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升上太空中的环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在之后一个月的5月24日,苏联开始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挖穿地球。只是从表面上看,这项工程比起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工程,难度要大到不知多少倍。事实证明,苏联的这项钻地工程最后确实还是失败了。
至于苏联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大工程,有人给出了如下的理由:第一,要探索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人类对于天空,包括星空,已经观察了不知多少年,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对星空的了解都远比对我们自己居住的这个星球了解得似乎还要更多一些。这种科学的好奇心,会鼓动人们要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苏联当时就想做这样一种尝试。第二,地球表面的资源,也包括存在于浅地表之下的资源,已经勘探得不少了。人们感觉这种地表资源的数量可能相当有限,不太可能提供给人们更长的使用时间。人们就想到可能在地表之下更深的地层,会有更多的资源,包括能源。至少提前发现、提前开采总是会更方便一些。其他还有探索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的历史,这肯定是科研的一个重大课题。还有人类要挑战自身的能力与极限。这就要参加体育运动项目一样,总要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人类在地球上打洞,一般都是用于地质勘探,但是人类到底能打多深的洞,人类能不能把地球打穿,这都是对人类极限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人们总有一种探险精神和挑战精神,所以也很想在地球打洞方面跃跃欲试。
结果发现,在地球上打同,难度不是一般地大,实在是太大了。人类所掌握的工具根本无法从事这一项激战。这个洞越往下打,岩石的硬高就越高,钻探工具的磨损就越厉害。刚开始几天就要换一套钻具,后来是一天就要换好几套钻具。开始一天能打进好几米,后来好几天也打不进一米。这种消耗没人受得了。巨大的资金需求也让苏联政府难以承受,而且只有消耗,没有收益,这个活儿实在没法往下干了。于是,这个工程把洞打到12262米的时候,宣告停止了。
也许还有其他没有说出口的理由。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苏联在这个领域里明显落后了。苏联不甘心这样的落后,虽然苏联当时暂时无法把自己的宇航员送上月球,但苏联想另辟蹊径,你搞了上天,我就搞一个入地。上天我不行,入地没准我就能行。这种带有赌气性质的决策,不太可能是一种理性的决策。反正试试呗,万一能成呢?我也不会比美国差太远。
然而人类对太空信息的了解,毕竟还是比对地壳以下信息的了解要多了不少。苏联要挖穿地球,基本就是在不知彼也不知己的情况下的盲动。这种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不过,从我个人考虑,当年苏联有这样的精神,有这样的勇气,还是不要全盘否定的为好。人类在探索自然、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遭受失败。现在苏联在挖穿地球方面失败了,但是人类将来对于地球深层的认识、研究和探索一定不会停下来。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人类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法,也会由那个时候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决定了。
对中国来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角度上来说,中国一般不太可冒然采取像苏联的方法去给地球打个洞,穿个眼。这种做法对中国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中国人讲天人合一。随便在大地的身上打洞钻眼,实在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行为。如果用传统的方法来解释,这么做可能会伤了龙脉,或者伤了大地的要害,那对人类,对人类的子孙后代是绝对不利的。别说这样的说法是迷信。毕竟,我们对我们脚下的大地几乎完全不了解,如果冒然动土,肯定是一个大忌。至于所谓龙脉,是有还是没有,是信其有还是信其无,都没有那么重要。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对自然界保持必要的敬畏之心,我们必须要打有准备的仗,有把握的仗。
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当年在延安地区已经发现了石油,而且也知道石油可以做燃料。但是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允许商人开采石油。道理其实也不复杂。在中国人眼里,大地的石油就是大地的血脉,正如人体的血液是人的血脉一样。人的血液不能随意抽出来,那么大地的血脉肯定也不能随意抽出来。所以对于延安地区地下的石油,就宁可让它在那里放着,也不会想着去开采。
然而地表的树木在古人看来,有如人体的毛发。毛发剪了,还可复生。所以对于树木的砍伐,人们似乎没有什么太多的禁忌。当然,没有禁忌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黄土高原植被大量被破坏,这种树木如毛发的观念肯定在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大地上打洞钻眼,必定要慎之又慎。在我们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况下,绝对不可擅动。如果当年苏联手里的钻探工具更先进一些,可能会把洞打得更深,但是一旦打到岩浆集中的地段,导致岩浆突然喷发,就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灾难。或者触动了某个地壳中的脆弱板块,导致地震的发生,那当然也是极为可怕的。所以,当年苏联把这项工程停下来是很明智的决定。
将来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探索地球内部,可能不太会像苏联做过的那样,在一个陆地上的盆地钻孔,我们有可能在太平洋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找个地方向下钻孔,在钻的过程中,稍有异常,立刻暂停。然后对具体情况观察、分析、研究,再决定是否继续下钻。当然,将来也许会有更好的方法,使用更尖端的高新技术来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可能在地球上寻找两个对跖点,相向同时钻孔。在钻探的过程中,同时研究这两个地点的地质内部的情况,即使没有打穿也会得到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有利于人类开展相关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个核能为动力的小型人工智能的自动钻探装备,用其自身携带的钻具,自动深挖,自动行进,还可以把下面的图象以及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上来。
我们已经规划,在2030年前后送航天员上月球,我们的深海潜航器也在世界处于领先的位置。至于对于我们脚下的大地,我们了解得实在太少,也太不够了。或许在将来的某天,我们还是有可能开辟这样的探索之路的。科学探索的背后,往往是生产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就必然要求人类不断地探索再探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