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唐书,一百四十年的盛唐转入衰乱,起于安史之乱。八年安史之乱的刀兵之祸,不在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只能从史书中读读那些记载的文字。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约六千万,离乱之后,到宝应二年(763年),只剩下一七九〇万,死去七成人口,可见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兵祸之惨烈,李白诗中写到:“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能活下来的人口主要保全在了江淮以南地区,而保全了江淮人民的功臣,则非张巡莫属。
张巡事迹见于新旧唐书的忠义列传,又名于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而最初有李翰为张巡鸣不平的《进张巡中丞传表》。
张巡不是武将而是文官,但他腹有谋略,晓战阵法,胆略意志异于常人。他一守于雍丘,用兵众两千守城,抵住了叛将令狐潮的四万贼兵,前后坚守九个多月,他智盗敌粮,草人借箭,计谋不输孔明。他又二守雎阳,许远让帅给张巡,二人率众抵抗尹子琦的十几万大军,坚守十个月,孤城无援,剩千余人,食尽,“龁木皮、煮纸而食”“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张巡献出爱妾“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许远“亦杀奴僮以哺卒”。
雎阳的这场守战,“被围久,……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人相食”的守城,让张巡在城破被尹子琦杀害后成为当时人们对他最大的诟病和谴责,“时议者或谓,巡始守睢阳,众六万,既粮尽,不持满按队出再生之路,与夫食人,宁若全人?”最后是李翰等人上书肃宗,表彰张巡的“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由是天下无异言。”为止。
可见在古代封建社会,“人相食”也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所以“时议者”谴责张巡“与夫食人,宁若全人”。读史会常见“人相食”的记载,直到明清之际,也还有“人相食”。以现代的道德观要求,“人相食”是有罪的。所以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相食”都是违背社会道德的野蛮罪行。因此,张巡用“人相食”守城在道义上有罪不可脱。但固使张巡一人禁令“人相食”,他又怎能阻止“人相食”发生呢?而“宁若全人”,除了固守之外,出路无非两条,一是投降,二是弃城突围,但投降一定能全生?安史叛军决不是仁义之师,他们从范阳起兵南下,一路杀伐屠戮成性,城中几万人即使不死于相食,也必死于叛军刀枪下,而突围和身后的弃城,死活也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最能苟全的唯一办法,便是叛军一到即爽快归降。
张巡之所以最后被朝廷追赠立庙图像凌烟阁,是因为雎阳是江淮的门户,张巡守住雎阳,就是守住了大唐的东南半壁江山,也守住了江南财赋对唐军的不断支援,也同时避免了千里江淮之地的人民遭受叛军的残酷屠戮。不难想象,雎阳提前失守,江淮地区受戮者必将也是“白骨成丘山”。守住雎阳的战略价值,为在北方与叛军作战的唐肃宗赢得了江南支援,唐肃宗收复了长安,张巡死后十日,又收复了东都洛阳,安禄山已死,叛军也无力南下,只得奔命于北方疲于与唐军作战,直到最后被平叛。
对张巡的褒贬,从他死后的时议到今天的某些异议,是十分相似的,尽管唐朝官方出于政权的需要,树立了张巡的正面形象。而其中贬责张巡的古今之议都在“食人”事上,但能理解李翰为张巡辩的“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本图,非其素志。”的能有几人?即是说,“食尽及人”并不是张巡固有本意才去守城,制造出食人的,反是近援不救和安史的反叛杀戮,这才是雎阳“人相食”的祸首,而不是张巡。
有援而不救者,张巡派出南霁云向彭城的许叔冀求援,许观望不救,南霁云又向临淮的贺兰进明求救,贺兰进明却妒忌张巡的声威和将来的功绩会高过自己,却反劝南霁云留下来为他效命,南霁云斩指箭射浮屠,誓言“吾归破贼,必灭贺兰!”孤城无援的雎阳坠入了“人相食”的地狱。许叔冀和贺兰进明这种见死不救的败类才是造成雎阳死难的内部刽子手。
反叛安禄山史思明的残酷杀戮,是雎阳死难的祸首。安史之乱把中原地区摆成了杀人战场。攻下长安后,“禄山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府县因株根牵连,句剥苛急,百姓愈骚。禄山怨庆宗死,乃取帝近属自霍国长公主、诸王妃妾、子孙姻婿等百馀人害之,以祭庆宗。群臣从天子者,诛灭其宗。虏性得所欲则肆为残虐,人益不附。”王室官僚至此,何况千万平民百姓又会遭到怎样的烧杀虐掠呢?“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以是士最奋。是时,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而这个祸首,千百年来却无人去谴责,怪哉也!
一千二百多年后的时代里,虚无历史的主义者们,大搞历史翻案风和真相论,有谴责张巡“人相食”的所谓善良正义人权者,他们看不到安史叛军用刀杀人杀死几千万的屠戮,只看到为抵抗不得不被逼用人果腹的是不人道,难道用刀杀人就是可以接受的理性,而果之以腹就是丧失人性么?
他们不骂安史之徒的残酷屠杀,只愿拿着放大镜显微镜从历史文字中去搜寻和发现“人相食”的记载,一经发现,便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了“真理”一般,却对制造“人相食”的原因和罪魁们,眼睛向来是睁不开看不见的。
还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对唐国强拍演的颜真卿(颜杲卿堂弟,四大书法家,兄弟二人有抗击安史的英雄壮举)的电视剧至今不予播映,公开的理由是“颜真卿这个人物大家都不熟悉”,据说因安史是胡人,颜杲卿是“破坏民族团结”,不知他破坏的是与哪个民族的团结?顺此而言,安史不是叛乱,而是“民族融合”,只可惜“融合”失败了。更有网络反动分子声言,“小时候看颜杲卿被杀的故事觉得很过瘾,现在也是。摧毁硬骨头什么的太好玩了。”“天生厌恶伟光正,越是一脸正义凛然的家伙越是要毁灭就舒服了。”云云。
在这汉奸思想根植的时代里,有言抵抗不如投降显得人道的,看,西方是打不过就投降,而南京大屠杀是因为中国军队在上海抵抗,有言抵抗是逆历史潮流,不顺应时势的,看,清朝实现了大一统,大清是多么盛世,有言抵抗是不识时务,不与时俱进的,看,安史如果成功了就是促进“民族融合”。什么正气,只有识时务才是英雄。所以不再“五胡乱华“,而是“五胡入华”,不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而是“剃发易服是满汉融合的成果,它丰富了汉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得到了广大汉人的认同。”
一百四十年的盛唐,遭遇了天降杀魔,几千万人惨遭涂炭,经历了人命如草芥的苦离之后,虽有时议,但唐朝人终于还是明白了。纵然抛开封建的忠君思想,但民族的气节,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气概,才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东西,这些宝贵的东西,它不分是哪个具体民族。一个民族要的从来不只是吃穿。有张巡许远南霁云这些壮士英雄,汉族人,不,应该是今天的中华民族,都应感到自豪。没有这些宝贵的东西,民族就没有支柱,民族就要遭受任意的欺凌屠戮。
读张巡传,感动我们的,是要永远都要铭记他们,不是忘记,更不施污蔑和贬损。
2019年1月28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