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指导原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其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促进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加凸显时代意蕴,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要义,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劲动力,是新时代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旨归。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新华社图片)
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项开放包容的国际交往原则,历经70年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已经成为维护国际关系稳定、妥善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仅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只要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改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就会历久弥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历史经验
70年前,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亚非拉新生国家渴望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他们一方面借鉴与发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探寻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顺应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帝、反殖、反霸的时代要求,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特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旧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为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借鉴。
一是坚持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参与者,人类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在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与各国交往,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各国的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中国始终坚持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反对少数国家以“教师爷”“救世主”自居,以强凌弱、以大欺小,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愈益加深,国际关系民主化重要性日益增强,坚持主权平等原则的必要性日趋凸显。
二是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国家正常交往的前提,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理应得到尊重。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应存在由个别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恃强凌弱、干涉别国内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绝不能成为国家间交往的准则。
三是坚持共同安全。安全是普遍和相互联系的,没有哪国可以离开他国实现绝对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义务。在长期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合作之道,提倡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矛盾,主张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对话化解纷争、以协商促进安全。面对变幻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时代价值,提出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和保障各国安全。
四是坚持共同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和世界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引下,中国努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和平衡发展。中国始终坚持通过磋商化解经贸摩擦,从不主动实施单方面制裁,积极维护全球经济安全。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和支持南南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南北对话,努力缩小南北差距,以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
五是坚持合作共赢。“合作”即中国坚持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各国进行平等合作,“共赢”即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合作共赢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持续推进,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国唯有合作共赢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中国始终把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资源与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六是坚持包容互鉴。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包容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中国始终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平等性,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各国共同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积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与各国一道,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七是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世界人民追求的崇高目标。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公平正义远未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坚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坚持公平正义,依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由大家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国际规则。中国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与各方一道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反对某些国家为了一己之私利,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大搞例外主义、歪曲国际法则、打着“法治”的幌子侵害他国的正当发展权利,破坏国际和平稳定。中国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不断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024年7月25日,与会嘉宾在缅甸仰光举行的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研讨会上合影。(新华社图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意蕴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洗礼与磨炼,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平共处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当前,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秩序在历经百年变迁后,乱象频发,新自由主义已现颓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逆流而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给世界发展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意义愈发凸显。一方面,诞生于亚洲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理念,揭批了原本为西方垄断的、以所谓民主、人权等为代表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超越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窠臼。中国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无意与他国争霸和对抗,并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向世界表明坚定地追求和平共处目标,化解其他国家对“国强必霸”的担忧,也有利于彰显自身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辟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境界。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始终将该原则贯彻到中国参与的一系列国际事务之中,推动全球治理公正化进程。中国基于该原则提出“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等一系列理论与论断,应对国际上各种风险挑战,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出了一条以和平发展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的实践也不断发展和深化。在经济领域,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并于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打造全球开放平台,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地一批“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如尼泊尔微笑儿童(粮食发放)项目、塞拉利昂宫颈癌筛查防治项目等,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切实的改变和可及的希望。在安全领域,中国践行和平共处原则,把握时代发展特征,于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指导下树立起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在文明领域,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原则,于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各国共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为促进文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展现了大国担当。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彰显了中国将周边国家看作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更是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具体体现,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一脉相承,共同塑造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风范。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推动实现天下大同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纠缠价值观的差异,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政治选择的多元性、多样性。冷战结束以来,西方罔顾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现实,鼓吹“历史终结论”,借“颜色革命”大肆推广西方模式,给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持久的政治动荡。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中国对外交往理念和准则而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了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其所蕴含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各元素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相得益彰,既是中国向动荡频仍的世界提供的重要思想性公共产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财富。
2023年10月24—25日,第十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在阿布扎比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加强文明交流,实现和平共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新华社图片)
新时代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旨归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遭遇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如何在新时代继续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超越“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仅是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升华。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传统中国外交准则,实现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内核的继承和拓展。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相互辉映,在推动国际社会合作共赢、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内核的继承。其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球治理观相一致,并更加注重公平与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全球治理观继承“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并通过发展这一原则,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坚持平等相待、尊重各国主权,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安全观相一致,并更加注重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基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中国在新时期历次国际重大事件与冲突中秉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的立场,呼吁各国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其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观相一致,并更加注重国家间的相互依赖。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为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强调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这正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这一理念的新发展。其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全球观相一致,并更加凸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际社会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都是对这一原则的应用与发展、升华。
另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间关系视角的延续。中国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国际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并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扩大到国际体系各领域的建设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提出一系列处理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准则:从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到与美国等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从以亲诚惠容理念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到秉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实现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间关系视角的延续和升华。
中国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将该原则精神不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全人类在价值层面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自身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锚点。面对大国博弈,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面对地区安全问题,中国倡导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在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等问题上,积极开展斡旋外交,充分展现了中国对和平共处的期待和坚守。面对主权问题,中国呼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体现了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高度尊重。针对“文明冲突论”,中国注重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通过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中国通过这些务实合作不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弘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精神,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尊重各国主权、促进和平共处的典范。
其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从国家间关系向人类整体性视角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超越。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实践和升华,是中国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给出的时代答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实现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视野提升。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形成习近平外交思想。其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核心理念,该理念不仅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聚焦处理国家间关系,还拓展了该原则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适用范围,实现了从“国家间关系”到“人类整体”的视角提升。其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意高远,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奋斗目标,携手各国共同打造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新世界。其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世界,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面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的精神。其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全人类根本利益,以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打破美西方唯我独尊的“普世价值”,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多边组织的权威,积极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全球和平发展等方面开展的重要工作。其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世界人民呼声,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提供了解决全球“四大赤字”问题的原则和路径,为人类发展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重大问题,提出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包容性发展。
最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创新,而且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实现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本质上是全人类热爱和平、渴望发展、创造美好未来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植根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例如,中国讲究“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印度也有内涵相近的“潘查希拉”理念。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首先倡导超越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藩篱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面对时代之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遵循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顺应国际社会共同期盼,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世界各国命运休戚与共,推进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多元互鉴、团结协作。当下,继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内涵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了新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刘恩东,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思潮所所长,教授,博导;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载于《当代世界》2024年第10期,注释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