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市场不但是有边界的,而且是有结构的,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边界:有社会整体的市场,其边界就是社会整体管辖的边界,不仅微观有效,而且宏观上也有效;没有社会整体的市场,微观交易可以在哪里进行,就在哪里微观上有效,原则上宏观上是无效的,因为社会整体的存在,是保障市场宏观上有效的前提条件。由于现实社会中社会整体是不存在的,市场只能微观上有效,宏观上原则无效,有效是特例,即对符合特殊条件的部分国家在特定的时期有效。
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理论揭示,中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政府是代表社会整体的交易主体:在计划经济中,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进行计划交易和组织交易。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模拟代表社会整体在市场交易中的主体地位,与社会个体进行市场交易。
一、真正的经济学: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理论
以下是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概述:
(一)、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实行这样的所有制:资源是上天赐予社会整体的财产,而社会整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平等股东组成的社会法人。社会法人把一部分资源(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东收益和劳动所得。所有制上的平权和财产流通上的交易存在,使得社会法人得以以资本家为“剥削”对象,通过交易获取剩余,成为资本家的资本家,因而这种经济是自由、平等、高效和绿色而且计划性的。在这个应然的社会里,公有财产权本身是正当而且高效的,并且是私人财产权唯一的合法基础性来源,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社会的股东获得从公共财产派生的私人财产权,即作为股权表现的财产权,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以自己的劳动为对价通过与社会和作为资源利用者的社会组织的交易获取劳动收入,即作为劳动所得的财产权,另外,还可以以上述财产组成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所形成的股权。
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实行计划性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交易形成一级市场。通过一级市场,社会法人用货币化分配的方式把一部分资源(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形成二级市场。二级市场负责按照社会法人的意志来协调社会个体的经济合作,方式是市场竞争。政府是社会法人的代理人,负责按照社会整体的利益调节市场,方式是:第一、通过调节一级市场调节二级市场;第二、直接调节二级市场。
(二)、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交易经济,能够满足科斯定理的三个前提条件:首先是产权的初始界定清晰。在社会主义交易经济里,资源归社会法人所有,然后通过竞争性的交易由资源利用者用自己的劳动来交换,从而流转到资源利用者手里,因而产权的初始界定是清晰的。其次是交易费用为零。由于掌握充足的社会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社会法人的存在肯定会降低交易费用,而且交易费用可以由社会法人承担,所以,对社会法人以外的市场主体来说,交易费用很低,甚至为零。再次是完全竞争。资源市场的交易,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交易以完全竞争的资源市场为基础,而且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不但交易信息资源充分而且交易费用为零,所以完全竞争也是可以实现的。
经济史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样一个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本质的交易,由市场和计划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市场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计划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两者结合,使交易具备了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交易结构。以交易为内容和特征的经济叫做交易经济。把交易割裂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承认社会整体法人地位的结果: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只承认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计划经济不承认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个体之间的现实交易,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只承认他们之间的实质交易。
如果分析两者的功效,我们会发现: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资格,使市场结构畸形,表现为社会的个体与社会整体的交易缺失,市场经济成为无数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不能按照社会整体或者个体任何一方的利益和意志发展,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无从体现,宏观经济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周期化,竞争残酷,贫富分化严重,最极端的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要靠战争、天灾等灾难来调整,人成为经济的奴隶或者客体。计划经济,否定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使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缺失,降低了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的交易能力和意愿,降低了微观层次的效率。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交易,可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但是缺乏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基础,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实质交易的效率无法保障。
总之,只有社会主义交易经济能够带来自由、平等、高效、绿色、可持续和计划性的经济发展。
二、交易是经济的本源,发展方向是正当交易
(一)、交易是经济的本源
本源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根本属性。本质是指一类事物中某一个事物相对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的特殊性。举例说,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动物是其本源,哺乳是其本质。对于经济来讲,劳动是经济的本质,交易是经济的本源。本源决定本质,交易决定劳动尤其是决定劳动的形式。这样经济的许多基本范畴都决定于交易,比如组织、计划、市场和分工。我们可以把这些基本范畴和交易的关系总结如下:组织、计划和市场本源上都是交易,交易是组织、计划和市场的共同本质,组织交易是市场交易和计划交易的基础,三者之间的差异只是交易形式和具体特性不同。其中,市场交易是形式上最平等的,组织和计划则是可以平等,也可以不平等的,组织交易基础上三者对立统一,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三者共同走向并接近形式加实质的平等。组织交易的平等程度决定市场和计划的平等程度,所有制的平等程度决定组织、计划和市场的平等程度。分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是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结构,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力结构。分工也作为交易的结构存在,是交易的生产方式结构,是组织交易和市场交易结构的表现形式。分工的优化及发展,促进组织交易和市场交易结构的优化及发展,也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二)、交易的发展方向是正当交易
组织交易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历史上,组织交易的发展在古代衍生出市场交易,在现代又衍生出计划交易,两者在趋势上是融合的,最终将融合出交易经济——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交易。迄今为止,人类的交易发展史如下:
交易者,交换也。所有的交换都是交易。人之初形成的氏族组织——交易的最初形式,就是组织交易。所谓组织交易即独立的个人通过组成组织获得大于单个人利益之和的平均值。任何动物聚集成群,甚至发展到组织,都是动物之间组织交易的结果。沙丁鱼聚集成群,是因为这种合作是一种交易,交易的结果是聚集至少在安全上,大于它们每一条鱼独自生存之和,即沙丁鱼聚集成群的存活率远高于每一条鱼独自生存。组织存在的奥秘在于,组织给个体带来的利益大于个体单独生存的利益之和,两者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叫组织剩余。组织进化的奥秘在于,组织内部的交易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的进化,促进组织剩余的扩大。这就是组织密码。市场交易是组织交易的产物:组织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分配给个体的剩余,人们拿到组织之外去交换自己所需,就产生了市场交易。不同的是,组织交易的功能是获得利益的增值,市场交易是用多余的利益换取自己没有的利益。原始社会瓦解后,便产生了国家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强制交易,表现为税收等换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最初表现为国防、治安、国家赈灾等等,现在又增加了社会保障。
只有个体交易的市场是失败的市场,市场交易的发展,要求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主体的交易。但是,西方最早发明的不是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而是政府代表私人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这表现为两方面:对内,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对外,政府用武力为私人资本开辟和维持海外市场,保证本国工业化的完成。西方工业革命,是有了超过世界一般水平的工业能力后,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并用海军和武力殖民来为本国的制造业开辟全球市场和维护殖民统治,支持本国的工业革命。这是典型的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与本国社会个体(尤其是资本家)的交易,是对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进行市场交易的模仿。后来,为应对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又产生了资产阶级宏观调控。但是,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交易并非真正的代表社会整体,其根本缺陷导致计划经济产生。
市场经济有两个致命缺陷:赃物产权和失败市场。所谓赃物产权是指,产权正当性来源说的错误在于它的虚假前提——自然资源是无主物而且无限丰富。这样,就倾覆了产权的正当性,造成这样的恶果:第一次分配的本质是分赃,分赃里包含分配,以及市场是赃物市场。又由于人类财富中大部分是天赋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劳动创造,而人类按价值(劳动)分配了所有财富,这就给了少数人撬动社会财富的杠杆,最终,不正当的产权制度是两极分化的基础和加速器。
所谓失败市场是指,结构上欠缺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市场是社会个体之间交易形成的市场,这个市场结构上是残疾的、功效上是失败的,不能有效满足社会个体和社会整体的需求。理论上讲,经济学关于“个体通过市场交易都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的假说讲不通,因为交易只能满足交易各方的利益,非交易主体的利益(包括作为非交易主体的社会个体以及社会整体的利益)是不能满足的,而是被交易主体瓜分。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这个超市场的主体能够取代作为市场主体的部落,并在市场之外存在。这样的市场对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来说,是低效、失灵、周期和浪费资源的。另外,空间和行业范围上,市场不能满足其覆盖地区的所有需求甚至基本需求,但是,却要求国家不停地去开辟市场,导致战争不断,而且一旦市场范围停止扩大,市场主导国家们就衰弱,衰亡。而非市场主导国家则要接受市场的盘剥。再外,性质上,劳动力进入市场,成为交易的标的,使市场严重丧失平等性,使人和人格成为被市场经济奴役的对象,最终完成了资本绑架政府,市场绑架社会。
计划经济是人类第一个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经济形式,解决了社会整体作为交易主体地位的缺失问题,克服了市场经济的根本弊端。它以计划交易+组织交易为主体,以组织交易为基础,交易的内容是生产资料,同时它又以市场交易为补充,市场交易的内容是生活资料,交易发生在企业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由于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计划经济可以避免市场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市场环节带来的时间浪费,并节省市场环节的费用,因而它在满足社会基本需求方面效率奇高。这已经被毛时代工业化和前苏联二战前几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证明。但是,计划经济产生了两个新的致命缺陷:国企和国资的成员权没有落实和欠缺市场交易的基础。国企和国资的成员权没有落实,使得国企产权不清晰,不可能真正市场主体,从而不能发挥其远超私企的竞争力,最终公民和国企都不能成为市场主体,从而造成其第二个缺陷。欠缺市场交易的基础,使其无法高效满足社会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需求,必然被市场辩证否定。计划经济欠缺市场交易基础表现为:我们的计划经济体系中,只有消费品领域存在市场,用来分配消费品。即使消费品市场,仍然欠缺交易的自由和形式平等特性,不能灵敏反映需求变化,造成计划经济满足多样性、差异性需求的能力弱。
计划经济的两个根本缺陷,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即落实全民所有,使国企和国资产权清晰,具备成为市场主体的法律条件,使公民和国企同时成为市场主体,这样公民之间、国企之间以及公民与国企之间的关系就是正当的市场交易关系。由于社会整体成为了市场主体,这种正当的市场交易关系,就是社会主义交易经济体系。
改革走的是曲折道路,即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渐进性地引进市场,然后不断调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并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只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即引进市场,按照现在的思路,不能把计划安装在市场基础上,所以,改革遇到瓶颈。很简单,不落实全民所有,就不能建立正当科学的市场交易关系。改革只能走歪路,而且有两种路径选择:第一、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探索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第二、引进西方式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第二种路径与公有制经济不兼容,与公有制的完善基本不相符合,意味着销蚀既有经济体制的优势,把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平庸为西方经济体制。无论哪一种都不会成功,但是,由于契合了计划经济引进市场基础的必要性,改革产生的中国模式仍然优于西方模式。
中国模式的精髓是,政府代表国有资本整体的交易。特点是:市场主体上,国有企业没有采用科学、正当的组织形式,微观上不具备优于私企的竞争力。市场结构上,社会整体作为交易主体被消灭,作为交易的基础层面消失,政府不再是社会整体的代理人,而是作为国有资本整体的代理人,以微观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国有资本在市场中地位未定,原因是:1、没有落实全民所有,产权主体被人为虚化,政府成了实际上的所有人,产权正当性成为问题,而解决的途径只能是落实全民所有。2、国有资本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功能取消,只能作为微观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而作为市场主体,难免要与市场本身共同改变,共振和相互适应,而这需要时间。总之,中国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定型。
三、为什么中国70年经济体制都优于西方
懂得下面的原理,就能理解为什么中国70年经济体制都优于西方。
(一)、市场微观上有效,宏观上原则无效,有效是特例
市场不但是有边界的,而且是有结构的,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边界:有社会整体的市场,其边界就是社会整体管辖的边界,不仅微观有效,而且宏观上也有效;没有社会整体的市场,微观交易可以在哪里进行,就在哪里微观上有效,原则上宏观上是无效的,因为社会整体的存在,是保障市场宏观上有效的前提条件。由于现实社会中社会整体是不存在的,市场只能微观上有效,宏观上原则无效,有效是特例,即对符合特殊条件的部分国家在特定的时期有效。世界经济史证明市场原则上宏观无效:
市场宏观有效说来自西方。但是,支持这一说法的例子只有西方的崛起。西方工业革命,是有了超过世界一般水平的工业能力后,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并用海军和武力殖民来为本国的制造业开辟全球市场和维护殖民统治,支持本国的工业革命。显然,西方的崛起,靠市场是不能完成的,而是靠政府支持。相比之下,作为西方交易对手的殖民地和东方国家,比如晚晴,虽然也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但是只能越来越差。所以,市场从来没有在世界范围内有效,而是局部有效,而且局部有效必然对应广大范围内的无效。市场宏观有效说的反例是:中国从宋朝到清朝前期生产力一直遥遥领先,市场也一直存在,但是由于政府没有提供基础设施,并用海军和武力殖民来为本国的制造业开辟全球市场和维护殖民统治,中国就没有完成工业革命。另一个反例是:晚晴至民国,市场经济不仅没能完成资本积累,反而日益贫弱,危机到了生存权。新中国靠计划经济反而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和科教基础,实现了工业化,为工业革命的下半段奠定了辉煌的基础。如果把西方工业革命看做西方国家作为微观市场主体,以微观市场主体身份参与了世界分工和世界贸易,市场对西方国家宏观上有效,就变成了微观上有效。这样,市场对一个国家宏观上有效的特例,本质上是微观上有效。
纵观世界经济史,对世界来说,市场宏观有效说从来不成立。现在的市场仅仅是微观上有效,宏观上无效,有效是特例。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同期西方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交易,与社会个体进行计划交易和组织交易。虽然欠缺市场交易基础,计划经济仍然具有相对于市场经济的优势。
首先、计划经济是全员交易,每个人都是交易主体,收入透明且比较平等,每个人的收入主要决定于分工和资历。
其次、大国可以利用计划经济自主、高速发展,迅速完成工业化。
再次、避免市场经济中商品循环和货币循环在数量和结构的错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经济结构畸形化。
最后、根除虚拟经济发展的土壤。虚拟经济并不创造价值,而是靠瓜分全世界实体经济的利润存在。虚拟经济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中不存在社会整体,私人资本做大需要私人信用,而虚拟经济为私人信用的做大服务。也就是说,离开虚拟经济,私人信用不可能做大,私营经济体也不能做大。市场经济中,超级大国虚拟经济主导实体经济主导实体经济,导致产业空心化是必然。
(二)、中国模式:以国有资本为核心的双层市场结构
改开以后的10多年里,由于改革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中国经济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的优势,当然改革也注入了部分微观上的活力。92年后,市场才开始取代计划的基础地位,以国有资本为核心的双层市场结构开始形成。90年代国企大溃败,政府虽然对私人资本割肉,但同时也甩掉了包袱———对国有经济自身来说,这些国企对以政府为核心的国有经济继续发展是阻碍,从此,通过教育产业化和医疗产业化并垄断自然资源等等,开始形成以国有资本为核心的双层市场结构,初步具备了在市场经济中做大国有经济的条件。1998年房改,使我国开始利用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财政发展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这标志着以国有资本为核心的双层市场结构的正式形成。这个体制使中国具备接收欧美资本转移中国的能力。随后,入世则准备了接收欧美资本转移中国的法律条件。
以国有资本为核心的双层市场结构,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交易经济市场结构的模拟。其核心结构是:政府土地出让形成土地的一级市场,开发商卖房形成土地的二级市场。政府可以通过调节一级市场调节二级市场,也可以直接调节二级市场。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迅速完善了基础设施,实现了城市化,配套接收欧美资本转移中国以及中国经济的自身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当然,按照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的要求,住宅建设用地的出让收入应该全民分红,这样可以保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另外,通过绑定土地出让和全民分红发行土地人民币,还可以解决人民币发行问题,避免现实中的债务堆积,科学配置资源。但是,尽管有种种缺陷,以国有资本为核心的双层市场结构,仍然保证了中国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优势,是中国崛起的核心密码。
中国模式的经济学密码就是,政府模拟代表社会整体在市场交易中的主体地位,与社会个体进行市场交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