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列宁全集第十六卷——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文献(1907年7月)

字号+作者:列宁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30 10:4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文献[39](1907年7月) 1 关于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的决议草案 (7月14日和23日〔7月29日和8'...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文献[39]lFU品论天涯网

(1907年7月)lFU品论天涯网



1
关于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的决议草案


(7月14日和23日〔7月29日和8月5日〕之间)

  鉴于:
  (1)俄国革命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广泛、普遍、急剧的革命高潮发展成为武装起义的形势下,只有同在旧政权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的情况下产生的立宪幻想作斗争这一思想任务联系起来,积极的抵制才是社会民主党的正确策略;
  (2)没有上述这些条件,即使革命时代的一切条件均已具备,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正确策略也要求象第二届杜马时期一样参加杜马选举;
  (3)社会民主党一向指出立宪民主党在实质上就是十月党,指出立宪民主党的选举法(1905年12月11日颁布的)在专制制度下是靠不住的,社会民主党没有任何理由因十月党的选举法取代了立宪民主党的选举法便改变自己的策略;[40]
  (4)目前在俄国中部工业区日益发展的罢工运动是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的革命高潮的最有力的保证,它同时要求进行不屈不挠的工作,把目前还只是工会性质的运动发展成为政治运动和势必发动武装起义的直接的革命运动,
  代表会议决定:
  (一)第三届杜马的选举也要参加;
  (二)向群众说明1907年六三政变同1905年十二月起义的失败、同自由派资产阶级的叛变的关系,同时论证单靠工会斗争是不够的,要努力把工会罢工运动变成政治运动和群众通过起义推翻沙皇政府的直接革命斗争;
  (三)向群众说明,对杜马的抵制本身不能把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提到更高的阶段,抵制的策略只有在我们使工会运动的高潮变成革命冲击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条件下才是恰当的。


载于1933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25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16卷第51—52页


2
关于全俄工会代表大会决议草案的初稿


(7月21日和23日〔8月3日和5日〕之间)

  代表会议认为:全体党员有义务努力贯彻伦敦代表大会[41]关于工会的决议;在建立各工会同社会民主党的组织上的联系或者在工会承认社会民主党的领导时,要考虑各地的各种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首先注意使工会中的社会民主党人不是一味消极地迁就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派别(立宪民主党人、非党进步派[42]、社会革命党人等)最喜欢的“中立”立场,而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民主党的全部观点,始终不渝地促使工会承认社会民主党在思想上的领导,并且同工会建立经常的实际的组织上的联系。


载于1933年《列宁文集》俄文版第25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16卷第53页


3
关于反对抵制的发言


(7月21日和23日〔8月3日和5日〕之间)报道

  列宁在反对抵制时,主要强调两点理由,这就是:只有当群众运动广泛兴起,武装起义提上日程的时候,实行抵制才是恰当的。这时,抵制才是破除立宪幻想的斗争手段。那种认为抵制本身仿佛能够激发群众斗志的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抵制的策略不可能是别的,而只能是已经兴起的群众运动的唯一体现而已。社会民主党抵制布里根杜马也好,抵制第一届国家杜马也好,都不过是从属于人民群众反对旧制度的积极斗争的一个现象。在社会民主党的手中,抵制只是防止群众沉溺于立宪幻想并促使他们去进行直接斗争的一种手段。可是现在既没有群众的积极斗争,也没有立宪幻想,因此,抵制的策略就失掉了任何根据。


载于1907年8月12日《斗争报》(拉脱维亚)第82号
译自《列宁文集》俄文版第38卷第23—24页



  注释:

  [39]这是一组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文献。有关这次代表会议的其他列宁文献见本卷《附录》和《列宁文稿》第12卷第386—394页。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于1907年7月21—23日(8月3—5日)在芬兰的科特卡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6人,其中布尔什维克代表9人,孟什维克代表5人,波兰社会民主党代表5人,崩得代表5人,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代表2人。列宁作为北方区的代表出席了代表会议。第五次(伦敦)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也出席了代表会议。
  这次代表会议是在六三政变后的政治形势下紧急召开的。列入会议议程的有以下问题: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同其他政党达成选举协议问题;选举纲领问题;全俄工会代表大会问题。
  关于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问题,代表会议听取了3个报告:报告人分别是代表布尔什维克的列宁(反对抵制)和亚·亚·波格丹诺夫(赞成抵制)以及代表孟什维克的费·伊·唐恩。在表决中,布尔什维克抵制派的决议草案有9票赞成,15票反对;孟什维克的反抵制决议草案有11票赞成,15票反对。布尔什维克中的抵制派在其决议草案被否决以后投票赞成列宁的决议草案,结果列宁的决议草案有15票赞成,11票反对。会议最后通过了以列宁的草案为基础的决议,这一决议号召党参加选举运动,不仅同右派政党而且同立宪民主党人进行斗争(见《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1964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分册第219—220页)。
  关于同其他政党达成选举协议的问题,代表会议作了如下决定:社会民主党人在选举的第一阶段不同其他政党达成任何选举协议;在重新投票时,允许同一切比立宪民主党左的政党达成协议;在选举的第二阶段和以后各阶段,允许同一切革命政党和反对党达成协议以反对右派政党;在工人选民团里,除了同未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某些民族的社会民主党和波兰社会党达成协议外,不得同其他政党达成协议。
  会议还就选举纲领问题通过了如下的决议:“代表会议建议中央委员会根据代表会议就参加选举和参加国家杜马问题所通过的决议来制定选举纲领。”(同上,第224页)
  会议关于全俄工会代表大会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变成了关于工人阶级政党同工会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代表会议决定把就这个问题提出的四个决议草案都作为资料转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其中布尔什维克的草案即第3个草案是以列宁提出的草案为基础拟订的。
  这次代表会议的意义在于它制定了党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条件下的策略原则。会议的决议由中央委员会以《关于1907年7月21日、22日和23日党的代表会议的通告》形式公布。——45。
  [40]这里说的立宪民主党的选举法是指1905年12月11日(24日)颁布的国家杜马选举法,十月党的选举法是指1907年6月3日(16日)颁布的国家杜马选举法,分别见注11和注6。——46。
  [41]伦敦代表大会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07年4月30日—5月19日(5月13日—6月1日)在伦敦召开。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342名,代表约15万名党员,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303名,有发言权的代表39名。在有表决权的代表中,有布尔什维克89名,孟什维克88名,崩得代表55名,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代表45名,拉脱维亚边疆区社会民主党代表26名。列宁作为卡马河上游地区(乌拉尔)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代表大会并被选入了主席团。马·高尔基作为有发言权的代表参加了代表大会。
  布尔什维克在代表大会上得到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及拉脱维亚边疆区社会民主党的代表的支持。布尔什维克用革命的纲领团结了他们,因而在代表大会上获得了多数,取得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胜利。在一切基本问题上,代表大会都通过了布尔什维克的决议案。布尔什维克的策略被确定为全党的统一的策略。关于对资产阶级政党态度的问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决议。这一决议对所有非无产阶级政党都作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评价,并规定了革命社会民主党对它们的策略。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国家杜马的决议,规定了社会民主党在杜马中的各项任务,指出社会民主党在杜马内的活动应该服从杜马外的活动,应该首先把杜马作为揭露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妥协政策以及宣传党的革命纲领的讲坛。代表大会就“工人代表大会”问题通过的决议是以列宁为代表大会写的决议草案《关于非党工人组织和无产阶级中的无政府工团主义派别》为基础写成的。在《工会和党》决议中,代表大会批驳了工会“中立”的机会主义理论,认为必须做到党对工会实行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领导。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按照修改过的党章,在代表大会上只选举中央委员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由中央委员会任命,并在中央委员会监督下工作。党章规定定期召开党的会议来讨论党内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
  代表大会选出了由布尔什维克5人、孟什维克4人、波兰社会民主党2人和拉脱维亚社会民主党1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另外3名中央委员由崩得和拉脱维亚边疆区社会民主党在代表大会后选派)。鉴于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分不一,中央的领导不可靠,在代表大会结束时布尔什维克在自己的会议上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中央,《无产者报》编辑部也加入布尔什维克中央。——47。
  [42]非党进步派是自由主义君主派资产阶级的一个政治集团。这一集团在国家杜马选举中以及在杜马中,试图把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地主政党和派别的成员在“非党”的旗号下联合起来。
  在第三届国家杜马中,进步派组成了一个有和平革新党和民主改革党代表参加的集团。出于害怕爆发新的革命的动机,进步派批评沙皇政府的“极端行为”,认为政府不肯让步造成了左派革命力量活动的条件。在1912年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进步派同立宪民主党结成了联盟。进步派杜马代表在第三届杜马初期是28名,末期增加到37名,到了第四届杜马又进一步增至48名。
  进步派于1912年11月11—13日在彼得堡召开代表大会,组成独立政党——进步党。该党纲领的要点是:制定温和的宪法,实行细微的改革,建立责任内阁即对杜马负责的政府,镇压革命运动。列宁称这个纲领为民族主义自由派纲领,认为进步党人按其成分和思想体系来说是十月党人同立宪民主党人的混合物,该党将成为德国也有的那种“真正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政党(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民族主义自由派》和《选举总结》第3节)。进步派的首领中有著名的大工厂主亚·伊·柯诺瓦洛夫、帕·巴·里亚布申斯基、弗·巴·里亚布申斯基,大地主和地方自治人士伊·尼·叶弗列莫夫、格·叶·李沃夫、尼·尼·李沃夫、叶·尼·特鲁别茨科伊、德·尼·希波夫、马·马·柯瓦列夫斯基等。进步派在不同时期出版的报刊有《莫斯科周刊》、《言论报》、《俄国评论报》和《俄国晨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步党人支持沙皇政府,倡议成立军事工业委员会。1915年夏,进步党同其他地主资产阶级政党联合组成“进步同盟”,后于1916年退出。1917年二月革命后,进步党的一些首领加入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后又加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这时进步党本身实际上已经瓦解。十月革命胜利后,原进步党首领积极反对苏维埃政权。——47。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