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李北方:大学的门朝哪边开

字号+作者:李北方 来源:草根网 2013-09-14 09:3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大学时代本该是青春飞扬的,是可以自由畅想未来的,可是残酷现实告诉农村大学生,你们的未来不是无限可能的,未来有多远,取决于父辈的肩膀有多厚实。  '...

   大学时代本该是青春飞扬的,是可以自由畅想未来的,可是残酷现实告诉农村大学生,你们的未来不是无限可能的,未来有多远,取决于父辈的肩膀有多厚实。 nRd品论天涯网

  又到了开学的时节,又有无数的青年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门,他们心里必定是怀着新奇、激动和希望的。回想我本人独自扛着一个小包袱,跋涉千里到学校报到,已是17年前。nRd品论天涯网

  看到一个报道,北大2013年招收的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为14.2%。就是这个14.2%,已经比上一年高1.7个百分点了。17年前情况如何?我没有那时候的统计数据,但根据切身的经验,那时北大的农村大学生比例远比14.2%要高。nRd品论天涯网

  放在更长的时间坐标下,城乡大学生生源比例的变化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2009年,前总理温家宝说过一句话:“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nRd品论天涯网

  越是好的大学,这个问题越严重,在一些二本学校,农村学生比例还能达到30%以上甚至更多。这是因为好大学更“进步”,更加“跟国际接轨”,自主招生的力度更大,北大的说法是向“主动多样化选拔最适合北大培养的优秀学生的战略转型”。nRd品论天涯网

  自主招生构成了对农村学生的体制性歧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由教育水平决定的,教育水平又由国家投入的不均和城乡间差距决定。单纯比高考分数固然有诸多的不足,可是高考的范围明确,除个人努力程度和禀赋之外,其他因素在影响考试结果方面的作用不大,所以传统的高考形式更适合大学选拔人才的本意。而所谓的招生改革,不过是另一种披着进步外衣的倒退而已。nRd品论天涯网

  农村孩子进了大学之后呢?他们将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社会背景的差距一直是有的,但快速的发展变化一边拉大着差距,一边为差距的凸显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条件。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手机和个人电脑还没有普及,大家都没有,但没过多少年,这些东西就成了大学生的必备物品了—这还不是个人消费的问题,教学方式的改进完全是按照每个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为前提假定的。逐年在上涨的学费,加上这些开销,对农村家庭构成何种的负担,可想而知。nRd品论天涯网

  问题是现实的,也是心理的。范美忠(范跑跑)在解释他为什么会有那种惊世骇俗的观点时,就提到他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大学期间是如何在城里长大的同学们面前感到自卑,又是如何重塑自信的心路历程。范跑跑上大学是20多年前了,现在的农村大学生们在怎么想?这个问题值得重视。nRd品论天涯网

  接下来的问题是,农村孩子大学毕业之后怎么办?温总理那一代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不但不用发愁找工作,而且工作之后就有能力回馈家庭。现在呢,社会全面进入“拼爹时代”,找工作成了大问题,找到工作也要面临养活不了自己的问题。日常经验足以表明,刚刚工作的学生的收入,难以支持个人在城市里的体面生活,不少城市青年工作之后还要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农村毕业生的艰辛可以想见。nRd品论天涯网

  这样下去,大学将沦为彻底的阶层再生产的工具,成为阶层固化的催化剂。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将一句俗语做这样的改编,“大学的门朝南开,有才没钱莫进来”。nRd品论天涯网

  大学时代本该是青春飞扬的,是可以自由畅想未来的,可是残酷现实告诉农村大学生,你们的未来不是无限可能的,未来有多远,取决于父辈的肩膀有多厚实。nRd品论天涯网

  如果我们能辩证地看问题,也可以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大学不但能教给年轻人自由的理念,也在同时剥去自由的伪装—它时时提醒这一代年轻人不要忘记自由的分配问题。nR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