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的是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NGP)”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海外投资价值。“国民收入(NI)”统计的是国民实际所得。
2023年3月22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场报告会上,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重申,“我在多种场合说,在2035年之前,我国经济有8%的增长潜力。今年除非有黑天鹅事件发生,正常状况下经济实际增长应该比6%高一点”。“我国不晚于2025年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位经济学家的预测反映了绝大多数中国公民的普遍愿望,但愿能够实现。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发达国家。分析中国经济状况,必须时刻避免掉进西方国家的理论陷阱,以中国自己的概念解释中国的发展。这位经济学家饱经责难,他所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曲高和寡。但愿有更多的经济学家彻底改变观念,走出西方经济学家所精心设计的理论模式,不在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间寻找发展空间。(2023年3月24日星期五又记)
国家统计局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指标。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10000亿元人民币。
按照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8500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698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第一产业增加值883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3164亿元人民币,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98亿元人民币,增长2.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这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可是,与印度等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印度统计部门公布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达6.7%。考虑到印度经济规模与中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总量小于中国。不少机构预测,印度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之后,有可能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到2027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他们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印度是一个年轻化的国家,人口规模迅速超过中国。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很可能会使印度后来居上。
坦率地说,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可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幸福指数,当然也不可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质量的好坏。
国内生产总值只是一个收入统计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收入、支出三种模式。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不论采取何种计算方式,都应该得出大体相同的数字。但是在不同的国家,统计数据差异仍然很大。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创造的价值。其基本公式是总产出减去中间的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进行核算,统计增加值包括“劳动者的报酬、国家的税收和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单位盈利”。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进行核算,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出口”三个部分。
中国国家统计局采用的是生产法。这种计算方法和中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体系相匹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国民经济增加值。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统计口径的不同以及统计数据收集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发生重大变化。
上个世纪,中国采取的是国民收入核算法。通过计算国民收入,统计分析国家收入增长状况。1993年联合国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改用联合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并且根据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指标,逐步调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
现在看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核算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但是,却失去了“中国特色”。
首先,联合国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建立在资本基础之上的,劳动的价值被边缘化。正因为如此,在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这样的核算体系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当然也无法巩固和完善中国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体制。
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建立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性质完全不同。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强调以资本为核心,计算财富的增长或者收入的增加速度。建立以劳动者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强调以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为中心,不断改善国民福利,防止把发展的手段当作发展的目的。
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提出,第一次分配强调效率,第二次分配强调公平,实际上就是彻底割裂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充分意识到,第一次分配同样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因为只有强调生产要素中劳动者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劳动者的价值得以体现。第一次分配必须兼顾公平,必须考虑到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收入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
当年美苏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强化制度的所谓优越性,鼓励企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催生了大量中产阶级劳动者。可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持续下降,劳动者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这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是否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在经济困难时期还是在重大疫情期间,国家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
只有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借助于统计指标充分反映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如果盲目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尊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方法,忽视了中国传统国民收入核算价值,那么,在统计上就会步入误区,在经济发展中就会迷失方向。
其次,多极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映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统计工作中,就是要探索不同的统计发展道路,制定不同的统计指标体系,切实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实际状况,不断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出现“唯国内生产总值”的评判标准,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主要考察地区生产总值。这是不科学的。中国必须彻底摒弃这种评价标准,建立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国际社会存在攀比现象。按照联合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排名,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中国既不能固步自封,闭目塞听,孤芳自赏,当然也不能邯郸学步,揠苗助长,狂飙突进,而应该按照中国自己的发展战略,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经济增长的节奏。
不论是国际多边组织还是地区合作机构,都是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分摊经费。假如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国际组织中将会承担更多的义务。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不合适的。中国一方面应当强调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承担国际义务,另一方面,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面必须建立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能盲目地东施效颦。
中国国民收入早已超过美国,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是中国人民辛劳奋斗的结果,也是对中国选择科学发展道路的最好证明。但是,中国没有必要好大喜功,四处张扬。中国应当埋头苦干,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愿意为维护地区和平作出重大贡献。迄今为止,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中国以自己的牺牲精神,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向世界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相反地,中国应当对内让人民感受到国家强大所带来的幸福和荣耀;对外保持低调,尽可能以中国自己的方式进行国民收入核算。在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之前,中国应当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更大发展的空间。
当然,如果印度宣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中国应当乐观其成。只要中国不停止自己的脚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并不重要。
改变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可能会在国际比较中产生一定的困扰。但是,中国是一个选择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家。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建立科学的经济体系包括统计指标体系。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缺乏清醒的认识,盲目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处处受制于人。
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既要抓住本质,但同时又要注重形式。通俗地说,中国既要里子,也要面子。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不可能反映中国这样一个公有制为主体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当然更无法真正反映劳动者的贡献率。统计部门应当逐渐淡化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恢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在国际比较中,需要把人民币计算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换算为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美元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尽管我国统计部门采取各种方式,尽可能地修正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但是,要想真正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国民收入增长状况,必须另辟蹊径,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参考指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