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马恩全集第十三卷——奥地利如何控制意大利

字号+作者: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合著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26 11:0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弗·恩格斯 奥地利如何控制意大利   1796年,波拿巴将军下了滨海阿尔卑斯山,在德果、密雷栖摩、蒙特诺特和蒙多维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会战,就夺取了整'...

弗·恩格斯KkQ品论天涯网

奥地利如何控制意大利KkQ品论天涯网



  1796年,波拿巴将军下了滨海阿尔卑斯山,在德果、密雷栖摩、蒙特诺特和蒙多维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会战,就夺取了整个皮蒙特和伦巴第。[87]他的军队在进到明乔河以前,一直顺利前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但是到了明乔河,形势就根本改变了。曼都亚的城墙挡住了他,而这个当代最伟大的统帅为了征服这一障碍,竟用了9个月的时间。第一次意大利战争的整个后半期都是为了攻占曼都亚。里沃利、卡斯提奥涅、阿尔科列会战以及经过布兰塔河河谷的进军——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达到这个主要目的。[88]拿破仑一生有两次为要塞所阻:第一次是在曼都亚,第二次是在但泽[89]。拿破仑很清楚地知道,曼都亚是意大利的锁钥。这个地方,他从占领时起,直到离开帝位时止,就一直没有放弃过;这一时期,他在意大利的统治从来没有遇到过重大的危险。
  意大利的地理形势清楚地说明,哪一个强国能够控制北意大利,即罗马人的南阿尔卑斯高卢,它就能统治整个意大利。波河流域总是决定半岛命运的战场。从马利尼亚诺会战和帕维亚会战起,经过都灵、阿尔科列、里沃利、诺维和马连峨等会战,一直到库斯托查和诺瓦拉会战,所有争夺意大利统治权的决战,都正是在这里发生的[90]。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不论是法国人或者德国人,只要能把对方逐出波河河谷,就能够使对方同狭长的半岛隔绝,并使这个半岛同它的同盟国隔绝。这个半岛是意大利人口最少、文化最低的部分,它如果被迫仅仅依靠本身的资源来维持,很快就不得不屈服。而在这个波河流域,最居中的一个阵地就是曼都亚。它距亚得利亚海和地中海同样远,约为70英里;因此,这个阵地如果由野战军来防守,便可以确实封锁半岛的一切入口。此外还应当补充一点:这个阵地处于湖泊之间,并有三个桥头堡供军队进出,而且在四周的地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流,能把围攻军队割裂成彼此孤立的各个部分,曼都亚的这一形势在战术上有巨大的优势;无怪乎古谚说:曼都亚在谁手,意大利归谁有。
  这几点就足以说明,纵然奥军仅仅握有曼都亚一地,想把他们赶出意大利,也不是很容易的。当代第一个统帅需要9个月来完成的事情,前瑞士炮兵上尉[91]在同样期间是做不到的。但是,伦巴第的情况从军事观点来看,从1796年以来,甚至从1848年以来,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848年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1796年的战争正好相反。1796年的战争证明了曼都亚在防御战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而1848年的战争则证明了曼都亚同培斯克拉、列尼亚哥和维罗那合在一起在进攻战中所具有的作用。从此以后,奥地利参谋部和奥地利军事工程师苦心孤诣、ensemble〔同心协力地〕从各方面研究并改进了这个出色的阵地——大概是全欧洲最好的阵地,这使他们得到了最大的荣誉。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明乔河是由加尔达湖流入波河的一条很小的河,在夏季有许多地方可以徒涉而过,但是整个说来,它是适于作为防御阵地的。这一线应由培斯克拉算起到博尔戈福特(虽然后者并不在明乔河边),长约30英里,因此居中配置的军队能以一日行程到达这条线的任何一端。这条30英里的短线,右方(北方)为加尔达湖和提罗耳阿尔卑斯山脉所掩护,左方为波河所掩护,成为奥军用来抵抗从西方入侵的敌人的第一道有利的防线。但是这不是它唯一的长处。在加尔达湖和明乔河、波河东面10—30英里处,几乎与它们平行地流着一条阿迪杰河,形成第二道更为强大的防线,这是在一年四季都只有架了桥才能通过的障碍。我们看一下地图就可以知道,这条双线使提罗耳和邻近的奥地利各省天然地紧密连成一个整体;从军事观点来看,这条双线成为这一整体中必要的补充部分。奥地利政策的原则声称明乔河线是德国的防御所必需的,必须在波河上保卫莱茵河,其根据也就在这里。
  这个阵地按其天然条件来说已很坚固,再经过人工修筑就更坚固了。明乔河线被曼都亚要塞截为两段。这个要塞离河口非常近,所以要塞下游那一段河流可以完全不必考虑。这样,明乔河线又大约缩短了七八英里;该线的南端由形成两岸桥头堡的第一流要塞所加强。该线的另一端,即河湖相连的地方,有培斯克拉小要塞作掩护。当然,这个要塞不很坚固,并且在1848年曾被皮蒙特军队占领过。但是,它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偶然的攻击,因此只要奥军进行野战,这一要塞就能守住;同时它保障奥军能到达明乔河西岸。
  1815年以前,阿迪杰河线一直被忽视。从1797年到1809年,它是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边境线;但是从1815年起,奥地利占领了该河两岸。在离曼都亚约25英里的地方,在阿迪杰河上有一个小要塞列尼亚哥;然而离培斯克拉最近的城市维罗那当初却没有设防。但是,奥地利人很快就发现,要使这个阵地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使维罗那成为要塞。而他们也就这样做了。不过,由于奥地利人所特有的办事迟缓的旧习性,他们对完成这个任务极不重视,以致到1848年革命爆发时,虽然阿迪杰河左岸(即东岸)的、可以被用来对付奥地利的工事倒构筑得相当不错,但是朝着敌人的那一岸,相对说来却几乎是没有设防的。
  拉德茨基和他的参谋长海斯和雪恩海斯,在被革命逐出米兰以后,就立即开始纠正这个缺点。他们在西面围绕维罗那的高地上构筑了工事,使敌人不能对要塞围墙进行射击。他们做到这一点,是奥地利的一件幸事。当时,明乔河线被迫放弃。培斯克拉受到了皮蒙特军队的围攻;皮蒙特军队几乎接近了维罗那多面堡的围墙。但是在这里,他们被挡住了。桑塔路其亚会战(1848年5月6日)向他们表明,继续对维罗那防御工事进行任何攻击,都是完全无济于事的。
  但是整个北意大利完全为革命军掌握了。拉德茨基除了他的四个要塞(其中,他以维罗那作为自己军队的营垒)以外,已经一无所有。当时,在他的正面前和两侧的地区以及几乎整个后方地区,都为敌人所控制。甚至和提罗耳的交通也受到威胁,有时还被截断。但是,由努根特将军指挥的一个师还是在起义的威尼斯省打开了一条道路,并在5月底与拉德茨基会合。那时,拉德茨基表明,他掌握了这个刚刚为自己筑成的出色的阵地,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由于在这个搜括一空的维罗那四郊再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军队,由于兵力过于薄弱不能进行决战,拉德茨基便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巧妙的侧敌行军,把自己的军队经过列尼亚哥转移到曼都亚;然后,在敌人尚未弄清真相以前,拉德茨基又由曼都亚向前推进,到明乔河西岸攻击敌人;他把敌人的封锁线向后压缩,使皮蒙特的主力军不得不撤离维罗那。然而他无力防止培斯克拉的陷落。在取得了向曼都亚的进军所预期的一切战果以后,他重新集合了自己的军队,经由列尼亚哥向维琴察出发,并从意大利军队手中夺回了该城;于是,他便控制了大陆上的整个威尼斯地区,恢复了自己的交通线,并得到了自己后方广大富饶地区的资源;此后,拉德茨基又重新退入他的要塞维罗那,但是,皮蒙特军队对于把奥军逐出维罗那这一点已经完全失望,以致无所事事地消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正在这时,奥军3个强大的旅开到了,于是局势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3天的时间内,拉德茨基肃清了阿迪杰河和明乔河之间的高地上的皮蒙特军队,同时在曼都亚附近迂回皮蒙特军队的右翼,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在退到提契诺河彼岸之前,一直没有作任何抵抗。
  拉德茨基进行的这个战局说明,一个将军,即使他的兵力比敌人薄弱,只要依靠防御得很好的河网体系,就可以扭转局势。无论皮蒙特军队在什么地方或者想把战线转到哪一方面,他们总是无法攻击奥军,并且,他们在最后失败前的5个星期内的混乱行动显然说明,他们处于怎样一种无能为力的境地。那末,拉德茨基阵地的力量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简单地说,这些要塞的作用在于它们不仅掩护拉德茨基的军队不受攻击,而且还迫使敌人分散兵力,而拉德茨基却可以在要塞掩护下,集中兵力在任何一点上,来对抗当面的那一部分敌军。培斯克拉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敌军;拉德茨基在维罗那的时候,曼都亚则牵制了另外一部分敌军,而当拉德茨基刚刚前往曼都亚时,维罗那又迫使意大利军队留下一个军来监视它。不仅如此,皮蒙特军队还不得不以分散的部队在西岸地区行动,并且这些部队中没有一个可以迅速支援其他部队,而拉德茨基却能够凭借他的要塞和桥头堡任意把他的全部军队从河这岸转移到河那岸。如果皮蒙特军队能够支援维琴察和威尼斯省,那末这些地方是决不会丢失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拉德茨基攻占了这两地,而皮蒙特军队却被维罗那和曼都亚的守军牵制住了。
  在阿尔及利亚,当法军纵队需要通过敌人的地区时[92],他们编成四个步兵方队,使这些方队居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角,而骑兵和炮兵则在中间。如果阿拉伯人来进攻,步兵便以坚决的火力击退他们,一当进攻者陷入混乱,骑兵立即冲到他们中间,这时,火炮卸下前车,以便对他们进行射击。骑兵如果被击退,就可以在步兵方队后面得到可靠的掩护。对于同优势敌军作战的军队来说,要塞体系,特别是设在河网中的要塞体系所发挥的作用,正如成密集队形的步兵对于这些非正规的紊乱部队作战时所发挥的作用一样。维罗那、曼都亚、培斯克拉和列尼亚哥形成方队的四个角,只要其中的三个没有被敌人占领,那末就不可能迫使较弱的军队放弃它的阵地。但是怎样才能攻占这些要塞呢?如果奥军无力进行野战,培斯克拉的确随时都是容易被攻克的;而曼都亚,在1848年敌军甚至没有企图对它进行封锁,更不用说围攻了。封锁曼都亚需要三路军队:一路在明乔河西岸,一路在东岸,这两路军队用来围攻,第三路军队则用来对付维罗那的奥军,以掩护围攻。但是,奥军如果在河流和要塞之间进行巧妙的机动,就可以用全部兵力ad libitum〔任意〕攻击这三路军队中任何一路。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进行围攻呢?仅仅一个曼都亚,波拿巴将军经过9个月的努力才用围困的方法夺取了它,那末在依托于维罗那、列尼亚哥和培斯克拉各要塞的军队的支援下(这支军队能够在明乔河或者阿迪杰河两岸集中兵力,进行机动,同时他们的退路也绝不会被截断,因为他们有两条交通线,一条经过提罗耳,另一条经过威尼斯省),曼都亚会比以前强大多少呢?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个阵地是欧洲最强大的阵地之一,并且因为奥地利人不仅在那里构筑了足够的工事,而且也完全了解它的意义,所以我们认为,配置在这个阵地上的15万奥军,是用不着害怕数量比他们多一倍的敌军的。
  然而我们假定他们被逐出这个阵地,假定他们丢失了曼都亚、培斯克拉和列尼亚哥,但只要他们握有维罗那,并且没有被完全逐出野战阵地,他们就可以使得任何一支法军向的里雅斯特和向维也纳的进军成为非常冒险的行动。奥军一方面守住维罗那作为前哨阵地,一方面可以退到提罗耳补充人员,再迫使敌人分散兵力。一部分敌军将围攻维罗那,另一部分必须防守阿迪杰河谷;这样一来,敌人是否还有足够的兵力向维也纳进军呢?即使有的话,提罗耳的军队也可以经过布兰塔河谷(波拿巴将军在1796年曾使奥军接受了一次极其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了解到布兰塔河在战略上的意义)来袭击他们。但是如果奥军没有其他部队防卫直接通往德国的道路,这样的做法就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奥军把主力调到提罗耳阿尔卑斯山,敌人也仍然能绕过该地,并在奥军走出山地以前到达维也纳。但是我们假定维也纳已经设防(我们估计,这一工作正在进行),那末这种考虑就不存在了。奥地利军队会及时赶到,来为维也纳解围,并且只要扼守住阿尔卑斯山,就能保卫克伦地亚边境,从而威胁入侵军队的左翼,使他们担心在巴萨诺附近或者在科涅利安诺附近遭受袭击,担心在通过该地区后交通线立刻会被截断。
  附带说一下,奥地利人借口明乔河线是德国南方的自然疆界,企图以此证明他们侵占意大利是有理由的,而德国南方疆界这样的间接防御正好驳斥了这种论调。如果情况真如这种论调所说的那样,那末莱茵河就应当是法国的自然疆界。在一种场合有效的一切论据,在另一场合也可能完全适用。但是,幸而法国既不需要莱茵河,德国也不需要波河或者明乔河。谁要从翼侧迂回别人,他也会被别人迂回。威尼斯省可以从翼侧威胁提罗耳,而提罗耳则可以威胁整个意大利。直通米兰的博尔米奥山口,可以用来为进攻的里雅斯特和格腊迪斯卡的敌人准备第二个马连峨,这恰恰就和大圣伯纳德山口对于向瓦尔河一线进攻的梅拉斯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93]。归根到底,在战争中,谁能够更持久、更成功地进行野战,谁就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胜利。让德国紧紧握有提罗耳吧,那样,它便完全可以让意大利在平原上为所欲为。只要德军能够进行野战,威尼斯省是否在政治上从属于德国,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从军事观点看来,德国的阿尔卑斯山疆界控制着威尼斯省,这对于德国说来,应当是很够了。
  当然,这纯粹是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当法国插手,情形便不同了;如果法国以全力来干涉,交战的每一方当然都会尽可能保卫自己的阵地。德国将会放弃明乔河线以及阿迪杰河线;但是只有把它们让给意大利而不是让给其他国家,它才能够放弃它们。
  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只是研究了奥军方面采取防御战的前途。但是如果发生战争,那末他们的处境将迫使他们采取进攻战的计划。关于这个题目,我们在下一篇文章里再谈。


弗·恩格斯写于1859年2月中
载于1859年3月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5575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注释:
  [87]指1796—1797年波拿巴在对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在意大利战局最初阶段进行的几次会战。1796年4月,波拿巴的军队从尼斯经由山道向波河河谷发起进攻,4月12日在蒙特诺特击败了一股奥军;4月13—14日在密雷栖摩粉碎了在与奥军结盟的皮蒙特军队编制中的一股奥军;4月14—15日在德果击败了前来援救这一股军队的奥军。1796年4月22日,法军在蒙多维与皮蒙特军队进行决战,结果皮蒙特军队向都灵溃退。——第213、234、665页。
  [88]波拿巴围攻曼都亚是在1796年6月开始的。当时,波拿巴的主要兵力正在对那些企图替要塞解围的奥军作战。1796年8月5日,波拿巴在卡斯提奥涅击败了乌尔姆捷尔指挥的奥军,1796年9月上半月在布兰塔河河谷再次击败了乌尔姆捷尔的军队;1796年11月15—17日,法军在阿尔科列会战中粉碎了新派往曼都亚解围的奥军;1797年1月14—15日波拿巴在里沃利会战中又一次打败了奥军。经过9个月的围攻,法军终于在1797年2月2日迫使曼都亚守军投降。——第213页。
  [89]拿破仑的军队围攻但泽(格但斯克)是在拿破仑第一对欧洲各国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期间,于1807年3月开始的。守备要塞的普鲁士军队和俄国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守军的行动得到另一支曾多次企图解围的俄国部队的支援。直到1807年5月底,在不受侮辱的条件下,要塞守军才向优势敌人投降。——第213页。
  [90]1515年9月13—14日的马利尼亚诺会战,是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在1494—1559年进行的意大利战争中最重大的会战之一。在会战中,法国国王弗朗斯瓦一世的军队打败了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军。1525年2月24日,弗朗所瓦一世的军队在帕维亚被德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所击败。
  1706年在都灵会战中,意大利军队粉碎了围攻都灵117天的法军。
  1799年8月4日(俄历15日)在诺维会战中,由亚·瓦·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粉碎了茹贝尔的法军,最后把法军逐出北意大利。
  1800年6月14日在马连峨会战中波拿巴的军队击败了奥军。
  1848年7月25日在库斯托查,由拉德茨基指挥的奥军使皮蒙特军队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关于诺瓦拉会战见注50。——第213页。
  [91]原文是双关语,《captain》既有“统帅”的意思,又有“上尉”的意思。前瑞士炮兵上尉是指路易·波拿巴,他在瑞士住过很长时间,曾入瑞士国籍,1834年曾任伯尔尼州炮兵团的上尉。——第214页。
  [92]1830年法国政府开始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掠夺性的殖民战争。由于殖民者遇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顽强的抵抗,这一战争断断续续地进行了40年。直到1871年,法国资产阶级才最后把阿尔及利亚变成自己的殖民地。——第218页。
  [93]指1800年的意大利战局。奥军总司令梅拉斯最初在瓦尔河附近胜利地攻击了法军右翼,但是在1800年5月下半月,波拿巴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奥军的后方。6月2日,法军占领米兰,并渡到波河南岸,1800年6月14日奥军在马连峨被击溃。——第220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