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蒂埃
贝尔蒂埃,路易·亚历山大——法国元帅,纽沙特尔公爵,瓦兰壬公爵,瓦格拉姆公爵;1753年11月20日生于凡尔赛,1815年6月1日在班堡被害。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六时代的地形测量工程兵团司令,他在父亲的关怀下受到军事教养。他是从皇家地形测量局转入军队的,最初为总参谋部中尉,后为龙骑兵上尉。他曾在拉斐德的率领下参加美国独立战争[76]。1789年路易十六任命他为凡尔赛国民自卫军司令,他在1789年10月5日和6日以及1791年2月19日[77]为王室出了不少力。但是他明白,革命为军事人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我们看到他先后在拉斐德、吕克纳尔和居斯丁的手下当总参谋长。他在万第战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所以在恐怖时期避免了嫌疑。1793年6月12日索缪尔保卫战[78]中他所表现的那种英勇精神,在国民公会委员的报告中得到好评。热月九日[79]后,他被委任为凯勒曼的总参谋长,在他坚持下法军占领博尔格托一线,使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可见,还在波拿巴提升他为总参谋长以前,他已经有了作为一个总参谋长的声誉。在1796—1797年的战局里,在蒙多维会战(1796年4月22日)、洛迪会战(1796年5月10日)、科多尼约会战(1796年5月9日)和里沃利会战(1797年1月14日)中[80],他也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师长。
贝尔蒂埃意志薄弱,但是顽强而有活力,具有海格立斯般的体魄,可以连续工作八夜;对作战的一切细节,例如各个军的运动,部队人数、宿营和指挥人员,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执行任务迅速,对他永远可以信赖;他仔细认真,非常善于使用地图,能十分锐利地判断地形的特点,擅长以简明的语言报告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他经验丰富,十分机智,在战斗时知道应该向哪里下达命令,并且能够亲自监督执行这些命令;在战场上,他是司令官的活电报,在司令部的办公桌旁,他是司令官的不知疲倦的自动打字机;他是总揽司令部一切高级职权的将领的一个模范参谋。1798年波拿巴不顾他的反对,派他率领军队攻取罗马、在那里宣布成立共和国和俘掳教皇。[81]他既没有力量防止法国的将军、军需官和供应人员在罗马进行抢劫,又没有力量制止法国兵士的哗变,所以把指挥权交给马森纳将军后就到米兰去了,在那里他爱上了美丽的维斯康蒂女士;他长期痴情地热恋她,因而在远征埃及[82]的时期得到了faction des amoureux〔多情派〕首领的绰号,并把最高统治者在各个时期赏赐给他的4000万法郎大部分花掉了。
从埃及回来以后,他支持波拿巴雾月18日和19日的阴谋[83],后来被任命为陆军部长,这个职务他一直担任到1800年4月2日。他在第二次意大利战争时期又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波拿巴相信了关于奥军的行进路线和配置情况的不确实情报而在马连峨陷入显然尴尬的境地[84]。胜利后他同梅拉斯将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完成了一系列外交使命,然后重回陆军部,直到帝国宣布成立。此后他一直在皇帝身边,他以大军[85]少将衔总参谋长的身分跟随皇帝参加了历次的战争。拿破仑慷慨地赐予他许多封号、头衔、奖章、津贴和礼品。1804年5月19日他晋升为帝国元帅,获得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带,并取得法国大狩猎官的称号。1805年10月17日,他荣幸地参加了同马克制定乌尔姆地区投降条款。[86]他从1806年普鲁士战局中获得纽沙特尔和瓦兰壬主权公爵的封号回国。1808年,他受命与巴伐利亚国王[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瑟夫。——编者注]的侄女玛丽-伊丽莎白·巴伐利亚-比肯斐特公主结婚,并获得法国次帅的称号。1809年拿破仑任命他为从巴伐利亚进攻奥地利的大军总司令。他于4月6日宣战,而15日就已使整个战争陷于危险的境地。他把军队分成三部分,派达武率领一半法军驻界根斯堡,派马森纳率领另一半法军驻奥格斯堡,而把巴伐利亚军队配置在他们之间的阿本斯堡,这样,卡尔大公只要推进得快,就能把这三部分军队各个击破。奥军的行动缓慢和拿破仑的到达拯救了法军。但是由于在自己的长官的直接监督下并且担任了与自己才能比较相称的职务,他在这次战争中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在他长长的封号单上又增添了瓦格拉姆公爵的封号[87]。
在俄国战争时期,他连总参谋长也不能胜任。在莫斯科大火以后,他甚至不能正确解释自己的长官的命令;虽然他一再请求准许他随同拿破仑回法国,但后者命令他同军队一起留在俄国。在法军不得不同强大的优势兵力作战的条件下,就完全暴露出他的才智有限和墨守陈规。他按照他的习惯对后卫部队的营,有时对后卫部队的连发布老一套的命令,就好像后卫部队仍然有3万人似的;他把阵地划给早已不存在的团和师,而为了弥补自己的无所作为,他就增加信使和命令。1813—1814年期间,我们又看到他担任了他的老职位[注:即总参谋长的职位。——编者注]。参谋院宣布拿破仑下台后,贝尔蒂埃以虚伪的借口悄然离开了他的庇护人,并且还在他退位以前,就宣称自己忠于参议院和临时政府[88],而后来率领帝国的元帅们到贡比臬去奴颜婢膝地欢迎路易十八。1814年6月4日,路易十八封他为法国的贵族,并任命他为新建的国王近卫军的连长。他把他的纽沙特尔公国让给普鲁士国王,以换取34000弗罗伦的津贴。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回来以后,他随同路易十八到根特。但是,由于隐瞒了拿破仑的来信,他失宠于国王,便到班堡去了,1815年6月1日在那里遇害,有六个带面具的人把他从他岳父的宫殿的窗口扔了出去。贝尔蒂埃的回忆录[89]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
卡·马克思写于1857年9月15日左右 载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
注释:
[76]见注44。——第95页。
[77]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年10月5日和6日从巴黎走到凡尔赛的人民群众与国王近卫军发生流血冲突,结果迫使国王路易十六返回巴黎,从而粉碎了宫廷在凡尔赛准备的反制宪议会的反革命阴谋。
1791年2月19日在巴黎发生了人民骚动,国王眷属试图逃往国外是这次骚动的起因。——第95页。
[78]万第战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93年3月在万第省发动的反对法兰西共和国的反革命叛乱引起的。大多数叛乱者是受反革命的教士和贵族唆使和指挥的当地一部分农民。英国政府的代表给予叛乱者积极的帮助。1793年6月万第人围攻并夺取了共和国军队所防守的索缪尔城,但不久就遭到一连串失败。叛乱于1795年被平定,但是在1799年和以后的年代中又多次试图叛乱。——第95页。
[79]热月九日(1794年7月27—28日)是颠复雅各宾党人的政府、建立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的反革命政变。———第95页。
[80]这里列举的是1796—1797年战局中的一系列会战,在这次战局中,由波拿巴将军率领的法国军队侵入意大利北部,击溃了同盟国奥地利和皮蒙特(撒丁)军队。在前面提到的蒙多维会战中,波拿巴的军队大败皮蒙特军队,从而迫使皮蒙特国王单独媾和。由于奥军在洛迪的失败,波拿巴军队占领了米兰。波拿巴获得胜利的里沃利会战(1797年1月14—15日)在夺取意大利北部的战斗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最后决定了整个战局有利于法国的结局。奥地利人被迫将曼都亚要塞交给法国人,并于1797年10月缔结有利于法国的和约,这一和约意味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彻底瓦解。——第95页。
[81]波拿巴和他手下的将军们利用反法同盟失败后在意大利加强起来的反专制制度运动,在支援意大利共和派的幌子下力求在意大利以“女儿”共和国的形式建立法国的统治。1798年3月,在法国武装力量的支持下罗马共和国宣告成立;教皇庇护六世逃跑。但是在1799年,在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各国军队进入意大利以后,意大利的各个共和国被推翻,并在罗马地区恢复了教皇的政权。随着法国在意大利统治的恢复,拿破仑先把一部分教皇国领土并入附庸的意大利王国,而于1809年又把教皇国划入法兰西帝国。——第96页。
[82]远征埃及是1798年法国陆海军在波拿巴将军统率下向埃及的进军,其目的是要在近东确立法国的殖民统治,侵占当时属于土耳其的埃及和叙利亚,并且在英国与印度的交通线上打击英国。由于法国舰队于1798年8月1日在艾布基尔被英国纳尔逊海军上将的分舰队歼灭,由于亚·瓦·苏沃洛夫统率下的俄奥军队在意大利北部战胜了法军以及海军上将费·费·乌沙可夫指挥的俄国分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行动,波拿巴在埃及的胜利就化为乌有。1799年秋天,波拿巴把军队留在埃及,自己返回法国,而在1801年这支军队被迫向英军投降。——第96页。
[83]雾月18—19日(1799年11月9—10日)波拿巴将军和他的拥护者实行政变,结束了法国资产阶级反革命的发展进程。政变的结果建立了被任命为第一执政的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专政。——第96页。
[84]在1800年6月14日马连峨会战(意大利北部)中,得到关于奥军部署的不确实情报的拿破仑的军队受到突然的攻击。尽管如此,奥军仍然遭到了失败。马连峨会战的胜利以及法国另一支军队在德国西南部与奥军作战的胜利,促使1798年底由英国、奥地利、俄国、西班牙、那不勒斯和土耳其组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由于这次胜利,拿破仑的政权得到了巩固。——第96页。
[85]大军——见注52。——第96页。
[86]在第三次欧洲国家(英国、奥地利、俄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反拿破仑法国的同盟战争时期,1805年10月奥地利马克将军的军队在乌尔姆地区被法军包围,结果被迫投降。——第97页。
[87]拿破仑反对第五次同盟(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时期,在1809年7月5—6日瓦格拉姆会战中拿破仑军队战胜了奥地利军队。为了庆祝这次胜利,贝尔蒂埃获得了瓦格拉姆公爵的封号。奥地利在这次失败以后,承认自己为战败国,并于1809年10月在苛刻的条件下与拿破仑缔结了和约。——第97页。
[88]指拿破仑军队被击溃和同盟国军进入巴黎以后,1814年4月由参议院建立的、达来朗担任主席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促成了波旁王朝的复辟。——第98页。
[89]“贝尔蒂埃元帅回忆录”1827年巴黎版第1—2部(《Mémoires du maréchal Berthier》.Part.Ⅰ—Ⅱ,Paris,1827)。——第98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