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君列传》中讲:“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意思是许多人说奉承恭维的话,不如一个人直言不讳。古人又讲“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足见对“谔谔”之言的珍视。
“谔谔”之言直陈其事、针砭时弊,往往是那些不中听、不顺耳的忠言,言者难言,听者厌听,正如北宋欧阳修所说,“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但“谔谔”之言中蕴藏着真知灼见,饱含着正心诚意,是否愿意听、能否听得进“谔谔”之言,关乎工作成败、事业兴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工作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果同志之间“颂功不谏过”,上下级之间“报喜不报忧”,就难以知自己之过失、工作之好坏,容易导致判断失真、决策失误,还会形成阿顺取容、唯唯诺诺的不良风气。
然而不可否认,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讳疾忌医,刚愎自用,只喜欢听“诺诺”之言,不愿听“谔谔”之言,结果导致言路堵塞,难得诤言。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人便投机取巧,顺着领导的喜好,净说他们爱听的话;有的人则装聋作哑,任凭事态发展、问题蔓延,在上级面前捂紧嘴巴、一言不发。
事实表明,“敢说”与“善听”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的,只有用“善听”激发“敢说”,才能让“谔谔”之言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古文辑要》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唐太宗在位时,有一个忠直敢谏、有棱有角的诤臣叫裴矩,他在隋朝为官时,尽说“诺诺”之言讨隋炀帝欢心,在唐朝为臣后,却判若两人,大胆直言进谏,为唐太宗出了不少好主意,成了与魏徵齐名的诤臣。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此事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鲜活的史例诠释了一个通俗道理,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乐于讲真话。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时刻以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敞开胸襟、广开言路,善听“谔谔”之言,做到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如此才能少走或者不走弯路。除此之外,还须坚决摒弃察言观色、明哲保身那一套,敢于说真话实话,带头“拉袖子”“咬耳朵”,努力营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的良好氛围。
(来源:昆仑策网,原载《解放军报》2024年8月29日,原标题《善听“谔谔”之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