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财富联合十六家基金公司做的理财广告文案,有一句让人扎心的话“年纪越大,越没有人原谅你的穷”,引起社会的争论,蚂蚁财富也为这个文案道歉了。
这句话放在广告文案里,不仅仅是起到拉仇恨的效果,而且,它触到了社会的敏感神经。
而一篇十万+的文章《我很穷却顶天立地,谁TM要你原谅》也火了,文章认为这则广告文案,伤及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作者很悲愤的质问:“穷就成了我们的罪状了吗?还是不能被原谅的那种?”,并因此认为这种价值观是“完全跌破了人性底线的兽性价值观”,“造成了一大批弱势群体事实上的身心伤害”。
这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
但我并不认为那篇反驳文章,就值得赞赏。因为它只谴责了那个广告文案,却没有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广告文案?这样的广告文案为什么会出现,比其出现之后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更为重要,更值得我们去分析。
我也想谴责广告商,把这种话公开的用在文案中广而告之,确实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挑战,但并不认为它是对社会价值观的挑战,因为这句广告语反应的价值观,早就深深的渗透进了这个社会。
那句广告语道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的观念也是跟着转变。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习惯用金钱衡量一个人价值和地位的环境之中。
这奇怪吗?读读马克思的书,就丝毫不觉得奇怪。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会跟着改变。经济结构的私有化导致了贫富悬殊,贫富悬殊的社会,就会出现嫌贫爱富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这一思维方式,从主流媒体嘲笑前三十年的贫穷,就已经开始渐渐成为主流了。尽管:前三十年,实现了从中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伟大飞跃这样质的飞跃;前三十年,实现了农业基础的翻天覆地变化,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和化肥工业、良种技术,共同构成了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大幅提高的基础;前三十年,不但人口数量翻番,还大幅降低了文盲率,塑造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前三十年,还完成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装备,为中国的安全提供了最坚强的保护伞;前三十年,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印自卫反击战、西沙海战…,通过这些军事斗争的胜利,不仅给我们打出了五十年以上的和平,直到今天还在对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保持着强大的心理威慑。上述成就,只完成一项,也算了不起了。但那代人却做了这么多,而且还是在极其险恶的安全环境下取得的。
离开这些,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何进行?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却有那么多人,一直在嘲笑前三十年的贫穷,好像后三十年的富裕完全跟前三十年的基础无关。对前三十年的这种评价,不是一些人,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社会的主流评价。尽管前三十年做了那么多,一代人干了一代人的活,但就是因为接受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为了实现工业化,打好基础,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生活富足,就要受到嘲笑。
嫌贫爱富的心理,从嘲笑前三十年的贫穷开始,就慢慢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等到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越来越高,资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贫富悬殊变得越来越大,嫌贫爱富的心理就更有了经济基础,并得到进一步强化。
私有制经济代表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主要是资本主导的生产关系。资本主导的生产关系,把一切社会关系,包括人和人的关系商品化,并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出金钱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金钱社会自然有其特殊规则,马克思说:“金钱蔑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金钱就成为社会衡量人的自身价值的通用之物。
在在这种生产关系中, “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这就是金钱社会的真实写照。
既然资本主导的金钱社会,让人和人的交易,都是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货币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货币,而且,还成为一种支配的力量,货币拥有了绝对的权力,成为“真正的上帝”。
金钱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拜物教,拜物教就是对商品和货币的信仰代替了其他信仰,这种信仰必然会崇拜财富,把财富多少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最重要标准。
社会的思想观念,是反映社会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连这些本应受人尊重的职业,都变成了受人雇佣,被金钱驱使的雇佣劳动者,你还指望广告商在策划时,他心里装着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
那篇广告文案中那句“扎心”的话,说出的道理是丑陋的,但风格却是写实的。而那篇反对的文章,说出的道理看起来很正,但却因为回避这一广告语反应的经济本质,说了一些大而无用的道德废话,是非但无用且有麻痹作用的鸡汤。
马克思说的更透彻:“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人的尊严都变成交换价值了,人拥有的尊严,就会跟拥有的财富的多少成正比。不从生产关系入手解决问题,徒有小市民的伤感有用吗?
金钱社会,什么是最不可原谅的?答案就是两个字:贫穷。
金钱社会的宣传机器,会把一个人的贫穷归因于个人的懒惰,个人的无能。穷就说明他懒惰不思进取,这样就连道德上都给予了否定。最能说明这个现象的是信贷。借钱就需要进行信用评估,信用评估是什么?信用评估就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经济学上的估价,是对“一个人的道德作出的国民经济学判断”(马克思)。穷人得不到贷款,意味着他不仅仅是经济上是贫穷的,同时在道德上也是被否定的。
穷人,在这种金钱统治的社会关系中,连道德都被否定了,怎么能保证“我很穷,却顶天立地”。那篇文章那么写,我觉得是因为他没有真正体会过贫穷的滋味,所以他凭借想象熬了一锅供给穷人的鸡汤。
在一个金钱社会所设置的规则中生存,很多人最怕的是什么?两个字:贫穷。
笑贫不笑娼,早就成为金钱社会都存在的现象,否则怎么会有卖淫业的存在?仅仅是因为这些人都好吃懒做吗?未必。因为对这些人看来,穷比失去尊严,失去自由还可怕。
现实比情怀冰冷,但更真实。
我一直认为,在金钱社会,腐败是不治之症。因为当社会关系都被变成了商品关系,当人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更跟金钱挂钩,拥有权力的人,也会想办法把权力换成金钱,换成财富。没有财富,当他失去了权力,他也会在道德上被否定。所以,美国的政商之间的关系特别暧昧不清,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的旋转门一直很通畅,商而优则仕,金钱和权力无缝对接,金钱控制权力,权力为资本服务,这才是最腐败的社会。
金钱社会,人的话语权也跟金钱挂钩,这不仅仅是因为拥有金钱的人可以购买媒体,可以收买媒体人,他们自己也会因为自己的财富而自带光环效应。马云说一句话,就会社会瞩目,王思聪随便一个点赞都有很多人关注,就是因为马云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王思聪的父亲也曾经是首富。普通人呐喊一辈子,也没那么多人注意
这种现象确实不合理,但它是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要改变这种不合理,光从道德上进行谴责是无用的,就需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蚂蚁财富进行了道歉,但这些观念就能从广告商的头脑中去掉吗?就能把嫌贫爱富的思想观念从人的头脑中移走吗?不会的。
为什么社会主义是更人性的社会?因为公有制消灭了贫富悬殊的经济条件,也就消除了崇拜富人歧视穷人的现象。我不否认公有制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不能因为公有制不够完善就大搞私有化。至于那种说社会主义就是共同贫穷的人,因为足够荒谬,根本不值一驳,就说一句:改制三十年都没有改完的国有企业,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而彻底私有化的结果,就是资本主导社会,必然的要一边制造富有,一边制造贫穷,并且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把这种富有和贫穷的对立作为它存在的条件,那就会出现对穷人的歧视以及对富人的崇拜。
资本主导的社会关系,就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人创造了财富,去被财富奴役;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越成为财富的奴隶。没有财富会被歧视,有了财富也不见得快乐。
我不反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一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但不能危及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否则,社会会滑向金钱社会,资本主导的道德观念会取代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成为新的主流。要防止社会受嫌贫爱富的思想观念支配,就要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在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生长出来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