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私有制”的《资本论》读法
【作者按】推窗一岭虫声闹!一些人对“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和实践充满着现实误解。种种误解在于其不能明白:《共产党宣言》是对“消灭私有制”的初论,《资本论》则是对“消灭私有制”的再论。单单扬弃,无法彻底解决由资本恶引发的主体危机,或许不能根除经济危机!在这种意义上,“消灭私有制”就是走出主体危机之伟大实践与伟大时代。《共产党宣言》是“消灭私有制”的理论扬帆,《资本论》是接续它的实践探索和历史道路方向的正确指引。社会主义——作为运动进程、作为文明规划——处于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探索中和积极实现中。“消灭”不排除“扬弃”……但要说“扬弃”能够使“消灭”一劳永逸,那又是和谐主义的一场空想!
《资本论》完整而独立的主题其实是论“资本主义发展”与“资本主义危机”。文明作用不排除恶,相反,是拱卫了“恶的顶峰形态”,强化了危机谱系学。资本之读,不独是经济之读,亦为阶级之读。在此观照下,资本恶同封建恶一样,是阶级恶和统治恶的合成规定性。按照《共产党宣言》的讲法,“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这个产物在《资本论》中变成了马克思以研究对象的名义对“资本恶”的科学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体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交换关系(市场危机或资本主义生产危机、结构危机、社会危机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
“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同时,“雇佣劳动的平均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这种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所谓《共产党宣言》的“《资本论》读法”,一言以蔽之,从“扬弃私有制”到“消灭私有制”。这就是马克思《资本论》一版序言的声明:“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的进程和自然的历史是相似的。”
盖因马克思的“科学”不能按照简单的归类法一律说成是“西式科学”(以逻辑推理和实验技术即所谓科学的、工程学的实证路线为基础)。实际上,马克思从事的不是科普意义的职业,而是对历史负责的对象到研究对象之工作探险。马克思是真正工作者意义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马克思不是“教授先生”(进行空泛虚无的描述),而始终是这样一位完全意义的历史科学家:把对象看作“生长的对象”,工作是从中取出的规定;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反复提到了自然规律、客观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这些指示他的工作目的性的词语,核心内容是为了工作发现“经济运动规律”(经济或生产关系的生长道路和基本运动形式);如此才能寻找到真正的实体工作规定,从中找到整体生长规定,找出并描述出来实体据以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的现实性内容。首要的工作目的是揭示生长过程的客观实在性。为了这个目的,他后来把自己的研究目标牢牢锁定在经济形态社会的层面上。为此,马克思试图解决:“蒲鲁东先生之所以给我们提供了对政治经济学的谬误批判,并不是因为他有一种可笑的哲学;而他之所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笑的哲学,却是因为他不了解处于现代社会制度联结……关系中的现代社会制度……蒲鲁东先生很清楚地了解,人们生产呢子、麻布、丝绸……蒲鲁东先生不了解,人们还按照自己的生产力而生产出他们在其中生产呢子和麻布的社会关系。蒲鲁东先生更不了解,适应自己的物质生产水平而生产出社会关系的人,也生产出各种观念、范畴,即恰恰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抽象的、观念的表现。所以,范畴也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性的和暂时的产物……蒲鲁东先生用自己头脑中奇妙的运动,代替了由于人们既得的生产力和他们的不再与此种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相互冲突而产生的伟大历史运动……”因为事实只能够在于:“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盖因生产一般决非永恒不变的知识。马克思决不旨在重回康德,其革命主旨是工作逾越康德的基于先验理性构筑起来的知识论学说。为了求知识,康德硬性划分了世界:超验界、先验界、经验界;以致把认识当作理性知识的获得来看待。第一者是纯粹意识(物自体)栖身之所,即物自身的自我体验世界。第二者是理性栖身之所,即纯粹语言世界;所谓语言,被看成理性的自我复制,看成是自我拟制的纯粹形式系统(理性形式化)。第三者是表象栖身之所,即纯粹现象界(物象规定)。通过这些造设,主体沦落为纯粹的经验活动,为纯粹理性(世界进步的知识图像)所干预。但是,语言具有先验性这一知识幻象实际很容易被破除。马克思说明语言作为一般,不过是共同体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产物,所以,“语言一般”表征的正是发展起来的存在的差别状况。所谓:“如果说最发达的语言和最不发达的语言共同具有一些规律和规定,那么,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个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反面的例子也有。波普尔以他的方式承认:“如果在社会科学领域,缺乏科学的客观性就至关重大了,因为社会科学涉及社会偏见、阶级偏见和个人利益。”但是,“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阻止科学和工业的进步呢?关闭或控制研究机构,压制或控制科学期刊和其它讨论手段;制止科学讨论会,压制各个大学和其它学校,压制书籍报纸文章的发行,并最终压制言论。所有确实可加以压制的这些东西都是一些社会建构。语言是社会建构,没有语言,科学的进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没有语言就没有科学,也就没有不断成长和进步的传统。”并且,“有趣的是,通常所说的‘科学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社会建构。天真的看法认为,科学的客观性在于科学家个人的精神的或心性的状态,在于他的修养、细心和超脱的科学精神。这种天真看法是作为怀疑看法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因为后者认为科学家是不可能客观的……由所谓‘知识社会学’所详尽发挥的这种学说,完全无视科学知识的社会学或建构性……它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正是科学及科学机构的公共性对单独的科学家进行精神上的限制,并保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批判地讨论新观念的传统。”
“消灭私有制”是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语言幽灵。以工资为例,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谈到:“工资一般不仅是由我能够用它交换到的商品数量来决定的。工资包含着各种关系。”“只要雇佣工人仍然是雇佣工人,他的命运就取决于资本。”“消灭”是语言幽灵,在于它超出日常用语、超出语言学。“扬弃”是通往“消灭”的幽灵道路。何谓“扬弃”?一曰:“我们看到,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关系。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方法。例如,一个物体不断落向另一个物体而又不断离开这一物体,这是一个矛盾。椭圆便是这个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之一。”二曰:“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它本身,但也仅仅是就它本身来说,已经包含着资本本身的扬弃。银行制度从私人资本家和高利贷者手中剥夺了资本分配这样一种特殊营业,这样一种社会职能。但是,由于这一点,银行和信用同时又成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超出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三曰:“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即“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1.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这种以前由政府经营的企业,成了公司的企业。2.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3.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因此,即使后者所得的股息包括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也就是包括全部利润(因为经理的薪金只是,或者应该只是某种熟练劳动的工资,这种特殊劳动力的价格,同任何别种劳动力商品的价格一样,是在劳动市场上调节的),这全部利润仍然只是在利息的形式上,即作为资本所有权的报酬获得的。而这个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像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因此,利润(不再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即从借入者获得的利润中理所当然地引出来的利息)表现为对别人的剩余劳动的单纯占有,这种占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生产资料已经转化为资本,也就是生产资料已经和实际的生产者相分离,生产资料已经作为别人的财产,而与一切在生产中实际进行活动的个人(从经理一直到最后一个短工)相对立。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说“扬弃”是通往“消灭”的道路,是基本正确的;
——说“扬弃”是取代“消灭”任务的唯一途径,则是错误的,因为无产阶级之于资产者的反抗斗争和主体行动第一性,资产阶级对它的无产者的“超级结构统治”第二性;
——“扬弃”是针对资产阶级社会而言的,是言“资本的社会改良”(所谓资本自我否定或扬弃),即“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消灭的过程是扬弃,扬弃的过程必然导致消灭,总体而言,这是“资本再生产”规律:股份制的功能,“一句话,造成了最迅速的资本集中”;
——“社会扬弃”是针对资本积累总规律“资产者命运的一侧”而论,即资本有机构成高度化发展规律使然,“它的另一侧”显然是围绕无产者贫困化和劳动解放的“社会消灭”诉求;
——历史消灭进程作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整全概念的内在趋势”,包括着阶级斗争的充分发育和社会成长,一言以蔽之,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