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看懂毛主席的奋斗经历,我顿悟: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人性”的!

字号+作者:闵希锐 来源:栩然说 2023-10-11 12:3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文 | 希锐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八日这一天,毛主席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共二小时五十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

文 | 希锐Aya品论天涯网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Aya品论天涯网

“八日这一天,毛主席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共二小时五十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Aya品论天涯网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的医疗组在护理记录上这样写道。此时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不到8个小时。虽然生命垂危,声音微弱,几乎说不清话来,但为了看书,他还是努力伸出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了个字,又敲敲木制的床头,示意书名。看到书被找来,毛主席眼睛一亮,露出了满意的神态。很难想象,他就快要走向生命尽头,处于弥留之际,依旧要坚持读书看报,似乎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活到老,学到老。”毛主席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然,他不像一般人,只是说说,而是用了一辈子来践行。晚年的毛主席,眼睛患有白内障,一开始用放大镜看书,后来实在不行,也让工作人员读得他听。真不愧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终身学习者。都说知易行难,这其实也体现了人性的一个弱点:好说大话,疏于实践。最终,多数人只是成了空想家,一辈子活在自己吹的牛皮、画的大饼、编织的无意义幻想里,不可自拔。到头来发现,一事无成,一无所获,一败涂地。懊悔也没有用了。相反,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是“反人性”的,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真正做成一些事,无愧于生命,无愧于光阴。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反人性”的高手。1早在湖南一师读书求学时,毛主席就开启了自己的“反人性”修行之路。他的修行并非只聚焦在读书求学,而是文体结合。我们先看“体”的部分。熟悉毛主席的朋友应该知道,他酷爱体育锻炼,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打秋风、体操、拳术等等,五花八门,几乎无所不包。他还写下《体育之研究》的论文,阐述体育对人的极端重要性,自创锻炼方法,身体力行。文中许多观点,至今听起来依旧振聋发聩,让人受益匪浅:

“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于吾人研究之中,宜视为重要之部。’学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之谓也。”Aya品论天涯网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Aya品论天涯网

“运动之时,心在运动,闲思杂虑,一切屏去,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筋肉如何张弛,关节如何反复,呼吸如何出入,而运作按节,屈伸进退,皆一一踏实。朱子论主一无适,谓吃饭则想著吃饭,穿衣则想著穿衣。注全力于运动之时者,亦若是则已耳。”Aya品论天涯网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尝试了不少在旁人看起来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户外运动”,比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所谓风浴,同学张昆弟在日记里解释说:

“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子概。”Aya品论天涯网

听起来文绉绉,翻译过来,大白话是:毛同学和蔡同学(蔡和森)两人,早早起床,跑到山顶,迎着大风刮。所谓雨浴,就是下雨后,任由雨水浸湿全身。比较典型切极端的一回,赶上狂风骤雨,电闪雷鸣。这样的天气,出门实在危险,毛主席却不以为意。他独自一人,爬上岳麓上顶,再返回,面不改色,若无其事。按他的话说,这是为了体会《尚书》中所说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别有一番情趣。所谓长途跋涉打秋风,就是和几个同学,或只身一人,四处穷游。即使被外人投以鄙夷的眼光,也并不在意。为了能活下来,就在途中,写点诗文给土财东,换口饭吃。在毛主席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丢脸的,相反,是一次难得的磨炼自己脸皮的契机。其实,他的这种特质,早在东山学堂读小学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那时候,刚从韶山冲出来,毛主席才十七八岁,读过几年私塾,却还没有上过小学。一开始,他拿着介绍信来到东山学堂,遭到了校长的拒绝。如果是一般人,想着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怎么好意思去读小学?还要点脸不?这不变相承认自己是个“智障”吗?毛主席却并不在意,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来学校,哪怕是小学堂,年龄大小在其次,关键是为了学东西,这本没什么丢脸的,也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智商就比别人低。这只不过更多是为了给自己的不上进,找个看起来貌似很合理的借口罢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遭到拒绝和白眼后,他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据理力争,终于得到了上学的机会。而这段求学经历,为他之后走向长沙,乃至更大的世界,奠定了重要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反,如果那时候毛主席选择退缩了,也许,就此窝在山沟沟里,泯然众人矣了。再聊聊游泳。游泳,是毛主席尤为酷爱的一项体育锻炼项目。他眼中的游泳,决不是泡在室内游泳馆的小打小闹,而是到真实的江河湖泊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个习惯,毛主席保持了一辈子。在一师那会儿,得了空,他便约上蔡和森等挚友,畅游湘江,所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一般人看来,毛主席所做的一些体育锻炼项目,不免有些“奇葩”,而且是无事折腾,甚至还可能有生命危险,不如躺平消磨时光来得快活。但毛主席并不认同这种观念,他誓“丈夫要为天下奇”,始终坚信:“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坚信,凝练成一种内化的力量,贯穿了毛主席一生。建国后,毛主席来到武汉畅游长江,用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将这种坚信的力量,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Aya品论天涯网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Aya品论天涯网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Aya品论天涯网

今日得宽馀。Aya品论天涯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Aya品论天涯网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Aya品论天涯网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Aya品论天涯网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Aya品论天涯网

高峡出平湖。Aya品论天涯网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Aya品论天涯网

2说完了“体”,我们再来看看“文”。也即他在读书求学上的一些选择与尝试。读书求学期间,曾有段时间,毛主席陷入了选择困难症。当时社会风云骤变,他当了半年兵,退出后,继续上学,先后报考过警察学校、法政学校,甚至还有一所肥皂制造学校……还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不过,因不适应教学风格,不满学校制度,毛泽东很快都退学了。他给自己定了个计划,即便放到现在看,也是挺“惊世骇俗”的:不为什么学历,只为提升认知,便去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可以说,他学习的出发点很纯粹。同时,在毛主席看来,这样的学习,比在学校里效果好太多了。半年时间,他都泡在图书馆里,像“牛拱进了菜园子”,接受古今中外各类经典书籍的洗礼。若不是老爹的一再“提醒逼迫”,毛主席可能还会继续这样“不务正业”下去。好在,他最终意识到,这样的路子终究不长久。现实是:如果真想走读书这条路,那还是老老实实找个学校上几年,得到一个相对还过得去的学历凭证,在社会上能走得更顺利些。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动物,并非独立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的求索之路,只能是幻梦一场。早些认清现实、按规律办事,对一个人来说,那叫: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他及时调整节奏,成功考入了湖南四师,后合并到了湖南一师,做了一名师范生。多年后,和斯诺谈起当年的这次重要转变,毛主席不无感慨地说:“从此我抵住了一切诱惑”。也许是纠结徘徊许久,此时的毛主席成熟了不少。他不再像一个一味的旁观者,常常陷入选择困难,而是能够知道,当下的重点是什么,排好优先级,做好权衡取舍。别以为这很容易,大多数人嘴上说着“要事第一”,可当真正开始做事时,却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什么都重点出击,什么都要搞个大事,甚至束缚于自己编织的僵硬教条,结果呢?到头来几乎全是蜻蜓点水,没有一个是深入的,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看起来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太过分散,觉得自己在奋斗,却只是自嗨,奋斗了个寂寞。脱离了实际情况,忘了自己当前的实力,做些不切实际的事儿,其结果必败。让我们看看毛主席是怎样权衡取舍的吧。以学习学校课程为例。一开始,他也试图将精力平均分配,结果收效甚微。慎重考虑后,毛主席迅速调整了策略:

“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Aya品论天涯网

对于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相反,数学、图画则保持及格就好。有些人觉得,这不是偏科吗?怎么得了!曾经的我,也抱有这样的想法,一开始还觉得很高明。但后来发现,这想法不仅不高明,还很幼稚。短板不是不要补,但如果为了补短板,连自己的长板都忽略了的话,那最终就是尾大不掉,干啥啥不行。必须承认一个现实:时间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到最好,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好。我们多数人都不是天才,这也想要,那也想好,显然是不太切实际的。相对薄弱的短板,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及格,有余力往上提提就好。懂得取舍,懂得聚焦,不要为了全面而全面,反而能让自己收获得更多。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你想要得越多,反而获得的越少。关键是摊子铺大了,找不到重点。所以,核心还是:抓住重点,聚焦,聚焦,再聚焦。在聚焦中去扩展延伸。毛主席是怎么做的呢?那时,他总在天蒙蒙亮时就起身,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熄灯后,也并肯停止,而是借着外面微弱的灯光,勤学苦读。其核心,还是为了努力提升自己的优势,扬己之长。须知,你后续所遇到的机会、获得的资源、构建的人脉网等,往往都建立在你扎实的基本功上。没有一技之长,又拼不了爹,许多东西,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总归是不靠谱的。随着不断的成长进步,毛主席早已不再患得患失。伟人不愧是伟人。要知道,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青年学生,却已经有了远远超越同龄人甚至前辈的定力和坚忍。这种异于常人的定力和坚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的丰富,认知的提高,历久弥强。其中,有两方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办报。3先说读书。且不说毛主席一生取得了多少令人举世瞩目、望尘莫及的千秋伟业,就单说读书这件小事,毛主席也能做到极致。从上文提到他临终前坚持读书看报,还有考入湖南一师前,制定计划,在图书馆花半年时间读书自修一事,可窥见一二。让人更加汗颜的是:经过不完全统计,毛主席一生阅读和整理收藏的书籍,竟达到了10万册之巨!这才是真正的“汗牛充栋”!延安时期,他曾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足见毛主席对读书的热爱,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青年时期,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他曾专门跑到闹市读书。即便身处革命战争年代,炮火连天,九死一生,毛主席也不忘读书,手不释卷。很多人以为,所谓读书,一定非得正襟危坐,挺直腰杆,目不转睛,才叫读书。其实,这是很机械外行的理解。真实的读书打开方式,并非如此。毛主席说,“我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这是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常常是利用战斗间隙、部队行进途中挤出时间来看书的。比如井冈山革命时期,毛主席带领一支队伍行进,休息时,战士们聊天唠家常,他却找了块大石头坐下,随手翻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哪怕天下起了雨,也浑然不觉,想必是进入我们现在常说的“心流”状态了。建国后,条件不再那么艰苦,精神娱乐活动变多,毛主席依旧钟情于读书。在北京,他居所的床上,一半用来睡觉,一半用来放书,方便随取随看。书架上,更是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外人看起来可能眼花缭乱,但毛主席却心中有数,这跟他长期的阅读训练培养出的敏感度、逐渐形成的知识体系,有很大关系。出差的时候,哪怕只是三五天,毛主席也会提前列好书单,让秘书整理好放在专列上,几箱、十几箱,二三十箱,甚至更多,算是他外出的“移动图书馆”。毛主席最后一任机要秘书张玉凤回忆说,主席10万卷藏书,种类达一万余种,像是一个中小型图书馆。其中30%-40%都是中国文史类书籍,比如《诗经》、《论语》、《资治通鉴》、《史记》、《红楼梦》等,还有很大比例是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关于经济、科技、农业,甚至当年流行的“小人书”,毛主席居然也收藏了不少。真乃海纳百川,无所不包。有人听说毛主席藏书10万册,提出质疑:毛主席13岁开始看书,看到83岁,总共70年,平均每年看近1500本书,每天就是5本书,如果看一本书2小时,一天花在看书上的时间,是10个小时。10万册的说法太夸张,光看书不做其他事儿了?毛主席日理万机,哪能有时间抽出来大段大段地读书,显然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吗?当然不是,这种算法乍一看确实挺有道理,但更多是以人性的弱点切入,用静态的眼光看问题,不知道什么叫精读,什么叫泛读,什么叫有选择地摘取阅读,什么叫藏书以作备份检索。毛主席面对这10万册书,其实是“精泛选检”相结合,如此一来,阅读和吸收的效果自然比普通人要高不少。

“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天不读是缺点,三天不读是错误”。“他们封了我许多头衔,这个‘家’、那个‘家’的,我只承认了两个。一个是‘导师’,因为我年轻时是个教书的;再一个是‘学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书’。”——毛主席Aya品论天涯网

那些无端质疑毛主席读书数量夸大其词的,大概率永远无法理解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一个充满定力,坚忍十足的人,所在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4再看办报。1919年4月6日,北漂半年后。毛泽东回到了长沙,当了一名小学教员。工作没多久,五四运动爆发了。为了响应五四运动,他一面联合战友组织各种运动,一面创办了刊物《湘江评论》。做份报纸的想法很好,但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比如:约稿常不能收齐,即便收到了也有诸多不满之处。没办法,他只好代笔补写。恰逢酷暑,天气炎热,又遇蚊虫,叮叮咬咬。一般人早就知难而退,毛主席却迎难而上。他挥汗如雨、奋笔疾书、思绪万千,常至半夜。次日,烈日高悬,有人来找,却见他酣睡依旧。掀开蚊帐,惊动的,竟是一堆臭虫。同学易礼容回忆:“它们在他用作枕头的暗黄色线装书上乱窜,每一只都显得肚皮饱满。”原创、编辑、排版、校对,甚至上街叫卖。前中后端一条龙服务,几乎被毛主席给包圆儿了。办报如此劳力劳心,甚至看起来有些吃力不讨好,一般人估计早就选择放弃了,但毛主席依旧咬牙坚持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湘江评论》取得了巨大成功。创刊号印了两千份,立刻售罄,只得加印,仍供不应求。据说,任弼时、萧劲光等人日后会走上革命道路,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湘江评论》的直接影响。《湘江评论》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湖南省内,甚至还火到了省外,遍及全国。李大钊说:“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之一。”曾拒绝回答毛泽东问题的胡适也称赞道:

“《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实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Aya品论天涯网

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的乐观。武人统治天下,能产生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Aya品论天涯网

……虽然后来因为时局有变,《湘江评论》被查封,但这段难得宝贵的办报经历,足以说明:毛主席是一位以行动为标尺、躬身入局、敢想敢干、说到做到的牛人。而这种行事风格,在他求学时的《讲堂录》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了:“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经世要务……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曰: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5听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若是纵容本性,就会在不断满足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慢慢毁掉自己的前途。”深以为然。人性往往趋吉避凶、趋利避害,得小利而忘大义,重短期而轻长期,习惯及时获得,讨厌延迟满足。不懂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最终就是温水煮青蛙,消弭于无形之中。回顾毛主席一路走来的奋斗经历,无论是“体”,还是“文”,亦或是其他关乎个人成长、自我修炼方面的事,我们不难发现:他似乎总是“反人性”而行,有时候甚至给人产生一种有些“自虐”的倾向。以前觉得这样做是不是有些用力过猛,随着年岁渐长,我才慢慢意识到:人固有的本性是强大的,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做点事,就必须敢于突破自己的本性。而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一次“自我革命”,“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风浴早起,反的是人性中的懒惰;雨浴听雷,反的是人性中的恐惧;游学乞食,反的是人性中的虚荣;读书自修,反的是人性中的无知;踏实求学,反的是人性中的浮躁;办报发声,反的是人性中的逆来顺受、得过且过;……一些做法,我们可能没办法践行,但毛主席的奋斗经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我们想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谋求一块适合自己的生态位,建立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成长为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那不妨试着对自己“反人性”些。不是要你去自虐,而是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阶段地改变自己身上一些根深蒂固的不适应当下发展的习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才是改变自我,实现人生突围的一个底层逻辑。扩展到更为宏观的尺度,亦如此。建立了这样的认识,并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再去作用于实践,去尝试,去调整,去完善,逐渐形成坚定的信念,做好迎接一切大风大浪的准备,做好迎接一切惨淡人生淋漓鲜血的准备,才有可能在这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波谲云诡的世界中,冲出重围。就像一本书里说得那样:“人无法四处寻找道路,你会走上的路只应该来自你的信念。我们经历各种试炼,探索的依然是对这个世界的信念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在反复向你伸出手,让你内心生出汹涌的冲动,迈出不得不走向它的步伐。最后你会知道,那些在自我的修罗场中争斗过,不死的才叫作信念。”Aya品论天涯网
—— END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