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刘仰评《老有所依》:心中那个柔软的角落

字号+作者:刘仰 来源:红歌会网 2013-11-29 15:0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朋友介绍,抽空看了几集正在播出的41集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感觉还不错。这是一个恰逢其时的题材。一方面,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随着'...

gR4品论天涯网

  朋友介绍,抽空看了几集正在播出的41集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感觉还不错。这是一个恰逢其时的题材。一方面,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对电视的挑战,电视观众也越来越多是老年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的每一个老年人他们都曾经年轻过,现在他们老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每一个曾经年轻或者正年轻的人,将来也会老。gR4品论天涯网

  西方社会面对老龄化、老年人这一社会问题,常常只是从纯粹经济的角度出发——或者将其纳入社会保障系统的数字计算,或者将其归为年轻的生产者与年老的消耗者的平衡关系。虽然我们说面对老龄化,数字推演和以数字推演为基础的公共政策的确是有用的,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数字往往过于冰冷,过于患得患失,过于利益化。几千年来,中国之所以是全世界最文明的国家,中国之所以是全人类文明的标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对待老年人的方式与众不同。老年人问题会触动中国人心中那个最柔软的角落。百善孝为先,真正的中国文化,真正的中国人,面对自己亲人的老去,往往以最深厚的感情方式,不计代价地付出。按经济学的观点看,这种付出常常不符合经济人的特征,不符合经济理性的原则。然而,真是因为中国人的内心中那个柔软的角落永远地柔软着,才使中国人成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人群。gR4品论天涯网

  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的故事情节都是很日常化、生活化的细碎琐事,但它的确是老年人面对的真实。不管电视剧里面的各色人物有美好还是有丑陋,它的故事展开一次次地触动着人们心中那个柔软的角落,我相信,它也同样触动了创作人员内心里的那个地方,因而它能在当今中国社会产生共鸣。不管是感动还是愤怒,不管是同情还是谴责,对于老人那一份永远不变的内心柔软,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之所以文明、之所以美好的重要特征。它就是善良,它就是温情,它就是愿意为别人而无条件地付出。gR4品论天涯网

  人类历史上每一个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态度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老年人生活能力下降,有些甚至完全失去生活能力。从纯粹经济学角度说,他们往往成为社会中只消耗而不产出的一部分人。因此,除非老年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有比较充裕的积蓄,他们才有可能在冬天消耗自己在夏天储存下来的物资。否则,步入衰老的晚年,往往成为负担。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老年人自杀,社会习俗允许将老年人抛弃、饿死或自生自灭,直到较近的时候依然存在。即便在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对于老年人常常也只是给予一定物质待遇,让他们在养老院中远离社会。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至上的社会中,老年人的悲凉几乎是必然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至上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人,常常不会记得父亲、母亲曾经为后代而付出他们的青春,年轻人得到父母或祖辈的付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应当的。即便年轻人长大之后能在物质方面不亏待年老的父母,还是屡屡被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说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gR4品论天涯网

  全世界只有中国最早培育了强大的孝道,让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能有所依靠,都不用担心被抛弃的最终命运,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享受儿孙绕膝的天堂般快乐。孝道是无私的,它不计算付出与得到的对称,只为安抚心中那份柔软的感情;孝道也是自私的,今天尽孝的人,未来也会成为他人尽孝的对象。在时间的流逝中,自私与无私被和谐地融化在一起,成为所有善的源头。它告诉世界一个中国的真理:谁都不是绝缘的,谁都不是孤独的。当困难来临,总会有你,总会有我,总会有她,总会有人出现,伸出温暖的帮助之手。gR4品论天涯网

  《老有所依》应和了当今中国日益老龄化的趋势,解决这一趋势的社会难题,我们需要政策部门的数字推演,但它绝不是全部。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中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国家政策、数字推演以外的事情。这是面对老龄化的中国问题,也是解决老龄化的中国方式。面对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可以说:因为我们有孝,所以亲人有爱,所以社会有善。电视剧《老有所依》中老年人所面对的各种各样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结局,未必都圆满,未必都适合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但是,在孝亲传统被发扬光大的当今中国、未来中国,老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它能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gR4品论天涯网

  愿每个中国人心中那个柔软的角落永远柔软。gR4品论天涯网

 gR4品论天涯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2emyq.html gR4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