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郭松民:“西雅图”正被“无意识”地神化

字号+作者:郭松民 来源:红歌会网 2016-05-09 15:1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近日上映,个人感觉,观众只要对剧情背后的情感稍微留心一点,就不难感受到影片中充溢着内地电影人的自轻自贱和对西方单相'...

AD6品论天涯网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近日上映,个人感觉,观众只要对剧情背后的情感稍微留心一点,就不难感受到影片中充溢着内地电影人的自轻自贱和对西方单相思一样的迷恋。AD6品论天涯网

  这种状况在中国电影中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如果谁有耐心检索一下最近三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就会吃惊地发现,几乎完全不可能找到关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负面镜头。1980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对美国做了一个浪漫童话般的描述,给整整一代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那个时候迷恋美国的理由还是“现代化”。今天,当“小汽车和立交桥”几乎成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代名词,当美国遭遇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他们已经不能再用现代化等理由来描述西方的时候,西方又在他们的镜头中变成了爱情、浪漫和幸福的 “外面的世界”,继续暗示着西方世界之为普遍价值的神话建构。AD6品论天涯网

  必须强调,我绝不相信电影制作者是刻意为西方做宣传,相反,我认为他们之所以通过自己的电影镜头,把西方世界表现成一个幸福的所在,更大的可能是出于一种“无意识”或“下意识”。对他们而言,这种关于西方世界的神话建构已经内在化了,而由于这种内在化,立场和感情也情不自禁倾向西方——这才是最需要思考和警惕的。AD6品论天涯网

  中国电影(不仅仅是电影)的这种状况应该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原因很简单:这样的电影每时每刻传递着的是西方的软实力而不是中国的软实力,诱导、或许强化着的,是中国观众对西方的认同而不是自我认同。AD6品论天涯网

  近代百年,中国在文化上一直处于被“灌注”的地位。改革开放后,部分文化精英慑于西方丰裕的消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可沧海横流,经过百年奋斗,当今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特别需要文化、文明自觉和自信的时刻。部分文化精英主动为西方建构神话的集体无意识,和中国今天的综合国力及发展趋势,极不相称。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应当发现和承认现代中国在有些方面还落后于西方的现实,也完全不拒绝学习、表现西方世界一切好的东西,但我们的立场和感情应该属于中国。(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AD6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