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孙锡良:五论启蒙——有感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落空!

字号+作者:孙锡良 来源:作者博客 2012-08-23 09:3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有感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落空!   清朝的溃败败于战争,战争的溃败败于国力,国力的溃败败于缺乏人才。至道咸两朝,人才匮乏到什么程度呢?不妨用龚'...

  有感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落空!A1b品论天涯网

  清朝的溃败败于战争,战争的溃败败于国力,国力的溃败败于缺乏人才。至道咸两朝,人才匮乏到什么程度呢?不妨用龚自珍的一席感叹作论: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痒席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A1b品论天涯网

  整个中国,人才匮乏已达极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腐朽而又有失仁道的用人制度,封建专制只是一个方面,“汉人为奴”的等级制度又是一个方面,在“重出身、重资历而不重能力”的用人思想指导下,仕大夫大抵自为官之日,便知终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朝见长跪、夕见长跪”无非是求得个保官升官,污秽不堪的“士林风气”浸染着整个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倘若能出人才,也只属凤毛鳞角,哪会有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A1b品论天涯网

  几千年的中国,老而不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每每在存亡时刻,总能冒出些引领社会变革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魏源便是清朝末期众多仁人志士中较为突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突破了封建士大夫秉持“中国是天下中心”的陈腐观念,代之以“世界意识”教育国民看清自己的被动处境,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变革命题,这个命题不仅仅只影响着统治高层,而且影响了整个士大夫阶层,甚至还渗透到民众心中,至今仍根植于中国知识分子的骨髓。魏源的思想体系未必全面准确,然而,其“见气渐开,智慧日出”的作用绝对不可否定。自此以后,价值重估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东海之民见西海之民便不再视为洪水猛兽。A1b品论天涯网

  面对洋人的侵略,清末的国人用“七万里一瞬而至”来形容。面对今日的局面,我也不禁有“一百年转眼之间”的感叹。当下中国与往日中国到底有何异同?四亿清朝臣民哀无才可用,十三亿国民人才又在何处?前日“211”,昨天“985”,今朝又是“千人计划”,到底从中又能拾来多少人才?距喊出“师夷长技”已近二百年,中华长技又在何处?距送少年辫子留洋也已近二百年,结果又是如何?拜师已久,长技何在?与我国相对应的有近邻日本,当中国遭遇鸦片战争的侵略时,日本也处在被英、荷、俄等国侵略的亡国时刻,亦不得不提出“文明开化”运动,明确提出“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日本的“开化”成功了,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技术上,日本师夷是成功的,并且早就尝试了“制夷”的愿望。中国呢?A1b品论天涯网

  事实上,中国非缺智慧之人,汉人自不在倭人之下,缺的是师夷的诚心、专心、会心,国人谓虚而不重实,忌妒之心极强,习长技俱无所施,有所施又无所得,有所得又无所拓。因此,欧美大也强,小也强,而中国则是小也不强,大也不强。表面上看,今日中国是爱才如命,然而这只是表相而已,抑或是“政绩”使然。己之人才弃如垃圾,人之弃材视如黄金。“师夷”已经被中国人异化为“拾夷剩”,“博采西学”被异化为“博赖西学”,“科学春天”的口号刮出来的却是“原创寒霜”的结局,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官化”与“钱化”已让科学成为政治的装饰品。可以断言的是:中国人并不在独立地研究科学,而是在“研究”欧美人正研究什么科学。依本人看,按目前的用人制度来师夷长技,恐怕会落得一个“蒸砂千载,成饭无期”的悲剧结果。A1b品论天涯网

  经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始成败终”的局面呢?仔细思考以后,我想可能是中国人对“长技”的理解上出了大问题,片面地将“技”理解为“技术”和“技能”,工程学的诉求过于强烈,这种理解的最初动机也许是坚船利炮不如夷人被动挨打所致,后又因经济技术竞争所致,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更加扩展了“技术”的短期效应,这就让中国人始终停留在“技”的表面功夫,正如工匠学艺一般程序,师傅传多少便学多少,未传到的也就不懂,悟性好些的徒弟也能做些创新,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纯属偶然,弟子们要么是皮毛之变,要么是“麻雀下蛋,一代不如一代”。A1b品论天涯网

  魏源所提“技”决非单纯的“技术”,我想更正确的理解应当是科学,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精神是本,技术是末,态度是保证。重末易出短期效果,重本需要有长期的耐心,本末兼顾既需要制度保证,还需要整个社会有一个“科学态度”的大共识,科学态度不是政治口号,也不是学术骗子的捞钱幌子,它必须成为整体国民对生活和对自然认识的基本价值观。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日本,它从欧美既取回来“末”,也取回了“本”,因而实现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科学体系,有理论上雄倨世界的“诺奖”大家,更有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现代技术,它已经完全能够与欧美站在同一个科学平台说话,并且成为欧美尊敬的科技大国,日本国民的科学态度远在我们之上。反观中国,如果不算上某个时代靠吃苦耐劳获得的几样看家本领,至今仍然完全依靠外来的技术输入,“看客”的地位几乎没有任何根本性改变,新生代“海归”的天量增加没有从原创能力上导致质的革新。A1b品论天涯网

  一个国家,要实现单纯制造技术的现代化并不困难,在全球化时代,只要你开放市场,技术的输入具有国际性特征,输入的主动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它可以让自己的科学成就遍布世界,从而赢回自己想要的利润,电视机、手机、电脑、汽车等现代商品产得再多,也不过是人家的智力剩饭,哪有一丁点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古国的零星贡献?中国只是全球化时代技术共享的受益者,而非现代化时代的贡献者,因为你无法在现代化的“符号”中找到哪怕一丁点“中国原创元素”。“现代化的中国”其实并无自主现代化的痕迹,“依赖”几乎成了一种永恒的话题,而给这一尴尬丑态进行粉饰的理由又永远是“时间”,只有“时间”能帮助某些人推脱自己身上的责任,很少会有人思考“日本时间”为何与“中国时间”总是那么长短不一,相对论的社会效应大概也有此解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本是革新者试图引导国人崇尚科学的渐变之举,却被误读为寄生之策,西人在宗教世界与科学世界中间曾经也用过“上帝为本,科学为用”的过渡纲领,却最终实现了向科学世界的巨大跨越,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正往“金钱为本,实用为体”的倒退道路上逆转,实在可悲!A1b品论天涯网

  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起,媒体突然冒出了“湖南精神”、“北京精神”一类的广告词,虽然本人并没有理解其要义,然而毕竟还是提出来了。实际上,当下最为合适且必要的可能是要提出“中国精神”。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发动过多次维新运动,然而,总是维新而不新,结果无一不是返归到原来的封建罗网之中,科学精神每每臣服于政治强权,科学态度每每就范于封建迷信,科学技术每每让位于贪官腐败。整个中国莫不呈现出一种“虚气”,经济虚胖,人体也虚胖,“虚气”长期被误认为是“元气”,拜金主义的糜烂精神被误推为“中国精神”,“顺天颂王”又成为少数人乐于灌输的时代需要,从个体到家庭,再到社会组织,无不逐步沦落为虚伪的寄生宿主,说没有生存危机那是绝对的谎言。“中国精神”到底是科学精神,还是民主精神,抑或是兼而备之?是公民,你就得思考和面对。A1b品论天涯网

  “师夷长技”之设想无果,“制夷”之路必定无期,无论何时,统领变革者无所思且无所为,人民权利也只不过杯中之茶,可以喝掉,也可以倒掉。当苟且偷安、任人宰割、冷落麻木成为国民群体属性的时候,别说“制夷”之能力,又有何“制夷”之必要呢?A1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