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赵磊:历史的动力是革命,不是批判

字号+作者:赵磊 来源:红歌会网 2013-11-22 11:1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关于革命与改良,至少从甲午战争天朝惨败起,争论就没有消停。新中国成立后,官方编撰的革命史为这个争论暂时划上了句号。改开以来,“革命死了&rdqu'...

  关于革命与改良,至少从甲午战争天朝惨败起,争论就没有消停。新中国成立后,官方编撰的革命史为这个争论暂时划上了句号。改开以来,“革命死了”的呼声甚嚣尘上,成了主流的共识。直到最近,那个惊世骇俗的“铁案”再次戳破了这可笑的共识,为暗流涌动的争论提供了一个鲜活而经典的样本数据。3yv品论天涯网

  木头人都能感觉到,在风云际会的历史天平上,革命的份量正在大大压倒改良的愿望,而不是相反。这促使我再次思考革命与改良的关系,于是写下了系列博文《中国有未来吗》,结论是:“搬个凳子看戏吧”。3yv品论天涯网

  有人批评我:“搬个凳子看戏”是消极逃避。其实,我并不是要做置身事外的局外人、旁观者——也做不到,而是说,我已经不再指望谁谁能“明君在世,力挽狂澜”。老实讲,之前可能我还真这么想来着——或有激进的先知批我“幼稚”。扪心自问,“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与历史唯物主义信仰确有抵牾,但在漫长的守望和坚持中,在“从头越”的犹豫中,寄望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或许也是一种必须的期待罢?3yv品论天涯网

  济南审判之后,我再次领教了这个道理:“历史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这个说法是不是很激进呢?其实,这可不是什么“极左”的口号,而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样说的:3yv品论天涯网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怪影’、‘幽灵’、‘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3yv品论天涯网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意思?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上下文看,是指“实际地推翻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按唯物史观“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社会关系的改变取决于:(1)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力革命。(2)由此引发出来的阶级斗争——生产关系革命。3yv品论天涯网

  那么,什么是“批判”呢?所谓“批判”,指精神层面、思想意识的怀疑、斗争和否定。所以,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前一个批判,就是指精神层面、思想意识的否定——即思想批判;而后一个批判,则是指物质层面、社会关系的否定——即革命。3yv品论天涯网

  必须说明,“生产力革命”和“生产关系革命”有着内在联系,不是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关系:没有“生产力革命”,就不会有“生产关系革命”;没有“生产关系革命”,“生产力革命”就是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的无花果。与“生产关系革命”一样,“生产力革命”的展开和深化同样不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逻辑力量:没有“极端”,何来“必反”?3yv品论天涯网

  人们总想中庸(改良主义),总想避免“过犹不及”,总想保持均衡,总想不偏不倚,总想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但是,从革命的动力看,如果没有“过犹不及”,没有严重失衡,没有改良死了,没有一条道走到黑,何来革命?何来“必反”?3yv品论天涯网

  难怪马克思和恩格斯无情地指出:“历史上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动荡是否强大到足以摧毁现存一切的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3yv品论天涯网

  问题是,思想批判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批判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批判的意义在于:(1)批判是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是密涅瓦的猫头鹰;(2)批判是唤醒革命意识的催化剂,是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媒介;(3)批判是连接两个革命(生产力革命与生产关系革命)的通道,是阶级斗争的集结号。3yv品论天涯网

  面对全球资本的嚣张跋扈,面对私有化的疯狂浪潮,我想起了高尔基的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3yv品论天涯网

  在“物极必反”之前,在革命到来之前,我将一如既往地批判下去,决不妥协!3yv品论天涯网

 3yv品论天涯网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3y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