上也发生过(罗马同迦太基的战争,从双方来看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在中世纪和商业资本主义时代也发生过。凡是交战
双方在战争中压迫别的国家或民族,为了分赃、为了“谁该多压榨一些,或多掠夺一些”而厮杀的战争,都不能不叫作帝国主义战争。
如果我们说,只有最新的资本主义,只有帝国主义才带来帝国主义战争,这就正确了,因为在西欧,资本主义的
前一阶段即自由竞争阶段,或者说垄断前资本主义阶段,其特征主要是
民族战争。但是,说资本主义的前一阶段根本没有帝国主义战争,这就不对了,这样就是忘记了“殖民战争”,这种战争
也是帝国主义战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把危机和战争
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现象,有着不同的历史起源和不同的阶级意义。比如,不能象索·同志在他的草案中那样说:“无论危机或战争反过来又使小生产者更加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附于资本……”因为也
可能有旨在使雇佣劳动摆脱资本的战争,在雇佣工人反对资本家阶级的斗争过程中,不仅可能有反动的帝国主义战争,也可能有革命的战争。“战争是”这个
或那个阶级的“政治的继续”;在每一种阶级社会里,在奴隶制社会、农奴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都有过作为压迫阶级政治的继续的战争,也有过作为被压迫阶级政治的继续的战争。根据同样的理由,不能象索·同志那样说:“危机和战争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正在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逐渐变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目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以它的反动性和它带来的深重苦难促进了群众的革命化,加速了革命的到来,这样说是对的,是应该的。对于作为帝国主义时代的 “……近25年来,对按资本主义方式组织的生产的直接或间接的支配权,已经转到具有莫大势力的、彼此联合的银行、托拉斯和辛迪加手中,它们组成了世界垄断同盟,由一小撮金融资本巨头领导。”
我认为这里“鼓动”的色彩太浓了,也就是说,“为了通俗”不惜在党纲内加进一些不应有的东西。在报纸的文章中、在讲演中、在通俗小册子中作一些“鼓动”是必要的,但是党纲的特点应当有经济学那样的准确性,不容许说多余的话。我认为,垄断同盟已具有“决定的意义”这种说法最确切,而且概括了一切。但是,从索·同志的草案中引出的这一段不仅有许多多余的话,而且“对按资本主义方式组织的生产的支配权”这样的说法在理论上还值得怀疑。难道支配的仅仅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组织的生产吗?不,这远远不够。一些明明 “但是,资本主义关系的统治范围也不断向外扩张,其方法是把资本主义的关系移植到新的国家,而新的国家对资本家垄断同盟来说是商品市场、原料提供者和为寻求超额利润而输出的资本的投资场所。金融资本(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的产物)所支配的大量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被投入世界市场。为了争夺对市场的统治,为了占有或控制较弱国家的领土,也就是为了取得无情压榨这些国家的优先权,一国的、有时甚至是国际间组织起来的强大的资本家同盟相互竞争,必然使那些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瓜分世界,必然导致帝国主义战争,造成普遍的灾难、破产和野蛮。”
这里包藏着一系列理论性错误的话太多了。决不能说“试图”瓜分世界,因为世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