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收入了马克思1863年7月至1875年间写的四篇经济学著作:(1)《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以及《资本论》第一卷其他各章的散页;(2)《价值形式》;(3)著者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片断;(4)《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经历了长期的艰苦创作过程。他依据从四十年代初起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写下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后来又写下了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47、48卷)。此后,马克思继续写作和整理《资本论》的手稿,到1867年9月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收入本卷的《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以及其他各章的散页,就是这一时期写的《资本论》第一卷稿本中唯一留传下来的部分;《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则是这一时期写的第二卷的稿本。
手稿《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按照马克思原来的设想,这一部分手稿应当成为《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束部分,由此过渡到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这一章总结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全面研究,详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主客观条件逐步形成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还分析了劳动异化,指出它实质上就是在私人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他把劳动异化和宗教领域中的颠倒现象作对比,指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点”,但终将被消除。马克思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和实际上的从属问题;阐述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总产品和纯产品问题等等。马克思在本章中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写道:“社会劳动生产力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与工人相对立的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也作为统治工人的财富,作为资本,以同样的程度增长起来……与此相反,工人的贫穷、困苦和依附性也按同样的比例发展起来。工人的贫乏化和这种丰饶是互相适应的,齐头并进的。”(见本卷第123页)马克思最后总结说,在资本主义范围内不仅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关系,而且同时也创造出瓦解这种关系的条件,最终导致它的必然灭亡。
继第六章之后收入本卷的《资本论》第一卷其他各章的一些散页,包括关于劳动力价值、工资、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工会的任务等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点。 《价值形式》是《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的附录,写于1867年6月17—22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提到,这个附录是路·库格曼建议他写的。1867年春天,库格曼读完《资本论》第一卷的校样以后建议说,大多数读者需要有一个关于价值形式的更带讲义性的补充说明。恩格斯也有类似的意见。马克思欣然接受了朋友们的建议,写了这个附录。马克思在这里对货币形成史这个经济学上最重要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作了科学的而又通俗易懂的说明,把大段的论述分成了一些小节,用特有的标题突出了每一个辩证转变,使抽象阐述的思路明确地表现了出来。虽然在第二版以后,这个附录经过删减被合并到正文中去,但这个附录本身仍然保持着独立的科学价值。
著者亲自修订的《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的一些片断,是1872年9月至1875年11月期间出版的《资本论》法译本中马克思作了比较集中的修订的一些部分。《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是由约·鲁瓦翻译的,译文比较忠实。马克思认为应当把译文修改得通俗易懂些。马克思自己写道:“为了使法国人懂得实质,我往往必须把法译文重新改写。”(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470页)法文版的扉页上注明:“全部经著者校订。”
马克思亲自修订的法文版同德文版比较起来,包括同现在通用的德文第四版比较起来,无论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内容的论述上,都有不少的修改和补充。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这个版本在“原本之外有独立的科学价值”。(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9页)德文版第一卷共七篇二十五章,在法文版中被改成八篇三十三章,篇章标题也作了相当多的修改。
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一节作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使整个论述容易理解了。
马克思还补充和发展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指出个人的产品一旦转化为社会的产品,生产劳动的定义就扩大了。这时要成为生产劳动者,不一定非亲自动手接触材料不可,只要成为总体劳动者的一个器官或者完成其某一职能就够了。
在研究资本积累问题的第七篇中,马克思作了大量的改写和补充,所发表的片断反映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马克思重新写了与技术进步相联系的相对过剩人口问题,详细论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人阶级所遭受的厄运。马克思比别处更充分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周期性问题,指出工业生产的这种周期性的独特进程是过去任何时代都不曾见过的,并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马克思提出生产周期的持续时间将会逐渐缩短,他说:“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见本卷第241页)这一预见已为历史所证实。
标题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稿,是继1861—1863年手稿之后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是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卷写的最早的一个稿本。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卷时,没有采用这个编号为第I稿的手稿。这个手稿就所考察的问题范围来说,和现在的《资本论》第二卷大体一致,但在论述上带有明显的手稿性质,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这个手稿共分三大章。第一章论述资本流通。除分析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态变化以外,还阐述了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等问题。
第二章论述资本周转。详细阐述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某些原因。
第三章研究再生产问题。对于流通中的实现问题、不变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和作为积累媒介的货币流通问题,作了比别处更为详细的论述。马克思还指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便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问题。
这个手稿不仅作为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的一定发展阶段而具有价值,而且它包含的一些重要原理具有现实意义。
* * *
本卷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第四十九卷为依据,其中除《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是根据俄文版翻译的以外,其他三篇著作是根据原文并参照俄译文翻译的。在本卷中,马克思手稿中原有的方括号改用花括号{ }。马克思在引文中所加的词句或标点符号,放在尖括号〈 〉内。编者加的标题和插入的文字用方括号[ ]标出。马克思手稿的原稿本编号和页码用方括号标出,括号中的罗马数字表示稿本编号,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
马恩列斯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