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权威专家西化解读的语境下,这场以“供给侧”冠名的改革会不会危及大量国企的生存权而被私有化,会不会给劳动者带来并非“红利”而是“痛苦”的命运,着实令人担忧。这是系列文章的第五篇,也是结束篇。】
昆仑岩“供给侧”系列谈之五:
希望落实“共享发展”能动真格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联系的是社会有效需求的提高,这就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化。
一说分配,好像这是需求侧问题,与供给侧无关。其实,按照马克思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原理,供给(生产)与需求(消费)是密切关联、互为作用的。一方面供给决定需求,因为只有生产才能提供和满足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需求也决定供给,因为不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商品或服务即便生产出来也是无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能够满足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供给。因此,若需求侧不能解决相应的社会有效需求问题,供给侧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的调整都会失去意义,只能成为无效供给。所以中央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1],“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
那么,我国目前有效需求状况如何?最新调查资料有两份:一是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组织全国其他55所高校的2500名学生赴全国29个省区市的363个区县进行全国性大规模家庭金融数据信息调查形成的《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变动趋势》最新调研报告,结果显示[3]:2015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比2013年增长两成。参照瑞信财富报告的标准,即个人净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之间即达到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标准,中国中等收入家庭成年人口数量为2.17亿,平均财富为12.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1万元)。虽然我国中等收入家庭规模和财富总额均居世界首位,但人均财富还不及美日,成年人口中的中等收入家庭占比中国为21.4%,日本接近60%。中国的财富分配结构呈金字塔形,而日本则属于中等收入家庭比例很高的稳定橄榄形。中国只有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政府用转移支付的办法扶持更多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家庭才可能壮大。在2015年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竟然高达69.2%,比美国的两倍还多。这既反映近年中国人的家庭资产被畸高的房价吞噬,也表明目前居民家庭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弱。二是日前公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最新数据显示[4],中国目前的收入和财产不平等状况正日趋严重。近30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现在的0.45以上。据CFPS2012资料估算,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约为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而财产分布的不平等程度更加严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从1995年的0.45扩大到2012年的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除了收入和财产上的不平等,不同人群在教育机会、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整体呈现扩大趋势。或许有人会以某种理由质疑这两份调查分析判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然而这些触目惊心的最新数据,与普通民众的感受应该是一致的。
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讲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方面,专家们都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只注重财富增长,忽略财富分配,收入差距过大,中间阶层“夹心化”、造成内需增长不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贫富差距和社会安全缺失激化社会矛盾。而中国当前收入分配形势严峻,由于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民众“被剥夺感”强烈,危及社会稳定;劳动者收入偏低,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也制约了经济转型。如不能尽快调整,势必危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坠入“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中央早就提出也一再宣示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却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甚至在“供给侧改革”被西化解读的语境下,连“楼梯响”也听不见了。更不须说,邓小平在世时谆谆告诫“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做出了在世纪之交“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政治交代[5]。如今这个时点已过去16年了,善良的人们还在等待,在忍耐,贫富差距仍在拉大。好在习总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他表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6]。《“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人民共享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避免两极分化,做出了制度安排,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习总强调,要“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7] 这多么让人民群众高兴而期待,说到大家心里去了!
可是,在“供给侧改革”西化解读的语境下,老百姓真实感受的似乎是上面“讲归讲、做归做”,“共享发展”的缩差举措不见动静,“劫贫济富”的政策主张却在酝酿出台,怎不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听到当下有一种在官员和学者中颇具代表性的论调,认为现在经济减速慢行,企业日子不好过,供给侧改革要为企业减负,只能降低劳动者收入,保护和刺激资本的积极性,政府不能被民粹主义左右,如果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资本就会外逃,中国经济就会崩溃。此言好不可怕!试想,这经济缓速不是一时之事,若按这种理论,只要有一天新常态,就一天谈不上缩差共富、共享发展,那还是人民希望的经济常态吗?面对如此悬殊的贫富分化,如此严重的收入分配失衡状况,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整改革,反倒把人民群众缩差共富的诉求斥责为“民粹主义”,与情与理能讲得通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一顶“民粹主义”帽子,就能改变“人民创造历史”的铁的规律的!
其实,能否真正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关键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一些官员和学者只想保护资本的利益和积极性,却不首先考虑保护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和积极性;他们总担心私资外资老板们生气,却不担心作为法定国家主人的全民所有者生气。他们害怕落实“十三五规划”初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报酬,再分配加大调节力度,包括采取国际通行办法改革个人所得税制“杀富济贫”,会让财神爷们不高兴;他们害怕资本外流,“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其实资本“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的,是“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8],这才是实质。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如果在中国没有投资赚钱的市场,你再捧着它哄着它,它也会到别处去找“阳光和空气”。然而,如果没有广大劳动群众共同富裕形成的巨大购买力,社会财富仅仅积聚在少数人手中,中国市场能振作起来吗?资本为寻找出路能不外流吗?说到底,人民群众手中的财富,才是资本维系生命的阳光和空气,而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就成为一堆死亡的数字。世界发展到今天,劳资收入的合理调节已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已有很多现成经验可学,也不用担心资本流到哪里会比在中国承受的社会公平负担更轻,中国完全有条件,也可以有办法来调节劳资收入的平衡,让人民共富的中国大市场繁荣起来,以吸引更多资本在这里进行富有生命力的运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历史都证明,靠财富两极分化来增加资本活力,它至多只是一种资本所有者贪娈的愿望,而实际上是一条资本的死路,是资本运动为自己挖掘的坟墓。国家要挽救它的生命,就只能合理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让资本获得保持生命所必需的源源不断的阳光和空气。
注意习总讲话中的表述:“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9]《政府工作报告》也说:“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10] 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是整个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而整个结构性改革,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需求侧结构即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改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并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配套进行,或者经济减速调整时期不能缩小收入差距的逻辑关系。即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调整累进税制和征收遗产税,提高工资福利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并不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而恰恰是在经济危机萧条时期,国家为恢复经济发展才出面采取缓和劳资矛盾的手段。资产者对雇佣劳动者放松“金锁链”,从来都不是资产者发财时的良心发现,而是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后劳资矛盾斗争的结果。而每一次社会收入公平化调节,都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也是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我国事实也证明,越是经济扩张高速发展时期,贫富差距扩大越厉害。过去那些年经济结构的恶化与社会分配结构的失衡直接相关,从而导致资本盲目扩张生产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严重脱节。现在经济缓速后的结构调整,必然也是分配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如果没有分配结构调整,就没有真正的经济结构调整。只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相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变社会贫富悬殊的失衡状况,让大多数劳动群众收入多起来,支付能力提高了,市场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提高,投资和生产才能在有效消费需求引导下良性增长。否则,资本所有者口袋里的钱再多,没有劳动群众的购买力,市场也不会有出路。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运动及其经济危机的一般规律没有过时,财富分配不公,经济发展就没有可持续的效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指望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必须真真切切地把“共享发展”落到实处。
注释:
[1]《“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两端发力?总理这样说!》,中国政府网-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4/c_1117363203.htm
[2][9]《习近平: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战略重点》,新华网-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com/16/0130/15/BEJCP9L400253B0H.html
[3] 参见《今年中国家庭平均资产92万 来看看你拖后腿没?》,成都商报-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com/15/1128/08/B9GCHRQ500254U80.html
[4] 参见《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国1%家庭占全国1/3财产》,第一财经日报-华讯财经
http://stock.591hx.com/article/2016-01-14/0000944475s.shtml
[5]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3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习近平:中国走共同富裕道路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华网-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9-04/3305277.shtml
[7]《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共享》,学习中国-腾讯新闻
http://news.qq.com/a/20151104/068297.htm
[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29页注(250),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10] 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
(作者是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此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相关链接:
供给侧系列谈之一:别让“供给侧改革”的西化解读给忽悠了!
供给侧系列谈之二:对“过剩产能”应该有个正确认识
供给侧系列谈之三:不宜把国有企业当“僵尸”对待
供给侧系列谈之四:调结构不能只靠市场,政府不作为
供给侧系列谈之五:希望落实“共享发展”动真格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