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文寄托对张文茂同志的哀思】
我与张文茂同志只见过一面,是去年的八月中旬。是一次“第二条战线”上的一些老同志的聚会。“第二条战线”是胡澄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把民间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称为“第二条战线”。我以为似无不妥,所以在这里借用。
在此之前,张文茂同志的名字已如雷贯耳,我也读过他的很多篇文章,但一直未曾见过面。所以去年的第一次见面,印象尤为深刻,而且是一见如故,早有宿缘。
第一,我们都有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服役的经历。他在北京军区的装甲26团,我在北京军区装甲兵机关,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那时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的训练,在专业训练和战术合同训练上,装甲兵机关有着牵头和协调的作用,所以军区装甲兵部队之间都是比较熟悉的。因此,当我们一见面,互相知道了对方的经历,自然就有了老战友的亲切感。
第二,我们之间已是心交已久的老文友。如前面所说,我读过他的很多文章,从心里对他已是很熟悉了,只是未曾见过面。而他亦如此,也读过我的很多文章,也知道我的名字,而且还收藏了我的一些文章。这样,我们一见面,自然就有了老文友之间不尽的话题,尤其是在信仰领袖、“三农”问题和振兴乡村等方面的立场和观点上,毫无二致。因此,我们一见面,交谈就自然的畅快且深入。
我出生在农村、务过农,在公社企业当过工人,在县国营工厂当过工人,我的这些经历,让我在阅读理解张文茂同志关于社队企业、“三农”问题和振兴乡村的文章时,自然就有了与实践的链接。所以,在读过张文茂同志的许多文章后,给我的印象:他是个务实的讲求实事求是的学者。他对社队企业、“三农”问题、振兴乡村等的研究,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是实事求是的,他以历史事物和数据说话,它的研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文章,对历史虚无主义犹如一把利剑。
这次见面,他也很兴奋。因为他收藏了我关于周家庄人民公社的第一、二、三和第五、六、七、八篇文章,还差第四篇没找到,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作者本人,所以他向我提出了需求。我说:“没问题。回去我把第四篇发给你。”
第二天早晨6点5分,他给我信息:“可以把周家庄的文章发过来吗?”我说:“好!” 随即打开电脑,一并把8篇文章都发给了他。
上午9时15分,他给我回了如下的信息:“第七篇更有深度!毛主席的规划是未来的农村以“公社”为基本单位,而不是以现在的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这需要完成由生产队到大队再到公化的过渡。公社制度被废除后,这种发展趋势失去了体制支撑,成了户自为战,好一点的也只是村自为战,形不成现在乡镇一级的规模,农业无法依托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化,所以,最终都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根子在于没有了“公社”体制。社(现在的乡镇)是由村到县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被瓦解了,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周家庄的意义正在于此。”
这次见面,他还对我说,有时间要去周家庄人民公社考察。我说:“好!届时,我可以提前给雷书记打电话联系,如有时间,我也可以陪同你一起去。” 不成想,天不假年,半年多的时间,张文茂同志竟离世了,真是令人悲痛不已。
让我们一起深切的悼念张文茂同志,像他那样坚定地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捍卫我们的领袖,捍卫我们的红色历史,捍卫我们的人民江山。
张文茂同志安息。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原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委会专家,中国动画工程促进会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泰山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