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之八:一次性餐具能叫停吗?
蒋高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生态六讲》,北京,2016
2015年8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两个与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节目,一是该省安吉县打造美丽乡村,发展农家乐,由环境破坏改为环境保护,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从而提前实现了“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其二,是该省人民政府发文,在全省所有餐馆叫停一次性餐具。这在全国属于首例,向餐饮业的白色污染宣战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餐饮业的污染问题,我在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其严重性,一次性餐具首先存在严重的白色污染,这些餐具不能自然降解,处理难度很大;其次是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很多餐具根本就没有清洗干净,越远离大城市,卫生状况越糟糕,其三是就餐者自己吃饭,自己花钱洗碗,存在明显的消费歧视,必须叫停。
遗憾的是,我们的呐喊,收效甚微,糟糕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连北京近郊区也出现了一次性餐饮用品,可见在利益面前,环境保护的声音是多么弱小。解决白色污染,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一次性消毒餐具包装膜悄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馆中。该包装将盘、碟、碗、勺、酒杯等洗净抛光后,用一种热收缩塑料封膜。餐具看上去很干净,也很卫生,餐馆老板讲,该包装是无菌操作。笔者曾收集了一张该塑封膜,上面用绿色字体写着“敬重自然,卫生环保,服务健康”。但是,下面还有一行“温馨”提示的小字:有偿消费,一元一次。实际上,这种消费是强迫就餐者为包装买单。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还没有用餐就花钱雇人将自己的盘子“洗好”了;同时“干了活”后还得倒找给餐馆老板钱,因为洗几个盘子和碗是根本用不了一元钱。如果仅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这种餐具消毒包装方式就该叫停,但我们更担心的是更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我将某次就餐后所有塑料膜带回试验室,用千分之一天平称重,其结果是:消毒膜1.374克;筷子膜0.169克;餐巾纸外包装膜1.785克;内包装(湿巾)膜0.988克,总重4.316克。如果10人就餐,一桌饭下来产生白色垃圾43克之多。北京有大小餐馆4.1万家,以平均每天百人(次)就餐计算,则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高达6.45吨,这还不包括一次性餐桌塑料布和发泡塑料餐盒。北京生活垃圾中,废弃塑料约占3%,每年的总量约为14万吨,其中餐馆产生的白色垃圾就占46%。因此,北京要解决白色污染,首先得从餐馆开始。
餐馆白色污染猖狂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利益。上述餐具消毒膜强行向顾客收1元钱,餐巾包也收1元。顾客还没有点菜,餐馆就有2元进账了。生产塑料膜和消毒设备的厂家因为其产品有恒定的客户,也乐得供应,毕竟用量大。倒霉的是顾客,他们要为消费“塑料膜”买单,但是,更倒霉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那些不能降解的白色塑料持续进入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市容整洁。餐馆的废弃塑料膜因有食物残渣和油渍,会导致苍蝇和细菌大量孳生,从而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健康,而焚烧塑料膜会释放出多种有害化学气体。这些毒性气体在自然界中滞留的时间很长,并可通过人类的呼吸系统和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中毒、癌变。2004年正式生效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把六氯代苯等化合物列为首批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持久性化合物, 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禁限物质中就包括焚烧塑料膜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噁英。
绝不能为了餐馆和塑料制品老板的利益牺牲健康的环境。解决餐馆、宾馆白色污染问题仅靠消费者的自觉行为难以凑效,必须有政府强制性的控制措施。治理措施不是简单地发“红头文件”,或者搞“突击检查”,而是以环保法律法规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餐具,从源头杜绝餐饮和宾馆业的白色污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