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湾经济发展势头不佳。岛内最新统计显示,今年6月,长期扮演经济增长引擎的出口连续10个月负增长,进口连续8个月下降,进口出口双双创下14年来最大跌幅。岛内发布的制造业等重要景气指数皆显示经济萎靡不振,全年经济增速大概将在2%以下,有机构更是悲观预测只有1.45%。有台学者尖锐指出,“台湾经济发展正陷全面失能衰退态势”,强调如果没有制度性重大变革,台湾未来将全面陷入“假滞胀真衰退”的困境。
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明显降速,与国际半导体市场需求降温直接相关。疫情来袭,全球远程办公需求大增,致使电脑等电子产品行销走旺,以电子信息产业见长的台湾经济乘势收割了一波“疫情财”。而“疫情财”如今已经消失,加之俄乌冲突爆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输入性通货膨胀来势汹汹,台湾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逐季下滑,未来企稳只能静待欧美通胀降温、市场回暖。
但深入台湾社会肌理,可以看到,当下台湾经济正在持续累积若干重大风险,亟待深层变革予以化解:
一是台湾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的经济全球化面临底层逻辑重构的重大挑战。回顾二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深深嵌入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当中:依靠美援摆脱困境,再依托比较优势、恰当的产业政策和劳动者勤劳苦干实现了经济起飞;冷战结束前后,尤其在美打压肢解日本半导体产业后,台湾在美主导的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寻找到合适位置并深耕细作,实现极为难得的产业升级。尤其在新世纪前后,在跨国企业支持下,西进大陆并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等条件发展“台湾接单—中国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三角贸易”;在中美贸易战初期和疫情期间,利用大陆完整产业链优势和台商跨境产能调配等手段,实现了一波收益。
简而言之,台湾经济发展得益于以效率优先为底层逻辑的全球化。但美国执意对中国的打压致使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效率优先逻辑逐步转向安全主导、兼顾效率,突出表现为各主要国家都在纷纷发展自主产业链,原本细密绵延的全球产业链逐步断裂分化为“短链”,甚至“碎链”。如果按照美国强调的“民主价值观”为基础强行发展“排华产业链”,台商台企将不得不并行发展两套产业链,这对于利润微薄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台商台企而言,困难挑战极大。更糟糕的是,由于民进党当局执意“贴美抗中”,根本无法对美说“不”,台湾高科技产业直接面临被“肢解”甚至“掏空”的风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台积电被迫赴美投资。由此,我们便能理解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台积电在美新厂移机仪式上发出的“全球化已死”的悲叹。
二是台湾经济社会还面临产业“K型化”与社会矛盾持续累积的内生型困境。回顾台湾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可以明显发现其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愈加集中于电子信息等极少数产业,普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衰退。以出口为例,2021年台湾电子零组件和资通与视听产品出口占比达到52.2%,相比2012年的34.9%提升超过17个百分点,而橡胶制品、基本金属等其他产业出口占比不断减少。岛内服务业更是出现长期停滞,其中核心原因便是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意识形态挂帅,执意推行“脱中”对外经济路线,致使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严重滞后,典型如RCEP便难得其门而入,更使得台湾失去深度融入大陆市场的良机,只能在岛内疯狂内卷。极少数行业的发展与大多数行业的停滞内卷并行,负面影响颇大,造成台湾劳动者薪资收入提升的严重失衡。电子信息产业仅能惠及几十万拥有较高学历和特定专业技能的从业者,大多数行业和大多数劳动者只能接受薪资冻涨,这是台湾过去20年薪资增长停滞的核心原因。
概而言之,随着全球化红利、“疫情财”的逐步消失,台湾经济社会亟待重获增长动能。无疑,稳定的外部环境和持续的外部“活水”是推行内部重大结构性变革的必要条件。从这个角度讲,此次岛内地区领导人选举确实是台湾未来向何处走的关键,它不仅是“和平与战争”的抉择,也是“繁荣与衰退”的选择。如果继续延续民进党当局“台独”意识形态主导的发展路径,对外耗费民脂民膏、“以结列强之欢心”,对内操弄群体对抗分化在野势力、只为长期执政,台湾几十年积累的家底用不了多久便会被折腾殆尽。(作者是正奇经纬智库特约研究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