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总统选出来了,马克龙,39岁,年纪很轻,这不算稀奇。引发舆论热点是他的夫人,总统夫人原先是他的中学老师,等他长大后,便娶了这位女老师。别误以为这是某些“性角色扮演”的特殊癖好,法新总统的夫人比他年长24岁。有人称之为“恋母情结”,对此,让心理学家去分析,我没多大兴趣。我只想说说生孩子的事情。
据报道,马克龙30岁时与现在的夫人结婚,当时,他的夫人已54岁,应该已经过了女人的生育年龄。报道指出马克龙只有3位继子,应该是他夫人同前夫所生,而非与马克龙所生的孩子。所以说,马克龙与比他大24岁的夫人结婚,应该没有两人的亲生孩子。虽然很多舆论说,两个人的爱情,旁人管不着。但是,说说生孩子这件事,不算干涉恋爱自由吧。与之类似的是冰岛现任女总理,她是一位女同性恋,正式出访带配偶,要带上另一位女性。这在国际外交场合很少见。不过,也没多少人对此多嘴。欧美政界、高官、富豪、明星里同性恋不少,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也是流行趋势。加上类似马克龙这样的“奇异恋”,势必会对生孩子造成倾向性的影响。
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发达经济体几乎都如此。美国有点例外,人口增长0.9%,外来的年轻移民较多是一个原因。中国的人口还在增长,但发达城市已开始步入老龄化。中国周边的日本老龄化更严重,人口已步入负增长。与之相比,欧洲老龄化更严重,例如,德国的人口负增长比日本更厉害。有些欧洲国家看起来没有负增长,主要也是因为外来移民,从欧洲本土白人来说,人口负增长大概是普遍现象。当然,欧洲人口负增长最严重的是东南欧的摩尔多瓦共和国,负增长率超过1%,不过,可能是向外移民较多的原因。老龄化及负增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出生少,也就是人们生孩子少。
政治家、社会精英、明星等对于社会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如果他们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同性恋、奇异恋、独身等不生孩子的状况,那么,它对全社会成员是否愿意生孩子,一定会有影响。因此,法国新总统上台,加上冰岛总理以及欧洲社会精英各种与生育孩子无关的生活方式,还有对同性恋等影响人口生活方式无条件地宽容,势必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人口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一个民族的消失。工业化以来,地球上的物种消失速度在加快。以前有一些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彻底消失了,例如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人。当然,塔斯马尼亚人灭绝不是因为不生孩子,而是因为英国殖民者的残暴。这里只是借个例子。未来是否会有发达民族消失?我们不知道,但这个趋势不扭转,这个结局肯定是必然的。
虽然我们说全球人口已经增长过快,到达100亿可能不会很久远。地球人口过多造成对自然生态的沉重压力,控制人口势所必然。然而,我们看到的矛盾现象是,有些国家民族不愿生孩子,有些国家民族则大生特生,例如中东和非洲国家,最高的人口增长率接近5%。这使得发达国家少生孩子的做法,对于全球人口控制几乎没有作用。这一现象换个角度看,大致可以这么理解——有文化、识大体的人群,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人口,例如中国;而文化欠缺、对人类前途不知道危机感的人群却在大生特生,例如非洲。所以导致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还有个别宗教不能说没文化,主张多生,有人形象化地称之为“子宫胜利法”。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点恐怖。这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之策?以唯一神的旨意来说,应该不是临时策略,而是永恒的。那么,假设“子宫胜利法”真的取得它预想的成功,是否还会面临全球人口膨胀的问题?到那时怎么办?那个唯一神是让信徒们自相残杀、争夺生存资源,还是大家一起在地球上过苦日子,然后一起去天堂享受?因此,这种拿子宫当武器的做法,不管是对信徒还是非信徒,都是对生命的侮辱,对人类的伤害。面对这个事情,相信理性不信神,是正确的选择。
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各有不同,人口出生率下降也一样。在中国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在欧洲则是其他。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出生率低大致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不够合理,处于生育高峰的青壮年事业压力、生活压力大,生孩子影响个人奋斗,养孩子负担过重。中国古代社会,这种问题往往由大家庭分担,如果不分家,青壮年的衣食住行、多个孩子抚养,都会因为大家庭而降低平均成本,而现代社会提倡小家庭,鲜有大家庭。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生养孩子常常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的影响。但是,长辈帮忙往往是阶段性的,由于分家,长辈帮忙常常也是远隔千里,离开老家,来到陌生地方,有些不能长期适应,只能临时克服困难。此外,现在往往是独生子女,到了第三代也独生,长辈还能帮忙。如果子女较多,且分家,除非时间错开,否则,长辈很难分身有术。而且还会非常辛苦,难以享受幸福安逸的晚年。
二是男女平等,女性不同于传统社会留在家里,所谓男主外、女主内,而是与男性同样求学、谋职、创业。以求学来说,最佳生育年龄的女性大多都在读书阶段,如果要读硕士博士,等拿到学位,差不多也成“剩女”了,即便再想生孩子,过了年龄段,很难多生。虽然有些在求学阶段就结婚生子,但学业重,没收入或收入低,在这个阶段也很难多生孩子。女性参加工作或创业也是同样道理。反观“子宫胜利法”群体,基本上都是男女不平等,女性较少融入社会,更多待在家里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现代化发展,尤其是提倡男女平等,是减少生育的一个有效办法。这也是我说“子宫胜利法”的推行者不值得提倡的原因,因为它建立在不人道的歧视女性的基础上。女权运动应该向这个群体大力推广。国际社会提倡尊重和保护人权,应该加大合理女权的内容,换句话说,男女不平等,应该视为违反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个人主义盛行,自私自利严重。性快乐是一种无条件的、最基本的快乐,性欲望也是难以遏制的基础欲望。在自然法则下,性快乐、性欲望的代价就是生养孩子。也就是说,个人获得快乐,要为群体繁衍做出贡献。然而,现代社会的科技便利使人免去了付出代价的可能,现代社会主张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又使得人们只要享受快乐,而不想付出代价。事实上,古代、现代,人都是自私的,但古代社会制度将为成功地将自私与无私相结合,尤其是中国社会,较好地解决了人口繁衍的问题,例如中国古代提倡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就是利用了自私心理,使得父母甘愿为孩子付出,实际上也是为自己将来的收获而付出。但现在发达国家改由社会养老,不管标准是否足够,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养孩子与自己无关,变成纯粹的付出。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也会承担一部分生养、教育孩子的成本,但一方面有可能标准太低,另一方面对于完成优质高等教育来说,还是有很大缺口,以至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上大学还有较多人要依靠商业性助学贷款。换个角度说,如果夫妻或临时男女不生孩子,将生养、教育孩子的钱省下来,花在自己身上,生活压力会大大减轻,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看起来个人主义给了人不少快乐,但对于人类繁衍,却造成了巨大的危机。事实上,养儿防老从长时段看,它符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理论上就缺乏与群体的相关性。
人口问题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的长远,政策、观念效果如何,基本上都是以百年为观察、见效期。如果不提前判断,未雨绸缪,当今在世的人可能没什么大感觉,但很可能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麻烦。看到法国新总统马克龙当选后,欧洲人不生养孩子的风气又得到一次鼓励,舆论界没见议论,只见对八卦的好奇,临时想到这些,敷衍成文,以供观察、探讨。
(注:文中人口增长率为2012年的数据)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