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前言

字号+作者:列宁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30 11:0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前言   本卷收载列宁在1914年7月至1915年8月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头一年所写的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1日(公历)以德国对俄国正式宣战而爆'...

前言tHn品论天涯网



  本卷收载列宁在1914年7月至1915年8月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头一年所写的著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1日(公历)以德国对俄国正式宣战而爆发,历时4年又3个月。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但卷入战争的有全世界的许多国家。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异常加剧,英、法等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到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总额仅次于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二位,在欧洲首屈一指。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新的力量对比,同历史上形成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情况极不相符。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为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加紧外交结盟和军事准备。早在大战以前就已形成两个敌对的帝国主义集团,这就是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它所固有的政治、经济矛盾尖锐了;进入20世纪以来发生的多次经济危机使各国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人数猛增。随之,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大大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欧洲一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为了摆脱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要在一场不可避免的世界大战中取胜。1914年8月,这场帝国主义大战终于开始了。
  战争爆发后,各交战国政府冠冕堂皇地声明本国参战的正义性,掩盖各自的掠夺计划,欺骗人民群众,在“保卫祖国”的幌子下煽动民族主义、沙文主义狂热,借以达到分裂工人阶级、镇压革命运动的目的。各交战国社会党和第二国际的大多数领袖抛弃他们在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决议,纷纷站到本国资产阶级一边,支持本国政府进行战争,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者。最有影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帝国国会投票赞成政府的军事拨款。法国社会党不仅如此,它的领袖茹·盖得和马·桑巴还参加了资产阶级政府。社会党国际局主席埃·王德威尔得出任比利时政府的大臣。德国社会民主党右派领袖菲·谢德曼和卡·列金听候帝国政府的派遣,去一些中立国游说,争取这些国家的社会党人和舆论在战争中支持德国;英国和法国的社会党人则到俄国活动。俄国的孟什维克也支持沙皇政府进行战争。第二国际大多数领袖背叛社会主义的行为意味着第二国际的破产。只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以及各国社会党内为数极少的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举起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始终反对这场帝国主义大战。
  载入本卷的列宁文献,绝大部分都涉及这场帝国主义大战的问题。刊于卷首的《革命的社会民主党在欧洲大战中的任务》,即“关于战争的提纲”,是列宁在战争爆发后所写的第一个文件。列宁以这个文件为基础写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著名宣言《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这两篇文献确定了这场战争的性质,表明了布尔什维克党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列宁认为这场欧洲的和世界的大战具有十分明显的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王朝战争的性质,它的唯一真实的内容和作用是争夺市场和掠夺其他国家,力图扼制国内无产阶级和民主派的革命运动,力图愚弄、分裂和屠杀各国无产者,驱使一国的雇佣奴隶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去反对另一国的雇佣奴隶。列宁揭穿交战双方统治阶级为了鼓吹战争所散布的谎言。他指出:德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较富有的竞争者;英法资产阶级作战的目的是夺取德国的殖民地,打垮经济发展更为迅速的竞争国;它们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帮助野蛮的沙皇政府进一步扼杀波兰、乌克兰,镇压俄国的革命;所以,两个参战国集团在战争中都在掠夺,都表现出野蛮和无限残暴,谁也不比对手逊色。列宁提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首要任务是同大俄罗斯的和沙皇君主派的沙文主义作斗争,同俄国自由派——立宪民主党人、部分民粹派以及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为这种沙文主义进行诡辩的行为作斗争。列宁还提出,由于俄国还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因此社会民主党人仍然要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其中一切民族都享有充分的平等和自决权)、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这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而斗争。
  列宁在战争爆发后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上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的宣言对这一口号作了阐述,认为它是无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的唯一正确口号。本卷中的《关于无产阶级和战争的报告》又指出,这场战争不是过去常见的那种民族战争,民族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面临的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社会党人的任务是变“民族”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党国际的状况和任务》一文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愚弄群众,用旧的“民族战争”观念来掩饰帝国主义的掠夺;无产阶级则揭穿这种欺骗,宣布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在本卷中列宁多次说明:这个口号的精神是为战前的国际斯图加特和巴塞尔决议所肯定的,也是在分析高度发达的资产阶级国家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各种条件后得出的;只有这样的策略才会成为工人阶级适应新历史时期各种条件的真正革命的策略。这个口号要求社会党人利用战争所造成的革命形势来加速资本主义的崩溃,也就是利用战争给各国政府造成的困难和群众的愤慨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起草的决议中解释说,革命的社会民主党在当前这个时代所号召的国内战争,是无产阶级拿起武器反对资产阶级,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实行民主革命,在一般落后的君主国建立共和国。他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首先应当采取的步骤是:无条件拒绝投票赞成军事拨款,退出资产阶级内阁;同“国内和平”政策彻底决裂;建立秘密组织;支持各交战国士兵举行联欢;支持无产阶级的各种群众性的革命行动。
  除“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外,列宁在大战开始后还提出了“使自己的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口号。这个口号同资产阶级和社会沙文主义者为支持本国反动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而宣扬的“保卫祖国”口号针锋相对。本卷开头的文献,还有其后的一些文献都谈到了这一口号。如上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的决议指出:在每个国家,要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本国政府作斗争,就不应当害怕进行革命鼓动可能促使自己的国家失败;政府军队的失败会削弱这个政府,会促进受其奴役的民族的解放,会有助于反对统治阶级的国内战争。列宁认为这一点特别适用于俄国。他说,如果俄国获胜,世界反动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就会加强,被侵占地区的民族就会处于完全被奴役的地位,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俄国战败都为害最小。为此,列宁专门写了《关于自己的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失败》一文。列宁在文中指出:革命的阶级在反动的战争中只能希望本国政府失败;毫无疑问,在战时采取反对本国政府的革命行动,就意味着不仅希望本国政府失败,而且实际地促成这种失败。列宁撰写这篇文章,还为了批判列·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以为,希望俄国失败,就是希望德国胜利,因而反对“使自己的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口号,而提出“不胜不败”的口号。列宁就此写道:战时的革命就是国内战争;一方面,政府在军事上遭到挫折,会有助于政府间的战争转变为国内战争,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这种转变也就不能不促使政府失败。列宁认为赞成“不胜不败”这一口号的人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沙文主义者,他们要使各交战国的无产阶级保卫各自的帝国主义政府,使它免遭失败。列宁强调指出,只有促使本国政府失败的策略,才能导致欧洲的革命,导致社会主义的持久和平。
  希望沙皇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是不是不爱自己祖国的表现,对这个问题列宁在《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一文中作了回答。列宁说:大俄罗斯的觉悟的无产者当然不是没有民族自豪感,他们爱自己的语言和祖国;他们满怀民族自豪感,希望大俄罗斯无论如何要成为一个自由的和独立自主的、民主的、共和的、足以自豪的国家,按照平等这一人道的原则,而不是按照败坏伟大民族声誉的农奴制特权的原则对待邻国。列宁揭露资产阶级和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虚伪的爱国言辞。他认为布尔什维克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因为他们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对自己祖国的君主制度、地主和资本家,反对祖国的这些最可恶的敌人,他们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
  本卷中的《以后怎么办?(论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的任务)》、《俄国的休特古姆派》、《拉林在瑞典代表大会上宣布的是什么样的“统一”?》、《打着别人的旗帜》、《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为反动派效劳和玩弄民主的把戏是怎样结合起来的?》等文阐述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对这次大战的不同态度和采取的不同方针。列宁认为,大战爆发后,不少孟什维克领袖人物坚持社会沙文主义立场,因此谈不上同他们讲统一的问题。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在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中的最伟大的武器,而在那些妨碍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大量涌入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同这些分子讲统一,对于无产阶级的事业是极其危险的。列宁说:“现在,在1914年以后,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的统一,要求工人政党无条件地同机会主义者的政党分开。”(见本卷第117页)列宁认为格·普列汉诺夫、亚·波特列索夫、涅·切列万宁等俄国孟什维克领袖人物属于社会沙文主义者。
  上述一些文献,还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向协约国社会党伦敦代表会议提出的宣言草案》、《谈伦敦代表会议》、《国际主义者联合的问题》、《空泛的国际主义的破产》、《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状况》等文,指出了俄国中派的立场。大战爆发后出现的俄国中派,其代表人物有托洛茨基以及尔·马尔托夫、帕·阿克雪里罗得、尤·拉林等人,他们以孟什维克派报纸《我们的言论报》为活动基地。俄国中派也高喊“统一”、“联合”,并建议“国际主义者”采取共同的行动来反对“正式的社会沙文主义”。列宁认为他们的“国际主义”不过是口头上的一句空话,他们老是在“空泛地赞成国际主义”和与社会沙文主义和解之间摇摆,宁肯同社会沙文主义者讲统一而不愿接近那些同社会沙文主义者不妥协的人。列宁指出,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在一起,不可能执行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政策,不可能进行反对战争的宣传并为此积聚力量。
  本卷中的《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工人党团的审判证明了什么?》以及其他一些文章谈论布尔什维克党在议会内和议会外进行的反战活动。战争一开始,第四届国家杜马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工人党团(布尔什维克“六人团”)拒绝投票赞成军事拨款,而且到工人群众中去说明战争的真相,揭露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激发工人反对沙皇制度以及资产阶级和地主。因此,它的5名成员受到审判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审判说明布尔什维克党利用议会制度的情况,说明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群众中进行广泛的、秘密的反战活动的情况。列宁说:在战争爆发后的头几个月里,俄国工人的觉悟的先锋队实际上就已团结在布尔什维克所领导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机关报的周围;俄国的觉悟工人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政党,选拔出这样的先进部队,它们在世界大战和国际机会主义在全世界崩溃的时候表现出能执行国际的革命社会民主党人的职责。
  从本卷所载文献可以看出,列宁从大战爆发后所写的第一篇文章起,就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背叛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行为作斗争,指出他们对这次大战所采取的态度和立场宣告了第二国际的破产。在《社会党国际的状况和任务》、《死去的沙文主义和活着的社会主义(怎样重建国际?)》、《警察和反动分子是怎样保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统一的》、《论反对社会沙文主义》等文献中,特别是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中,列宁痛斥了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社会沙文主义者,揭示了第二国际破产的原因,提出了左派社会党人的任务。
  《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说明:对于第二国际的破产,不能单从形式方面去理解,认为是交战国社会党之间的国际联系的中断、国际代表会议和社会党国际局会议的无法召开,等等;而应该认为,第二国际的破产是大多数正式社会民主党令人触目惊心地背叛了自己的信念,背叛了自己在斯图加特国际代表大会和巴塞尔国际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和决议中所作的最庄严声明。对于第二国际的破产,德国社会民主党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列宁认为第二国际中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德国党倒向本国总参谋部、本国政府、本国资产阶级方面而反对无产阶级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列宁分析了德国以及法国、比利时、英国社会民主党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言行。
  本文揭露了第二国际著名领袖考茨基的中派面目。考茨基竭力为社会沙文主义辩护,他所推行的隐蔽的社会沙文主义比公开的社会沙文主义更有害于马克思主义事业。本文指出考茨基提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是“一种最精致的、用科学观点和国际观点精心伪装起来的社会沙文主义理论”(见本卷第240页)。
  本文对社会沙文主义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它同机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列宁指出:所谓社会沙文主义,是指肯定在当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保卫祖国的思想,为社会党人在这场战争中同自己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实行联合作辩护,拒绝宣传和支持无产阶级反对自己国家的资产阶级的革命行动,等等。他把社会沙文主义称为“熟透了的机会主义”(见本卷第261页),因为社会沙文主义的基本思想政治内容同机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工人运动中的沙文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即无产阶级和小市民中从本国的资本的特权中分享一点油水的少数上层分子联合起来反对无产者群众,反对全体被压迫的劳动群众。他解释说,社会沙文主义是机会主义在1914—1915年的战争环境中的产物,机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阶级合作的思想,战争使这种思想发展到了顶点。他进一步指出,第二国际时代(1889—1914年)社会党人分为机会主义派和革命派的旧的划分,大体上是与现在分为沙文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新的划分相一致的。
  本文提出,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必须认清这次大战所由产生的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本文以前的一些文章已开始从经济方面揭示帝国主义的实质。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最后的阶段。上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的决议指出这次战争是由这样的时代条件造成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不仅商品输出,而且资本输出也已经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生产的卡特尔化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殖民政策导致了几乎整个地球的瓜分,——这时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越出了民族国家的划分这种狭隘范围。而在本文中,列宁则更为具体地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评述。
  本文总结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对革命形势和革命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时指出:没有革命形势,就不可能发生革命,而且并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会引起革命。列宁列举了革命形势的三个主要特征:(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迸发造成突破口;(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列宁说:没有这些不仅不以各个集团和政党的意志、而且也不以各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革命通常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上述客观变化再加上主观变化即革命阶级能够发动足以摧毁(或打垮)旧政府的强大的革命群众行动这样的形势下才会产生革命。为此,列宁提出社会党人的任务是:向群众揭示革命形势的存在,说明革命形势的广度和深度,唤起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和革命决心,帮助无产阶级转向革命行动,并建立适应革命形势需要的、进行这方面工作的组织。
  载入本卷的《社会主义与战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对战争的态度)》是列宁同格·季诺维也夫合写的一本重要的小册子,它总结了社会民主党在这次帝国主义大战中的策略。小册子共分四章:一、社会主义的原则和1914—1915年的战争;二、俄国的阶级和政党;三、重建国际;四、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的历史及其现状。
  小册子的第一章是篇幅最大的一章。为了确立社会党人对战争的态度,列宁在这一章中首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战争观。列宁指出,战争和国内阶级斗争有必然的联系,不消灭阶级,不建立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消灭战争。在研究战争的阶级性质时,列宁援引历史上的各种战争事例,把战争区分为两种类型: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正义战争指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战争,推翻异族统治、把劳动者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使殖民地和附属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的战争;非正义战争指帝国主义战争,掠夺和奴役别的国家和人民的战争。列宁指出: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在保卫民族独立的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口号是正确的,无产阶级给予支持;而在帝国主义战争中,“保卫祖国”的口号则是对群众的欺骗,无产阶级不但不给予支持,并且坚决加以揭露。
  在这一章中,列宁特意提到德国军事学家卡·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的著名定义: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暴力手段)的继续。这一定义列宁此时曾多次引用,本章对它作了系统阐述。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一向把这一论点看作考察任何一场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用这个观点来考察当前这场战争就会看到,英、法、德、意、奥、俄这些国家的政府和统治阶级几十年来一直在推行掠夺殖民地、压迫其他民族、镇压工人运动的政治,当前的战争所继续的正是这种政治;相反,在中国、波斯、印度和其他附属国里,近几十年来所看到的是一种唤起千百万人争取民族生存、摆脱反动大国压迫的政治,在这种历史基础上进行的战争是进步的民族解放的战争。
  在这一章中,列宁还提到了关于和平主义与和平口号的问题。他指出:群众要求和平的情绪往往反映他们已经开始对战争发出抗议,表示愤慨,开始认识到战争的反动性质;利用这种情绪是一切社会民主党人的责任。到本小册子的第三章中,作者继续论证这个问题时认为,对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来说,制定纯粹和平主义的纲领是远远不够的。作者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和平主义,只有在号召进行革命斗争的情况下,要求和平才具有无产阶级的意义,不进行一系列的革命,所谓民主的和平只能是小市民的空想。这个问题在列宁此时写的《评“和平”口号》、《和平问题》两文中得到了更为详尽的论证。列宁认为,不是争取特定的和平而是争取一般的和平的口号,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口号,而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口号。
  小册子的第三章着重论述建立第三国际的问题。自从帝国主义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破产起,列宁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从本卷开头的文献就能看出。在本章中,作者指出,摆在革命社会民主党人面前的任务,不是恢复旧国际,而是必须使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彻底决裂,使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同小资产阶级的即机会主义的政党无条件地分离,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新国际。作者认为,对布尔什维克来说,不存在同社会沙文主义者决裂是否合适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现在存在的只是能否在最近时期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这一决裂的问题。作者说:十分明显,要创立一个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就必须在各个国家里都准备建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这一章在论述建立第三国际的问题时提出了在国际范围内团结马克思主义左派分子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分裂,各个国家都涌现出了一些左派社会民主党人。作者说:“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德国左派的情况。我们把德国左派看作我们的同志,看作一切国际主义者的希望。”(见本卷第350页)作者同时也说明,俄国国际主义者丝毫也不想干涉德国左派同志的内部事务,而仅仅是开诚布公地向他们说明对情况的看法,因为他们完全有权根据时间和地点的条件来确定自己反对机会主义者的斗争方法。和上述问题有关的是本卷中列宁在这个期间所拟的《左派社会民主党人为国际社会党第一次代表会议准备的决议草案》。这一文献表现出列宁为筹备即将于1915年9月在齐美尔瓦尔德召开的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为争取左派所付出的努力。
  载入本卷的《论欧洲联邦口号》是一篇包含重要理论的文章。编在这篇文章后面的《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的宣言〈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加的注释》也是谈论“欧洲联邦”口号的。这个口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不止一次地提出过,而在战争年代得到了特别广泛的传播,考茨基分子、托洛茨基分子曾加以鼓吹。这个口号宣传的是帝国主义大国之间可能消除竞争和军事冲突而在和平基础上进行联合即结成“和平联盟”的思想。列宁在本卷中多次提到这个口号,认为它是一个欺骗性的和毫无意义的口号,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列宁揭示了这一口号的经济内容。列宁指出:资本家以及它们的政府之间,只能缔结暂时的协定,以保卫他们已经抢到的东西,按实力、按资本的多寡瓜分殖民地,他们只能结成反动的联盟来共同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因此,欧洲联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无法实现的,便是反动的。列宁在批判“欧洲联邦”口号的同时,提出了他在研究帝国主义时发现的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他根据这个规律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他写道:“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见本卷第367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同时在所有的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卷收载的《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这一名著是列宁1914年为《格拉纳特百科词典》写的一个词条。列宁首先简要地叙述了马克思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生平活动,划分了马克思观点发展的主要阶段。在转入对马克思学说的阐述时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特别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往下,他叙述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以后,他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经济学说,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作的研究,特别提到马克思对商品、货币、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生产过剩危机、地租的分析。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他还专写一节阐述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策略的理论。本词条附有《书目》,介绍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书刊。《书目》特别指出,要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观点,必须研究恩格斯的著作。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9篇。其中,《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寄语〈鹰之歌〉的作者》、《〈乌克兰与战争〉一文编者按语》、《国际妇女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决议草案》等的内容都与帝国主义大战的问题直接有关。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