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让我们开开心心,认认真真地过年吧!”
01
这些年来,每到春节临近,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是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是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大家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
“没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意义的丧失”。在传统年代里,春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对我们这个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农耕民族来说,春节不仅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标志,也是重新确定伦理等级关系的一个重要契机。春节中的许多仪式,如祭神祭祖,是为了重新确证人神关系,以求获得神灵的庇佑;晚辈给长辈拜年,是重新确证长辈的权威,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为了奖励晚辈的孝顺,等等。而在艰苦奋斗的年代里,春节丰盛的年夜饭、孩子的新衣等,则是对平日朴素生活的一种补偿,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春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大潮涌起,整个社会逐步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了,春节也渐渐被“脱魅”,神灵早已不复具有原来的地位,长辈也不再具有原来的权威,过年演变成了吃吃喝喝、打打麻将以及在电视荧屏前打瞌睡,“恭喜发财”成了春节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春节“没意思”是必然的,甚至逐渐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一个失去意义的节日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02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相反相成、否极泰来的,当春节的意义被降低到了极致的时候,其新的意义也开始出现了:因为现代商业社会在赋予了个人极大自由的同时,也让个人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孤独当中,而人在本质上却是一种社会动物、伦理动物,而不是没有社会认同需要的“无毛两足动物”。任何人都必须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又只能在这个人和他所属的社会、家庭的关系中才能找到。春节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确证我们的社会、家庭关系的机会。
现在可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回家过年了:就是因为我们必须借此机会来重新确证自己作为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等的伦理关系。而我们作为职员、军人、公务员、学生、打工者等的身份,则在平时就已经被反复确证过了。一个人只有通过了这样的确证,才能是完整的,才能从一个自然人上升为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人。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正如追求自由与权利是人的本性一样,追求认同和归属感也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不能确证自己的归属和主体性,那么我们就会像德国作家沙米索的小说《出卖影子的人》中的主人公那样,变成一个“没有影子的人”,被所有的人视为怪物,自己也害怕所有的人,就只能做地球村中的二等公民。而要确认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春节的仪式性作用,是任何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春节之于中国人,恰如圣诞节之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欧美人。
03
当然,春节毕竟是一个农耕时代的节日,认同的对象也主要是家庭,这是春节的特点,也是春节的局限性。
在毛泽东时代,曾经提倡“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春节的庆祝活动总是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厂矿企业、学校、人民公社等组织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团拜活动等结合在一起的。春节认同的对象超越了家庭这样的“小共同体”,而指向更能向我们提供保障、安全感和自豪感的“大共同体”,指向了新中国这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这是春节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也是中华文化最终能够抗衡欧风美雨的侵蚀,保持自己独立性和主体性的唯一正确的路径。
04
无论如何,尊重、珍爱、守护春节,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让我们开开心心,认认真真地过年吧。
祝所有的朋友们春节愉快,万事如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