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同志,年逾九旬。问起他年轻时最喜欢做什么事,他的回答就是看书。他告诉我,那时别人在干什么其他的事,他都不太关心,只要是他觉得有趣的书,就一定会看,而且不看完不放手。我问他,那些书为什么对您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老同志回答说,他也说不清,就是觉得看书有意思。
有一位朋友,自小也是喜欢看书,父母给他买来的新书,如果他觉得是很有趣的书,他一看就会看上一天。只有在吃饭的时候,不得不把书放下。吃过了饭,继续捧起书来看。也是不看完不罢手。
这样读书的状态,有什么用吗?没人知道。或者有人也许能做出自己的回答,但估计这些回答也是各有不同。但是,书对一些人们的吸引力确实非常地大。读书让人长知识,让人长见识。可还有什么用?那就不一定说得清楚了。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代的书生确实读了不少的书,其中很多就是圣贤书。这所谓圣贤书,估计也就是四书五经了吧?可是圣贤书读得多了,除了有些人拿来夸夸其谈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参加科举考试,这只是一块敲门砖,未必具有治理天下之道。宋代初年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倒是读过论语,也肯定不只是只读了一半,也有人说他只读论语,别的书没读过。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不太好说。但是陈桥兵变可是他极力推行的。论语中有这一出吗?估计没有。可是赵普就能这以干,可见他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也未见得有太多的道理。
古人还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要能做到这两样的人,估计也有,但并不多。做这两件事,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要把两者都做到,还要做得好,实属难事。何况,要行万里路,腰里的盘缠是少不得的。古人中有多少人能有行万里路的盘缠?这也是一件难事。
六十年代末期开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很多家的父母给孩子下乡带去的东西,吃穿用度都尽可能地齐备。只是有的有心人则带走了一箱子书籍。在那个年代,想考大学的希望遥遥无期,但这些有心人,带书去读肯定不是要准备高考所带去的用做敲门砖的砖头。虽然这时读不了万卷书,但所谓行万里路倒是有了眉目。从城市来到乡村,虽然算不上万里,但千里之遥还是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既行路,又读书,还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样的成长经历也非后来人能与之相比。
这些人在那个年代读书,应该说大多数人还是会认真去读,用心去读的。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书,效果可能比带有功利之心去读效果还要好一些。
我在工厂工作时,厂里有一个哥们儿,也是感觉天天上班,吃饭,睡觉,业余时间总无所事事,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从家里找来一本《毛主席语录》英文版,在工作之余拿来读。依我看,他这个读法有点问题。他也没有字典,遇到生字,只能对照中文版瞎猜。他的回答是,如果我读其他的英文书,别人会起疑心。我读的是《毛主席语录》,别人想挑毛病也挑不出什么来。但是我虽然没有拿字典,但有些文字,读得久了,也能找到一些语感,总比什么都不读要强一些。
当然,厂里的工友们,无论是他的同龄人,还是年岁大一些的老师傅,都对他在读英文书感到不解。他们会问他,你看这个有什么用?那意思是说,你就是一个工人,将来也没有人让你做什么与外语有关系的工作,你看这些东西不是浪费时间吗?那哥们儿也只是笑笑,或者简单地回答说,反正也没什么别的事。人家也不好再追问什么了。
后来,在恢复高考之后,他也没有读什么外语专业,他那时的外语水平也算不上有多高。但比起其他读大学的同学来说,他的外语水平总还是略有一点优势。这对他后来再进一步学习和做学术研究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就要提到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说老实话,当年那些坚持读书的人,谁能想到将来还有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读书的机会。估计能想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但是那些一直坚持读书学习的人,尽管他们并没有期待有什么功利的机会,但是一旦机会同时来到所有人身边的时候,这些人其实都不用费什么力气去抓什么机会,他们只要随手一动,机会就跑不掉了。
或许,这也成了读书也是为了功利的另外一个说法。不过,毕竟这些坚持读书的人,他们自己并没有想到读书会给他们提供这种功利的机会。特别是到了今天,那些已经读了大学,拿到了学位,甚至是拿到了博士学位的人们,你再说读书是为了什么功利目的,这对他们来说,也只能是淡然地一笑而过。
那种应试教育,看起来读书抓得很紧,但在实际上,很多该读的书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而应试过程不过就是反复刷题,做无效的重复劳动,基本没有多大的意义。当年那些坚持读书的人,其中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进入大学,但是,他们从书中得到的东西,对他们在社会上,在工作中还是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来的。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实在是太平常太普通了。
有些创业经商的人,他们中也有一些人没有放弃读书。他们所读的书,与他们经历的商海实践如果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他们的事业是会有帮助的。而有的人,以为只要去读类似于MBA,或者EMBA,就能在商海中大有作为,这样的误区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读个学位,与真正的读书,两者之间还有着很大不同的。读学位的功利性要更强一些。而越强的功利性,所得到的收获就可能越少。而抛弃功利性的阅读,倒给能给人们更多的启迪。
不少智者说过,读书学习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当然,这除了要有工作,要从事劳动生产之外,在闲暇时间之内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简单,也不容易。有时,人们会说,老了就要享清福。我实在不太明白,清福是一种什么好东西。如果所谓享清福就是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去晒太阳,闲聊天,打麻将,闭目养神,这样的清福有的人还真享受不起。不是因为享受这样的清福太过昂贵,而是这样的清福让人得不到更有益的东西。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