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盛衰
当路易-拿破仑依靠农民的选票和他们的子弟(兵士)的刺刀而建立“标志着和平”[56]的帝国的时候,法国军队除了传统的地位以外,在欧洲并不占有特别卓越的地位。从1815年起,和平降临了,这个和平对于某些国家的军队来说曾被1848年和1849年的事件破坏。奥军在意大利打了胜仗,而在匈牙利打了败仗;无论是俄国在匈牙利还是普鲁士在南德意志,都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胜利[57];俄国在高加索,法国在阿尔及尔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战争。但是从1815年以来,大国的军队一次也没有在战场上交过锋。路易-菲力浦留下来的法军远不是一支善战的军队;固然,在阿尔及利亚的军队,特别是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非洲战争而建立的精锐部队(chasseurs-à-pied〔猎步兵〕、朱阿夫兵、土尔科兵、骑马的chasseurs d’Afrique〔非洲猎兵〕)很受重视,但是在法国,步兵的主要部分、骑兵和军队的武器装备却完全被忽视了。共和国也没有改善军队的状况。然而出现了标志着和平的帝国,而《si vis pacem,para bellum》〔“如果你希望和平,就要准备战争”〕,军队立刻就成了注意的中心。当时,法国有大量比较年轻的、曾经在非洲(当那里还进行着激烈战斗时)担任过要职的军官。法国阿尔及利亚特种部队无疑是欧洲最好的部队。这些部队由于拥有大量代役兵[58],也就有比大陆其他任何强国都多得多的、久经战斗的职业兵,真正的老兵。需要做的事情仅仅是尽可能把大部分军队提高到特种部队的水平。这一点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以前只在这些特种部队中采用的《pas gymnastique》(英军的“跑步”)已经推广到全体步兵中,因此机动的速度达到了各国军队从未有过的水平。骑兵尽可能装备了良马;全军的武器装备也都经过了检验和补充。最后,克里木战争爆发了。法军的组织显得比英军优越得多;由于在联军中占的比重,大部分的光荣(不管是什么样的光荣)自然也属于法军;那次完全以围攻一个大要塞为中心的战争的特点,使法国人固有的数学天才通过他们的军事工程师充分地发挥出来了。结果,克里木战争再度使法国军队跃居欧洲首位。
接着,使用步枪和线膛炮的时代来到了。线膛枪火力较滑膛枪火力具有无可伦比的优点,因此人们不用滑膛枪了,在某些场合则把滑膛枪普遍改制成线膛枪。普鲁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把旧式枪改制成了步枪;英国逐渐给全体步兵装备了恩菲耳德式步枪,奥地利则给步兵装备了精良的小口径步枪(罗伦兹式)。只有法国还继续使用旧式滑膛枪,而步枪则仍然只供特种部队使用。它的大部分炮兵仍然使用十二磅短管炮(这是皇帝的得意杰作,但因装药量小,效果还不如旧式火炮),与此同时编成了一些四磅线膛炮连,以备一旦爆发战争时使用。这种炮的构造是不完善的,因为这是从十五世纪以来最早的一种线膛炮;但是它的效力仍远远超过当时任何一种滑膛野炮。
意大利战争[59]爆发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奥地利军队行动松懈,很少能经得起特别的紧张;实际上他们除了人多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他们的指挥官里面有几位是当时最好的将军,但有很多是当时最坏的将军。这些最坏的将军大部分是仗着宫廷的势力爬上高位的。奥地利将军的失策和法国兵士较强的虚荣心,使法军得到了勉强得来的胜利。在马振塔会战中,法军没有获得半点战利品;而在索尔费里诺会战中,也只获得很少的战利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在战争的真正困难——四边形要塞区的争夺战——还没有出现以前,战争就闭幕了。
这次战争以后,法国军队成了欧洲军队的榜样。如果说克里木战争后法军的chasseur-à-pied〔猎步兵〕成了《beau idéal》〔“十分理想”〕的步兵,那末现在整个法军都得到了这样的赞誉。人们在研究法军的各种组织;法军的兵营成了各国军官的学校。几乎全欧洲都坚信法军是不可战胜的。在这个期间法军把它所有的旧式滑膛枪都改成了线膛枪,同时给全部炮兵装备了线膛炮。
但是这次使法国军队跃居欧洲首位的战争,也激起了其他国家的努力,结果先出现了同它匹敌的人,后来就出现了超过它的人。普鲁士军队像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军队一样,在1815年到1850年期间由于无所作为而受到了腐蚀,但是和平时期的这种腐蚀对普鲁士的战争机器的损害比对任何国家都大。根据当时普鲁士的制度,每个旅有一个常备军的团和一个后备军的团;所以在动员时,有一半野战部队必须重新编组。常备军和后备军的武器装备都很缺乏;而负责官员还常常有些小的贪污行为。总之,当1850年同奥地利的冲突迫使普鲁士进行动员时,整个军事制度便显出完全无能为力,而普鲁士则不得不通过“卡夫丁狭谷”[60]。普鲁士立刻不惜重资更换了全部武器装备,对军队的整个组织也重新作了审查,但是只涉及一些枝节问题。当1859年意大利战争引起一次新的动员时,武器装备已经改善了(虽然当时数量也还不足);然而,在民族战争时也许士气高昂的后备军,曾在可能引起同任何一个交战国战争的军事示威中显得完全无法控制。于是普鲁士决定进行军队的改组。
这次背着议会进行的改组的结果,后备军的32个步兵团全部被留下来服现役,他们的队伍依靠多征新兵的办法逐渐得到补充,最后这些团被改编为常备军的团,使常备军的团由40个增加到72个。炮兵的数量有了相应的增加,骑兵也增加了,但增加的比例小得多。军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致相当于从1815年到1860年普鲁士人口增长(从1050万增加到了1850万人)的比例。尽管第二议院反对[61],改组实际上仍然生效。此外,还从各方面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这是第一支用步枪装备全体步兵的军队。以前只用来装备小部分步兵的后装针发枪,现在已用来装备全体步兵,而且还有了储备。进行了好几年的线膛炮的试验工作也已完成,新型火炮已逐渐代替了滑膛炮。由拘泥旧习的老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传下来的过多的阅兵操练,日益让位于一种较好的训练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训练执行警戒勤务和进行散兵战,而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法国的阿尔及利亚部队为榜样的。对于独立行动的各营,连纵队成了基本的战斗队形。打靶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骑兵也大大改善了。养马业多年来很受重视,尤其是在以养马业发达著称的东普鲁士;普遍用阿拉伯种马进行了杂交,成绩现在已开始显示出来。东普鲁士马虽然不如英国骑兵的马高大和跑得快,但是作为战马却比英国马强得多,行军的耐力比英国马大4倍。长期被完全忽视的军官专业训练,也重新提到了所要求达到的很高的水平。总之,整个普鲁士军队起了根本的变化。丹麦战争[62]就足以向每个能够理解的人说明,事实的确如此;但是人们没有注意这一点。1866年的劈雷响了,不了解这一点已经再也不可能了。随后,北德意志军队推行了普鲁士制度,南德意志各邦的军队也基本上推行了这种制度。结果证明,这种新制度实行起来是多么容易。于是,1870年到来了。
但是1870年的法军已不是1859年的法军了。盗用公款、营私舞弊和普遍的假公济私——形成第二帝国制度的主要基础的这一切也已侵蚀了军队。既然欧斯曼及其党羽从大规模的巴黎投机事业中获得了数百万暴利[63],既然整个公共工程部门、政府签订的每个合同以及政府中的每个职位都被公然无耻地当作搜刮民财的手段,那末作为路易-拿破仑一切方面的依仗的并且由那些同更幸运的寄食朝廷的文官一样贪财的人们指挥的这支军队,又怎能独善其身呢?既然人们知道,政府收了代役金而通常并不用去雇佣代役兵(这当然是部队中每个军官都知道的),既然陆军部为了筹集资金秘密供皇帝挥霍而开始用其他办法盗窃军用物资;既然军队中的要职因此必然被那些参与这个密谋,因而不论怎样胡作非为和玩忽职守也不致被撤换的人窃踞,那末,道德败坏的现象也就在部队的军官中间蔓延开来。我们不想肯定说,侵吞公款在他们中间已是普遍现象,但是藐视上级、玩忽职守和纪律松弛却是不可避免的后果。如果上级有威望的话,军官们难道还敢常常乘坐马车行军吗?整个制度都已腐朽透了;笼罩着第二帝国的贪污腐败的空气最后也侵袭到这个帝国的主要支柱——军队中来了。而在经受考验的时刻里,这支军队除了光荣的传统和兵士的天赋的勇敢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抵抗敌人,但是仅仅靠这一点是不足以保持欧洲第一流军队的地位的。
载于1870年9月10日“派尔-麦尔新闻”第1740号 |
注释:
[56]恩格斯套用路易-拿破仑于1852年10月9日,在全民投票和宣布成立法国第二帝国以前不久,在波尔多发表的演说中的话;路易-拿破仑为了博取民众的同情,蛊惑性地宣称:“帝国——这就是和平”。——第103页。
[57]恩格斯指下列事件: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奥地利在1848—1849年意奥战争中对皮蒙特军队取得的胜利;奥军在镇压1848—1849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时遭到的一连串失败;1849年沙皇政府派到匈牙利援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俄军的行动;普鲁士为了镇压1849年巴登—普法尔茨起义面对南德意志进行的武装干涉。——第103页。
[58]军队中的代役制在法国广泛地推行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它是有产阶级特权之一,使富人都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为自己雇佣代役人而免服兵役。在十八世纪末叶法国革命时期曾经禁止代役,然而拿破仑第一又重新使它合法化。在1855年4月军队中的代役制曾作了修改:按照新法,代役人如果不是被征者的近亲,就由国家机关选定,代役款项则列入“军队补贴”特别基金。1868年的法律肯定了已有的代役制。1872年法国的代役制被废除了。——第103页。
[59]指1859年4月29日—7月8日的法国和皮蒙特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是由拿破仑第三发动的,他企图在“解放”意大利的旗帜下,通过胜利的“局部”战争掠夺领土并巩固法国波拿巴制度。意大利的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希望通过战争实现在皮蒙特的萨瓦王朝的统治下的意大利统一。奥军在马振塔和索尔费里诺失败(见注25和注18)以后,拿破仑第三由于害怕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发展和不愿意促使意大利统一,同奥地利单独缔结维拉弗兰卡初步和约。战争结果,法国获得萨瓦和尼斯,伦巴第并入撒丁王国(皮蒙特)。威尼斯省在1866年以前一直由奥地利人统治。——第104页。
[60]1850年普奥关系因争夺德国霸权而尖锐化,因此普鲁士军队进行了动员。由于这次动员所暴露出来的军事制度的严重缺点、普鲁士军队的落后的武器装备以及在德国的冲突中支持奥地利的俄国的坚决反对,普鲁士不得不放弃军事行动,向奥地利投降(1850年奥里缪茨协议)。
恩格斯把普鲁士的这次外交失败讽刺为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中罗马人在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的失败。萨姆尼特人战胜了罗马军团并强迫他们通过“牛轭”,这被认为是战败军的奇耻大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由此而来,即遭受极大侮辱的意思。——第105页。
[61]指1860年2月普鲁士议会下院(众议院)的资产阶级多数派拒绝批准陆军大臣冯·罗昂提出的军队改组计划。但是政府不久设法从资产阶级那里获准了“保持军队战斗准备”的拨款,并把这笔款项用于实现预定的军队改组。1862年3月,当下院的自由派多数再度拒绝批准军费时,政府解散了议会并决定进行新的选举。1862年9月底,反革命的俾斯麦内阁组成。它在同年10月解散了新选出的议会,并且着手实行军事改革,不经过议会的批准就开支这笔款项。——第106页。
[62]丹麦战争是1864年普鲁士和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以普鲁士为霸主统一德国的重要阶段。俾斯麦的容克地主政府企图把隶属于丹麦、但主要居民为德国人的什列斯维希公国和霍尔施坦公国归并普鲁士,加强普鲁士在德国的影响,压服自由资产阶级反对派。奥地利参加了这场战争,它和普鲁士一样,也企图侵占什列斯维希和霍尔施坦。战争以丹麦失败而结束。什列斯维希和霍尔施坦被宣布由奥地利和普鲁士共管,1866年奥普战争后并入普鲁士。——第106页。
[63]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巴黎在塞纳省省长欧斯曼的领导下大规模地进行城市重新设计和改建的工程;这项工程的目的除了使贵族区设备完善外,还要扩建原有的街道、修建新的笔直大街,以便在人民起义时便于军队行动和使用炮兵。欧斯曼及其部属肆无忌惮地不断窃取这项工程的经费。——第107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